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学富:林则徐的官德家风论文

郑学富:林则徐的官德家风论文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人,清朝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官至一品。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因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成为一代名臣和民族英雄,为后人称颂。

本项目选用的沉降监测仪器为LeicaDNA03电子水准仪+配套铟瓦条码尺(图3),利用此设备内置软件,可自动读数、记录以及平差处理,处理后的数据直接传输至计算机中进行后续分析处理。

虎门销烟后林则徐遭到投降派诬陷,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他仍忧国忧民,不为个人的仕途坎坷而唏嘘,写下了著名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把国家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这是林则徐忠贞爱国的情感抒发,也是他性情品格的真实写照。

为政清廉

虎门销烟后,清政府迫于英军压力,将林则徐作为对鸦片事宜“办理不善”的罪臣革职查办,流放新疆伊犁。林则徐忍辱负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赴戍途程。

9月,林则徐在扬州奉旨转赴开封祥符河工地,襄办河工,效力赎罪。从秋至冬,他积极襄助王鼎办理堵口工程。因治理水患的耽搁,林则徐于1842年5月中旬,到达西安。年近花甲,戍途奔波,加上在开封堵口工程中积劳成疾,染上疟疾,到西安后就卧床不起,只好请假就医,租房养病,在西安居住调养两个多月,疟疾方愈。患病滞留西安的这两个多月,加大了行程开支,这对于林则徐来说无疑是个大难题。好在当时有一位姓苏的福州富户因敬仰林则徐,听说他的困境后,自愿慷慨解囊,出银万两资助,洁身自好的林则徐却坚辞不受,直到苏家答应收下林家的房契做抵押,林则徐才接受了这笔急需的银两。

清代有养廉银制度,是朝廷为鼓励官员廉洁,在正常的俸禄之外,增加的一份经费,其中一部分也用于“办公经费”,如雇用师爷、幕僚及奴仆的费用。一般来说,官员的养廉银通常为本薪的10到100倍。据《清全典事例》记载:每年的养廉银,总督为13000至20000两,巡抚为10000至15000两,布政使为5000至9000两,按察使为3000至8444两。

林则徐入仕从政30多年,先后当过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多次担任封疆大吏,病逝后被清廷追赠为太子太傅,官至一品,每年的养廉银应该在20000两。而他安排身后分给每个儿子的财产尚不及他一年的“养廉银”多,朝廷发给他的养廉银多数用在了办公经费上,只是拿出一少部分孝敬老人。难怪比其稍晚的曾国藩闻得林则徐家书后,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书信中感慨地说:“闻林文忠公三子分家各得六千串。督抚二十年,家私如此,真不可及。吾辈当以为法”。

18世纪的英国,“美丽的外表是女人的权柄”,“犹如金丝笼般的监狱囚禁女人的心灵。”(1984:127)女性如果想要得到地位,财富和宠爱,就必须竭尽所能以自己的外貌和姿态取悦男性。玛丽就出生在一个父权至上的家庭,她的父亲要求她成为一个绝对的淑女,而淑女的首要任务是成为一个足不出户的,不追求自己的理性而绝对服从和迎合男性的优雅女人。剧作一开始,就写出了端庄乖巧的玛丽在父亲的控制下成长:

林则徐后来给三个儿子写过一份《析产阄书》,在这份家书中同样可看出林则徐的清廉官德。他写道:“余服官中外已三十余年,并无经营田宅之暇。……除文藻山住屋一所及相连西边一所,仍须留为归田栖息之区,毋庸分析外,其余田屋产业各按原置价值匀作三股,各值银一万两有零,即每股或有多余伸缩也不过一两百两之间,相去不远。……再,目下无现银可分。”

实干爱民

贫苦的童年和严格的家教,使他日后升至高官时都保持勤俭的习惯和察民疾苦的作风。他在书信中谆谆教诲儿子:“惟念产微息薄,非俭难敷,各须慎守儒风,省啬用度;并须知此等薄业,购置甚难,凡我子孙,当念韩文公‘辛勤有此,无迷厥初’之语,倘因破荡败业,即非我之子孙矣。”用韩愈的话,教育儿子要辛勤节俭,不要迷惑心智,忘记了当初的贫穷和艰苦,而形成奢侈放荡的不良风气。

林则徐提出“拯饥民,治奸民”的工作思路,在赈灾救灾上,他一方面积极奏请朝廷对灾区缓征钱粮,另一方面下令各地开仓平价销售粮食,稳定粮价。对无力购买粮食的极贫户和老弱病残者,官府负责收养。仅西安地区就收养了三四千人。当时,很多灾民纷纷屠杀耕牛以度饥荒,林则徐得知后,便命各地方官收购耕牛,鼓励各地富户,质押耕牛,并动员地主豪绅向灾区捐献钱粮,救济灾民度过饥荒。林则徐还从源头做起,广泛征询意见,筹划兴修关中水利,引水灌田,缓解旱情。同时要求各地官府征用无钱买粮的民工参与水利工程,以工代赈。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灾民生活有了着落。

林则徐的父亲为私塾教师,林则徐姊妹八人,家庭人口众多,全家一日三餐常常难以为继,林母经常瞒着丈夫,偷偷地帮助有钱人做些针线活,弥补生计。林则徐每天到私塾上学之前,都会先把母亲姊妹的工艺品拿到店铺寄卖,放学后,再到店铺收钱交给母亲。

家风严谨

在做好救灾赈济的同时,林则徐下大力治理社会治安,他上书皇帝,宣称陕西“东北毗连晋豫,西南壤接川甘,道路纷歧,奸宄易于出没。如佩执凶器之刀匪,此拿彼逃,最为民害”。并表示决心要把“除暴安良”、“严缉捕以靖地方”,作为接任陕西巡抚后的“首务”。林则徐整顿训练官兵,出台奖励政策,鼓励各地官府积极缉捕“刀客”,对那些治理不力的州、县,问责追究,撤销有关官员的职务。通过林则徐的综合整治,社会治安趋于稳定。

1845年9月,林则徐得到朝廷重新起用,奉召回京候补,11月以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1846年4月,授陕西巡抚,赴陕西上任不久,西安、同州、凤翔一带发生了多年不遇的大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一时粮价飞涨,灾民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此时“刀客”蜂拥而起,一些走投无路的饥民纷纷加入“刀客”,社会治安面临严峻考验。

“当时给我捐款的人并不认识我,只知道有一个人需要他们的帮助,所以给我捐了款。现在我好了,把这些钱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才是捐助人的本意,我只是把他们的爱心传递了下去!真的非常感谢各位校友、老师、同学和社会爱心人士给我的关心和帮助!”少年病愈归来,知恩图报,将爱传递,感谢所有给予他爱的人。

《琵琶记》①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南戏之祖”,历来受到各代研究者的关注。《琵琶记》产生于宋元之交,颇具时代的烙印,因而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

林则徐在50岁时手书“十无益”的格言,悬于家中,作为林家的家训。“十无益”,即“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这既是林则徐自己的行为标准,也是他教育子孙的原则。他时常要求子孙们尊崇儒家“仁、义、礼、智、忠、信、孝、悌”的思想,修身养性,砥砺奋进。他还写过一幅有名的对联告诫后代:“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林则徐一生不仅个人为官清廉,而且家教严谨,家风悠远,这在封建士大夫中的确是难能可贵,实现了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思想境界。策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委)

责任编辑:张李蕾

标签:;  ;  ;  ;  ;  ;  ;  ;  ;  ;  ;  ;  ;  

郑学富:林则徐的官德家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