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操控性应计利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操控性,利润,盈余,质量,效应,门限,商业银行。
操控性应计利润论文文献综述
张馨月,武力超,陈玉春,乔鑫皓[1](2018)在《操控性应计利润造成的收益假象之谜——基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中国60家城市商业银行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限的回归方法,选取贷款资产比、一级资本比率和不良贷款资产比作为门限变量,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操控性应计利润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研究.回归结果表明:(1)贷款损失准备是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利润操控的主要资金来源,以贷款损失准备进行利润操控行为较为常见.(2)城市商业银行操控性应计利润与收益之间存在显着的非线性关系.(3)当贷款资产比、一级资本比率和不良贷款资产比分别处于特定区间水平时,城市商业银行利润操控的程度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城市商业银行操控性应计利润与收益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提供了有力支持,为研究银行业的盈余管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银行监管机构更好地对银行业实施监管提供了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数理统计与管理》期刊2018年04期)
金榜[2](2014)在《股权结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和股价信息含量——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本市场近几年出现的公司丑闻都与盈余管理有关,以我国上市公司2008~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遵循"股权结构-盈余管理行为-股票价值"的研究思路,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入手,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对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定价能力。实证结果显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与股价正相关,能被市场正确识别并定价;股权适度集中会增加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股价信息含量;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对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股价信息含量有显着负影响;终极控股股东性质对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没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陈鹏[3](2012)在《投资机会、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审计作为企业的一种监督监管手段和制度安排,它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内部的代理问题,而且还可以约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同时,企业投资机会的研究也是长期以来公司治理中学者们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将审计质量与企业投资机会这一新兴概念相联系,通过实证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我国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A股企业2006年至2010年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剔除金融保险行业和数据不完整样本,得出了5698个样本数据,构造了两个回归模型分别检验了审计质量与企业投资机会之间的相关性,和在引入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后的内在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拥有高投资机会的企业为监督其管理人员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且随着企业投资机会的增加,高质量的审计需求也会随之上升,即二者存在着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探讨内在原因,本文又引入了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这一盈余管理的变量,进一步研究发现,拥有高投资机会的企业相对于低投资机会企业普遍存在更为严重的盈余管理问题,在经高质量审计时,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水平会相对较低,即高审计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高投资机会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所以进一步解释了高投资机会企业更倾向于追求高质量审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以及本文的创新。第二部分将审计质量,企业投资机会和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等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作具体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关系。第叁部分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设计实证回归模型,包括研究假设,样本数据规模和来源,变量设计和回归模型设计。第四部分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实证结果。第五部分,针对实证结论提出对策及相关建议。第六部分,总结全文的结论和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及不足。(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2-04-30)
翟胜宝,郑洁,盛明泉,陈小君[4](2010)在《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操控性应计利润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盈余管理已成为国内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而操控性应计利润常常用来衡量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是盈余管理研究的重要话题,虽然盈余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然而基于新会计准则研究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影响因素的成果却十分少见。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对于改进中国会计准则和优化上市公司监管政策有重要意义,并可以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提供经验证据和判断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何娟[5](2008)在《民营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与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4-2006年的1027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民营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持股数对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影响。使用操控性应计利润进行的盈余管理通常被视为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的一种表现,“利益趋同效应”和“防御效应”分别解释了管理者持股对管理者行为动机两种截然相反的影响。“利益趋同效应”假说认为,随着高管持股比例的提高,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趋向一致,因此,管理者将减少机会主义行为;而“防御效应”假说则认为,管理者持有一定比例的股权时,将较少受到契约等控制机制的约束,从而可能增加机会主义行为。本文用Jones模型度量了使用操控性应计利润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采用叁次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高管持股对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影响,并用利益趋同效应和防御效应予以解释。结果发现,高管持股比例与操控性应计利润之间存在着显着叁次非线性关系,且显示出区间效应。在高管持股比例较低和较高的公司中,随着高管持股比例的上升,操控性应计利润随之下降;但是在高管持股比例适中时,随着高管持股比例的上升,操控性应计利润随之增加。这表明“利益趋同效应”和“防御效应”同时存在,前者在高管持股比例较低和较高时起主要作用,而后者在高管持股比例适中时起主要作用。研究结果对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8-04-01)
宋衍蘅,张海燕[6](2008)在《继任审计师关注前任审计师的声誉吗?——前任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前任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对公司更换审计师以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影响。我们发现,"四大"对国内"非四大"转过来的新客户更加谨慎。这些客户在接受"四大"审计的第一年,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水平显着低于"四大"所审计的其他公司,包括从其他"四大"转来的公司。这说明,"四大"已经在客观上提高了前"非四大"客户的审计风险。但是对于"非四大"而言,则没有这种差异,无论新客户的前任审计师是"四大"还是"非四大",其所审客户的整体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水平没有显着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国内事务所对前任事务所审计风险的敏感度低于"四大"。(本文来源于《审计研究》期刊2008年01期)
陈关亭,兰凌[7](2004)在《操控性应计利润审计质量的实证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相比,"四大"中国合作所审计的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较低,并与股票回报率、未来收益之间的关系更为显着。因此,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提高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审计质量。(本文来源于《审计与经济研究》期刊2004年04期)
兰凌[8](2004)在《审计质量和操控性应计利润定价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权责发生制(应计)为基础的利润被普遍认为比现金流更有分析价值。应计利润允许公司管理者传达他们私有的内部信息,并且因此提高了反映公司潜在经济价值的收益能力。然而,管理者会对应计利润进行激进性的披露,这会严重破坏会计利润的信息价值。由于外部人员(即市场参与者,资本市场上财务信息使用者)不能直接观测到真实的利润,所以有着高额应计利润的公司相对于低额应计利润的公司来说,代理成本更高。审计的作用在于通过限制管理当局对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投机管理,以减少这种代理成本。国外相关实证研究的数据截止到1998年,当时还是“六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局面。研究发现,在美国,“六大”会计事务所的审计质量要高于美国“非六大”会计师事务所,所以“六大”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在审计的过程中更有效地限制操控性应计利润、阻止和检测出可疑的会计问题、披露重大的财务报表错误,从而使财务报表上的利润更加透明化,更加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济价值。因此,投资者更加信任由“六大”审计的公司,“六大”的审计质量对投资者更具有直接意义。本文主要采用国内数据,实证研究审计质量和操控性应计利润之间的关系,以证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高于国内“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研究的检验结果基本证明了以下结论:审计质量和操控性应计利润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并且由“四大”审计的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与股票回报率之间的关系要大于由国内“非四大”审计的公司;由“四大”审计的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和未来收益之间的关系要大于由国内“非四大”审计的公司。(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04-06-01)
操控性应计利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资本市场近几年出现的公司丑闻都与盈余管理有关,以我国上市公司2008~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遵循"股权结构-盈余管理行为-股票价值"的研究思路,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入手,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对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定价能力。实证结果显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与股价正相关,能被市场正确识别并定价;股权适度集中会增加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股价信息含量;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对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股价信息含量有显着负影响;终极控股股东性质对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没有显着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操控性应计利润论文参考文献
[1].张馨月,武力超,陈玉春,乔鑫皓.操控性应计利润造成的收益假象之谜——基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8
[2].金榜.股权结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和股价信息含量——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3].陈鹏.投资机会、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4].翟胜宝,郑洁,盛明泉,陈小君.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操控性应计利润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5].何娟.民营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与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
[6].宋衍蘅,张海燕.继任审计师关注前任审计师的声誉吗?——前任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J].审计研究.2008
[7].陈关亭,兰凌.操控性应计利润审计质量的实证比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
[8].兰凌.审计质量和操控性应计利润定价的关系[D].清华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