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码论文-周慧丽,李传起,陆叶,刘勇志,周鹏

正交码论文-周慧丽,李传起,陆叶,刘勇志,周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正交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正交拉丁方,扩展二次素数码,光码分多址,二维光正交码

正交码论文文献综述

周慧丽,李传起,陆叶,刘勇志,周鹏[1](2019)在《OCDMA系统中二维光正交码ESPC/MOLS的设计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两两正交拉丁方阵序列(MOLS)为波长跳频序列,以扩展二次素数码(ESPC)为扩时序列,构造了一种适用于光码分多址(OCDMA)系统的新的二维光正交码(2D-OOC)-ESPC/MOLS。分析了不同阶波长数(素数幂阶和奇数阶)下的码字性能,且与OPC/OCS等类似2D-OOC相比,相同码重和波长数情况下,该码的码字容量较大,误码率始终比OPC/OCS低四个数量级。OCDMA双用户传输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当系统传输速率为30 Gbits/s时,该码误码率低至10~(-11),且此时能得到比采用ESPC/OCS系统更理想的眼图。故ESPC/MOLS比其他类似2D-OOC更适合在OCDMA系统中传输。(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管乾清,开晓山[2](2018)在《环F_2+uF_2上的循环自正交码》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了环F_2+uF_2上长度为奇数的循环自正交码,其中u2=0;给出了F_2+uF_2上循环码的表示方法,得到了循环自正交码的生成多项式与计数公式;并确立了环F_2+uF_2上循环自对偶码的结构与数目。(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杨杨,余黄生,吴佃华[3](2017)在《最优(n,{3,4,5},(2,3,1),1,Q)光正交码的界与构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给出了(n,{3,4,5},(2,3,1),1,Q)-OOC的码字个数的上界;利用二次剩余证明了当p≡3(mod 4)为质数,且p≥7时,存在最优(15p,{3,4,5},(2,3,1),1,(1/3,1/3,1/3))-OOC和最优(25p,{3,4,5},(2,3,1),1,(1/4,1/4,1/2))-OOC。(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赵伟艇,夏栋梁[4](2017)在《毫米波MIMO系统中基于正交码本的模数混合预编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毫米波混频器件的高成本和高功耗,传统MIMO系统的数字预编码技术面临硬件复杂度过高的缺点,因而模数混合预编码吸引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码本的模数混合预编码算法,该算法利用模拟波束成形码本的正交性,并行地设计各个射频链路的波束成形向量,显着降低了传统混合预编码设计中正交匹配追踪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从而降低了硬件实现的复杂度。(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7年07期)

杨慧君[5](2017)在《二维变重量光正交码的进一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89 年 Salehi 提出了一维常重量光正交码(One-Dimensional Constant-Weight Op-tical Orthogonal Code,1D CWOOC)的概念,它作为一种签名序列被应用于光码分多址(OCDMA)系统.由于一维常重量光正交码不能满足多种服务质量(QoS)需求,Yang于1996 年引入了一维变重量光正交码(One-Dimensional Variable-Weight Optical Orthogonal Code,1D VWOOC)用于OCDMA系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不同类型信息的需求逐渐提高,这就要求产生高速率、大容量、不同误码率的OCDMA系统.为了给光正交码扩容.Yang于1997年提出了二维常重量光正交码(Two-Dimensional Constant-Weight Optical Orthogonal Code,2D CWOOC):但类似于一维常重量光正交码,二维常重量光正交码也只能满足单一质量的服务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Ya.ng于2001年引入二维变重量光正交码(Two-Dimensional Variable-Weight Optical Orthogonal Code,2D VWOOC).下面给出二维变重量光正交码的定义.设W = {w1,w2,,...,u'r}为正整数集合,∧a =(λ_a~(1),λ_a~(2),...,λ_a~(r))为正整数数组,Q =(q1,q2,...,qr)为正有理数数组且.不失一般性,我们假设w11<w2<..<wr.二维(u × v,W,∧a,λc,Q)变重量光正交码,或(u × v,W,∧a,λc,Q)-OOC C,是一簇 u × v,的(0,1)矩阵(码字).并且满足以下叁个性质:(1)码字重量分布:C中的码字所具有的汉明重量均在集合W中,且C恰有qi · |C|个重量为wi的码字,1 ≤i ≤ r,即qi为重量等于wi的码字占总码字个数的百分比,因而(?).(2)周期自相关性:对任意矩阵X∈C.其汉明重量ω_k∈W.正数τ,0<τ<v-1,(3)周期互相关性:对任意两个不同矩阵X,Y∈C,整数τ,0≤τ≤v-1,上述符号⊕表示对τ取模运算。若 λ_a~(1)=λ_a~(2)=...= λ_a~(r)=λ_a,我们将(u×v,W.λa,λr,Q)OOC,记为(u×v,W,∧a,λc,Q)-OOC.若λa = λc = λ,(u × v,W,λ,Q)-OOC.若 Q =(a1/b,a2/b,...,ar/b)且ged(a1,a2,...,ar)= 1,则称Q是标准的,显然,b=∑r i=1 ai.若W = {w},则Q =(1).所以,常重量的(u× v,λ)-OOC可以看作是(u×v,{w},λ,(1))-OOC.对于光正交码,当它的码字个数达到最大值时称其为最优的.对于最优(u× v,W,1,Q)-OOC的构造已有一些成果,但就作者目前所知对于最优二维变重量光正交码的存在性结果不多,本文将继续研究并且得到以下主要结果.定理1.1 设v为正整数,v的每个质因子p≡7(mod 12)且p ≥ 43.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3×v,{3,4},1.(5/7,2/7))-OOC.定理1.2 设v为正整数,v的毎个质因大子≡7(mod 12)且p≥31,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3 × v,{3,4},1,(7/8,1/8))-OOC.定理1.3 设v为正整数,v的每个质因子p≡5(mod 8)且p≥29,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7 × v,{3,5},1,(16/21,5/21))-OOC.定理1.4设v为正整数且v的每个质因子p≡1(mod 4),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6 × v,{3,5},1,(2/5,3/5))-OOC.定理1.5设v为正整数且v的每个质因子p≡1(mod 4),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5 × v,{3,5},1,(5/6,1/6))-OOC.定理1.6设v为正整数且v的每个质因子p≡1(mod 4),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6 × v,{3,5},1,(14/17,3/17))-OOC.定理1.7如果在Zv上存在斜Starter,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7 × v,{3,5},1,(13/14,1/14))-OOC.定理1.8如果在Zv上存在斜Starter,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8 × v,{3,5},1,(18/19,1/19))-OOC.定理1.9如果在Zv上存在斜Starter,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9 × v,{3,5},1,(17/20,3/20))-OOC.定理1.10设v为正整数且v的每个质因子p ≡ 1(mod 4),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5 × v,{3,4,5},1,(8/11,1/11,2/11))-OOC.定理1.11如果在Zv上存在斜Starter,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7 × v,{3,4,5},1,(9/12,2/12,1/12))-OOC.定理1.12如果在Zv上存在斜Starter,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8 ×v,{3.4,5},1,(14/17,2/17,1/17))-OOC.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与本文有关的概念及本文的主要结果,第二章给出最优(u×v,{3,4},1,Q)-OCCs的构造,第叁章给出最优(u × v,{3,5}.1,Q)-OOCs的构造,第四章给出最优(u×v,{3,4,5},1,Q)-OOCs的构造,第五章是小结及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王永真[6](2017)在《二维变重量光正交码的组合构造》一文中研究指出1989 年 Salehi 提出了一维常重量光正交码(One-Dimensional Constant-Weight Op-tical Orthogonal Code,1D CWOOC)的概念,它作为一种签名序列被应用于光码分多址(OCDMA)系统.由于一维常重量光正交码不能满足多种服务质量(QoS)需求,Yang于1996 年引入了一维变重量光正交码(One-Dimensional Variable-Weight Optical Orthogonal Code,1D VWOOC)用于OCDMA系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不同类型信息的需求逐渐提高,这就要求产生高速率、大容量、不同误码率的OCDMA系统.为了给光正交码扩容,Yang于1997年提出了二维常重量光正交码(Two-Dimensional Constant-Weight Optical Orthogonal Code,2D CWOOC),但类似于一维常重量光正交码,二维常重量光正交码也只能满足单一质量的服务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Yang于2001年引入二维变重量光正交码(Two-Dimensional Variable-Weight Optical Orthogonal Code,2D VWOOC).下面给出二维变重量光正交码的定义.设W ={w1,w2,...,wr}为正整数集合,Λa =(λa(1),λa(2),...,λa(r))为正整数数组,Q =(q1,q2,...,qr)为正有理数数组且(?).不失一般性,我们假设w1<w2<...<wr.二维(u×v,W,Λa,λc,Q)变重量光正交码或(u×v,W,Λa,λc,Q)-OOC C,是一簇u×v的(0,1)矩阵(码字),并且满足以下叁个性质:(1)码字重量分布:C中的码字所具有的汉明重量均在集合W中,且C恰有qi|C|个重量为wi的码字,1≤i≤r,即qi为重量等于wi的码字占总码字个数的百分比,因而(?).(2)周期自相关性:对任意矩阵X∈C.其汉明重量wk∈W,整数τ,0<τ<v-1,(3)周期互相关性:对任意两个不同矩阵X,Y∈C,整数τ,0≤τ<v-1,上述符号(?)表示对v取模运算.若λa(1)=λa(2)=...=λa(r)=λa,我们将(u×v,W,Λa,λc,Q)-OOC 记为(u×v,W,Λa,λc,Q)-OOC.若λa=λc=λ.则记为(u×v,W,Λa,λc,Q)-OOC.若 Q =(a1/b·a2/b,...,ar/b)且gcd(a1,a2,...,ar)= 1:则称Q是标准的,显然,(?).若W = {w},则Q =(1).所以,常重量的(u×v,w,λ)-OOC可以看作是(u×v,{w},λ,(1))-OOC.对于光正交码,当它的码字个数达到最大值时称其为最优的.而对于最优(u×v,W,1,Q)-OOC的构造己有一些成果,但就作者目前所知对于最优二维变重量光正交码的存在性结果不多,本文将做继续研究并且得到以下主要结果.定理1.1 如果在Zv上存在斜Starter,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6×v,{3,4},1,(4/5,1/5))-OOC.定理1.2 如果在Zv上存在斜Starter,则存在1-正则(6×v,{3,4},1,(2/3,1/3))-OOC.定理1.3 如果在Zv上存在斜Starter,则存在1-正则(9×v,{3,4},1,(7/8,1/8))-OOC.定理1.4 设v为正整数且v的每个质因子p≡1(mod 4),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3×v,{3,4},1,(4/5,1/5))-OOC.定理1.5 设v为正整数且v的每个质因子p≡1(mod 4),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6×v,{3,4},1,(6/7,1/7))-OOC.定理1.6 设v为正整数且v的每个质因子p≡1(mod 4).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6×v,{3,4},1,(10/11,1/11))-OOC.定理1.7 设v为正整数且v的每个质因子p≡1(mod 4).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6×v,{3,4},1,(22/23,1/23))-OOC.定理1.8 设v为正整数且v的每个质因子p≡1(mod 6),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6×v,{3,4},1,(1/2,1/2))-OOC.定理1.9设v为正整数且u的每个质因子p≡1(mod 6),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4 × v,{3,4},1,(2/5,3/5))-OOC.定理1.10设v为正整数且v的每个质因子p≡1(mod 6),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4× v,{3,4},1,(6/7,1/7))-OOC.定理1.11设v为正整数且u的每个质因子p≡1(mod 6),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4 × v,{3,4},1,(10/13,3/13))-OOC.定理1.12设u为正整数且v的每个质因子p≡1(mod 6),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5 × v,{3,4},1,(3/4,1/4))-OOC.定理1.13设v为正整数且v的每个质因子p≡1(mod 6),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5 × v,{3,4},1,(19/22,3/22))-OOC.定理1.14设v为正整数,v的每个质因子p≡7(mod 12)且p>31,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4 × v,{3,4},1,(6/11,5/11))-OOC.定理1.15设v为正整数且u的每个质因子p ≡ 1(mod 4),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5 × v,{3,4,5},1,(3/5,1/5,1/5))-OOC.定理1.16如果在Zv上存在斜Starter,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7 × {3,4,5},1,(7/11,3/11,1/11))-OOC.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本文相关概念及本文的主要结果,第二章给出最优(u×u,{3,4}.1,Q)-OOCs的构造,第叁章给出最优(u × v,{3,4,5},1,Q)-OOCs的构造,第四章是小结及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刘胡胜[7](2017)在《二维变重量光正交码的新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1989 年 Salehi 提出了一维常重量光正交码(One-Dimensional Constant-Weight Op-tical Orthogonal Code,1D CWOOC)的概念,它作为一种签名序列被应用于光码分多址(OCDMA)系统.为了满足多种服务质量(QoS)的需求,Yang于1996年引入了一维变重量光正交码(One-Dimensional Variable-Weight.Optical Orthogonal Code,1D VWOOC)的概念.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不同类型信息的需求逐渐提高,这就要求产生高速率、大容量、不同误码率的OCDMA系统.为了给光正交码扩容,Yang于1997年提出了二维常重量光正交码(Two-Dimensional Constant-Weight Optical Orthogonal Code,2D CWOOC),但类似于一维常重量光正交码,二维常重量光正交码也只能满足单一质量的服务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Yang于2001年引入二维变重量光正交码(Two-Dimensional Variable--Weight Optical Orthogonal Code.2D VWOOC).下面给出二维变重量光正交码的定义.设W ={ω_1,ω_2,...,ω_r}为正整数集合,为正整数数组,Q =(q1,q2...,qr)为正有理数数组且 不失一般性,我们假设ω_1<ω_2<...<ω_r.二维(u × v,∧a,λc,Q)变重量光正交码,或(u × v,W,∧a,λc,Q)-OOC C,是一簇u ×v的(0,1)矩阵(码字),并且满足以下叁个性质:(1)码字重量分布:C中的码字所具有的汉明重量均在集合W中,且C恰有qi · |C|个重量为wi的码字,1 ≤ i ≤ r,即qi为重量等于wi的码字占总码字个数的百分比,因而∑r i=1 qi=1.(2)周期自相关性:对任意矩阵X ∈C,其汉明重量wk∈W,整数τ,0<τ<v-1,(?)(?)(3)周期互相关性:对任意两个不同矩阵X,Y ∈ C,整数τ,0 ≤ τ<v-1,(?).上述符号(?)表示对v取模运算.若λa(1)=λa(2)=...=λa(r)= λa,我们将(u × v,W,∧a,λc,Q)-OOC 记为(u ×v,W,λa,λc,Q)-OOC.若λa=λc= λ,则记为(u × v,W,λ,Q)-OOC.若Q =(a1/b,a2/b,...,ar/b)且gcd(a,a2,...,ar)= 1,则称Q是标准的,显然,b =∑r i=1 ai.若W= {w},则Q =(1).所以,常重量的(u ×v,w,λ)-OOC可以看作是(u ×v,{w},λ,(1))-OOC.对于光正交码,当它的码字个数达到最大值时称其为最优的.而对于最优(u×v,W,1,Q)-OOC的构造已有一些成果,但就作者目前所知对于最优二维变重量光正交码的存在性结果不多,本文将做继续研究并且得到以下主要结果.定理1.1设v为正整数,v的每个质因子≡ 3(mod 4)且p ≥ 11,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6 × v,{3.4.6},1,(5/7.1/7.1/7))-OOC.定理1.2设v为正整数,uw的每个质因子p ≡ 5(mod 8)且p ≥ 53,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5 × v,{3.4.5}.1,(1/4.2/4.1/4))-OOC.定理1.3设v为正整数,v的每个质因子p叁5(mod 8)且p ≥ 53,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6 × v,{3,,4,5},1,(2/11,,6/11,3/11))-OOC.定理1.4设v为正整数,,v的每个质因子p ≡ 5(mod 8)且p ≥ 29,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6 × v,{3,4},1,(14/19,5/19))-OOC.定理1.5设v为正整数,v的每个质因子p≡5(mod 8)且p≥53,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6 × v,{3,4},1,(10/17,7/17))-OOC.定理1.6设v为正整数,v的每个质因子p叁7(mod 12)且p ≥ 31,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4 × v,{3,4},1,(14/15,1/15))-OOC.定理1.7设v为正整数,v的每个质因子p叁7(mod 12)且p≥ 19,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4 × v,{3,4},1,(2/9,7/9))-OOC.定理1.8设v为正整数,v的每个质因子p叁7(mod 12)且p ≥ 31,则存在1-正则且最优(5 × v,{3,4},1,(23/24,1/24))-OOC.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与本文有关的概念及本文的主要结果,第二章给出W={3,4,5},{3,4,6}的最优(u × v,,W,1,Q)-OOCs 的构造,第叁章给出最优(u × v,{3,4},1,Q)-OOCs的构造,第四章是小结及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高丽梅[8](2017)在《M元正交码扩频毫米波通信方案设计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5G移动通信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而毫米波通信技术被认为是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提高频谱效率和传输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毫米波通信的M元正交码扩频信号构造方法,利用不同伪随机序列进行了信息传输,并对所构造的信号在AWGN信道和不同衰落信道下的误码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综述扩频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M元正交码扩频方案,利用循环移位的方法构造M元正交码组,作为M元扩频的基准伪随机码,简化了接收端的计算复杂度,提高了传输效率;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案在AWGN信道下,不同循环移位长度以及不同码组数对接收机误码性能的影响;分析对比了不同扩频码所产生的M元正交扩频码信号在AWGN信道下的误码性能。(2)对几种常见的衰落信道以及各自的分布特点进行论述,同时对本文所提M元正交扩频码信号在AWGN信道以及在衰落信道中的传输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了M元正交码扩频毫米波信号在AWGN信道、Rayleigh和Nakagami-m信道下的误码率解析式,并进行了数值仿真。(3)考虑多径衰落对接收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几种衰落信道分集接收技术——等增益合并(MRC)、最大比合并(EGC)和选择合并(SC)。分别对本文所提M元正交码扩频毫米波信号在上述分集接收技术下的误码率进行了严格的数学推导,给出了解析式,同时进行了与之对应的计算机仿真,并比较了上述几种分集接收技术的优缺点。(4)对本文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文中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30)

谭鹏飞,李传起,陆叶,曾汝琦,乐翔[9](2017)在《一种新型二维光正交码的设计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保证误码率较低的前提下,为了获得较大的码容量,现以扩展二次素数码作为扩时序列,以二次全等跳频码作为跳频序列,构造出了一种新的二维光正交码ESPC/QCHC。分析了ESPC/QCHC的码字性能,得到了该码字的平均互相关表达式。对该码字的码字容量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其误码率进行了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当码重(或码长)一定时,增加频率片数会降低误码率;同其他几种以素数码作为扩时序列构造出的二维光正交码相比,该码字有较低的误码率,较大的码容量。最后在Optisystem7.0中对ESPC/QCHC在光码分多址系统中的误码率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其有较好的误码性能。(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谭鹏飞,李传起,陆叶,孔一卜,乐翔[10](2017)在《一种二维光正交码RSC/OCS的设计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RSC(Reed-solomon codes,RSC)作为时间扩频序列,单重合序列(OCS)作为波长跳频序列,构造了一种新的时域/频域的二维光正交码RSC/OCS。在相同码重条件下,对RSC/OCS、2D-RSC的码字容量和误码率进行了比较;在相同码重和波长数条件下,对RSC/OCS、SQPC/OCS和EPC/OCS的误码率进行了仿真比较;最后,对RSC/OCS在OCDMA系统中的误码特性也进行了仿真分析。(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正交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研究了环F_2+uF_2上长度为奇数的循环自正交码,其中u2=0;给出了F_2+uF_2上循环码的表示方法,得到了循环自正交码的生成多项式与计数公式;并确立了环F_2+uF_2上循环自对偶码的结构与数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交码论文参考文献

[1].周慧丽,李传起,陆叶,刘勇志,周鹏.OCDMA系统中二维光正交码ESPC/MOLS的设计及性能分析[J].激光杂志.2019

[2].管乾清,开晓山.环F_2+uF_2上的循环自正交码[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杨杨,余黄生,吴佃华.最优(n,{3,4,5},(2,3,1),1,Q)光正交码的界与构造[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赵伟艇,夏栋梁.毫米波MIMO系统中基于正交码本的模数混合预编码算法[J].电信科学.2017

[5].杨慧君.二维变重量光正交码的进一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6].王永真.二维变重量光正交码的组合构造[D].广西师范大学.2017

[7].刘胡胜.二维变重量光正交码的新结果[D].广西师范大学.2017

[8].高丽梅.M元正交码扩频毫米波通信方案设计与性能分析[D].山东大学.2017

[9].谭鹏飞,李传起,陆叶,曾汝琦,乐翔.一种新型二维光正交码的设计及性能分析[J].光通信研究.2017

[10].谭鹏飞,李传起,陆叶,孔一卜,乐翔.一种二维光正交码RSC/OCS的设计及性能分析[J].光通信技术.2017

标签:;  ;  ;  ;  

正交码论文-周慧丽,李传起,陆叶,刘勇志,周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