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加快进行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论文文献综述)
穆迎春,徐锦华,任源远,韩刚,崔国辉[1](2021)在《重点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总论》文中研究说明为进一步掌握中国重点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现状,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本研究针对近十年生产和出口贸易量较大、产业化程度高、影响范围广的重点品种和部分消费者敏感度较高的水产品,包括大宗淡水鱼、海水鱼、特色淡水鱼、虾蟹类、贝类及藻类等6大类重点品种,排查环节涵盖水产苗种、渔用药物、渔用饲料、水产养殖环境、生物毒素、生物危害和流通运输等。通过对重点养殖水产品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及其危害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总体而言,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了稳定向好的势头,食用安全得到了有效保证。[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1,11(6):52-60]
翟毓秀,郭萌萌,江艳华,姚琳,赵艳芳,吴海燕,李风铃,谭志军[2](2020)在《贝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文中认为贝类在中国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养殖规模和产量稳居世界首位。贝类也是水产品中质量安全风险较大的品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研究介绍了贝类产业和质量安全现状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质量安全问题和隐患,并结合近10年监控数据,对贝类主要品种中的安全隐患和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贝类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贝类毒素以及致病性有害微生物是主要的安全隐患,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监控和监管。本研究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和针对性管理政策措施建议,以期为中国贝类产业的安全防控提供参考,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实现贝类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0,10(4):01-25]
米娜莎,曹立民,林洪[3](2020)在《养殖海水鱼质量安全风险研究》文中指出中国作为水产养殖大国,以海水鱼类为代表的海水养殖业正在向工业化转型升级,而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中国海水鱼类养殖业高速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之一。高效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是养殖海水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本研究从养殖海水鱼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状况出发,选取两大养殖海水鱼——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和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探究其在产业链各环节存在的主要质量安全问题和风险隐患,进一步提出提升养殖海水鱼质量安全的对策和建议,为加快推进海水鱼养殖产业健康稳步发展、结构调整及布局优化提供技术发展和突破方向。
吴红岩[4](2020)在《鳜肌肉渔药残留、重金属含量与营养成分的质量安全分析》文中指出由于水环境恶化,水产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中病害频发,渔药使用不当所引发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之一。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中明确提到:开展以大菱鲆、鳜鱼、乌鳢等为重点水产品,以孔雀石绿、硝基呋喃为重点药物的“三鱼两药”专项整治工作。鳜(Siniperca chuatsi)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淡水养殖鱼类,因刺少肉美而广泛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鳜人工养殖区域主要为华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论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上海市市场销售鳜肌肉中孔雀石绿、硝基呋喃、喹诺酮、亚甲基蓝的含量;采用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AFS)、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FAAS)测定了华东地区池塘精养鳜、池塘套养鳜以及野生鳜肌肉中铬(Cr)、镉(Cd)、无机砷(As)、汞(Hg)和铅(Pb)的含量,并评估食用安全性与健康风险;比较了养殖鳜与野生鳜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灰分含量及氨基酸构成,以期为鳜的质量监管、安全保障以及健康养殖提供资料。论文研究结果:(1)上海市市场销售鳜的渔药残留现状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间,采集上海市批发市场销售鳜肌肉样72份,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测定了孔雀石绿(MG)、硝基呋喃(NFs)、喹诺酮(4-Qs)以及亚甲基蓝(MB)四大类,共10种药物。结果表明,孔雀石绿、隐色孔雀石绿以及呋喃唑酮、呋喃它酮无检出,呋喃西林、呋喃妥因检出样占样本量的50%,喹诺酮类占76.39%,亚甲基蓝占15.3%;检出浓度,呋喃西林0.49±0.03μg·kg-1、呋喃妥因3.51±2.27μg·kg-1,诺氟沙星25.52±10.36μg·kg-1、环丙沙星20.98±6.85μg·kg-1、恩诺沙星27.95±4.17μg·kg-1、亚甲基蓝120±14μg·kg-1;检出时间,呋喃唑酮类主要集中在10月份到次年4月份之间,喹诺酮类与亚甲基蓝则主要集中在4月份到10月份之间,环丙沙星全年可检出。结果显示,市售鳜肌肉中仍有部分禁用药物和限用渔药的残留,不同药物残留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差异。(2)华东地区鳜肌肉中重金属含量从江西南昌、安徽池州、滁州、江苏南京、扬州、浙江建德等10个采样点采集野生鳜、池塘精养鳜、池塘套养鳜,计60尾,分别检测Cd、Cr、Pb、As和Hg重金属含量,评估其食用安全性与健康风险。结果显示,肌肉中Cd、Cr、Pb、As和Hg的检出率98.67%,超标率11.67%;其中,Pb、Cd和As超标率分别占5.67%、3%和3%,超标浓度分别为0.612±0.111mg·kg-1、0.181±0.031 mg·kg-1、0.590±0.028 mg·kg-1,71.43%的超标样分布于野生鳜;Cr、Hg的检出量均低于我国水产品重金属的最高限量。鳜肌肉中重金属含量数值分布具有一致性(Pb>As>Cr=Cd>Hg),野生鳜重金属含量高于养殖鳜,池塘精养鳜与池塘套养鳜之间无明显差异。食用安全性评价显示,华东地区鳜达到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限量要求,仅Pb、As含量稍高,分别占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的14.42%和21.54%。健康风险评价显示,所有鳜样均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5×10-5 a-1)。野生鳜食用安全性低于养殖鳜,健康风险高于养殖鳜。(3)养殖鳜与野生鳜肌肉基础营养成分比较从江西南昌、安徽池州、滁州、江苏南京、扬州、浙江建德等10个采样点采集野生鳜、池塘精养鳜、池塘套养鳜,计60尾,分别测定背部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灰分含量以及氨基酸构成,并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显示,野生鳜粗蛋白质含量(18.87%)明显高于养殖鳜(17.21%)((P<0.05),粗脂肪含量(1.13%)明显低于养殖鳜(1.30%)(P<0.05),野生鳜与养殖鳜的水分(80.17%、79.29%)和灰分(1.15%、1.12%)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养殖鳜与野生鳜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半膀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野生鳜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82.97%)高于养殖鳜(78.59%),EAA/TAA、EAA/NEAA(40.42%、67.86%)与养殖鳜(40.83%、67.74%)无明显差异。野生鳜与养殖鳜均属于优质蛋白质源,野生鳜肌肉营养价值略优于养殖鳜。
杨光[5](2018)在《基于抽检数据的漯河市食品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漯河市是全国第一家“中国食品名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漯河市的食品产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食品工业成为漯河市的主导产业,但由于食品加工水平相对落后,管理水平也不如经济发达地区,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峻。本文以漯河市食品安全抽检数据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资料分析、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把握漯河市食品安全整体状况,找出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来源并提出对策,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提供依据。2016、2017年漯河市共抽取生产加工食品、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2821批次28类食品,进行了微生物、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农残兽残、违禁物质、常规理化六方面指标的检测,抽检结果显示,食品安全整体合格率为98.1%,总体水平稳定较好,餐饮食品合格率较高,为99.3%,说明对其的管控水平较高;其中淀粉及淀粉制品、冷冻饮品、方便食品、糕点、饼干、调味品、食用农产品中水产品合格率相对较低,应对其进行重点监控;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超量超范围使用、农残兽残的检出或超标是最容易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合格食品多发生在小企业、小作坊和小速食店。以2016-2017年抽检数据的分析结果为基础,识别影响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并依据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系统分析其来源,发现存在的高风险环节主要是:进货把关不严和贮藏不当、生产加工环境差、不按要求对生产加工设备器具进行清洗消毒、滥用食品添加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不强、生产经营单位管理混乱很难溯源。通过以上分析和实地调查,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的先进经验,对漯河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监管模式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方式的转变,主要内容为:对高风险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在监管队伍中引入专业技术人才;整合检测资源,提升检测水平;构建全程式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增强违法处罚力度,建立信用监管体系;强化行业协会监督作用;加强食品安全宣传,鼓励市民参与。
付晓苹,宋怿,马兵,房金岑,刘巧荣,李乐,刘欢,孟娣,韩刚[6](2016)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质量标准体系“十二五”回顾与分析》文中提出旨在完善中国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质量标准体系为例,分析中国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现状。具体回顾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质量标准体系"十二五"工作,阐明了在争取科研项目,积累科研成果,构建交流平台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时指出在项目申请、能力建设、成果集成、交流合作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柯铭华[7](2016)在《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农产品质量问题是制约农业发展和农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问题,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判定农产品质量优劣的方法是通过对产品开展检验,而产品检验的依据是产品标准;农产品出口的验货依据也大部分按照国际标准。如果能规范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加工企业的行为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尤其是按无公害标准组织种植或养殖,就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从而降低农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的概率。基于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以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作为切入点,对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开展调查分析;采用灰色模型预测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趋势;分析农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实证研究四类特色农产品案例;根据上述研究,构建农产品质量管理对策,以期在标准化视域丰富区域农产品质量管理理论。本研究以政府、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为主体,以标准化视域下的福建特色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一,对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理论进行评述。主要包括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等内容。包括分析对农业标准化原理、信息不对称理论、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理论、灰色系统理论、环境外部性理论应用及其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第二,对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以及农产品生产各阶段质量标准化管理分析。第三,对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管理现状开展分析。主要包括: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对生产资源基础、生产现状、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问题及其成因、对质量管理成效及其管理问题开展分析。第四,对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包括: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的调查分析,并计算出五类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普及率数值,综合分析得出福建特色农产品的综合标准化普及率是47%,其中茶叶、蔬菜、水产品、水果、食用菌的标准化普及率分别是:38.81%、30.12%、45.55%、30.15和35.75%。第五,对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趋势进行预测。主要包括:以灰色模型预测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趋势,并对预测结果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到2019年,福建特色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均为2014年的1.3倍左右,产值也逐步提升,各方面预测数据都向好,福建省发展特色农业潜力较大,而且发展的态势较为稳健;二是在分析期内,其中农业标准化水平发展指数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标准覆盖率等重要指标亦取得明显提升;三是在分析期内,福建省内导致农产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还在,比如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率不高,无公害农产品规模大但发展不平衡。五类农产品中蔬菜的未来产量和价格都上不去,扣除物价因素,甚至可能倒退,由于蔬菜以个体农户经营为主,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集约性较差,因此质量受控能力弱,造成该产业竞争力弱且农产品质量问题频发。茶叶和食用菌整体向好,水果种植面积在萎缩,水产品的质量趋势显示质量走势不乐观。第六,开展案例研究,主要包括:基于标准化视域的南靖双孢蘑菇标准化示范区的做法与经验;基于标准化视域的平和蜜柚质量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基于标准化视域的龙海青葱蔬菜质量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基于标准化视域的平和白芽奇兰茶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通过对上述4个案例的研究得到启示第七,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对策构建,主要包括:理顺政府管理机构,整合政府管理队伍;完善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落实标准化管理机制;强化政策扶持与财政资金补贴保障;构建特色农产品信息平台;强化政府监管责任,消除负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加强生产者方面的质量管理;完善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排查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风险点。
本刊编辑部[8](2012)在《开好局 迈好步 为顺利完成渔业“十二五”规划奠定扎实基础——2011年全国渔业工作盘点》文中认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国渔业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全国渔业工作会议精神和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应对渔业突发事件,扎实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保持了渔业平稳快速发展的势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顺利完成"十二五"既定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总结各地开局之年的工作亮点与重点,不为宣扬,只为督促激励,圆满完成既定规划任务。
王玉堂,吕永辉[9](2011)在《水产养殖用药与水产品质量安全》文中提出该文通过对我国目前渔药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的分析,指出了水产养殖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开展水产养殖规范用药指导工作总体开展情况和主要工作成效,提出了加强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有效控制药物残留的建议。
本刊编辑部[10](2011)在《硕果累累 成绩斐然 “十一五”全国渔业工作亮点回顾》文中研究表明"十一五"这五年,对很多行业来说都是辉煌的五年。渔业也不例外,五年来,渔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强渔惠渔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全面推进,渔业综合管理能力明显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国渔业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回顾"十一五"全国渔业工作成绩,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二、我国加快进行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加快进行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论文提纲范文)
(1)重点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总论(论文提纲范文)
1 近十年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状况 |
1.1 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稳步提升 |
1.2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不断加强 |
1.3 水产品品质逐步改善 |
1.4 水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手段显着提升 |
2 存在的隐患 |
2.1 在养殖环境方面 |
2.2 在苗种繁育方面 |
2.3 在饲料使用方面 |
2.4 在渔药使用方面 |
2.5 在生物危害方面 |
2.6 在生物毒素方面 |
2.7 在收储运环节 |
3 对策和建议 |
3.1 在管理政策措施方面 |
3.1.1 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推动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
3.1.2 加强水产养殖“非药品”基础研究,根据其安全性评价结果依法依规纳入行业规范管理。 |
3.1.3 引导品牌建设,健全激励机制 |
3.2 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
3.3 在应急预案储备方面 |
3.4 在前瞻性建议方面 |
(2)贝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贝类产业总体概况 |
1.1 中国主要养殖贝类及其产业布局 |
1.2 贝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情况 |
1.3 中国贝类贸易特点 |
2 贝类产品质量安全概况 |
2.1 化学农药 |
2.2 有害重金属 |
2.3 贝类毒素 |
2.4 生物危害 |
2.5 有机污染物 |
2.6 其他内源性危害物 |
3 近10年贝类质量安全状况前后变化分析 |
3.1 贝类毒素的食用安全风险日益严峻 |
3.2 重点品种中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依然严重 |
3.3 生物危害导致的食用安全风险提升 |
3.4 有机污染物的长期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
4 存在的主要质量安全问题和隐患分析 |
4.1 贝类生产、流通环节的主要共性隐患 |
4.1.1 水产苗种 |
4.1.2 药物残留 |
4.1.3 养殖环境 |
4.1.4 流通环节 |
4.2 重点贝类品种中的质量安全问题与隐患分析 |
4.2.1 贻贝 |
4.2.1.1 贝类毒素 |
4.2.1.2 重金属 |
4.2.1.3 有机污染物 |
4.2.1.4 致病性微生物 |
4.2.2 牡蛎 |
4.2.2.1 重金属 |
4.2.2.2 有机污染物 |
4.2.2.3 贝类毒素 |
4.2.2.4 致病性微生物 |
4.2.3 扇贝 |
4.2.3.1 重金属 |
4.2.3.2 贝类毒素 |
4.2.3.3 有机污染物 |
4.2.3.4 致病性微生物 |
4.2.4 滩涂贝类 |
4.2.4.1 有机污染物 |
4.2.4.2 重金属 |
4.2.4.3 贝类毒素 |
4.2.4.4 致病性微生物 |
4.2.5 螺类 |
4.2.6 鲍 |
5 对策和建议 |
5.1 管理政策措施建议 |
5.1.1 加强养殖产地环境质量监控,严控污染水域贝类上市 |
5.1.2 科学选择贝类养殖场地,合理规划养殖区 |
5.1.3 强化产地贝类风险监控,重视风险评估 |
5.1.4 加大贝类毒素监控力度,实施风险预警 |
5.1.5 重视生物危害安全风险,全面进行隐患排查 |
5.1.6 严控上市产品违规使用药物,进行重点整治 |
5.2 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建议 |
5.2.1 高风险贝类毒素危害的管控与预警协调行动计划 |
5.2.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控制行动方案 |
5.2.3 贝类中危害物风险评估规划与整体推进计划 |
5.2.4 贝类安全风险防控知识普及与安全消费引导方案 |
5.2.5 贝类养殖区整体布局和养殖品种规划调整方案 |
5.3 应急预案储备 |
5.3.1 贝类食源性中毒应急处置方案 |
5.3.2 环境污染处置及产业应对应急方案 |
5.3.3 突发性舆情与质量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 |
5.3.4 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应对方案和程序 |
5.4 前瞻性建议 |
5.4.1 迎难而上,推进全链条质量安全控制与监管无缝对接 |
5.4.2 加快推进高效检测技术的研发,实现高效监测 |
5.4.3 加快技术积累,推进实施贝类毒素监控预警计划 |
5.4.4 推进关键危害物和复合污染风险评估计划,建立限量标准 |
5.4.5 挖掘贝类功能性成分,建立名优产品评价及产品分等分级体系 |
(3)养殖海水鱼质量安全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海水鱼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概况 |
1.1 产业总体概况 |
1.1.1 产量产值 |
1.1.2 养殖规模与主要品种 |
1.2 产品质量概况 |
1.2.1 国际贸易市场情况 |
1.2.2 国内贸易市场情况 |
1.2.3 海水鱼质量安全总体情况 |
1.3 近十年海水鱼质量安全状况前后变化分析 |
2 海水鱼存在的主要质量安全问题和隐患分析 |
2.1 大菱鲆 |
2.1.1 水产苗种 |
2.1.2 渔用药物 |
2.1.3 养殖环境 |
2.1.4 渔用饲料 |
2.1.5 非规范用药 |
2.1.6 流通 |
2.2 大黄鱼 |
2.2.1 水产苗种 |
2.2.2 渔用药物 |
2.2.3 养殖环境 |
2.2.4 渔用饲料 |
2.2.5 非规范用药 |
2.2.6 生物危害 |
2.2.7 水产品流通 |
3 对策和建议 |
3.1 管理政策措施建议 |
3.2 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建议 |
3.3 应急预案储备 |
3.3.1 建立切实可行的可追溯制度 |
3.3.2 加强渔兽药管理 |
3.3.3 重视良种繁育 |
3.3.4 加快新药的研制 |
3.3.5 加强基础研究和调研 |
3.3.6 快速应急风险评估技术 |
3.4 前瞻性建议 |
(4)鳜肌肉渔药残留、重金属含量与营养成分的质量安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淡水鱼类的渔药残留 |
1.1.1 药物残留种类 |
1.1.2 渔药残留的危害 |
1.1.3 残留药物的消除规律 |
1.1.4 鳜渔药残留安全现状 |
1.2 淡水鱼类的重金属含量 |
1.2.1 重金属的主要种类 |
1.2.2 重金属的危害 |
1.2.3 重金属的富集规律 |
1.2.4 鳜重金属残留安全现状 |
1.3 野生淡水鱼类与养殖淡水鱼类肌肉的基础营养成分 |
1.3.1 基础营养成分的指标 |
1.3.2 主要的影响因素 |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上海市市售鳜肌肉中渔药残留现状的调查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1.2 样本采集与前处理 |
2.1.3 色谱条件 |
2.1.4 质量控制 |
2.1.5 数据处理 |
2.2 结果 |
2.2.1 孔雀石绿与隐色孔雀石绿 |
2.2.2 硝基呋喃类药物 |
2.2.3 喹诺酮类药物 |
2.2.4 亚甲基蓝 |
2.3 讨论 |
2.3.1 孔雀石绿检测结果特征分析 |
2.3.2 硝基呋喃类、喹诺酮类与亚甲基蓝药物的检出特征分析 |
第三章 华东地区鳜肌肉重金属含量现状与风险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2.1 重金属检测方法 |
3.1.2.2 重金属污染程度参考 |
3.1.2.3 食用安全性与健康风险评价 |
3.1.3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汞、铬 |
3.2.2 镉 |
3.2.3 无机砷 |
3.2.4 铅 |
3.2.5 食用安全性评价 |
3.2.6 健康风险评估 |
3.3 讨论 |
3.3.1 华东地区鳜肌肉的重金属富集 |
3.3.2 华东地区鳜肌肉的重金属污染评价 |
第四章 华东地区养殖鳜与野生鳜的基础营养成分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基础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 |
4.1.3 肌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定依据 |
4.1.4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基础营养成分 |
4.2.2 氨基酸构成与含量 |
4.2.3 氨基酸评分与化学评分 |
4.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5)基于抽检数据的漯河市食品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3 食品安全及其问题分析 |
1.3.1 食品安全的定义 |
1.3.2 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
1.3.3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
1.4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
1.5 日本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
1.6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
1.7 食品安全抽检的目的及其重要意义 |
1.8 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和方法 |
1.8.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8.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8.3 技术路线图 |
2 总体抽检结果与分析 |
2.1 样本情况简介 |
2.2 分析内容分类情况 |
2.3 抽检与调查方案 |
2.3.1 样本数据来源 |
2.3.2 抽检原则 |
2.3.3 抽检程序 |
2.3.4 抽检执行标准 |
2.3.5 社会调查方案 |
2.4 食品安全抽检数据的总体分析 |
2.4.1 食品安全抽检数据的总体分析 |
2.4.2 食品安全问题的性质分布 |
2.4.3 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分析 |
2.4.4 食品安全举报投诉情况 |
3 不同类别食品安全抽检数据的分析 |
3.1 生产流通环节不同类别食品安全抽检数据分析 |
3.1.1 糕点、饼干食品安全抽检数据分析 |
3.1.2 方便食品食品安全抽检数据分析 |
3.1.3 调味料食品安全抽检数据分析 |
3.1.4 肉与肉制品食品安全抽检数据分析 |
3.2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抽检数据分析 |
3.3 食用农产品食品安全抽检数据分析 |
4 漯河市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4.1 漯河市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
4.1.1 标准不全面、不统一、技术含量低 |
4.1.2 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确,监管力度不够 |
4.1.3 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尚未被采用 |
4.2 完善漯河市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研究 |
4.2.1 对高风险环节进行重点监控 |
4.2.2 整合监管队伍,引入专业技术人才 |
4.2.3 整合检测资源,提升检测水平 |
4.2.4 构建全程式食品安全溯源体系 |
4.2.5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鼓励市民参与 |
4.2.6 增强违法处罚力度,建立信用监管体系 |
4.2.7 强化行业协会监督作用 |
4.2.8 其他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质量标准体系“十二五”回顾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十二五”工作及成效 |
1.1 人才队伍和硬件条件 |
1.2 完成的主要任务 |
1.2.1 质量检测 |
1.2.2 标准管理 |
1.2.3 无公害认证 |
1.2.4 风险评估 |
1.2.5 质标体系(学科)科研工作 |
1.3 成效及工作亮点 |
1.3.1 科研项目争取获得新突破 |
1.3.2 科研成果不断积累与集成 |
1.3.3 交流平台的成功搭建 |
2 存在的问题 |
2.1 科研项目及经费少 |
2.2 能力建设需要加强 |
2.3 研究成果和奖励有限 |
2.4 学术交流与合作少 |
3“十三五”工作建议 |
3.1 争取项目为第一要务 |
3.2 能力建设为工作重点 |
3.3 成果产出需积极推动 |
3.4 交流合作要积极关注 |
(7)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R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农产品质量管理 |
1.1.2 中国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管理 |
1.1.3 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是福建农业管理的核心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价值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农业标准化与生产效益分析研究 |
1.3.2 农产品质量管理信息不对称研究 |
1.3.3 农产品质量管理问题的农残研究 |
1.3.4 农产品质量标准的技术壁垒研究 |
1.3.5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政府规制研究 |
1.3.6 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对策研究 |
1.3.7 农产品质量问题的调查研究模型 |
1.3.8 文献评述 |
1.4 相关概念与研究对象界定 |
1.4.1 相关概念界定 |
1.4.2 研究对象界定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总体思路与逻辑框架 |
1.5.2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法 |
1.6.2 实地调查 |
1.6.3 案例研究法 |
1.6.4 灰色预测模型分析法 |
1.6.5 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法 |
1.7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1.7.1 论文可能的创新 |
1.7.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理论分析 |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
2.1.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
2.2 灰色系统理论 |
2.2.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
2.2.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
2.3 农业标准化原理 |
2.3.1 原理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
2.3.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
2.4 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理论 |
2.4.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
2.4.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
2.5 环境外部性理论 |
2.5.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
2.5.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 |
3.1 标准的基本分类 |
3.1.1 农业标准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
3.1.2 标准的分类、制定与使用 |
3.1.3 标准的综合效应 |
3.2 农业标准化基本联系 |
3.2.1 农业标准化学科的独立性与联系性 |
3.2.2 标准化与农业标准化的关系 |
3.2.3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产品标准的关系 |
3.2.4 农业标准化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
3.2.5 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业标准化的关系 |
3.3 农产品生产各阶段标准化管理分析 |
3.3.1 农产品产前标准化管理分析 |
3.3.2 农产品产中标准化管理分析 |
3.3.3 农产品产后标准化管理分析 |
3.4 无公害标准与农产品质量管理 |
3.4.1 无公害标准关键点控制 |
3.4.2 无公害全程质量管理 |
3.4.3 无公害生产过程追溯 |
3.5 无公害标准用药要求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
4.1 福建特色农产品的资源基础分析 |
4.1.1 土地资源 |
4.1.2 气候资源 |
4.1.3 水资源 |
4.1.4 林业资源 |
4.1.5 海洋资源 |
4.1.6 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
4.1.7 福建特色农产品资源 |
4.2 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现状分析 |
4.2.1 生产面积 |
4.2.2 单位面积产量 |
4.2.3 农产品单位价格 |
4.2.4 农产品产值 |
4.3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成效 |
4.3.1 政府管理方面 |
4.3.2 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 |
4.3.3 检验体系建设方面 |
4.3.4 农产品规模化组织生产方面 |
4.4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问题现状 |
4.4.1 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 |
4.4.2 食品添加剂含量超标问题 |
4.4.3 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问题 |
4.4.4 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问题 |
4.4.5 特色农产品假冒伪劣问题 |
4.5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问题成因 |
4.5.1 政府管理规制问题 |
4.5.2 农业投入品持续大量投入 |
4.5.3 农产品标准化普及率较低 |
4.5.4 特色农产品信息不对称 |
4.5.5 食品添加剂违规超标添加 |
4.5.6 标准化主体利益驱动不足 |
4.5.7 小微食品企业的质量隐患 |
4.6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
4.6.1 生产者质量管理方面 |
4.6.2 企业质量管理方面 |
4.6.3 消费者信息不对称方面 |
4.6.4 政府部门监管方面 |
4.6.5 法律法规执行方面 |
4.6.6 检测体系建设方面 |
4.6.7 农业标准化管理方面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与分析 |
5.1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方案设计 |
5.1.1 标准化生产项目简介 |
5.1.2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的指标设计 |
5.2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与数据处理 |
5.2.1 调查目的 |
5.2.2 调查对象 |
5.2.3 调查方法与内容 |
5.2.4 调查数据处理 |
5.3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结果与分析 |
5.3.1 茶叶 |
5.3.2 蔬菜 |
5.3.3 水产品 |
5.3.4 水果 |
5.3.5 食用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与质量趋势预测研究 |
6.1 生产趋势预测 |
6.1.1 指标选取与预测模型选择 |
6.1.2 生产趋势预测 |
6.2 质量趋势预测 |
6.2.1 指标选取与预测模型选择 |
6.2.2 趋势预测 |
6.3 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与质量趋势比较分析 |
6.3.1 茶叶比较分析 |
6.3.2 水产品比较分析 |
6.3.3 食用菌比较分析 |
6.3.4 水果比较分析 |
6.3.5 蔬菜比较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案例实证研究 |
7.1 标准化视域下南靖双孢蘑菇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经验与启示 |
7.1.1 南靖双孢蘑菇基本概况 |
7.1.2 南靖双孢蘑菇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
7.1.3 主要启示 |
7.2 标准化视域下平和蜜柚质量管理经验与启示 |
7.2.1 平和蜜柚基本概况 |
7.2.2 平和蜜柚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
7.2.3 主要启示 |
7.3 标准化视域下龙海青葱蔬菜质量管理经验与启示 |
7.3.1 龙海青葱国家级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基本概况 |
7.3.2 标准化视域下龙海青葱蔬菜质量管理做法与经验 |
7.3.3 主要启示 |
7.4 标准化视域下平和白芽奇兰茶质量管理经验与启示 |
7.4.1 平和白芽奇兰茶基本概况 |
7.4.2 平和白芽奇兰茶质量管理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
7.4.3 主要启示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对策建议 |
8.1 推进特色农产品实施标准化的机制 |
8.1.1 农产品市场准入倒逼机制 |
8.1.2 农产品出口标准导向机制 |
8.1.3 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机制 |
8.1.4 无公害标准认证奖励机制 |
8.1.5 食品标准备案程序简化机制 |
8.1.6 标准化的国际交流常态化机制 |
8.2 推进政府强化农产品质量管理 |
8.2.1 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 |
8.2.2 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 |
8.2.3 实施质量认证监督管理 |
8.2.4 监督管理农产品全程质量 |
8.2.5 强化日常监督抽查与巡查 |
8.2.6 保障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 |
8.2.7 建立质量奖励和财政优惠政策 |
8.2.8 引导规模经营提升标准化普及率 |
8.2.9 加强种植和加工标准技术培训 |
8.2.10 完善政府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
8.3 推进生产者管理的策略 |
8.3.1 生产许可制度引导食品企业实现正外部性 |
8.3.2 依法落实生产者和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
8.3.3 加强对在建省级农业标准示范区的巡查力度 |
8.4 推进信息平台建设的策略 |
8.4.1 加强生产企业信用平台建设 |
8.4.2 构建农产品可追溯管理机制 |
8.5 整合政府监管机构与监管队伍 |
8.5.1 整合监管机构 |
8.5.2 整合监管队伍 |
第九章 结论 |
9.1 主要结论 |
9.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9)水产养殖用药与水产品质量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水产养殖用药种类概况 |
1.1 水产用消毒剂 |
1.2 水产用驱杀虫药物 |
1.3 抗菌抑菌药 |
1.4 中草药制剂 |
1.5 水产用水质 (底质) 改良剂 |
2 渔药生产和经营状况 |
2.1 水产养殖用药生产情况 |
2.2 水产养殖用药经营状况 |
3 水产养殖用药存在的突出问题 |
3.1 基础研究薄弱 |
3.2 市场无序竞争 |
3.3 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
3.4 病原体耐药性有增加趋势 |
3.5 规范用药技术指导缺乏科学性 |
4 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科普宣传与技术培训 |
4.1 总体情况 |
4.2 主要工作成效 |
4.2.1 范围和影响逐年扩大 |
4.2.2 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 |
4.2.3 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 |
4.2.4 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得到加强 |
5 探索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管理新机制 |
5.1 锐意创新, 精心筹划 |
5.2 强化领导, 认真落实 |
5.3 注重服务, 全程监控 |
5.4 重点突出, 各具特色 |
5.4.1 突出主导养殖品种的质量监控 |
5.4.2 突出苗种的质量监控 |
5.4.3 严把投入品质量关 |
5.4.4 注重水质环境控制 |
5.4.5 做好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 |
5.4.6 加强全程质量监测 |
5.4.7 与养殖业执法相互配合 |
5.5 初战告捷, 成效显着 |
6 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的建议 |
6.1 转变观念, 加强基础研究 |
6.2 加强规范用药使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
6.3 加强养殖环节用药管理和药品残留监控力度 |
6.4 加大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 |
6.5 加大投入, 推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力度 |
6.6 尽快全面实施水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
6.7 理顺关系, 强化渔药管理 |
四、我国加快进行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论文参考文献)
- [1]重点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总论[J]. 穆迎春,徐锦华,任源远,韩刚,崔国辉.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1(06)
- [2]贝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J]. 翟毓秀,郭萌萌,江艳华,姚琳,赵艳芳,吴海燕,李风铃,谭志军.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0(04)
- [3]养殖海水鱼质量安全风险研究[J]. 米娜莎,曹立民,林洪.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0(02)
- [4]鳜肌肉渔药残留、重金属含量与营养成分的质量安全分析[D]. 吴红岩.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5]基于抽检数据的漯河市食品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 杨光.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质量标准体系“十二五”回顾与分析[J]. 付晓苹,宋怿,马兵,房金岑,刘巧荣,李乐,刘欢,孟娣,韩刚. 中国农学通报, 2016(35)
- [7]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 柯铭华. 福建农林大学, 2016(05)
- [8]开好局 迈好步 为顺利完成渔业“十二五”规划奠定扎实基础——2011年全国渔业工作盘点[J]. 本刊编辑部. 中国水产, 2012(01)
- [9]水产养殖用药与水产品质量安全[J]. 王玉堂,吕永辉. 农业工程, 2011(03)
- [10]硕果累累 成绩斐然 “十一五”全国渔业工作亮点回顾[J]. 本刊编辑部. 中国水产,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