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的童车减震机构论文和设计-於彬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置的童车减震机构,包括车架、后叉、转轴和减震胶;车架通过转轴与后叉可拆卸连接;车架上设有用于对后叉进行反向限位的承台,减震胶内置于车架和后叉形成的夹角区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置的童车减震机构,童车的车架和后叉通过转轴可拆卸连接,车架和后叉均可绕转轴转动,且通过在童车车架与后叉的夹角区域内设置减震胶,实现了童车减震机构的内置,能减少外界环境对内置的减震机构的不良影响,从而延缓减震机构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避免儿童在使用童车时被外露的减震机构夹住,降低了童车的安全隐患。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内置的童车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0)、后叉(20)、转轴(30)和减震胶(40);所述车架(10)通过所述转轴(30)与所述后叉(20)可拆卸连接;所述车架(10)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后叉(20)进行反向限位的承台(50),所述减震胶(40)内置于所述车架(10)和所述后叉(20)形成的夹角区域。

设计方案

1.一种内置的童车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0)、后叉(20)、转轴(30)和减震胶(40);所述车架(10)通过所述转轴(30)与所述后叉(20)可拆卸连接;所述车架(10)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后叉(20)进行反向限位的承台(50),所述减震胶(40)内置于所述车架(10)和所述后叉(20)形成的夹角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的童车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50)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后叉(20)进行反向限位的顶柱(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的童车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0)外覆盖设有装饰盖(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的童车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胶(40)表面设有凹槽(4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内置的童车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胶(40)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后叉(2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的童车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胶(40)与中管(12)贴合。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架减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置的童车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童车正在渐渐淡出父母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家长转而选择新型的童车——平衡车,平衡车又叫滑步车,平衡车的结构与传统自行车类似,主要特点是没有脚踏、链条和齿轮,骑行时是通过双脚持续蹬地来获得滑行的动力;平衡车主要用于锻炼幼童的平衡能力,等到孩子到达一定的年龄后,可直接过渡到自行车;现有的平衡车一般通过加装的弹簧结构来实现减震,但弹簧减震结构普遍外露,在使用时弹簧可能夹到孩子,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置的童车减震机构,包括车架、后叉、转轴和减震胶;所述车架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后叉可拆卸连接;所述车架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后叉进行反向限位的承台,所述减震胶内置于所述车架和所述后叉形成的夹角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承台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后叉进行反向限位的顶柱。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外覆盖设有装饰盖。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胶表面设有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胶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后叉上。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胶与中管贴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置的童车减震机构,童车的车架和后叉通过转轴可拆卸连接,车架和后叉均可绕转轴转动,且通过在童车车架与后叉的夹角区域内设置减震胶,实现了童车减震机构的内置,能减少外界环境对内置的减震机构的不良影响,从而延缓减震机构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避免儿童在使用童车时被外露的减震机构夹住,降低了童车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童车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童车减震机构的爆炸图;

图3为中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减震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车架 11头管 12中管

13中轴 20后叉 21支撑板

22叉管 30转轴 40减震胶

41凹槽 50承台 60顶柱

70装饰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置的童车减震机构,包括车架10、后叉20、转轴30和减震胶40;所述车架10通过所述转轴30与所述后叉20可拆卸连接;所述车架10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后叉20进行反向限位的承台50,所述减震胶40内置于所述车架10和所述后叉20形成的夹角区域。

具体实施时,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的童车减震机构,包括后叉20、车架10、转轴30和减震胶40;后叉20为一体化结构,左、右两侧的叉管22通过支撑板21连接形成一体结构,该支撑板21为一板状结构,支撑板21用于放置、安装减震胶40;车架10为横梁与中管12组成的一体结构;车架10的横梁前端设有头管11,车架10的横梁后端设有一个中轴13,该中轴13为空心圆盘结构,在该中轴13的中心位置设有左右贯通的圆形通孔,中轴13左右两侧的通孔上均设有转轴30,转轴30由螺栓和螺母组成,转轴30穿过该通孔将车架10与后叉20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后叉20可绕转轴30相对于车架10转动。

车架10的中管12和后叉20形成的夹角区域内设有用于减少骑行时车架10震动的减震胶40,减震胶40下表面的形状与支撑板21上表面的形状相吻合,减震胶40的前表面形状与中管12形状相吻合;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减震胶40下表面为平面的形状,减震胶40的前表面形状为内凹的弧形结构;装设减震胶40时,减震胶40的下表面与支撑板21贴合,减震胶40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于所述支撑板21上,减震胶40的前半部分则设置于中轴13内,减震胶40的前表面与中管12相贴合,从而实现减震胶40的内置;

另外,叉管22靠近中轴13的侧面部分所设面积较大,使得后叉20与车架10之间的夹角区域形成单面开口半封闭状态,即减震胶40的两侧面与叉管22接触,减震胶40的底面与支撑板21接触,减震胶40的前半部分嵌于中轴13内且与中管12接触,从而减震胶40外露部分更少,使得减震胶40受外界环境影响更小,进而提高了减震胶40的使用寿命;再者,车架10的中轴13内设有用于对后叉20进行反向限位的承台50,该承台50的形状与支撑板21下表面的形状相吻合;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承台50为一平面结构;承台50的上表面顶住的支撑板21的下表面,当拎起该童车时,后叉20靠承台50支撑着,从而避免后叉20往下掉;较佳地,中轴13的体积设置得较大,便于实现减震胶40的内置,同时,中轴13上设有扇形、三角形等形状的减轻孔,可大大降低整车的重量。

实际安装使用时,如图1、图2所示,首先,减震胶40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于支撑板21上,其次,减震胶40的前半部分内置于中轴13内,最后,后叉20通过转轴30固定于车架10上,即可成功安装该减震机构;在使用者骑行过程中,车架10与后叉20通过转轴30产生一定的角度变化,并挤压该减震胶40,通过减震胶40的自身形变起到减震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置的童车减震机构,童车的车架和后叉通过转轴可拆卸连接,车架和后叉均可绕转轴转动,且通过在童车车架与后叉的夹角区域内设置减震胶,实现了童车减震机构的内置,能减少外界环境对内置的减震机构的不良影响,从而延缓减震机构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避免儿童在使用童车时被外露的减震机构夹住,降低了童车的安全隐患。

优选地,所述承台50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后叉20进行反向限位的顶柱60。

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所述承台50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上设有顶柱60,该顶柱60为螺栓或螺杆等紧固件,顶柱60顶在支撑板21的下表面,通过设有顶柱60,可防止童车被拎起时后叉20往下掉的情形;当减震胶40损坏需要更换时,将顶柱60旋出一定距离,将后叉20与车架10之间的夹角调大,从而使得后叉20与车架10之间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进行减震胶40的更换操作。

优选地,所述转轴30外覆盖设有装饰盖70。

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在中轴13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装饰盖70,而转轴30可设于装饰盖70的内侧;通过在转轴30外覆盖设有装饰盖70,使得童车的外观更加简洁美观,且可防止转轴30受外界环境影响而过快腐蚀、损坏,同时,也可保护儿童在骑行蹬地时身体不会撞到转轴30等坚硬物体,从而提高了骑行的安全系数。

优选地,所述减震胶40表面设有凹槽41。

具体实施时,如图4所示,减震胶40的外表面设有若干凹槽41,防止减震胶40受挤压时产生隆起现象,从而使得减震胶40能够产生的形变量更大,即增强了减震胶40的减震效果。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转轴、凹槽、承台和顶柱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一种内置的童车减震机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3190.6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6(杭州)

授权编号:CN209351530U

授权时间:20190906

主分类号:B62K 9/00

专利分类号:B62K9/00

范畴分类:32C;

申请人:杭州奇橙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杭州奇橙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安路1190号智汇中心A座804室

发明人:於彬;柳佳怡

第一发明人:於彬

当前权利人:杭州奇橙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春霞

代理机构:35234

代理机构编号:厦门加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内置的童车减震机构论文和设计-於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