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氮杂对环蕃论文_段文增

导读:本文包含了四氮杂对环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芳烃,化学,化合物,络合物,分子,核磁共振,表征。

四氮杂对环蕃论文文献综述

段文增[1](2013)在《面手性[2.2]对环蕃氮杂环卡宾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与不对称催化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是自然界的普遍特征,大部分生物分子作为单一的对映体而存在。因为不同的对映体显示不同的生物活性,所以不对称合成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而近十年来,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的不对称反应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对称催化已成为现代有机合成方法学的热点之一。手性配体的结构是不对称催化作用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2.2]对环蕃类面手性化合物由于其特有的稳定性及易修饰性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并作为手性配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不对称催化反应之中。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有机金属催化不对称构建C-C键一直是有机化学研究的重点,其中有机硼酸对醛的不对称加成是这一领域中极具挑战性的方向。由于此反应的产物手性二芳基醇是生物学及医药学上活性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及关键结构单元,一直是不对称催化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自从1998年Miyaura第一次报道了铑催化的有机硼酸对醛的1,2-加成以来,由于硼试剂对空气的稳定性、低毒性以及易操作性等特点,使有机硼试剂对醛的1,2-加成反应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最近,各种过渡金属催化的此类反应相继得到了研究,例如铑、钌、钯、镍,铜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中铑鉴于其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使得这种方法已经成为构建C-C键的有力工具。铑催化该反应的常用配体主要是有机膦配体以及卡宾类配体。氮杂环卡宾作为有机膦配体的有效替代品,在醛的不对称芳基化反应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综上所述,[2.2]对环蕃化学和氮杂环卡宾催化不对称C-C键形成一直是我们的研究重点。基于我们之前合成的面手性对环蕃氮杂环卡宾前体及其在芳基硼酸对芳香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研究,我们重新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烷氧基和卤基取代的对环蕃类咪唑及咪唑啉盐,并合成了一系列金属卡宾配合物,将这些配体及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前体用于醛的不对称芳基化反应和对α,β=不饱和酮和α,β-不饱和羧酸酯的不对称β-硼化反应中。由于催化剂及催化条件的优化,该类不对称催化反应取得了良好的不对称选择性。本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对[2.2]对环蕃衍生物及氮杂环卡宾前体和氮杂环卡宾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进行整理综述,介绍其研究背景,为本研究课题提供理论指导。以[2.2]对环蕃为骨架的多种面手性配体如:羧酸衍生物、希夫碱类、嗯唑啉-膦、嗯唑啉-苄醇、咪唑、咪唑啉及二膦配体等已广泛应用于不对称氢化、不对称硅腈化、不对称环氧化以及不对称环丙烷化等不对称催化反应的文献综述。另一方面,大量新型合成氮杂环卡宾前体的方法对我们合成新型的咪唑及咪唑啉盐提供了足够的方法指导,而且氮杂环卡宾在烯烃复分解、不对称氢硅烷化及各种交叉偶联等反应中也取得了巨大成功。由此二者组合构成了我们所设计的新型配体,其将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第二章、设计并合成了烷氧基/酰氧基取代的[2.2]对环蕃卡宾前体,并将其应用于原位法铑催化芳基硼酸对芳香醛的不对称加成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2.2]对环蕃为原料,经过多种合成及拆分路线分别得到光学纯的化合物4-氨基-12-溴[2.2]对环蕃和4-氨基-13-溴[2.2]对环蕃。再经过重氮化反应、水解反应、烷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等,我们得到了多种Sp-4-氨基-12-烷氧基/酰氧基-[2.2]对环蕃、Rp-4-氨基-12-甲磺酰氧基-[2.2]对环蕃和Sp-4-氨基-13-烷氧-[2.2]对环蕃。后将单[2.2]对环蕃氨衍生物与乙二醛水溶液进行反应,得到相应的二亚胺。然后用叁氟甲磺酸银和氯甲基特戊酸酯法对该二亚胺进行关环,最终获得较高产率的叁氟甲磺酸根咪唑盐。另外,将Sp-12-甲氧基-[2.2]对环蕃二亚胺化合物用硼烷还原,得到二胺。将二胺与原甲酸叁乙脂、氟硼酸铵在甲酸催化下反应,可以得到相应的氟硼酸根咪唑啉盐。将N,N'-双[Rp)-(+)-12-甲磺酰氧基-4-[2.2]对环蕃基]-叁氟甲磺酸根咪唑盐与饱和KBr水溶液进行阴离子交换,可以得到溴化咪唑盐。我们将这些咪唑盐和咪唑啉盐成功地应用于醛的不对称芳基化,并进行了溶剂、铑源和底物等的筛选,取得了较高的产率和中等的不对称选择性(产率最高99%,ee值最高可达54%)。第叁章、设计并合成了新型面手性的[2.2]对环蕃基氮杂环卡宾银和铑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X-单晶衍射对铑配合物构型进行了确定。并将其应用于铑配合物催化的超声辅助的有机硼酸对醛的不对称加成研究,取得了较原位法更好的催化效果。本部分主要先合成新型的氮杂环卡宾银和氮杂环卡宾铑配合物。工作由光学纯的N,N'-双[Rp)-12-R-(-)-4-[2.2]对环蕃基]叁氟甲磺酸根咪唑盐和N,N,-双[Rp]-13-溴-4-[2.2]对环蕃基]叁氟甲磺酸根咪唑盐开始,先进行阴离子交换为卤化咪唑盐,后用氧化银合成卡宾银配合物,再经金属交换合成卡宾铑配合物。我们合成了Rh[(COD)NHC]Cl,并用X-单晶衍射进行了结构确认。将其用于苯硼酸对萘甲醛的不对称加成,进行了溶剂、碱、温度等筛选,发现降温有利于该反应。在进行铑源的筛选过程中,我们发现RhCl3和NHC-Ag4联合形成的铑配合物在超声波的辅助作用下,可以在40℃催化该不对称加成反应并得到较高的产率和不对称选择性(ee值最高可达58%)。后对反应底物作了对比,均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产率最高94%,ee值最高可达67%)。而且该类催化剂对吸电子的醛效果较好,对芳香杂环醛效果不佳。第四章设计并合成了新型面手性的卤基/甲氧基取代的[2.2J对环蕃氮杂环卡宾铜配合物,并对配体进行了结构表征,还通过X-单晶衍射确定了4,12-氟取代的溴化咪唑盐构型。并将其用于铜催化的α,β-不饱和酮和羧酸酯的不对称β-硼化反应的研究,取得了迄今为止最好的催化结果。本部分主要先合成新型的卡宾铜配合物。以光学纯4-氨基-12-溴[2.2]对环蕃和4-氨基-13-溴[2.2]对环蕃为原料。先经重氮化反应、胺化反应、水解反应等得到光学纯氟取代的[2.2]对环蕃基胺,后将[2.2]对环蕃胺基衍生物与乙二醛水溶液反应,得到相应的二亚胺。然后用叁氟甲磺酸银和氯甲基特戊酸酯法对该二亚胺进行关环,最终获得较高产率的叁氟甲磺酸根咪唑盐。将N,N'-双[Rp)-12-X/甲氧基-(-)-4-[2.2]对环蕃基]叁氟甲磺酸根咪唑盐经阴离子交换为溴化咪唑盐,再与氧化亚铜直接反应合成卡宾铜配合物。将此卡宾铜用于α,β-不饱和酮和α,β-不饱和羧酸酯的不对称p-硼化反应中,通过溶剂、碱、温度等筛选,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在配体的筛选过程中,我们发现N,N’-双[Rp)-12-氟-(-)-4-[2.2]对环蕃基]氮杂卡宾铜配合物在α,β-不饱和酮和α,β-不饱和羧酸酯的不对称β-硼化中,可以取得较高的产率和不对称选择性。对比不同的反应底物,均取得了很好的催化结果(产率最高94%,ee值最高可达94%)。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优化了面手性氮杂环卡宾配体,设计并合成了十几种新型的面手性烷氧基/酰氧基取代的[2.2]对环蕃基氮杂环卡宾前体、面手性[2.2]对环蕃基卤化咪唑盐和面手性[2.2]对环蕃基双咪唑啉/盐等,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2、设计并合成了几种新型面手性的[2.2]对环蕃基氮杂环卡宾银、卡宾铑和卡宾铜配合物,并分别进行了结构表征,而且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铑配合物的构型。3、将上述配体和配合物应用于催化有机硼酸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的研究,取得了目前氮杂环卡宾配合物催化该不对称反应的最好结果。既研究了原位法卡宾铑配合物催化芳基硼酸对芳香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又将其用于氮杂环卡宾铑配合物催化的该不对称反应,不对称选择性较之以往有了提高,取得了更好的催化结果。4、将氮杂环卡宾铜配合物应用于α,β-不饱和酮和α,β-不饱和羧酸酯的不对称β-硼化反应中,且在卡宾铜催化的联二硼酸酯对α,β-不饱和羧酸酯的共轭加成反应中取得了目前最好的催化结果。(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5-02)

杨秉勤,刘飞龙,白银娟,杨亚婷,张秉林[2](2009)在《叁种新型二苯砜氮杂环蕃N,N'-二对甲苯磺酰基-1,m-二氮杂[m.1]对环蕃-n-砜的合成与表征(m=8,10,12;n=15,17,19)》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N'-二对甲苯磺酰基-4,4'-二氨基二苯砜与二溴代烷为原料,高度稀释条件下合成了叁种新型有硫原子桥连的氮杂环蕃N,N'-二对甲苯磺酰基-1,8-二氮杂[8.1]对环蕃-15-砜(C);N,N'-二对甲苯磺酰基-1,10-二氮杂[10.1]对环蕃-17-砜(D);N,N'-二对甲苯磺酰基-1,12-二氮杂[12.1]对环蕃-19-砜(E).提供了叁种环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用IR,1HNMR和元素分析证实了新化合物结构.分析了化合物D的单晶结构数据,为环蕃化合物的空间结构研究提供了晶体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9年16期)

乔泽邦[3](2007)在《四氮杂杯芳烃和四氮杂环蕃的电子结构研究及新型四氮杂环工番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针对以下叁部分内容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1)采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对氮杂杯芳烃叁嗪化合物和中间体及四氮杂环蕃化合物的电子结构研究;(2)设计了5种新型的四氮杂环蕃化合物,并在实验中合成了它们。(3)对嘧啶环杯芳烃的合成进行了探讨性研究。在B3LYP/6-31G水平,对我们自行合成的氮杂杯芳烃叁嗪化合物及中间体,共11种化合物进行了几何优化,得到它们的稳定构型;在此基础上进行频率、电荷分析、布居分析和核磁共振(NMR)等性质方面的计算。(1)得到了这11种化合物稳定的空间构型及空穴大小,为将来的应用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理论支持。(2)从理论上证实了这些化合物是可以稳定存在的;得到了这些化合物的反应活性点(活性基团),为下一步反应如配位等提供了理论基础。(3)计算得出了频率吸收和核磁共振的图谱,并与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对比,两者吻合的较好,从而证明我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对此类大环化合物是可行的,而这些结果和信息实验并未给出。设计了5种新型的四氮杂环蕃化合物,采用相同的量化计算方法进行了计算。其所得信息与上述基本相同,此外:(1)还得出了这些化合物的多种空间构象,并对其稳定性、形成机理作了一些研究;(2)在得出了这些化合物的反应活性基团的基础上,对其中两种结构类似的化合物进行了活性大小的比较,并在最后的实验中证实了这一点。另外,在量化计算所得信息的指导下,合成了这几种化合物,并对传统的合成路线作了改进,同时对化合物进行了IR,~1HNMR,MS方面的表征。我们将表征结果与量化计算所得的IR、~1HNMR图谱进行对比,结果吻合较好;并以量化计算结果为依据,对比实验图谱,发现了化合物13包接水分子这一大环化合物所特有的现象。设计了四种嘧啶环杯芳烃,在实验中合成了一些它们的中间体,对实验条件进行了摸索。对这类杯芳烃后续合成提供了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7-06-01)

白银娟,李剑利,孙伟,杨秉勤,史真[4](2006)在《四二茂铁碳酰基四氮杂对环蕃的~1H NMR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二茂铁碳酰氯与四氮杂对环蕃的反应得到了3个具有二茂铁碳酰基侧臂的新型环蓍主体化合物。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其1HNMR波谱特征,讨论了修饰后化合物电子云的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叁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期刊2006-08-01)

戈蔓[5](2006)在《四氮杂杯芳烃和四氮杂环蕃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分子化学是化学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紧密相关,处于当代化学前沿。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人工有机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应用是有机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分子识别基础上形成主.客体配合物是超分子体系的基本特征,冠醚、环糊精、杯芳烃、环蕃作为主-客体化学最具有代表性的主体化合物在基础研究和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杯芳烃是“新型”的具有独特空穴结构的大环化合物。利用“片段偶联合成法”,可以合成一系列空腔大小可精细调控的新型杯芳烃。以简单易得的价廉原料、在温和的条件下高效和高产率地合成了氮原子桥连杯[n]芳烃[2]叁嗪化合物,由于其在功能上容易进一步修饰和改造的特点,杂原子桥连杯[n]芳烃[2]叁嗪大环主体分子可望在分子识别与传感、超分子组装、模拟酶和催化等方面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第一部分对氮杂杯[4]芳烃[2]叁嗪化合物和氮杂杯[2]芳烃[2]叁嗪化合物等几种化合物进行了合成,并通过IR、~1HNMR、MALDI-TOF对其进行表征。 四氮杂环蕃是环蕃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也是主-客体化学中可以充当主体的一类化合物,作为人工模拟酶,利用它本身所具有疏水性空腔,根据环的形状、大小以及静电作用等俘获不同种类的有机分子,形成主-客体包结物。改变氮杂环蕃化合物的形状以及引入活性基团,可改善该类化合物的水溶性,从而构成不同的具有协同包结和多重识别功能的活性中心,形成不同包结性能的主体,与客体形成超分子体系,实现酶功能模拟和分子识别。本文第二部分对1,6,20,25-四氮杂[6.1.6.1]对环蕃(CP_(44))进行修饰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对4,4'-二氨基-二苯甲烷进行修饰,然后关环得到相应产物1,6,20,25-四乙氧羰基甲基-1,6,20,25-四氮杂[6.1.6.1]对环蕃。(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6-06-01)

李敏[6](2006)在《二苯砜对环蕃及氮杂环二茂铁磺酰的合成、修饰、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酶催化作用的模拟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激发着化学家,尤其是生物有机化学家的浓厚兴趣。四氮杂环蕃是人工模拟酶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类新化合物,也是主客体化学中可以充当主体的一类重要化合物。作为人工模拟酶,利用它本身所具有疏水性空腔,根据环的形状、大小及静电作用的不同,俘获不同种类的有机分子,形成主客体包结络合物,从而可选择性地控制反应、提高反应速率。通过改变氮杂环蕃化合物的形状以及引入活性基团,构成具有协同包结和多重识别功能的活性中心,形成不同包结性能的主体,与客体形成超分子体系,实现酶功能模拟和分子识别。论文第一部分对超分子化学、环蕃、氮杂环蕃及二茂铁环蕃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介。第二部分报道了一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氮杂环蕃:1,6,20,25-四氮杂[6.1.6.1]对环蕃-13,32-二苯砜,并用二茂铁磺酰氯对其进行了修饰。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在各个领域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医药、生化、燃料、催化剂等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论文第叁部分选择了氮杂环化合物吲哚、吗啉、咪唑、苯并叁唑、六水合哌嗪、苯并咪唑衍生物分别与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二茂铁磺酰氯反应,制得了十一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氮杂环取代的二茂铁磺酰胺衍生物,并用IR、~1H NMR进行了表征。对部分产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 论文第四部分合成了荧光材料的中间体,得到了一种未见文献报道的中间体晶体结构,对此晶体结构进行了报道。(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6-06-01)

袁红安,杨秉勤,赵小侠[7](2006)在《四氮杂环蕃分子识别及红外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四氮杂环蕃CP44并对二茂铁或氮杂环化合物进行分子识别,研究其红外吸收光谱。方法用高度稀释法合成了1,6,16,21-四氮杂[6.1.6.1]对环蕃CP44,在酸性条件下与具有生物活性的咪唑类或二茂铁氮进行反应,IR和MS对包结物的结构进行测定。结果得到7个主-客体包结物。结论由IR中N-H伸缩频率可以研究四氮杂环蕃与含氮杂环的分子识别行为。(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白银娟[8](2005)在《四氮杂对环蕃的合成及杂环化合物的绿色有机合成与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杂环化合物约占有机化合物的一半,数目庞大、种类繁多。许多杂环化合物存在于自然界,并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设计与合成具有生理活性的杂环化合物引起了合成化学家的高度重视,成为有机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论文主要围绕四氮杂对环蕃的合成及某些杂环化合物绿色有机合成与反应研究展开的。在论文工作中总共合成了64个化合物,其中26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并应用~1H NMR、~(13)C NMR、IR、元素分析和MS等手段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四氮杂对环蕃是环蕃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也是主客体化学中可以充当主体的一类化合物。基于主客体配合物的分子识别是一个基本的化学过程,这个过程控制了许多有意义的生物反应,涉及到酶、抗体、载体、通道以及受体等等。最近几十年来,发展能够与特殊的客体分子配合的主体分子成为主客体化学最重要的基础。四氮杂对环蕃从结构来看是由氮杂碳桥将芳香环连起来的环状化合物,分子内具有空腔,该空腔上的芳环呈侧立状,具有一定的深度,并具有疏水性。作为模拟酶,通过改变四氮杂对环蕃化合物空腔的形状、大小以及引入活性基团,就可形成不同包结性能的主体化合物。本论文以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为原料,经氨基保护,成环和去保护叁步合成了7个不同空腔大小的四氮杂对环蕃化合物,应用二茂铁甲酰氯对四氮杂对环蕃的氮原子进行酰化后得到了3个具有二茂铁甲酰基侧臂的四氮杂对环蕃新型主体化合物;应用溴代烷和酰溴在1,8,22,29-四氮杂[8.1.8.1]对环蕃的氮原子上引入了直链取代基,合成了4个具有直链侧臂的四氮杂对环蕃。在合成过程中对已有的方法进行了改进。 绿色化学是针对传统的化学工业对环境造成的化学污染而提出的一个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新学科,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物的生成的新策略。绿色化学起源于有机化学,其中有机合成是绿色化学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在实现绿色合成的途径中,无溶剂有机合成及水相中有机合成由于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成为有机合成绿色化的热点,每年国内外都有大量成果公布。微波由于其独特的内加热方式应用于有机反应具有比常规加热方法反应速度快、产率高、操作简便、易于纯化、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微波技术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5-05-01)

苏玉婵,白银娟,黄民俊,文旭东,史真[9](2004)在《四二茂铁甲酰基四氮杂对环蕃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设计和合成新的分子受体中环蕃担任了重要角色,可用于对映异构体和非对映异构体的分子识别,四氮杂对环蕃是人工模拟酶研究中发现的一类新化合物,也是主-客体化学中可以充当主体的一类重要化合物.对这一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修饰,可能产生理想的酶模型用于加快反应速率,或选择性地控制反应.通过引入具有活性的基团,实现其对底物的多部位包结和多重识别,更好地模拟酶的识别和催化功能.我们以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四氮杂对环蕃母环CPnn,用二茂铁甲酰氯对CPnn进行修饰,得到了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四氮杂对(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04-08-01)

苏玉婵,白银娟,何春尧,杨秉勤,马怀让[10](2004)在《四氮杂对环蕃Fe(Ⅲ)配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制备了3种四氮杂环蕃化合物,并研究了其Fe(Ⅲ)配合物的合成。(本文来源于《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4-06-30)

四氮杂对环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N,N'-二对甲苯磺酰基-4,4'-二氨基二苯砜与二溴代烷为原料,高度稀释条件下合成了叁种新型有硫原子桥连的氮杂环蕃N,N'-二对甲苯磺酰基-1,8-二氮杂[8.1]对环蕃-15-砜(C);N,N'-二对甲苯磺酰基-1,10-二氮杂[10.1]对环蕃-17-砜(D);N,N'-二对甲苯磺酰基-1,12-二氮杂[12.1]对环蕃-19-砜(E).提供了叁种环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用IR,1HNMR和元素分析证实了新化合物结构.分析了化合物D的单晶结构数据,为环蕃化合物的空间结构研究提供了晶体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四氮杂对环蕃论文参考文献

[1].段文增.面手性[2.2]对环蕃氮杂环卡宾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与不对称催化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杨秉勤,刘飞龙,白银娟,杨亚婷,张秉林.叁种新型二苯砜氮杂环蕃N,N'-二对甲苯磺酰基-1,m-二氮杂[m.1]对环蕃-n-砜的合成与表征(m=8,10,12;n=15,17,19)[J].化学学报.2009

[3].乔泽邦.四氮杂杯芳烃和四氮杂环蕃的电子结构研究及新型四氮杂环工番的合成[D].西北大学.2007

[4].白银娟,李剑利,孙伟,杨秉勤,史真.四二茂铁碳酰基四氮杂对环蕃的~1HNMR研究[C].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叁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2006

[5].戈蔓.四氮杂杯芳烃和四氮杂环蕃的合成研究[D].西北大学.2006

[6].李敏.二苯砜对环蕃及氮杂环二茂铁磺酰的合成、修饰、生物活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6

[7].袁红安,杨秉勤,赵小侠.四氮杂环蕃分子识别及红外光谱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8].白银娟.四氮杂对环蕃的合成及杂环化合物的绿色有机合成与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05

[9].苏玉婵,白银娟,黄民俊,文旭东,史真.四二茂铁甲酰基四氮杂对环蕃的合成[C].第叁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2004

[10].苏玉婵,白银娟,何春尧,杨秉勤,马怀让.四氮杂对环蕃Fe(Ⅲ)配合物的合成[C].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4

论文知识图

产物的氢谱1-3小环环蕃71-71重迭结构及单晶...1-4〗,8,22,29-四氮杂[8丄...

标签:;  ;  ;  ;  ;  ;  ;  

四氮杂对环蕃论文_段文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