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遥感相机论文-孙武

航天遥感相机论文-孙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航天遥感相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推扫式航天遥感相机,动态范围拓展,多光谱谱段,TDI,CCD

航天遥感相机论文文献综述

孙武[1](2018)在《推扫式航天遥感相机动态范围拓展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天遥感相机是对地遥感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无论是在地理测绘、国土资源管理、气象预报等民用领域还是战场侦察、毁伤评估等军事领域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航天遥感相机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波长分辨率大为提升,航天遥感相机的信噪比、调制传递函数等参数也逐渐提高。但作为航天遥感相机的一个重要指标,动态范围却一直受到探测器满阱电荷等因素的制约,一般在60dB到80dB之间,远低于近200dB的自然场景动态范围值。传统的高动态范围成像方法也由于成像模式的不同,难以直接在航天遥感成像领域应用。本文从工程实际出发,围绕推扫式航天遥感相机的动态范围拓展提出了四个解决办法,分别适用于不同成像方法的推扫式航天遥感相机。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4点:1.提出了基于设置双积分级数的动态范围拓展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以面阵CMOS应用DTDI技术的推扫式航天遥感相机。该方法应用双积分级数DTDI成像技术,使得推扫式相机可以针对同一目标场景一次推扫成像,得到两幅曝光量不同的图像,再通过图像融合技术实现动态范围的拓展。经过实验验证,应用该方法可以将实现26.02dB的动态范围拓展量。2.提出了基于固定积分级数DTDI技术的动态范围拓展方法,该方法同样适用于以面阵CMOS为探测器,并应用DTDI技术的推扫式航天遥感相机。该方法通过将DTDI积分级数设置为高值,直接获取高量化位数、高动态范围遥感图像。随后通过选择显示窗口,使图像适于在常规8位显示器上显示。针对自动选择高量化位数图像的显示窗口这一问题,该章提出了相应的选择标准。此外,为了提高算法的效率,减小软硬件规模并降低成本,本章针对重点目标区域边缘信息普遍较多这一特点,提出以边缘信息量为判断标准、利用微粒群搜索算法实现快速、准确选择评价区域。3.提出了基于成像链路建模的动态范围拓展方法,可应用于以多光谱TDI CCD为探测器的推扫式航天遥感相机。该方法在获取高积分级数、高分辨率P谱段遥感图像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多谱段图像融合、分辨率提升等手段,获取额外的一幅低积分级数、高分辨率P谱段遥感图像,最终通过大动态范围图像融合可以实现推扫式多光谱遥感相机的动态范围拓展。其中,此方法的核心是将多谱段图像融合为全色图像,而该融合算法是基于成像链路模型实现的。经过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该方法可以将推扫式多光谱航天遥感相机的动态范围提高24.08dB。4.提出了基于PCA算法实现多谱段图像融合的动态范围拓展方法,该方法直接从保留各谱段独特的信息、去除各谱段图像冗余信息的角度出发,利用主成分分析实现多光谱各谱段图像的融合,并经过分辨率提升,可以得到一幅新的全色图像。同时将TDI CCD的P谱段及MS谱段设置为高低不同的数值,可以获取2幅曝光量不同的图像,经过大动态范围图像融合,最终实现推扫式航天遥感相机的动态范围拓展。该方法可以将相机的动态范围提高18.06d B。(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8-06-01)

齐洪宇[2](2017)在《航天遥感相机机构可靠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靠性是航天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就航天遥感相机而言,由于其在轨不能维修或维修成本高,因此保障航天遥感相机正常工作的核心就是可靠性问题。作为航天遥感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构的可靠性至关重要。目前,关于航天遥感相机机构的可靠性还没有全面的理论分析资料,为指导航天遥感相机机构的可靠性设计,有必要对机构进行可靠性研究,以确保其在轨工作可靠性。为满足某大型航天遥感相机中调焦机构、刚性支架可靠性需求,本文首先对空间机构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而后对调焦机构与刚性支架进行了可靠性设计、分析与试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文献调研,分析、归纳了以往空间机构失效的原因,空间环境因素是导致空间机构的失效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设计因素。除空间环境因素外,机构动作时各运动副间的磨损会导致机构的精度降低,或导致固体润滑膜破损、脱落而发生冷焊失效,机构受力过大同样会导致机构变形过大而发生刚性失效。分析目前航天遥感相机中机构的种类、功能与结构特点,提出以计算机构中各运动副的可靠度,再通过系统可靠性的相关理论,进而计算机构可靠度的方法。(2)分析空间环境因素的特点及其对机构的影响机理,总结机构对空间环境影响的一些防护措施。对基于一次二阶矩法的中心点法、验算点法、JC法,基于MonteCarlo数值模拟法的直接抽样法、重要抽样法与验算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通过对一结构功能函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中心点法计算简单,计算精度低于验算点法,MonteCarlo直接抽样法法适用范围大,但需要大量的样本,计算量大,收敛速度低于MonteCarlo验算点法。(3)推导常见运动副磨损可靠度与刚性可靠度功能函数的基本形式。以Archard磨损模型与Hertz弹性接触理论为依据,对转动副、凸轮副、滚珠丝杠副、轴承副、导轨副的磨损可靠性与刚性可靠性进行分析,由于运动副接触区域内任一点的应力与滑动速度各不相同,因此推导了运动副接触区域内应力分布函数、滑动速度分布函数,进而得到磨损与刚性可靠度的功能函数的具体形式。采用强度校核方法给出齿轮传动副、蜗杆传动副的磨损可靠度功能函数。(4)设计了一种基于丝杠螺母的平面反射镜调焦机构,并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精度分析。通过计算,调焦精度优于设计精度,且当计算精度为1×10~(-6)时,精度可靠度约为1;采用MonteCarlo法对滚珠丝杠预紧可靠度进行了计算,预紧可靠度约为1;对轴承副、蜗杆传动副、滚珠导轨副进行磨损可靠度分析计算,均符合设计要求。设计可靠性测试试验以验证调焦机构的可靠性,可靠性测试试验模拟调焦机构在轨工作环境,试验前与试验后均对调焦机构进行精度测试,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调焦机构的方位误差为1",俯仰误差为2",位置精度为4.3μm,满足设计要求。(5)对相机刚性辅助支架进行了可靠性设计与分析,采用两只爆炸螺栓通过胀紧原理连接支架上体与支架下体。当爆炸螺栓分离后,支架上体与支架下体间的约束解除。对刚性支架进行了力学分析与解锁可靠性分析,分析表明刚性支架具备一定的力学放大作用,放大倍数为3.19,解锁可靠性较高,优于0.9999。最后通过力学试验、解锁与冲击响应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刚性支架连接牢固、解锁可靠、冲击危害小,可用于大型航天遥感相机与卫星的辅助连接。(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7-12-01)

李功[3](2017)在《航天遥感相机集成化电子学系统分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开始,光电探测器技术的突飞猛进,实时传输类型的空间遥感可见光相机全面替代了胶片类型可见光相机,提供光电探测器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电子学系统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随着使用者对空间相机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主要是分辨率指标和幅宽的不断提高,使得空间相机电子学系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致使卫星平台规模也越来越大,卫星的研制周期、研制成本和发射成本越来越高,并且严重影响任务的响应能力。21世纪初期,遥感可见光学相机在发达国家商业化模式的蓬勃发展下,低成本、低风险的新设计理念促成相机电子学系统的集成化也日渐发展成熟,实现了在芯片级、模块级以及系统级等各个层面高度的集成化,但中国该领域的集成化综合技术尚处于摸索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论文主要对空间相机电子学系统进行集成化设计开展研究,在传统电子学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分析电子学系统相关技术参数同成像质量的关系,实现空间相机电子学系统的集成化和模块化,使其体积和质量减小,功耗降低,改变现有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的发展壁垒。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相机电子学系统相关技术参数对成像质量影响分析表征空间相机电子学系统成像品质的核心参数是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本文围绕SNR和MTF对成像质量的影响进行系统性分析,给出参数之间的影响关系。(2)高速率低噪声集成化信号处理电路设计分别针对相机电子学系统相关技术参数建立起模型,通过理论和仿真分析相关技术参数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对电路组成进行优化。选取两部分具体关键电路:焦面驱动电路和数据处理电路,分别进行电路集成设计:驱动电路封装集成、数据处理电路集成。(3)CCD相机电子学系统集成化设计与实现在对传统CCD电子学系统设计进行了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相机产品功能、性能、接口等进行总体规划,提出系统和单机的集成化设计方法,通过系统信息流和数据流,以及FPGA软件设计实现了电子学系统的集成化,同时进行了相机结构适应性设计。(4)相机电子学自动化综合测试系统对集成化后的产品测试方法进行研究,利用建立的仿真模型,在研究过程中结合部分地面等效试验设备,以及空间相机的特点,充分借鉴已有成熟的测试方法与测试经验,给出一套可行的测试方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李俊霖[4](2016)在《航天遥感相机成像电子学系统评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天遥感相机性能指标需求的不断提升给成像电子学系统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以功能性测试为主导的测试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电子学系统设计验证的实际需求,建立基于性能指标量化评价的成像电子学测试体系势在必行。以此为出发点,本文从测试模型建立、测试方法研究和测试平台构建叁方面对航天遥感相机成像电子学系统测试技术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多参数性能模型的成像电子学系统评测体系,形成“核心指标+过程成像参数”的体系构架。提取了成像电子学调制传递函数(MTF)、信噪比(SNR)、动态范围(DR)、地面像元分辨率(GSD)、灵敏度(S)及非线性度(NL)五个指标为核心指标,对影响每个“核心指标”的因素进行了系统详细的分析,提取出“过程成像参数”,最终形成参数测试矩阵。着重讨论了电荷不完全转移、电荷垂直转移带来的像移失配、V/Q非线性对MTF的影响,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给出了量化评价。对成像参数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改进了成像电子学灵敏度测试方法,简化数据处理过程的同时提高了测试准确度;提出了基于PFPN曲线评价光固定图形噪声的测试方法,并利用ΦP曲线和视频响应曲线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DN/V非线性和V/Q非线性的判别;提出了基于特殊时序的TDI CCD垂直转移效率测试方法,实现了TDI CCD垂直转移效率的测试,解决了工程测试领域的难题。建立了一套遥感相机成像电子学系统参数通用测试平台,实现了测试体系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现的转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6-05-01)

王晓茜[5](2015)在《航天遥感CCD相机检焦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星载航天遥感CCD相机成像焦平面位置检测的需求,本文设计一种用于航天相机成像焦平面位置检测系统。此检焦系统选用单片机80C32E芯片为主控制器芯片,设计了相机焦平面驱动控制部分、与上位机通讯接口电路部分、检测系统电源电路变换及控制器外围电路;最后对检焦系统进行了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检焦控制系统性能稳定,满足检焦控制精度8μm技术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5年23期)

龚大鹏[6](2015)在《航天遥感相机焦平面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天遥感相机是在空间利用成像传感器获取探测目标图像信息的精密仪器,作为重要的信息获取途径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焦平面组件是航天遥感器的感光部件,集成了光、机、电、算、热等多门学科技术,其工作环境苛刻,结构复杂,可靠性要求高。随着分辨力的提高和视场的增大,导致焦平面尺寸不断增大,CCD行频不断提高,焦面处理电路往往复杂庞大,CCD等电子器件发热量大,CCD拼接精度要求高。需要通过合理的设计以及精密的装调手段,实现大尺寸焦平面组件的高刚度,轻质量,在经受运输、发射等过程中的冲击振动载荷时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同时有合理、紧凑的布局和精确的位置关系,以保证相机的成像质量。因此,焦平面技术是航天遥感器研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航天遥感相机焦平面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概述了国内外航天遥感相机焦平面的主要实现形式,分析了由航天胶卷、面阵CCD与线阵CCD构成的焦面组件的特点及其应用场合,结合航天遥感相机相机焦平面的结构特点,采用时间延迟积分型CCD拼接组成高分辨力航天遥感器的焦平面。对比焦面常用的棱镜拼接、机械拼接、反射镜拼接和交错拼接的优缺点,通过改进采用双面反射镜方案;结合航天遥感相机的工程实际需求,针对双面反射镜方案的光、电、热设计需求进行了一体化分析,讨论了焦平面设计的难点。2.针对相机前后及侧方摆扫的工程要求,建立了相机成像模型;推导出了相机同时进行俯仰以及横滚情况下的CCD重迭像元数计算公式,并进行了误差分析;应用公式计算出了各片CCD搭接的最小重迭像元数;基于公式的计算结果,提出了一种焦面CCD非均匀拼接方法。3.对航天遥感相机的空间环境进行了分析,完成了焦面组件的结构设计。经对航天常用材料属性分析及工程实际需求,选定了4J32作为焦面基板材料,2A12为焦面电箱材料,Si C为焦面反射镜材料;综合考虑反射镜支撑理论以及相机需求,完成了双面反射镜的柔性支撑结构设计;合理设计焦面处理电路及散热回路,实现了结构紧凑的布局。应用有限元法对焦面组件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以及模态分析。分析结果为:在重力及+5°温升作用下,反射镜面型误差为:PV:42.7 nm,RMS:5.5 nm;在15kg的均布静力作用时,焦面基板TDICCD连接面的位移量为:4.08?m;组件一阶模态:349Hz。结果表明:焦平面组件的力学特性以及热稳定性较好,组件各部分的动力学响应在合理范围内,焦平面组件的结构设计是合理的。4.对焦平面组件的精密装调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相机调焦功能的精密装调方案,并进行了精度分析。以每片TDICCD的调整量?Z为自变量,对应MTF函数为评价函数,通过最小二乘拟合法构建了最佳像面位置方程,进而解算得到最小修调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此种装调方案,能够提高相机装调效率。5.为验证相机成像质量以及焦面组件的稳定性,设计了一种单点成像方案并进行了误差分析。通过转台的旋转模拟相机在轨的正视、俯仰以及横滚,消除了两点成像以及直线成像方案中的部分系统误差,误差分析表明该方案的测试值在许用范围内。(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5-04-01)

袁航飞,郭永飞,刘春香,吕恒毅,宁永慧[7](2014)在《航天遥感相机星上自适应图像增强研究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航天遥感图像在地面增强处理带来的滞后性和失真性,因此提出了星上自适应图像增强的方法和一种新的基于自适应线性拉伸的拉普拉斯滤波算法,来实现星上图像增强处理的实时性和自适应性;在拉普拉斯滤波的基础上,用自适应调整参数A和B对图像的对比度和边缘进行增强,该算法结构简单,运算量小;最后建立以FPGA为核心的硬件系统平台,采用流水线的处理方式,对该算法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增强算法相比,文章算法增强的图像目视效果更好,信息熵提高了10.21%,处理一幅图像所需的时间是79.6 ms,满足航天遥感相机星上自适应图像增强实时性的要求,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4年09期)

石俊霞,李佩玥,刘春香,宁永慧,郭永飞[8](2014)在《航天遥感TDICCD相机星上振动实时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航天遥感相机焦平面振动进行实时检测,提出了一种利用CMOS图像传感器和快速灰度投影算法的振动实时检测方案。首先,分析了航天遥感相机焦面振动检测系统要满足的条件,提出了一种在焦面空闲处安装CMOS图像传感器的结构来获取图像序列,然后对传统灰度投影算法进行了改进并利用该算法计算了图像序列间的振动量,最后,利用FPGA对算法进行了实现。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提出的方案能满足航天遥感相机对焦面振动检测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石俊霞,李佩玥,郭永飞,薛旭成,刘春香[9](2014)在《航天遥感TDI CCD相机面阵成像模式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TDI CCD相机无法利用面阵图像来测量光学系统畸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TDI CCD的面阵工作模式。首先,介绍了TDI CCD的工作原理,分析了TDI CCD工作于面阵模式的条件,然后设计了TDI CCD面阵工作模式的电荷转移时序,阐述了TDI CCD工作在面阵模式时行周期和积分时间的设置方法,并在FPGA内实现了TDI CCD面阵工作模式时序。最后,以积分球作为光源,利用TDI CCD相机成像系统实现了TDI CCD相机的面阵模式成像,并获得了TDI CCD相机的清晰面阵图像。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获得TDI CCD相机的面阵图像,可为光学系统畸变测量提供必备条件。(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4年05期)

倪建军,李涛,王建宇[10](2012)在《航天遥感相机电子学系统集成化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天遥感相机分辨率的提高,相机的焦距和相对孔径也随之增大,相机尺寸和质量不断增大,这与卫星平台有限的承载能力相矛盾。因此,必须在提高相机分辨率的同时,考虑如何减少相机尺寸和质量,即相机的轻小型化和轻型化。当前,相机电子学系统逐渐成为制约整个相机体积、质量和功耗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在保证相机性能不发生大的变化情况下减少电子学系统的重量并提高其性能,即提高电子学系统的集成度成为航天遥感相机发展的一大趋势。文章通过简要介绍国内外航天遥感相机电子学系统集成化的研究和应用,指出开展航天遥感相机电子学系统集成化研究和应用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五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2-07-09)

航天遥感相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可靠性是航天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就航天遥感相机而言,由于其在轨不能维修或维修成本高,因此保障航天遥感相机正常工作的核心就是可靠性问题。作为航天遥感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构的可靠性至关重要。目前,关于航天遥感相机机构的可靠性还没有全面的理论分析资料,为指导航天遥感相机机构的可靠性设计,有必要对机构进行可靠性研究,以确保其在轨工作可靠性。为满足某大型航天遥感相机中调焦机构、刚性支架可靠性需求,本文首先对空间机构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而后对调焦机构与刚性支架进行了可靠性设计、分析与试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文献调研,分析、归纳了以往空间机构失效的原因,空间环境因素是导致空间机构的失效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设计因素。除空间环境因素外,机构动作时各运动副间的磨损会导致机构的精度降低,或导致固体润滑膜破损、脱落而发生冷焊失效,机构受力过大同样会导致机构变形过大而发生刚性失效。分析目前航天遥感相机中机构的种类、功能与结构特点,提出以计算机构中各运动副的可靠度,再通过系统可靠性的相关理论,进而计算机构可靠度的方法。(2)分析空间环境因素的特点及其对机构的影响机理,总结机构对空间环境影响的一些防护措施。对基于一次二阶矩法的中心点法、验算点法、JC法,基于MonteCarlo数值模拟法的直接抽样法、重要抽样法与验算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通过对一结构功能函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中心点法计算简单,计算精度低于验算点法,MonteCarlo直接抽样法法适用范围大,但需要大量的样本,计算量大,收敛速度低于MonteCarlo验算点法。(3)推导常见运动副磨损可靠度与刚性可靠度功能函数的基本形式。以Archard磨损模型与Hertz弹性接触理论为依据,对转动副、凸轮副、滚珠丝杠副、轴承副、导轨副的磨损可靠性与刚性可靠性进行分析,由于运动副接触区域内任一点的应力与滑动速度各不相同,因此推导了运动副接触区域内应力分布函数、滑动速度分布函数,进而得到磨损与刚性可靠度的功能函数的具体形式。采用强度校核方法给出齿轮传动副、蜗杆传动副的磨损可靠度功能函数。(4)设计了一种基于丝杠螺母的平面反射镜调焦机构,并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精度分析。通过计算,调焦精度优于设计精度,且当计算精度为1×10~(-6)时,精度可靠度约为1;采用MonteCarlo法对滚珠丝杠预紧可靠度进行了计算,预紧可靠度约为1;对轴承副、蜗杆传动副、滚珠导轨副进行磨损可靠度分析计算,均符合设计要求。设计可靠性测试试验以验证调焦机构的可靠性,可靠性测试试验模拟调焦机构在轨工作环境,试验前与试验后均对调焦机构进行精度测试,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调焦机构的方位误差为1",俯仰误差为2",位置精度为4.3μm,满足设计要求。(5)对相机刚性辅助支架进行了可靠性设计与分析,采用两只爆炸螺栓通过胀紧原理连接支架上体与支架下体。当爆炸螺栓分离后,支架上体与支架下体间的约束解除。对刚性支架进行了力学分析与解锁可靠性分析,分析表明刚性支架具备一定的力学放大作用,放大倍数为3.19,解锁可靠性较高,优于0.9999。最后通过力学试验、解锁与冲击响应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刚性支架连接牢固、解锁可靠、冲击危害小,可用于大型航天遥感相机与卫星的辅助连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航天遥感相机论文参考文献

[1].孙武.推扫式航天遥感相机动态范围拓展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8

[2].齐洪宇.航天遥感相机机构可靠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

[3].李功.航天遥感相机集成化电子学系统分析与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4].李俊霖.航天遥感相机成像电子学系统评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

[5].王晓茜.航天遥感CCD相机检焦控制系统设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5

[6].龚大鹏.航天遥感相机焦平面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

[7].袁航飞,郭永飞,刘春香,吕恒毅,宁永慧.航天遥感相机星上自适应图像增强研究与实验[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

[8].石俊霞,李佩玥,刘春香,宁永慧,郭永飞.航天遥感TDICCD相机星上振动实时检测[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4

[9].石俊霞,李佩玥,郭永飞,薛旭成,刘春香.航天遥感TDICCD相机面阵成像模式的实现[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4

[10].倪建军,李涛,王建宇.航天遥感相机电子学系统集成化发展[C].第二十五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2

标签:;  ;  ;  ;  ;  

航天遥感相机论文-孙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