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能盒及汽车。所述吸能盒包括由多个支撑面组成的吸能盒本体,每个所述支撑面上设有多个溃缩筋,所述溃缩筋大约垂直于所述吸能盒本体的受力方向设置,且所述溃缩筋的长度沿其受力方向逐渐变短。本申请的吸能盒的溃缩筋大约垂直于吸能盒本体的受力方向设置,且溃缩筋的长度沿其受力方向逐渐变短,如此可保证受力传递的均匀性,且可保证越靠近受力点,吸能盒的折叠吸能越好,而越靠近乘员舱的点,在吸能的同时,使吸能盒的变形越小,从而增强了现有吸能盒的吸能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吸能盒,包括由多个支撑面(11)组成的吸能盒本体(1),每个所述支撑面(11)上设有多个溃缩筋(12),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筋(12)大约垂直于所述吸能盒本体(1)的受力方向设置,且所述溃缩筋(12)的长度沿其受力方向逐渐变短。
设计方案
1.一种吸能盒,包括由多个支撑面(11)组成的吸能盒本体(1),每个所述支撑面(11)上设有多个溃缩筋(12),其特征在于,
所述溃缩筋(12)大约垂直于所述吸能盒本体(1)的受力方向设置,且所述溃缩筋(12)的长度沿其受力方向逐渐变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设于同一所述支撑面(11)上的部分所述溃缩筋(12)为内凹结构(121),其余所述溃缩筋(12)为外凸结构(1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结构(121)和所述外凸结构(122)交替地设于所述支撑面(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本体(1)由两块冲压件(13)焊接形成腔体结构,每块所述冲压件(13)均包括两个所述支撑面(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冲压件(13)均为直角构件,两块所述冲压件(13)焊接形成截面形状为方形的腔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本体(1)的底部焊接有底板(2),
所述底板(2)与纵梁固接,所述吸能盒本体(1)与防撞梁固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筋(12)的深度沿其受力方向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筋(12)的宽度沿其受力方向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筋(12)的数量沿其受力方向逐渐减少。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能盒。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能盒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防撞梁的主要作用是在低速碰撞下,通过其高强度的结构,将碰撞的能量传递给吸能盒,靠吸能盒的变形吸收能量,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对车上乘员起到保护作用,降低车身损坏的程度,降低维修费用。吸能盒在发生碰撞时吸能值的高低,是评价吸能盒的一项重要指标。提高吸能盒的吸能效率,主要有两种途径:1)增加吸能盒长度;2)提高平均力值。
吸能盒长度由车身外形、纵梁等环境数据决定,环境数据锁定后,吸能盒的尺寸基本不会再产生变化;而防撞梁与车身纵梁连接,防撞梁吸能盒的强度通常低于纵梁强度,以保证碰撞过程中防撞梁的吸能盒先馈缩变形,因此吸能盒碰撞力有上限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吸能盒吸能值只能通过改进结构设计优化力值曲线,使力值曲线更加平稳,提高平均力值。
现有钢材质的吸能盒通常为冲压件,由两个冲压成型的零件焊接而成,围成一个台状或立方体形的封闭腔体。两个冲压件在焊接时焊缝位于立方体的两个相互对应的表面,这种常用结构造成了吸能盒不同的表面在压馈过程中应力不均衡,吸能盒在压馈过程有可能发生侧倾,从而不能发挥出设计要求的吸能效果。
因此,目前亟待需要一种新型吸能盒及汽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吸能盒及汽车,以增强现有吸能盒的吸能效果。
一种吸能盒,包括由多个支撑面组成的吸能盒本体,每个所述支撑面上设有多个溃缩筋,
所述溃缩筋大约垂直于所述吸能盒本体的受力方向设置,且所述溃缩筋的长度沿其受力方向逐渐变短。
优选地,设于同一所述支撑面上的部分所述溃缩筋为内凹结构,其余所述溃缩筋为外凸结构。
优选地,所述内凹结构和所述外凸结构交替地设于所述支撑面上。
优选地,所述吸能盒本体由两块冲压件焊接形成腔体结构,每块所述冲压件均包括两个所述支撑面。
优选地,每块所述冲压件均为直角构件,两块所述冲压件焊接形成截面形状为方形的腔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吸能盒本体的底部焊接有底板,
所述底板与纵梁固接,所述吸能盒本体与防撞梁固接。
优选地,所述溃缩筋的深度沿其受力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溃缩筋的宽度沿其受力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溃缩筋的数量沿其受力方向逐渐减少。
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吸能盒。
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吸能盒的溃缩筋大约垂直于吸能盒本体的受力方向设置,且溃缩筋的长度沿其受力方向逐渐变短,如此可保证受力传递的均匀性,且可保证越靠近受力点,吸能盒的折叠吸能越好,而越靠近乘员舱的点,在吸能的同时,使吸能盒的变形越小,从而增强了现有吸能盒的吸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一个支撑面的正视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吸能盒本体;
11-支撑面;
12-溃缩筋;
121-内凹结构;
122-外凸结构;
13-冲压件;
2-底板;
21-定位孔。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文中所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附图中的吸能盒为参照。
如图1所示,其为本申请提供的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该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1和底板2,吸能盒本体1和底板2可以采用钢质材料、合金(如铝合金)材料或碳纤维、玻璃纤维等轻质材料制成,优选采用碳纤维、玻璃纤维等轻质材料制成,如此不仅能使吸能盒重量减轻,还能提高吸能盒的吸能效果。
吸能盒本体1和底板2优选为焊接成型,并在使用时,将底板2与汽车纵梁(图中未示出)固接(如焊接或螺纹连接),吸能盒本体1与防撞梁(图中未示出)固接(如焊接或螺纹连接)。
优选地,底板2上设有多个定位孔21,该定位孔21用于与汽车纵梁连接,从而精确地确定吸能盒本体1的固定位置。定位孔21优选为阶梯结构,如此不仅利于工艺上的成型,而且利于吸能盒的减重和安装。
进一步地,吸能盒本体1由两块冲压件13焊接形成腔体结构,每块冲压件13均为直角构件或V形构件,两块冲压件13焊接形成截面形状为方形的腔体结构,通过两个直角构件或V形构件围设成方形的腔体结构,提高了吸能盒本体1的吸能效果。
具体地,每块冲压件13均包括两个支撑面11,如此两块冲压件13的焊接位置位于腔体结构的棱边上,可使得吸能盒本体1的四个支撑面11的结构相同,压溃过程应力均衡,减小了在压馈过程中吸能盒本体1发生侧倾的可能性,且有利于焊接加工,节省了焊接时间,提高了生产产量。
具体地,一块冲压件13的两个支撑面11的溃缩筋12是横向(即溃缩筋12大约垂直于吸能盒本体1的受力方向设置)贯通设置的,也就是说,同一条溃缩筋12是贯通两个支撑面11的,如此可有利于吸能盒本体1在冲压成型过程中的材料流动,减小了溃缩筋12的开裂风险。
进一步地,设于同一支撑面11上的部分溃缩筋12为内凹结构121,其余溃缩筋12为外凸结构122,如此设置有利于吸能盒本体1在压溃时的变形。优选地,内凹结构121和外凸结构122交替地设于支撑面11上(参见图1和图3),如此更能保证吸能盒本体1溃缩折叠的有效性,从而不会产生突变和折断。
进一步地,技术人员发现,实际过程中溃缩筋12的长度、宽度、深度、数量(可以理解为单位长度下的密度)等因素均能够影响吸能盒的吸能效果。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测算,溃缩筋12的长度沿其受力方向逐渐变短(参见图1和图2),如此可保证受力传递的均匀性,即越靠近受力点,折叠吸能越好,而越靠近乘员舱的点,在吸能的同时,变形越小,从而减小对乘员舱变形的影响,进而保证了乘员的安全性。
具体地,溃缩筋12的深度沿其受力方向逐渐减小,即在同一支撑面11上内凹结构121的深度尺寸由上至下(即受力方向)依次减小、外凸结构122的高度尺寸由上至下依次减小。溃缩筋12的深度或高度尺寸依次减小,最深或最高的馈缩筋12位于吸能盒本体1的上方,压溃时最先变形,中间的其次,下方的最后变形。通过馈缩筋12的深度变化来控制吸能盒本体1的变形次序,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吸能盒的稳定性。
具体地,溃缩筋12的宽度沿其受力方向逐渐减小,请参阅图1和图2,靠近受力方向的溃缩筋12的宽度为W1,中间位置的溃缩筋12的宽度为W2,远离受力方向的溃缩筋12的宽度为W3,W1>W2>W3。通过馈缩筋12的宽度变化来控制吸能盒本体1的变形次序,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吸能盒的稳定性。
具体地,溃缩筋12的数量沿其受力方向逐渐减少,请参阅图1和图2,靠近受力方向的溃缩筋12的数量最多,越远离受力方向的溃缩筋12的数量越少,通过馈缩筋12的数量变化来控制吸能盒本体1的变形次序,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吸能盒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实际生产的溃缩筋12的数量并非和图1中的一致,附图仅为示意图,用于将申请人的发明构思进行解释,不能理解为对保护对象进行的限定。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吸能盒,通过采用上述吸能盒提高了汽车吸能盒的稳定性,进一步减轻了对乘车人员的危害性。
显然,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申请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89716.6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553127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B60R 19/18
专利分类号:B60R19/18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申请人地址:402260 重庆市沙坪坝区江津区双福新区九江大道1号
发明人:赵健;何亮;罗芳
第一发明人:赵健
当前权利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代理人:王刚;龚敏
代理机构:1144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