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格罕氏细胞论文_马轶美,刘佐嘉

导读:本文包含了郎格罕氏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组织细胞,超声,增生症,格尔,汉斯,卡介苗。

郎格罕氏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马轶美,刘佐嘉[1](2019)在《1例儿童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全身多发伤口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1例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并发自发性气胸患儿全身多发伤口的护理。根据患儿全身状况及对创面的评估进行自溶性清创、选择合适的敷料,积极药物治疗原发病,并加强健康教育;换药时做好伤口的疼痛评估与干预,合理运用药物和心理护理减轻疼痛和对换药的恐惧,减少剧烈哭吵诱发或加重自发性肺气肿的发生。患儿全身头部、颈部、双侧腹股沟伤口,经过2个月的处理均愈合。(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岳瑾琢,裴勖斌,薛丹[2](2019)在《朗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超声活检诊断价值及技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郎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是LCH细胞呈肿瘤样生长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病变累及皮肤、淋巴结、肝、肺、骨骼(尤其是颅骨)等,病理可见LCH细胞及炎细胞浸润,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电镜观察有独特的Birbeck小体。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活检对朗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价值及活检技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诊断为朗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6例,均有头颈部包块,5男1女,最大年龄4岁,最小年龄2个月,分析并总结高频超声检查特征,6例患儿均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患儿枕部包块2例,前额包块1例,耳后包块2例,1例颈部包块。高频超声检查所有包块均为混合性包块,边界欠清楚,中心组织液化坏死呈囊性改变,囊液内可见碎屑样坏死组织,包块周缘厚薄不均,2例枕部包块和1例前额包块颅骨组织缺损,包块向颅内突入并与局部脑组织相邻,耳后包块邻近骨组织破坏,骨表面不平整。彩色血流显示包块边缘及周边血流信号丰富。6例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包块为混合性,中央液化坏死,活检时穿刺针尽量沿边缘平行进针,其中4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电镜下均见birbeck小体,2例穿刺取材不理想,后经一例手术活检证实,一例皮肤活检证实。结论朗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常表现为头颈部混合性包块合并局部骨组织破坏,高频超声对朗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有一定诊断价值;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但取材成功率只有66%。若通过造影明确穿刺部位,则可以提高活检成功率(造影剂未明确可用于儿童)。(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8-23)

唐运萍,陶倩,白月霞,李华,魏绪霞[3](2019)在《以腹泻、便血为首发症状的婴儿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原称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组织细胞增殖性疾病,多发生于儿童时期,以婴幼儿多见,发病率低,约为3~5/106万,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例大约为2∶1[1]。LCH可引起单病灶、单系统多病灶或广泛多病灶,并可累及骨骼、皮肤、淋巴结、皮肤、肺,引起皮疹、骨损害、尿崩症或肺浸润等一系列临床症状[2]。LCH出现胃肠道症状比较少见,但常提示预(本文来源于《中国儿童保健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欧伟洪,王薇,陈晓东[4](2019)在《咪喹莫特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尖锐湿疣的总疣体数、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和局部表皮郎格罕斯细胞数量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咪喹莫特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尖锐湿疣的总疣体数、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和局部表皮郎格罕斯细胞数量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诊治的86例尖锐湿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激光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使用咪喹莫特治疗,对照组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总疣体数、复发率、皮郎格罕斯细胞数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总疣体数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结束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总疣体数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均P<0.05);研究组患者总疣体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内,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为2.3%,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18.6%,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表皮郎格罕斯细胞染色强度灰度值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表皮郎格罕斯细胞染色强度灰度值均比治疗前有所升高(均P<0.05),研究组患者表皮郎格罕斯细胞染色强度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0%、11.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效果好,在疣体清除情况、复发情况和局部表皮郎格罕斯细胞数量等方面优于重组人干扰素α-2b。(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杰,陈文娟,孟慧娴,胡原,段星星[5](2018)在《儿童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腹部超声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儿童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腹部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LCH患儿腹部超声资料。结果 28例中,25例LCH累及多系统,3例仅累及肝胆。28例肝脏均不同程度增大,肝实质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散在或弥漫性低回声区,其中13例伴胆管壁广泛性不均匀性增厚、回声增强,胆管腔局部扩张或局部狭窄。17例伴脾肿大,5例伴胰腺肿大,13例伴不同程度腹腔积液,14例伴肝门区淋巴结肿大。结论儿童LCH腹部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陈明亮,李芳芳,粟娟,鲁丽霞[6](2017)在《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50余天。全身多发丘疹、水疱样皮损40余天,咳嗽4天。患儿出生10余天后,无明显诱因面部起扁平丘疹,逐渐增多,扩散至全身,少数皮疹渗出淡黄色液体,可自行结痂脱落,遗留色素沉着。自行予罗红霉素软膏外用,无明显好转。渐出现咳嗽等不适,无咳痰、无发热。体查:躯干四肢、外阴部多数米粒至绿豆大小的红丘疹、丘疱疹、结痂。临床诊断:1.色素失禁症?2.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本文来源于《2017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7-04-20)

陈先刚,陈磊[7](2015)在《接种卡介苗后偶合郎格罕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6月12日,重庆市渝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接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预防接种门诊报告:1名5个月龄婴儿出现左侧腋下淋巴结肿大,怀疑与接种卡介苗有关。渝中区CDC接到报告后随即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追踪随访。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患儿,男,2012年1月5日生,家住重庆市江北区,出生体质量3.5 kg,新生儿Apgar评(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5年16期)

玄立田,王天有[8](2015)在《吲哚美辛治疗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骨损害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曾称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Histiocytosis X),是一组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多发于小儿的反应性增生性疾病,儿童和成人的发病率分别为5/100万和1~2/100万,在美国<20岁的人群中,每年的发病率是1.42/100万~([1])。韩国的一项大型调查显示,在603例LCH患儿中,单系统病变者419例(占69.5%),多系统病变未累及危(本文来源于《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袁新宇,李素荣[9](2015)在《儿童肺部郎格罕细胞组织增生症病理与影像学等诊断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曾被称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嗜酸性肉芽肿、勒雪病及韩薛柯病。本病原因不明,以郎格罕细胞在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组织中异常增生为特征,几乎可累及任何器官,包括骨、皮肤、肺、肝、脾、骨髓,以及中枢神经系统。LCH确诊主要依赖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病变细胞具有特征性郎格罕细胞形态及CD1a、CD207染色阳性,或者电(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5年06期)

胡迪,段晓岷[10](2015)在《儿童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累及甲状腺3例影像学表现并文献回顾》一文中研究指出例1女,10岁。1年前发现颈部包块并逐渐增大,外院考虑桥本氏甲状腺炎,未予治疗,曾一度出现窒息,于当地医院行气管切开并颈部包块、淋巴结取活检,病理结果:甲状腺组织及气管前淋巴结内均可见大量肿瘤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CDIa(+++),S-100(++),考虑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并累及甲状腺。外院行局部放疗1个月后,颈部包块较前明显缩小,1年后再次肿大遂入院。体检:颈部(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郎格罕氏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郎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是LCH细胞呈肿瘤样生长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病变累及皮肤、淋巴结、肝、肺、骨骼(尤其是颅骨)等,病理可见LCH细胞及炎细胞浸润,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电镜观察有独特的Birbeck小体。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活检对朗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价值及活检技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诊断为朗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6例,均有头颈部包块,5男1女,最大年龄4岁,最小年龄2个月,分析并总结高频超声检查特征,6例患儿均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患儿枕部包块2例,前额包块1例,耳后包块2例,1例颈部包块。高频超声检查所有包块均为混合性包块,边界欠清楚,中心组织液化坏死呈囊性改变,囊液内可见碎屑样坏死组织,包块周缘厚薄不均,2例枕部包块和1例前额包块颅骨组织缺损,包块向颅内突入并与局部脑组织相邻,耳后包块邻近骨组织破坏,骨表面不平整。彩色血流显示包块边缘及周边血流信号丰富。6例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包块为混合性,中央液化坏死,活检时穿刺针尽量沿边缘平行进针,其中4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电镜下均见birbeck小体,2例穿刺取材不理想,后经一例手术活检证实,一例皮肤活检证实。结论朗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常表现为头颈部混合性包块合并局部骨组织破坏,高频超声对朗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有一定诊断价值;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但取材成功率只有66%。若通过造影明确穿刺部位,则可以提高活检成功率(造影剂未明确可用于儿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郎格罕氏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马轶美,刘佐嘉.1例儿童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全身多发伤口的护理[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2].岳瑾琢,裴勖斌,薛丹.朗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超声活检诊断价值及技巧探讨[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2019

[3].唐运萍,陶倩,白月霞,李华,魏绪霞.以腹泻、便血为首发症状的婴儿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

[4].欧伟洪,王薇,陈晓东.咪喹莫特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尖锐湿疣的总疣体数、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和局部表皮郎格罕斯细胞数量疗效比较[J].中国性科学.2019

[5].张杰,陈文娟,孟慧娴,胡原,段星星.儿童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腹部超声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8

[6].陈明亮,李芳芳,粟娟,鲁丽霞.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C].2017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7

[7].陈先刚,陈磊.接种卡介苗后偶合郎格罕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15

[8].玄立田,王天有.吲哚美辛治疗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骨损害的研究进展[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5

[9].袁新宇,李素荣.儿童肺部郎格罕细胞组织增生症病理与影像学等诊断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2015

[10].胡迪,段晓岷.儿童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累及甲状腺3例影像学表现并文献回顾[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

论文知识图

例12 郎格罕组织细胞肉瘤-图3-6-12D人类皮肤组织结构图青年对照组(X10000)表皮朗格罕氏细胞例12 郎格罕组织细胞肉瘤-图3-6-12CMF肉芽肿的巨细胞分布稀疏,体积小,核...老年空白对照组(X10000)朗格罕氏细胞

标签:;  ;  ;  ;  ;  ;  ;  

郎格罕氏细胞论文_马轶美,刘佐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