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白屈菜红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白屈菜,羟脯氨酸,飞龙,生物碱,正交,丙烯酸,注射液。
白屈菜红碱论文文献综述
张淼,冯锦明,陈龙,唐佳莹,劳道根[1](2019)在《炮制方法对飞龙掌血中白屈菜红碱含量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炮制方法对飞龙掌血药材中白屈菜红碱含量变化的影响,为飞龙掌血药材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洗、水煮、水蒸、酒蒸、酒炙等方法炮制飞龙掌血的根,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飞龙掌血不同炮制品的白屈菜红碱含量;设计正交实验研究酒炙法中炮制火力、时间和药材与黄酒的料液比对飞龙掌血中白屈菜红碱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水洗、水煮、水蒸和酒炙等炮制方法均可降低白屈菜红碱含量,尤以酒炙法最为显着;而酒蒸可提升白屈菜红碱含量。酒炙法正交实验研究表明,炮制时间对白屈菜红碱含量的影响最大,药材与黄酒料液比次之,炮制火力最小;以文火炮制10 min,料液比1∶1为炮制工艺(搭配时)可提升飞龙掌血中白屈菜红碱含量;以中火炮制30 min,料液比1∶1为炮制工艺搭配时降低飞龙掌血中白屈菜红碱含量的作用最显着。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飞龙掌血中白屈菜红碱含量变化的影响不同。酒炙法中,不同炮制工艺搭配对飞龙掌血中白屈菜红碱含量变化的影响也不同。(本文来源于《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赵有轩,张传津,张志民,章安源[2](2019)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博落回注射液中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博落回注射液中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含量的方法。采用Agilent 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配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4.6 mm×250 mm,5μm),柱温:35℃,流速为:1.0 m L/min,流动相:乙腈-叁乙胺溶液=25∶75(磷酸调pH值至2.5),检测波长270 nm。结果表明:血根碱在0.5~10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 000),平均回收率(n=6)为98.21%,RSD为1.76%;白屈菜红碱在0.25~5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000),平均回收率(n=5)为98.77%,RSD为0.83%。本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博落回注射液中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测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兽药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李美琪[3](2019)在《大黄素和白屈菜红碱的固体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材料的理化性质在取决于其本身的化学结构的同时,还受到晶格中分子堆积方式的影响。同一种化合物可以存在多种固体形态,如多晶型、溶剂合物、共晶、盐和无定形等。分子构象或排列方式上的差异会显着影响材料的理化性质,如熔点、机械性能、光学性质及溶解度等。通过改变分子的构象或排列方式,可以改变固体形态,进而达到调控化合物理化性质的目的。晶体工程目前已经在材料学、药学以及其他领域中展现出重要的学术及应用价值。本论文针对大黄素以及白屈菜红碱展开固体化学研究,包括多晶型、溶剂合物、共晶和盐型。两者不仅是中药活性成分,更是天然荧光分子。在大黄素的多晶型研究中,获得了叁种新的无水晶型、两种不同的水合物和六种不同的溶剂合物,建立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着重于通过多晶型手段研究大黄素不同固体形态在光学性质上的差异,从天然染料中发现了具有刺激响应荧光性质的染料。发现了大黄素不仅存在机械力致荧光颜色转变(晶型I与无定形),还存在有机溶剂蒸汽致荧光颜色转变的现象。探索了大黄素在机械力、有机溶剂蒸汽感应及可逆书写方面的潜在应用。根据单晶结构,利用前线轨道理论分析了大黄素不同固体形态存在荧光颜色差异的原因。还通过共晶技术实现了对天然染料大黄素颜色的精细调控和颜色稳定性的提高。另一方面,以具有离子化中心的天然产物白屈菜红碱为例,在原有盐酸盐的基础上,通过阴离子转换得到其他盐型,并依据所得每种新化合物独特的固态转化关系,借助盐型的改变开发了对不同类型外界刺激产生可逆响应的荧光材料。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简述了晶体工程、刺激响应材料的发展,以及多晶型、溶剂合物、共结晶和盐的概念、制备方法、表征手段及不同固体形态对材料理化性质的影响。第二章:机械力介导的天然染料可逆荧光转化。在这一部分中提出了从天然染料中发现具有刺激响应荧光性质的染料,并以大黄素为例研究了晶型对荧光性质的影响。得到了叁种新的无水晶型I–III,两种水合物(半水合物HH及二水合物DH)。除晶型III外,其余晶型与水合物均已获得它们的单晶,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解析了晶体结构。随后对获得的固体形态(包括无水晶型、水合物和无定形)进行了系统的固体化学表征,包括X-射线粉末衍射(XRPD)、形貌分析、固体荧光光谱(SFS)、热分析、振动光谱分析及吸湿性分析(DVS)。因为大黄素是传统中药活性成分,水溶性差,所以首先比较了所得固体形态的体外粉末溶出速率。除一水合物(MH)外,粉末溶出速率曲线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其余固体形态均会快速转化为MH。因此,多晶型在改善大黄素水溶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有限。但是,这些固体形态在荧光颜色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随后通过利用变温XRPD、变速DSC、SFS及热台荧光显微镜等手段,对不同固体形态之间的转换关系和对应过程中伴随的荧光性质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在室温条件下,晶型I为热力学稳定晶型,晶型II及晶型III为亚稳晶型,晶型II及晶型III在高温下均可以转变为晶型I。HH与晶型II为类质同晶,HH脱水后首先转变为晶型II,并随着进一步的加热转变为晶型I;而DH在脱水后先转化为晶型III,并在加热下最终转变为晶型I。其中晶型I与无定形之间存在机械力介导的可逆荧光性质转化。因此,大黄素晶型I在机械力响应以及可逆书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第叁章:溶剂蒸气介导的大黄素可逆荧光转化。为了发现荧光性质变化更为显着的材料,之后则对大黄素开展进一步的固体化学研究。随后发现了六种大黄素的溶剂合物:甲醇合物S1、乙醇合物S2、丙酮合物S3、乙腈合物S4、氯仿合物S5和1,4-二氧六环合物S6。以上六种溶剂合物均得到了单晶,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解析得到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并对这些溶剂合物进行了热分析以及荧光性质表征。通过转晶关系的研究,发现这些溶剂合物之间存在着可逆的有机溶剂蒸气致荧光颜色转变现象,并探索了这一现象在有机蒸气感应领域的潜在应用。此外还探索了荧光最大发射波长相差最大(S2-S4)这一可逆转化过程在可逆书写领域的潜在应用。通过深入地分析了不同溶剂合物分子间的作用方式,并对溶剂合物进行了前线轨道计算,深入地研究不同溶剂合物荧光颜色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单晶结构分析发现,除π-π相互作用外,氢键相互作用同样可以对最大激发波长产生影响。前线轨道计算所得的轨道能极差也与溶剂合物荧光最大发射波长的趋势相对应。第四章:共晶精细调控大黄素的颜色并改善颜色稳定性。为了实现染料色调的精细调控和提高颜色稳定性,我们通过超分子合成子的设计,选择合适并且结构类似的小分子配体与大黄素进行共晶研究。通过挥发法,共得到七种共晶以及它们的单晶:2EM-BPD、EM-BZA、EM-PCA、EM-2NIA、2EM-NIA、EM-PMA晶型I及EM-PMA晶型II。在这一部分中着重研究了这些共晶的光学性质,发现这七种共晶呈现出“黄-橘黄-深红”的精细颜色梯度。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解析,证实共晶单晶结构中存在预期的合成子。随后将单晶结构分析与理论计算结合,发现共晶通过分子间电荷转移、氢键相互作用影响体系中生色团的共轭程度,进而实现对染料颜色的调控。最后考察了大黄素共晶的颜色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加速稳定性实验(40oC 75%RH)后EM-PMA晶型I与EM-PMA晶型II与大黄素本身相比呈现出优异的颜色稳定性。第五章:盐型转换调控荧光染料刺激响应类型。单一分子由于存在的可逆固相转变过程有限,因而难以对多种外界刺激产生可逆响应。因此,在这一部分中尝试通过对含有离子化中心的荧光染料进行盐型的转换,以实现对不同类型的外界刺激产生可逆的响应。我们以自然来源的荧光分子白屈菜红碱为例,将其盐酸盐原料进行盐型转化,成功的得到了硫酸氢盐与甲磺酸盐。通过对以上叁种盐的转晶关系和荧光性质研究我们发现,白屈菜红碱盐酸盐存在着可逆的水致荧光颜色转变的现象;而白屈菜红碱硫酸氢盐、白屈菜红碱甲磺酸盐则分别存在着可逆的机械力致荧光颜色转变以及热致荧光增强的现象。对白屈菜红碱盐型的转化成功实现了对荧光染料刺激响应类型的调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期刊2019-06-01)
李晓明,于春磊,荣华,徐天娇,王晓丽[4](2019)在《白屈菜红碱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胶原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白屈菜红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利用MTT法检测乙醛活化的HSC-T6的细胞活力,消化法检测细胞羟脯氨酸(Hyp)含量,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Ⅲ),RT-PCR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SC-T6的细胞增殖、Hyp含量、Col-Ⅰ和Col-Ⅲ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显着升高(P<0.05),α-SMA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白屈菜红碱(10μg·ml~(-1),20μg·ml~(-1))组HSC-T6的细胞增殖、Hyp含量、Col-Ⅰ和Col-Ⅲ含量显着降低(P<0.05),α-SMA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白屈菜红碱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程金玉,赵乐中,李伟,谢国永[5](2019)在《白屈菜红碱对人高转移性肝癌细胞系MHCC97-H生长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白屈菜红碱对肝癌细胞系MHCC97-H生长、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kit-8(CCK-8)首先检测不同浓度白屈菜红碱对MHCC97-H细胞活力的影响再选择合适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将细胞分为MHCC97-H组、白屈菜红碱低浓度组(10μmol/L,简称低浓度组)、白屈菜红碱中浓度组(20μmol/L,简称中浓度组)、白屈菜红碱高浓度组(50μmol/L,简称高浓度组)。采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倍数,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检测细胞中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白屈菜红碱浓度低于50μmol/L时对肝癌MHCC97-H细胞存活率没有明显影响;与MHCC97-H组相比,低浓度组细胞增殖倍数明显降低、侵袭细胞数目没有明显变化、划痕闭合率明显降低,Ki67和MMP-9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VEGF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而中、高浓度组细胞增殖倍数明显降低、侵袭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划痕闭合率显着降低、Ki67、VEGF、MMP-9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随着白屈菜红碱浓度的增加,作用效果明显增强。结论:白屈菜红碱能够抑制人高转移性肝癌细胞系MHCC97-H的生长、侵袭和迁移能力。(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柳阳,朱艳华,贾婉莹,刘美娟[6](2019)在《白屈菜红碱脂质体-温敏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白屈菜红碱(CHE)脂质体-温敏凝胶的制备工艺,考察其性质及体外释放特征。方法:采用"冷溶法"以泊洛沙姆407(P407)和泊洛沙姆188(P188)为凝胶基质,以胶凝温度为考察指标优化CHE脂质体-温敏凝胶制备工艺;HPLC分析方法测定CHE含量,透析法考察体外释放特征。结果:优化处方用量为磷脂浓度8mg·m L~(-1)、磷脂胆固醇比8∶1、药脂比1∶7、有机相水相比1∶3、P-407与P-188比20%:6%;所制得CHE脂质体-温敏凝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胶凝温度分别为113.8nm,76.27%,8.84%,35.5℃;体外释放结果显示,CHE脂质体温敏凝胶24h内累计释放率为54.73%,48h内累计释放率为64.01%。结论:制得的CHE脂质体-温敏凝胶具有温敏特性及良好的缓释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9年03期)
陈梅,张换成,柳亦松,刘兆颖,曾建国[7](2018)在《二氢血根碱和二氢白屈菜红碱在鸡肌肉中的定量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用于同时测定鸡肌肉中二氢血根碱和二氢白屈菜红碱的UPLC-MS/MS方法。肌肉样品经乙腈-水(95∶5)溶液超声提取后,离心取上清液经脱脂后氮吹浓缩,甲醇复溶。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2.1mm×150mm i.d.,2.7μm)色谱柱分离,采用正离子化模式下的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方法的特异性良好,二氢血根碱和二氢白屈菜红碱在0.2~2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6),最低定量限均为0.4μg/k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44%和104.36%,准确度RE均≤10.49%,精密度RSD均≤7.43%。该方法应用于长期饲喂博落回散的健康雌性白羽肉鸡的鸡胸肌组织中二氢血根碱和二氢白屈菜红碱的残留量检测,在500mg/kg博落回散组测得DHSA残留量为0.804μg/kg。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鸡肌肉中二氢血根碱和二氢白屈菜红碱的残留定量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曹旭,赵雷,孙晨[8](2018)在《白屈菜红碱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为载体,制备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Che)PBCA纳米粒(ChePBCA-NP)制剂。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了Che-PBCA-NP制剂,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Che-PBCANP的制备工艺进行考察。乳化聚合法制备的Che-PBCA-NP工艺为:酸性介质中20%的泊洛沙姆188,50μL的BCA单体和调节p H至5.0,3批工艺验证所得的包封率分别为64.88%、64.54%、65.17%。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Che-PBCA-NP的制备。(本文来源于《化工与医药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李晓明,欧阳婷庭,董妙先,崔涛,郭丽娜[9](2018)在《白屈菜红碱对肝纤维化小鼠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屈菜红碱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白屈菜红碱低剂量(10 mg·kg~(-1)·d~(-1))、中剂量(20 mg·kg~(-1)·d~(-1))和高剂量(40 mg·kg~(-1)·d~(-1))3个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CCl_4和橄榄油混合液8周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白屈菜红碱组于第5周开始灌胃给药。第14周后处死小鼠,观察白屈菜红碱各剂量组干预后小鼠的肝指数,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法观察小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及肝纤维化的程度;采用分光光度计和酶标仪测定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透明质酸(HA)和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RT-q PCR检测TGF-β1、Smad3、Smad4和Smad7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GF-β1、Smad4和Smad7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明显,肝指数、AST、ALT、HA和Hyp均显着升高(P<0.05);TGF-β1、Smad3和Smad4的mRNA表达显着上调,Smad7的mRNA表达显着下调(P<0.05);TGF-β1和Smad4的蛋白表达显着上调,Smad7的蛋白表达显着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屈菜红碱不同剂量给药组均抑制上述指标的改变(P<0.05)。结论:白屈菜红碱能够抑制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TGF-β/Smads信号通路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邱博琳,王玲燕,夏桂阳,张景芳,武玉卓[10](2018)在《二氢白屈菜红碱在不同溶剂的结构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色谱分离和重结晶法从延胡索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二氢白屈菜红碱,并且首次发现其性质不稳定。运用NMR,HPLC,LC-MS等技术发现二氢白屈菜红碱在极性氘代试剂中(如DMSO-d_6和MeOD)会缓慢直接转化为白屈菜红碱;在低极性氘代试剂(CD_2Cl_2)中,除了白屈菜红碱,还会产生假碱和二聚体中间体,最终被氧化为氧化白屈菜红碱。结构转化原因可能是由于二氢白屈菜红碱中C-6位对亲核试剂的高度敏感性,在不同溶剂中容易被氧化为不同的产物。研究结果为含有二氢白屈菜红碱及其类似衍生物药材的提取分离、活性筛选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8年16期)
白屈菜红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博落回注射液中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含量的方法。采用Agilent 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配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4.6 mm×250 mm,5μm),柱温:35℃,流速为:1.0 m L/min,流动相:乙腈-叁乙胺溶液=25∶75(磷酸调pH值至2.5),检测波长270 nm。结果表明:血根碱在0.5~10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 000),平均回收率(n=6)为98.21%,RSD为1.76%;白屈菜红碱在0.25~5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000),平均回收率(n=5)为98.77%,RSD为0.83%。本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博落回注射液中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测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屈菜红碱论文参考文献
[1].张淼,冯锦明,陈龙,唐佳莹,劳道根.炮制方法对飞龙掌血中白屈菜红碱含量变化的影响[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9
[2].赵有轩,张传津,张志民,章安源.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博落回注射液中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J].中国兽药杂志.2019
[3].李美琪.大黄素和白屈菜红碱的固体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9
[4].李晓明,于春磊,荣华,徐天娇,王晓丽.白屈菜红碱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胶原合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
[5].程金玉,赵乐中,李伟,谢国永.白屈菜红碱对人高转移性肝癌细胞系MHCC97-H生长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调节作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
[6].柳阳,朱艳华,贾婉莹,刘美娟.白屈菜红碱脂质体-温敏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9
[7].陈梅,张换成,柳亦松,刘兆颖,曾建国.二氢血根碱和二氢白屈菜红碱在鸡肌肉中的定量检测方法[J].中国兽医学报.2018
[8].曹旭,赵雷,孙晨.白屈菜红碱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的制备研究[J].化工与医药工程.2018
[9].李晓明,欧阳婷庭,董妙先,崔涛,郭丽娜.白屈菜红碱对肝纤维化小鼠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8
[10].邱博琳,王玲燕,夏桂阳,张景芳,武玉卓.二氢白屈菜红碱在不同溶剂的结构转化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