维管束鞘细胞论文_PHUNG,NGHI,VAN

导读:本文包含了维管束鞘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维管束,细胞,叶肉,质体,叶绿体,水稻,植物。

维管束鞘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PHUNG,NGHI,VAN[1](2017)在《水稻和玉米叶肉细胞以及维管束鞘细胞转录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C_4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高于C_3途径的植物接近50%。为了将C_4途径引入C_3植物中,需要对调控光合作用的关键基因的分子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特别是了解这些基因叶肉细胞(Mc)和维管束鞘细胞(BSc)中差异表达。因此,在本实验中的研究目的是:⑴从水稻和玉米中获得均一Mc和BSc,以便通过利用LCM技术进行细胞特定RNA测序;⑵分析水稻作为C_3植物的特定Mc和BSc基因的差异表达;⑶分析玉米作为C_4植物的特定Mc和BSc基因的差异表达。水稻中已经鉴定了包括Mc和BSc总共35956个基因,其中BSc特有2068个,Mc特有5842个。参与光合作用的基因有:在Mc中特异性表达的OsSET13与OsSET26(Rubisco LS甲基转移酶底物结合域)、CAB2R/OsLhcb1.2与RCABP89/OsLhcb2(叶绿素A-B结合蛋白)、PsaH与PsbX(光系统组分)、未知功能CHP01589、K09122、OsPM8ATP基因,但在BSc中这些基因也往往存在微量表达,表明光合作用活性也会在维管束鞘细胞中存在。另外,部分水稻BSc特异基因还参与底物运输和代谢途径,这些基因包括:GST与OsATL5(底物运输载体)、AGPS与UBC2(生物合成活性)以及未知功能的基因。生物学功能分析显示在这两种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大部分属于细胞组分和物质合成途径。玉米的BSc与Mc的转录组分析表明在这两种细胞间有4344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1038个参与BSc中高表达,3302个在BSc中低表达。涉及光合作用关键基因的转录至少差异为2倍。Mc中特异性高表达基因包括:C_4光合碳代谢的关键基因有CA6、PEP4、MDH6,丙糖还原途径的PGK和TIMs,光系统组分的ZmLhcb3和FDX6。编码卡尔文循环酶(RBCS1、RLSB),Tie-dyed2(参与叶脉发育参与转录因子),转运蛋白和非生物胁迫反应和蛋白质降解的基因(YAB11、ZmNAC89、UMC1236、ZmUBC-02)在BSc中高表达。这些结果显示了在玉米的BSc和Mc中核心C_4基因的严密调控和特异表达,确保了这两种细胞在光合作用中有效的协作功能。此外,一些非特异基因也会在一种细胞中高度富集,这说明C_4基因的协作活性可能被一些其他途径所调控。此外,这些基因的优先细胞特异性表达可能意味着调节网络中的整体分化和提及C_4叶中两种光合细胞类型的功能分化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7-05-01)

马德英[2](2017)在《水稻维管束鞘细胞淀粉积累突变体的筛选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作为一种C_3作物,其光合效率与谷子等C_4作物相比较低,其较低的光合速率限制了产量的提高。C_4作物的卡尔文循环主要发生在维管束鞘细胞内,因此,淀粉在维管束鞘细胞内得到了积累。筛选维管束鞘细胞淀粉积累的水稻突变体,并进行相关鉴定对选育高光效水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8600份T-DNA水稻突变体为材料,取叁叶期叶片徒手切片后筛选维管束鞘细胞具有淀粉积累的突变体,筛选出了5份维管束鞘细胞淀粉积累突变体a128-5、a1564-7、a1701-2、a2964-3、a3004-8,并探究该突变体的光合生理特性和部分C_4光合酶的活性。主要结果如下:1)五株突变体植株中a2964-3、a3004-8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均比野生型水稻高,其中a3004-8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值最高,高于野生型,a2964-3与野生型差异不显着。a128-5、a1564-7、a1701-2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的值均比野生型的低。胞间CO2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a128-5、a3004-8的胞间CO2浓度值高于野生型的,且a128-5的胞间CO2浓度值高于a3004-8的值。a1564-7、a1701-2、a2964-3的胞间CO2浓度值均低于野生型,但差别不显着。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统计表明,突变体的株高、穗长、结实率、千粒重都高于野生型。2)叶绿素含量的测定表明,突变体植株a128-5、a1564-7、a1701-2、a2964-3、a3004-8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野生型,a1701-2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显着高于野生型及a1564-7、a2964-3、a3004-8,与a128-5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差别不显着。对野生型植株与突变体植株叶片远轴面每行气孔数的的观察表明,野生型植株每行的气孔排列较密集,高于五株突变体植株每行的气孔数目。对野生型植株与突变体植株叶片远轴面气孔长度的测定表明,野生型植株叶片气孔长度小于突变体植株的气孔长度。3)酶活性的测定结果为:a128-5的PPDK及NADP-ME的酶活性高于野生型,a1564-7只有PPDK酶活性高于野生型;a1701-2、a2964-3的PEPC、PPDK、NADP-ME叁种酶活性均高于野生型,且a1701-2的NADP-ME的酶活性明显高于野生型与其它突变体植株;a3004-8的PEPC的酶活性高于野生型,且在所有突变体中其PEPC酶活最高,显着高于其它的突变体植株。(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于长磊[3](2017)在《水稻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积累突变体的筛选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世界叁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亚洲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高光效育种研究已经成为了世界许多研究机构的重要课题。传统的育种方法已经很难使水稻的增产达到理想的效果,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人们把方向转到转C4基因水稻的创制中。但是,转C4水稻也表现出其局限性。大量的证据已经表明,许多C3植物中存在C4途径,从C3植物中筛选类C4结构的突变类型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法。本实验从水稻T-DNA激活标签插入突变体库中进行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积累突变体的大规模筛选,并对突变体进行了生物学基础分析以及T-DNA插入位点的初步功能预测。主要结果如下:(1)从8600份水稻激活标签系中筛选出10份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积累突变体株系,并在其中2份突变株中还发现了窄叶(A263-4)、卷叶(A5382-1)的表型;(2)突变体生理指标分析:农艺性状统计表明,突变体产量下降,株高降低,结实率下降;在苗期,突变体叶绿素含量高于野生型,至分蘖期和成熟期,差距逐渐减小;野生型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明显高于突变体,胞间CO2浓度值较低,突变体的总体生长状况弱于野生型;光响应曲线表明,突变体的光饱和点高于野生型,呼吸作用弱于野生型。PEPCase和RuBPase活性测定表明,突变体的PEPCase活性普遍升高,而RuBPase活性降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所降低。(3)利用Tail-PCR对10份突变体进行侧翼序列的获取,初步得到叁个有效T-DNA插入位点,并在插入位点12 000bp的范围内发现了叁个可能的功能基因(Os7g23530、Os09g15820、Os09g15810)。(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江芳[4](2016)在《维管束鞘细胞缺陷基因bsd2突变体玉米基因表达变化和互作蛋白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Zea maysL.)是禾本科(Gramineae)玉蜀黍属(Zea) 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同时还是研究C4植物遗传、生理和发育的模式植物。它具有特化的组织结构-花环结构,各种C4光合作用所需的关键酶都定位在花环结构的两种细胞:维管束鞘细胞及叶肉细胞内,这种特异性表达定位造成其独特的CO2浓缩机制,从而使其光合效率较高,光呼吸较低,所以探究玉米高光效的分子调控机制对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甚至是C3作物的C4改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目的:维管束鞘细胞缺陷突变体bsd2中BSD2基因的突变导致玉米形态和光合功能发生变化。因此,期望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精细分析突变体中的基因表达和代谢通路变化,来揭示BSD2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同时筛选与BSD2直接相互作用的蛋白,进一步认识BSD2的生物学功能。方法:本实验以野生型和bsd2突变体玉米幼苗为材料,设置了高光强、低光强两种光照条件,对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片的不同组织部位取样提取RNA构建RNA-Seq文库,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比较不同光强及不同组织部位的野生型和突变体的转录组数据,找出受BSD2基因突变影响的基因及主要代谢通路,从转录水平上研究BSD2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另外,通过酵母双杂交的技术筛选与BSD2直接相互作用的蛋白,以期进一步了解BSD2的功能。结果与结论:1、通过PCR和表型观察鉴定野生型和bsd2突变体植株。比较发现:突变体植株的叶片黄化、幼苗致死,而且光合严重受损(Fv/Fm、Fv'/Fm'、(?)PSⅡ、ETR等均显着降低)。2、成功构建24个RNA-Seq文库并测序。数据经过过滤后共获得241M的clean reads,单个样本的数据在8,405,966-24,333,441条之间,其中有180M reads可以比对到玉米B73AGPv3基因组上。通过比较突变体和野生型共获得12,161个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参与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代谢通路、碳水化合物代谢、线粒体电子传递/ATP合成途径、蛋白质代谢通路及非生物胁迫通路等。PPDK、NADP-ME等C4光合酶在突变体中的表达下降显着;而很多参与抗逆境胁迫的基因如热休克蛋白基因等表达量显着上升。3、酵母双杂交初步筛选出了与BSD2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铁氧还蛋白Fd2,它能够介导光合过程中电子的传递进而影响光合作用。(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6-05-01)

李平华,Lalit,Ponnala,Neeru,Gandotra,Lin,Wang,Ya-Qing,Si[5](2012)在《利用Illuimina测序技术研究玉米花环结构维管束鞘细胞及叶肉细胞的基因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数量、保证粮食安全是我国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但目前不断加剧的人类干扰活动、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农田系统水土质量降低和可耕种土地面积的减少,已对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总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潜在威胁;而且,生物能源的需求,也对我国的植物固碳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可耕种土地面积不能增加,反而持续下降的背景下,提高植物的固碳速率,即光合速率,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维持我国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等均为C3作物。对C3作物进行C4改造,目前被认为是提高植物光合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C4植物由C3植物进化而来,之所以比C3植物具有更高的光合利用效率因其具有特化的解剖结构:花环结构,各种C4光合作用的关键酶在花环结构的两种细胞:维管束鞘细胞及叶肉细胞的特异定位造成C4植物独特的C02浓缩机制,从而使其光合效率较高,光呼吸较低。然而,由于对C4植物花环结构发育,C4光合酶类细胞特异定位的分子调控机理不清楚,极大的限制了C3作物的C4改造。本实验以典型的C4植物玉米为实验材料,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分离花环结构的两种细胞:维管束鞘细胞及叶肉细胞,结合新一代测序技术,在单细胞水平上研究维管束鞘细胞及叶肉细胞的基因表达,为进一步了解玉米的C4发育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期刊2012-08-01)

张建忠,朱强根[6](2009)在《水分胁迫对夏玉米胞间CO_2浓度、维管束鞘细胞CO_2泄漏和叶片碳稳定同位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盆栽试验,采用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和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分析探讨了不同水分条件对夏玉米各典型生育期胞间CO2浓度(Ci)、维管束鞘CO2泄漏率(φ)和叶片碳稳定同位素判别值(Δ13C)的影响,并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试验设四个水分条件: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100%(W1),50%~75%(W2),30%~50%(W3),0~30%(W4)。结果表明:(1)夏玉米拔节期水分胁迫时气孔关闭导致了Ci降低。在孕穗、抽雄和灌浆期,W1、W2和W3处理下Ci依次降低。W4处理由于严重干旱而导致Ci大于W2和W3处理;成熟期叶片的老化导致了Ci在成熟期随着水分胁迫的增加而增加;(2)叶片Δ13C和Ci/Ca的关系受水分条件和生育期双重影响,从拔节到灌浆,叶片Δ13C在W1、W2和W3叁种处理中的变化趋势与Ci/Ca一致,而成熟期则不一致;W4处理的叶片Δ13C从孕穗到灌浆的变化趋势与Ci/Ca一致,其余生长期不一致。而在各水分处理下,叶片Δ13C与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φ对叶片Δ13C的影响均大于Ci/Ca;(3)在不同水分处理中,φ的变化和叶片Δ13C的变化一致。W1、W2和W3处理下,φ随着水分胁迫的增加而降低,但严重水分胁迫会增加φ。(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张振清,夏叔芳[7](1987)在《玉米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光合产物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苗照光后,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大量积累淀粉和可溶性糖(包括蔗糖),其中淀粉95%以上在维管束鞘细胞中。阻断光合产物输出时,两类细胞中蔗糖和淀粉积累都显着增加。离体维管束鞘细胞也能合成蔗糖。离体玉米叶内原生质体饲喂NaH~(14)CO_3并照光后,通常90%以上的~(14)C参入到有机酸和氨基酸中,3~10%参入糖和淀粉中。玉米叶肉原生质体具有直接利用CO_2合成碳水化合物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1987年04期)

张振清,王维光,汤小仪,夏叔芳[8](1987)在《玉米叶肉原生质体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分离及CO_2固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简单、快速的方法从玉米幼苗初生叶分离出完整的有功能的叶肉原生质体和维管束鞘细胞束。羧化酶分布表明,初生叶属典型C_4型代谢。叶肉原生质体在光和暗中CO_2固定速率分别为7.2和 21.6 μmol·mg~(-1)chl·h~(-1)。加 10 mmol L~(-1)PEP,暗中的CO_2固定速率提高叁倍,在光下PEP只有微弱促进作用。离体的维管束鞘细胞束也有一定的CO_2固定能力。(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1987年03期)

卢川北[9](1987)在《甘蔗栽培品种的更替与光合膜关系的研究——Ⅲ.品种更替与叶片维管束鞘细胞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解放后我国甘蔗栽培品种几次较大更替的内在原因,我们在比较了竹蔗、POJ2878和台糖134等3个品种叶肉细胞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基础上,应用石蜡切片法,又进一步对它们不同个体发育阶段的叶片维管束鞘细胞作了细致的比较研究。变量分析表明:最大脉间距之间的大、中、小型维管束的宽度之和以及它们中的韧皮部的宽度之和,在不同个体发育期间差异是极显着的;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是显着的,台糖134的和POJ2878的比竹蔗的达显着差异。糖分累积期的叶片最大脉间距平均含有的维管束数、维管束总宽度和韧皮都总宽度是按竹蔗→FOJ2878→台糖134的顺序而逐渐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1987年04期)

卢川北[10](1983)在《甘蔗叶片光合膜面积的比较研究 Ⅲ.甘蔗叶片维管束鞘细胞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种及品种的甘蔗,在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叶片进行解剖处理和观察比较,发现在甘蔗叶片内,两个大型维管束之间,依次间插排列着小型和中型维管束。两个大型维管束之间的距离是随叶位上升而逐渐加大;它们之间的中、小型维管束和具有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细胞的数目也是随着叶位上升而逐渐增加;维管束鞘细胞的横剖面积也有这种增加的趋势。变量分析表明:它们之间的维管束鞘细胞的横剖面积,在不同叶层之间,差异是极显着的;在不同种和品种之间,差异是显着的,有性杂交育成的生产栽培品种闽糖70/61的束鞘细胞横剖面积显着大于热带种黑车里本的和割手密、伊里安野生种的。(本文来源于《福建农学院学报》期刊1983年03期)

维管束鞘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稻作为一种C_3作物,其光合效率与谷子等C_4作物相比较低,其较低的光合速率限制了产量的提高。C_4作物的卡尔文循环主要发生在维管束鞘细胞内,因此,淀粉在维管束鞘细胞内得到了积累。筛选维管束鞘细胞淀粉积累的水稻突变体,并进行相关鉴定对选育高光效水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8600份T-DNA水稻突变体为材料,取叁叶期叶片徒手切片后筛选维管束鞘细胞具有淀粉积累的突变体,筛选出了5份维管束鞘细胞淀粉积累突变体a128-5、a1564-7、a1701-2、a2964-3、a3004-8,并探究该突变体的光合生理特性和部分C_4光合酶的活性。主要结果如下:1)五株突变体植株中a2964-3、a3004-8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均比野生型水稻高,其中a3004-8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值最高,高于野生型,a2964-3与野生型差异不显着。a128-5、a1564-7、a1701-2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的值均比野生型的低。胞间CO2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a128-5、a3004-8的胞间CO2浓度值高于野生型的,且a128-5的胞间CO2浓度值高于a3004-8的值。a1564-7、a1701-2、a2964-3的胞间CO2浓度值均低于野生型,但差别不显着。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统计表明,突变体的株高、穗长、结实率、千粒重都高于野生型。2)叶绿素含量的测定表明,突变体植株a128-5、a1564-7、a1701-2、a2964-3、a3004-8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野生型,a1701-2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显着高于野生型及a1564-7、a2964-3、a3004-8,与a128-5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差别不显着。对野生型植株与突变体植株叶片远轴面每行气孔数的的观察表明,野生型植株每行的气孔排列较密集,高于五株突变体植株每行的气孔数目。对野生型植株与突变体植株叶片远轴面气孔长度的测定表明,野生型植株叶片气孔长度小于突变体植株的气孔长度。3)酶活性的测定结果为:a128-5的PPDK及NADP-ME的酶活性高于野生型,a1564-7只有PPDK酶活性高于野生型;a1701-2、a2964-3的PEPC、PPDK、NADP-ME叁种酶活性均高于野生型,且a1701-2的NADP-ME的酶活性明显高于野生型与其它突变体植株;a3004-8的PEPC的酶活性高于野生型,且在所有突变体中其PEPC酶活最高,显着高于其它的突变体植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维管束鞘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PHUNG,NGHI,VAN.水稻和玉米叶肉细胞以及维管束鞘细胞转录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2].马德英.水稻维管束鞘细胞淀粉积累突变体的筛选及鉴定[D].河北科技大学.2017

[3].于长磊.水稻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积累突变体的筛选及鉴定[D].河北科技大学.2017

[4].江芳.维管束鞘细胞缺陷基因bsd2突变体玉米基因表达变化和互作蛋白的筛选[D].海南大学.2016

[5].李平华,Lalit,Ponnala,Neeru,Gandotra,Lin,Wang,Ya-Qing,Si.利用Illuimina测序技术研究玉米花环结构维管束鞘细胞及叶肉细胞的基因表达[C].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2012

[6].张建忠,朱强根.水分胁迫对夏玉米胞间CO_2浓度、维管束鞘细胞CO_2泄漏和叶片碳稳定同位素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9

[7].张振清,夏叔芳.玉米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光合产物的分析[J].植物生理学报.1987

[8].张振清,王维光,汤小仪,夏叔芳.玉米叶肉原生质体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分离及CO_2固定[J].植物生理学报.1987

[9].卢川北.甘蔗栽培品种的更替与光合膜关系的研究——Ⅲ.品种更替与叶片维管束鞘细胞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1987

[10].卢川北.甘蔗叶片光合膜面积的比较研究Ⅲ.甘蔗叶片维管束鞘细胞的比较[J].福建农学院学报.1983

论文知识图

干旱条件下缺锌玉米叶片维管束鞘细胞土壤水分供应充足下施锌玉米叶片维管干旱条件下施锌玉米叶片维管束鞘细胞土壤水分供应充足条件下缺锌玉米叶片~#...~22.19示正常光强的油桃源叶的韧皮薄壁....独行菜维管束鞘细胞图J.油菜叶...

标签:;  ;  ;  ;  ;  ;  ;  

维管束鞘细胞论文_PHUNG,NGHI,VAN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