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杂系统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统,理论,适应性,城中村,空间规划,教育改革,医疗机构。
复杂系统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单理扬[1](2019)在《论复杂系统理论在隐喻研究中的运用——以隐喻的话语动态分析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系统理论来源于自然科学研究,倡导将分析对象视作复杂联结、动态发展并且产生非线性变化的动态系统。近年来,Cameron和Gibbs等研究者将该理论运用至隐喻研究,提出了隐喻的话语动态分析法,初步构筑了隐喻研究的复杂系统转向。国内对该重要动态有少量理论层面介绍,但无针对研究范式的述评。本文梳理复杂系统理论与隐喻研究的契合点,以隐喻的话语动态分析法为例,从隐喻的识别、标记、描写、解释四个环节来归纳复杂系统理论视域下的隐喻研究范式特征,指出该理论运用于隐喻研究的独特优势与其面临的挑战,为隐喻研究在人文社科领域的运用拓宽视野、扩展路径。(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9年06期)
冯锐[2](2019)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城市更新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下,我国城市建设已进入存量挖潜阶段,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发展的自我调节机制需要以实现城市整体效益最优为目标,转向更加整体、有机、协作、动态、可持续的系统工程,系统性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本文将在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理论的视角下对旧有城市更新方式进行扬弃,提出城市更新应从政府一元管理转向多元适应性主体共治,从侧重经济利益和形象提升转向多目标权衡与多学科融贯综合研究,从管控不力或过度干预转向刚性与弹性相结合,从被动应对不确定性转向主动增强城市韧性,从盲目照搬单一模式转向更具适应性的差异化更新,从建立简单结构转向建立复杂连接,从终极蓝图式规划转向动态适应性规划。(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9-10-19)
李巍,张凯,马颖,魏西燕[3](2019)在《基于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的城中村更新探究——以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城中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收入人群聚居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城中村作为普遍的问题在我国大城市中并不鲜见,它是城市低收入人群主要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多数外乡人落脚城市的初始空间。2017年,城中村的居住生态和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境况引起各方关注。对城中村一刀切的手法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城市的亲和度和包容性,这也关联到城市本体的健康生长。认识城中村这一复杂系统,应从多维度的视角下进行探析。文章基于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从城中村的不同空间系统角度解析深圳南头古城城中村,并以第六届西部之光相关研究设计为依托,探索适应性设计在城中村空间更新过程中的运用,从空间设计层面对深圳南头古城城中村进行适应性规划设计。(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9-10-19)
刘振聪,刁慧莹,李婷[4](2019)在《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对大学教育改革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十个特征:复杂、动态、开放;混沌、非线性、对初始条件敏感、不可预测;自组织、自适应、反馈敏感。依据这些特征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抽象出叁个纬度,即复杂性、不对等性和统一性。最后指出,复杂系统和教育体统具有对应性,教育系统的叁个复杂维度特征对我国大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2期)
顾海,吴迪,景抗震[5](2019)在《以医疗机构为主导的远程诊断与护理体系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医疗机构为主导的远程诊断与护理体系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强调以医疗机构为核心,多元主体参与和支持,多要素组合和互动,共同促进系统演进。本文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聚集、多样性、非线性和流四个特性以及标识、积木块和内部模型叁个机制为基础,分析以医疗机构为主导的远程诊断与护理体系的参与主体、政策机制、筹资机制以及运行流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卫生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许宪国[6](2019)在《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职业适应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是霍兰德对现代系统理论的发展,CAS理论的重要特征是个体的适应性。复杂适应系统具有层次性、独立性、适应性、并发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基于CAS理论,职业适应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是系统中个体与其他个体、个体与系统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能够促进个体和环境发生演化的能力。职业适应能力主要应包含心理能力、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叁个方面:心理能力包括挫折承受力、情感智力;认知能力包括自我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教育》期刊2019年28期)
徐光志[7](2019)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阈下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梳理了约翰·霍兰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文化产业集群进行全面剖析,揭示文化产业集群具有发展性、无序性、开放性、非平衡性、涨落性和创新性六个基本特征。根据文化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提出政府施策要充分考虑文化产业集群的特点和规律、文化产业集群要不断突破根植性的负效应、利用移动互联网拓展文化产业集群知识输出与输入的渠道叁个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和措施。(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9年09期)
刘冬旭[8](2019)在《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城中村更新策略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探究城中村更新策略,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空间,而城中村的更新改造关系到失地农民与城市流动人口的利益。目前对于城中村更新策略的研究,或是传统的拆改模式或是基于经济管理角度的政策治理建议,缺乏一种系统性的视角来审视城中村更新。因此本文引入复杂适应系统的理论,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从管理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空间子系统这四个方面来尝试构建城中村复杂适应系统的概念模型,揭示了不同更新策略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以相关城中村更新案例为实证。希望通过研究能构建更为系统的包容的城中村更新策略,并能对实践和城中村发展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本文来源于《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期刊2019-08-27)
赵洪刚,杨晓亮,陈黎军,汤铮,任鸿远[9](2019)在《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城镇综合能源规划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并融合新型信息化技术来满足未来社会生产需求,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及城镇规划建设纲要,结合能源变化复杂的系统背景,应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并与实际规划工作特点相结合,提出"叁层两中心"的管理体系及规划方法,同时以无锡锡东科技园为实例,从顶层设计入手,底层设施搭建,系统分析并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为应对城镇能源变革的挑战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力需求侧管理》期刊2019年04期)
杨仲元,殷敏,徐建刚,林蔚[10](2019)在《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旅游地空间演化模式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According to the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theory, tourist destinations may be regarded as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formed by multiple adaptive agent interactions and composed of an agent system, tourist attraction subsystem, tourist service facility subsystem,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system.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patial evolutionary progress of the Southern Anhui tourist area. The period 1979 to 1990 comprised the formation stage of spatial agglomerates, during which tourist attractions centering on Huangshan Scenic Area and Jiuhuashan Scenic Area were gradually exploited and formed scale agglomeration;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began to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and Gini indexes of the number of tourists and tourism revenu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0.26 to 0.29, and from 0.33 to 0.35, respectively. From 1991 to 2008, the system experienced a growth stage in which Huangshan Scenic Area and Jiuhuashan Scenic Area were further developed with improved tourist service facilities. Rapid development of Xidi-Hongcun Scenic Area and establishment of Fantawild Tourist Area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more spatial agglomerates with larger scales; Gini indexes of the number of tourists and tourism revenue presented fluctuating changes, reaching low points of 0.15 and 0.25 in 2000 and 0.12 and 0.22 in 2007, respectively. From 2009 to the present day, the system has remained in a blowout-development stage, during which non-linear interactions among agents are strengthened; various emerging development factors generate cultural tourism, vacation tourism, rural tourism and other new tourism products jointly with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factors. New tourism products form a large number of new spatial agglomerates that are interconnected, accelerating the spatial flow of tourists and tourism revenue and reducing the difference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levels within the region; Gini indexes of the number of tourists and tourism revenue declined steadily from 0.17 and 0.23 in 2009 to 0.12 and 0.15 in 2016.(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期刊2019年08期)
复杂系统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时代下,我国城市建设已进入存量挖潜阶段,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发展的自我调节机制需要以实现城市整体效益最优为目标,转向更加整体、有机、协作、动态、可持续的系统工程,系统性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本文将在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理论的视角下对旧有城市更新方式进行扬弃,提出城市更新应从政府一元管理转向多元适应性主体共治,从侧重经济利益和形象提升转向多目标权衡与多学科融贯综合研究,从管控不力或过度干预转向刚性与弹性相结合,从被动应对不确定性转向主动增强城市韧性,从盲目照搬单一模式转向更具适应性的差异化更新,从建立简单结构转向建立复杂连接,从终极蓝图式规划转向动态适应性规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杂系统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单理扬.论复杂系统理论在隐喻研究中的运用——以隐喻的话语动态分析法为例[J].外国语文.2019
[2].冯锐.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城市更新转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9
[3].李巍,张凯,马颖,魏西燕.基于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的城中村更新探究——以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城中村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9
[4].刘振聪,刁慧莹,李婷.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对大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智库时代.2019
[5].顾海,吴迪,景抗震.以医疗机构为主导的远程诊断与护理体系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J].卫生经济研究.2019
[6].许宪国.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职业适应能力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
[7].徐光志.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阈下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9
[8].刘冬旭.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城中村更新策略的探究[C].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9
[9].赵洪刚,杨晓亮,陈黎军,汤铮,任鸿远.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城镇综合能源规划方法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9
[10].杨仲元,殷敏,徐建刚,林蔚.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旅游地空间演化模式研究(英文)[J].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2019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