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血管造影论文_牟春玲,罗利红,王宝平,吴凤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线血管造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造影,血管,心脏病,图像,磁共振,冠状动脉,软组织。

线血管造影论文文献综述

牟春玲,罗利红,王宝平,吴凤林[1](2010)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血管造影诊断皮下软组织血管瘤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皮下软组织血管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40例皮下软组织肿块,分布于颈面部11例,躯干9例,四肢20例。超声观测肿块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边缘状况及彩色血流表现,并与X线血管造影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0例超声诊断为皮下软组织血管瘤者,37例经X线血管造影及手术病理证实,其中5例超声诊断为毛细血管瘤者,病理诊断4例为毛细血管瘤,1例为皮下脂肪瘤。21例超声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者,X线血管造影及病理诊断19例为海绵状血管瘤,2例为淋巴管瘤。14例超声诊断为蔓状血管者与术后病理全部符合。超声诊断血管瘤准确率为92.5%,敏感性94.1%,特异性88.5%。结论皮下软组织血管瘤的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12期)

卢才义,王士雯,刘玲玲,刘鹏,李玉峰[2](2002)在《新型全数字式X线血管造影仪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新型全数字式X线血管造影仪INNOVA 2 0 0 0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操作的影响。方法 根据病变血管和部位、病变特征及病人基本情况进行病例配对 ,分为数字造影仪和传统造影仪两组 ,比较两组的操作成功率、主要并发症率、病死率、手术时间和曝光时间、支架电影定位次数、同样条件屏蔽前后X线散射程度、体重电压指数、透视体位改变速度、影像清晰度。结果 在 1年内完成的 130例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病人中 ,选出符合前降支近端病变配对条件者 2 8例 ,符合右冠近端病变配对条件者 32例。数字造影仪组和传统造影仪组在一般临床资料和冠脉病变特征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P >0 .0 5 )。数字造影仪组在操作成功率、主要并发症率、病死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支架电影定位次数、术者位置屏蔽前后X线散射程度、体重电压指数、透视体位改变速度和影像质量等观察指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造影仪 (P <0 .0 5 )。采用数字造影仪获得的图像在亮度、对比度、解剖层次、器械可视性等方面均优于传统造影仪。结论 数字化血管造影仪在投照体位变换速率方面与传统造影仪基本相同 ,影像清晰度和分辨率明显提高 ,散射量明显降低 ,有利于提高老年PCI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减轻病人和术者的辐射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期刊2002年02期)

于海霞,张雅妮,郑南宁[3](2002)在《一种X线血管造影图像血管截面重建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采用基于勒让特矩(Legendre Moments)的双平面X线血管造影图像血管截面重建的新方法,该方法根据图像的矩与图像本身的唯一性对应的基本原理,应用奇异值分解方法来估计截面的几何矩.在此基础上,计算其勒让特矩,并通过迭代运算最终实现血管截面的重建.这种方法无需先验模型,对截面形状也没有限制.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算法的有效性,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期刊2002年01期)

梁波,孔祥泉,韩萍,许林峰,彭振军[4](2000)在《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MRI与B超及X线血管造影的影像学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评估磁共振成像 (MRI)对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的显示能力。材料与方法  2 1例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患者行磁共振平扫、电影检查 ,其中 8例接受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 (DCE MRA) ,影像资料与B超、X线血管造影检查 (CAG)对比 ,部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15例经手术证实者对照手术所见。结果 共发现心脏及大血管畸形 5 5处 ,磁共振成像、B超和CAG均能很好显示心脏、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 ;心脏B超对瓣膜病变敏感性高 ;MR、CAG对大血管病变具有优势。DCE MRA能动态、全面显示大血管病变 ,与CAG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磁共振心脏大血管检查图像清晰、信息丰富 ,适合于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多发病变的显示 ,是一项有价值的检查方法(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00年06期)

江林华,柴振明,王裕庆[5](1999)在《X线血管造影图像序列的同步获取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血管造影图像序列的采集。方法 先详细描述了影响同步的两个重要因素,然后论述了在PC机环境下,利用自行开发的控制卡与图像采集卡及辅助软件相结合实现X 线机曝光与图像序列采集之间的同步方案,并具体给出了方案实现的详细过程。结果 以脑血管为例,获得了一致均匀良好的造影图像序列。结论 目前决定国产DSA系统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减影前造影图像序列的稳定采集,利用本文提出的简单巧妙的采集同步方案最终获得了良好的造影图像序列,证明了本方案是完全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1999年09期)

李荣[6](1991)在《新型X线血管造影诊断设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岛津公司研制成一种新颖的X线血管造影诊断设备——DAR-1200数字减影装置,并已投入临床使用。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通过对比注入造影剂前后拍摄的图像进行减影处理,获得诊断依据的。与常规装置不同的是,新设备先设计了内存化血管造影图像(在这些图像中,血管是在最佳对比度情况下拍摄的),然后将每一幅内存化减影图像通过计(本文来源于《日本医学介绍》期刊1991年01期)

吴达民,戎兴元,柳培津[7](1961)在《X线血管造影对骨肿瘤诊断的体会(附病案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骨肿瘤区的血管形态和循环动力与骨肿瘤的病理变化和恶性程度有密切关系。Dos Santos 氏分别于1929,1931,1934和1950年报导了有关动脉造影的技术,四肢动脉造影后的血管形态及骨肿瘤的血管形态和循环动力学,并肯定动脉造影对骨髓炎与骨肉瘤,良性骨肿瘤与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Begg 氏于1955年提出动脉造影的操作方法,并认为动脉造影可以替代骨肿瘤的活体组织检查,以避免瘤转移的危险。Schobinger 氏(1957年)描述有关骨巨细胞瘤动脉造影的形态变化,认为骨巨(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杂志》期刊1961年07期)

线血管造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探讨新型全数字式X线血管造影仪INNOVA 2 0 0 0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操作的影响。方法 根据病变血管和部位、病变特征及病人基本情况进行病例配对 ,分为数字造影仪和传统造影仪两组 ,比较两组的操作成功率、主要并发症率、病死率、手术时间和曝光时间、支架电影定位次数、同样条件屏蔽前后X线散射程度、体重电压指数、透视体位改变速度、影像清晰度。结果 在 1年内完成的 130例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病人中 ,选出符合前降支近端病变配对条件者 2 8例 ,符合右冠近端病变配对条件者 32例。数字造影仪组和传统造影仪组在一般临床资料和冠脉病变特征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P >0 .0 5 )。数字造影仪组在操作成功率、主要并发症率、病死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支架电影定位次数、术者位置屏蔽前后X线散射程度、体重电压指数、透视体位改变速度和影像质量等观察指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造影仪 (P <0 .0 5 )。采用数字造影仪获得的图像在亮度、对比度、解剖层次、器械可视性等方面均优于传统造影仪。结论 数字化血管造影仪在投照体位变换速率方面与传统造影仪基本相同 ,影像清晰度和分辨率明显提高 ,散射量明显降低 ,有利于提高老年PCI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减轻病人和术者的辐射损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线血管造影论文参考文献

[1].牟春玲,罗利红,王宝平,吴凤林.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血管造影诊断皮下软组织血管瘤的对比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

[2].卢才义,王士雯,刘玲玲,刘鹏,李玉峰.新型全数字式X线血管造影仪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2

[3].于海霞,张雅妮,郑南宁.一种X线血管造影图像血管截面重建的新方法[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2

[4].梁波,孔祥泉,韩萍,许林峰,彭振军.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MRI与B超及X线血管造影的影像学对比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

[5].江林华,柴振明,王裕庆.X线血管造影图像序列的同步获取问题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9

[6].李荣.新型X线血管造影诊断设备[J].日本医学介绍.1991

[7].吴达民,戎兴元,柳培津.X线血管造影对骨肿瘤诊断的体会(附病案介绍)[J].天津医药杂志.1961

论文知识图

治疗前X线血管造影一3超声造影显示肾动脉主干图2一4X线一18(上)和图4一19(下):C6组术后长期存...一25(上)和图1一26(下):单侧胸头肌瓣和...治疗后X线血管造影一1基础状态下肝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造...

标签:;  ;  ;  ;  ;  ;  ;  

线血管造影论文_牟春玲,罗利红,王宝平,吴凤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