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位脱扣机构论文和设计-陈景正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复位脱扣机构,包括壳体、脱扣线圈组件、复位线圈组件、支撑件、联动锁片以及复位弹性件,脱扣线圈组件包括脱扣线圈与脱扣铁芯,复位线圈组件包括复位线圈与复位铁芯,复位铁芯包括动铁芯与静铁芯,动铁芯连接在支撑件上纵向放置于壳体内,脱扣铁芯横向放置在壳体内,脱扣铁芯一端伸于固定有复位铁芯的支撑件一侧,另一端设有脱扣复位件,联动锁片一端限位于脱扣铁芯于靠近支撑件的一侧,另一端延伸至放置有复位铁芯的壳体内,且动铁芯、联动锁片与脱扣铁芯之间联动,复位弹性件套于动铁芯上,并于支撑件与壳体之间限位,通过联动锁片的增设及与其他部件之间的联动可使支撑件两侧的受力平衡,使得用电产品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设计方案

1.一种复位脱扣机构,包括壳体、脱扣线圈组件、复位线圈组件以及支撑件,所述脱扣线圈组件包括脱扣线圈与脱扣铁芯,复位线圈组件包括复位线圈与复位铁芯,复位铁芯纵向固定于所述的支撑件中心位置,且复位铁芯上套设有复位弹性件,且复位弹性件可通过所述的支撑件形成限位,该固定有复位铁芯的支撑件纵向放置于所述的壳体内,并可于该壳体内作上下往复式运动,所述脱扣铁芯横向放置在壳体内,该脱扣铁芯一端伸于固定有复位铁芯的支撑件一侧,所述的另一端设有脱扣复位件,且并可通过所述的脱扣复位件与壳体形成抵压,且所述的脱扣线圈与复位线圈分别设于壳体上并与所述的脱扣铁芯以及复位铁芯分别形成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铁芯包括动铁芯与静铁芯,所述动铁芯连接在支撑件上,静铁芯固定于动铁芯上方,所述脱扣铁芯于靠近支撑件的一端处套设并限位有联动锁片,所述的联动锁片并延伸至放置有复位铁芯的该侧壳体内,且所述的联动锁片上还形成有穿置限位孔,所述位于壳体内的动铁芯穿过所述的穿置限位孔,且动铁芯上还开设有限位槽,通过动、静铁芯接触,该穿过联动锁片的动铁芯,通过其上设置的限位槽与联动锁片上的穿置限位孔孔壁配合构成动铁芯的纵向限位,所述通过支撑件限位的复位弹性件位于所述延伸至壳体处该联动锁片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铁芯伸向支撑件的一端处开设有环形槽,所述联动锁片上套设于脱扣铁芯的该端形成U形槽,通过U形槽与所述的环形槽的卡装,构成联动锁片与脱扣铁芯的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位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动锁片与脱扣铁芯配合的一端以及与复位铁芯配合的另一端之间形成L型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位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动锁片其上设有的穿置限位孔于靠近脱扣铁芯一侧的孔径小于动铁芯的轴径,且该靠近脱扣铁芯一侧的孔径可于所述的限位槽处卡入并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位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锁片其上设有的穿置限位孔于靠近脱扣铁芯一侧的孔径小于动铁芯的轴径,且该靠近脱扣铁芯一侧的孔径可于所述的限位槽处卡入并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位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置于壳体内的复位铁芯与壳体之间还包括一金属套,且所述的金属套于壳体处构成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位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扣复位件为普通圆柱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位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弹性件为塔形弹簧。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位脱扣机构。

背景技术

市面上涉及的用电产品内,一般都会包括用于脱扣或跳扣后可实现复位的机构,即为用于实现用电产品的分合闸的执行机构,而此类产品中为隔离开关、漏电开关或漏电插座之类较为常见;在实际工作中,若此类用电产品在承受雷击、强电流、电压冲击或其他未知的情况下所出现的漏电电流时,可通过用电产品内涉及的脱扣或跳扣并可复位的机构与用电产品内涉及构成分合闸的触点或触头之间的相互运动,由此可实现用电产品的跳闸并断电,当上述涉及的跳闸情况解除后,本用电产品即可实现正常合闸并通电。

而在实际生产中,一般厂家在生产此种可实现脱扣或跳扣并可复位的机构,会将其涉及的主要工作部件设置成由脱扣铁芯、复位铁芯、脱扣弹簧、复位弹簧、感应磁力并可实现脱扣铁芯与复位铁芯分别动作的脱扣线圈与复位线圈组成,同时除上述涉及的外,该种实现脱扣或跳扣并可复位的机构还会包括一个支撑件,此支撑件的还会与上述的复位铁芯进行一体式绑定,以及此支撑件的两端位置还会增设有供此类实现脱扣或跳扣并可复位的机构安装于用电设备中,实现用电设备通断的动触头与静触头;同时脱扣或跳扣并可复位的机构其内部具体设置为,如图8-9所示,在支撑件1上开设凹槽11,而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即合闸状态,与复位铁芯呈一体式绑定的支撑件1带动动触头与动触头上方的静触头接触,脱扣铁芯3顶于支撑件1上涉及的凹槽11内,由此使得支撑件1连带复位铁芯6由于脱扣铁芯3的限位,不会出现由于复位弹簧8作用力导致复位铁芯6向下活动;使得上述的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但上述处于合闸状态下的系列组合中,顶于支撑件1上的脱扣铁芯3可能会将支撑件1顶的倾斜,同时由于支撑件1与复位铁芯6为一体式,若支撑件1倾斜,复位铁芯6会连带的出现倾斜,由于此倾斜情况出现,若该脱扣或跳扣并可复位的机构需进行脱扣时,即使脱扣铁芯3从上述凹槽11退出并与支撑件1解除配合,但由于支撑件1连带复位铁芯6均已倾斜,由此使得无法实现动、静触头之间配合的解除。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使支撑件受力平衡,并不会妨碍正常脱扣及复位的复位脱扣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复位脱扣机构,包括壳体、脱扣线圈组件、复位线圈组件以及支撑件,所述脱扣线圈组件包括脱扣线圈与脱扣铁芯,复位线圈组件包括复位线圈与复位铁芯,复位铁芯纵向固定于所述的支撑件中心位置,且复位铁芯上套设有复位弹性件,且复位弹性件可通过所述的支撑件形成限位,该固定有复位铁芯的支撑件纵向放置于所述的壳体内,并可于该壳体内作上下往复式运动,所述脱扣铁芯横向放置在壳体内,该脱扣铁芯一端伸于固定有复位铁芯的支撑件一侧,所述的另一端设有脱扣复位件,且并可通过所述的脱扣复位件与壳体形成抵压,且所述的脱扣线圈与复位线圈分别设于壳体上并与所述的脱扣铁芯以及复位铁芯分别形成对应,所述复位铁芯包括动铁芯与静铁芯,所述动铁芯连接在支撑件上,静铁芯固定于动铁芯上方,所述脱扣铁芯于靠近支撑件的一端处套设并限位有联动锁片,所述的联动锁片并延伸至放置有复位铁芯的该侧壳体内,且所述的联动锁片上还形成有穿置限位孔,所述位于壳体内的动铁芯穿过所述的穿置限位孔,且动铁芯上还开设有限位槽,通过动、静铁芯接触,该穿过联动锁片的动铁芯,通过其上设置的限位槽与联动锁片上的穿置限位孔孔壁配合构成动铁芯的纵向限位,所述通过支撑件限位的复位弹性件位于所述延伸至壳体处该联动锁片的下方。

上述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现有的通过在支撑件上开设凹槽,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即合闸状态,与复位铁芯呈一体式绑定的支撑件带动动触头与动触头上方的静触头接触,脱扣铁芯顶于支撑件上涉及的凹槽内,由此使得支撑件连带复位铁芯由于脱扣铁芯的限位,不会出现由于脱扣弹簧作用力导致脱扣铁芯向下活动,由此使得上述的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但上述处于合闸状态下的系列组合中,其中顶于支撑件上的脱扣铁芯有一定的可能会将支撑件顶的倾斜,同时由于支撑件与复位铁芯为一体式,若支撑件倾斜,脱扣铁芯会连带的出现倾斜,若此倾斜情况出现,该脱扣或跳扣并可复位的机构需进行脱扣时,即使脱扣铁芯从上述凹槽退出并与支撑件解除配合,但由于支撑件连带脱扣铁芯均已倾斜,由此使得无法实现动、静触头之间配合的解除,因此也会使得此种可实现脱扣或跳扣并可复位的机构,当于用电产品中使用,若上述情况出现则会使得用电产品有一定的可能性出现无法正常的跳扣并跳闸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基于此问题采用脱扣铁芯拆解成由动铁芯与静铁芯组成,同时采用将复位脱扣机构上涉及在靠近支撑件一侧的脱扣铁芯上连接联动锁片,且该脱扣铁芯可与联动锁片形成联动,而该联动锁片的另一端则延伸进放置有脱扣铁芯中涉及的动铁芯的壳体内,同时联动锁片上开设相应的孔位,使得安装于壳体的内的动铁芯可穿过上述的孔位,同时在动铁芯开设相应限位槽,而复位弹性件则位于上述伸进动铁芯的壳体内联动锁片的下方,其工作原理为,由于脱扣铁芯可与联动锁片形成联动,同时脱扣铁芯相对于安装锁片的另一端设有脱扣复位件,而安装在壳体内的动铁芯则为穿过锁片上的孔位,同时由于脱扣复位件的存在可使得与脱扣铁芯联动的联动锁片上的孔位涉及的孔壁一直顶于动铁芯的外部,当动、静铁芯配合时,套设在动铁芯的复位弹性件进行压缩,而上述涉及的联动锁片上涉及孔位的孔壁恰好滑入上述的限位槽内,由此实现对动铁芯的限位,而该复位脱扣机构使用于某种用电产品中,当该用电设备在承受强电流、雷击或其他未知的情况下,用电产品内涉及复位脱扣机构中的脱扣铁芯设有脱扣复位件的一侧由于产生脱扣线圈与外力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磁力,使得脱扣铁芯向安装有联动锁片的另一侧移动,并可带动联动锁片同样进行相应移动,进而使得卡于限位槽内孔壁从限位槽中脱出,并由于压缩的复位弹性件的约束力消失,由此使得动铁芯的由于复位弹性件其回弹的特性,使得动、静铁芯解除配合,而与动铁芯为一体式的支撑件同样进行移动,由此使得固定在支撑件上的动触头与用电产品内的静触头解除配合,并实现用电产品的脱扣并跳闸;其中通过联动锁片的增设及与其他部件之间的联动可使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支撑件两侧的受力平衡,同时由于联动锁片工作时,只承受双向的推拉力,使得联动锁片不易磨损,由此使得复位脱扣机构的使用寿命得到大大提高,同时也保证了用电产品在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得到了大大提高,同时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复位脱扣机构中动铁芯与静铁芯之间配合所涉及的机械寿命从原有1万次机械寿命改进现涉及的4万次机械寿命。

特别地,脱扣铁芯伸向支撑件的一端处开设有环形槽,所述联动锁片上套设于脱扣铁芯的该端形成U形槽,通过U形槽与所述的环形槽的卡装,构成联动锁片与脱扣铁芯的配合;其中在脱扣铁芯上开设环形槽以及锁片上开设U形槽,通过环形槽与U形槽的配合使得脱扣铁芯与锁片之间连接,而通过配合孔与动铁芯上涉及的限位槽实现对动铁芯的限位,由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布局变得更为合理。

特别地,所述的联动锁片与脱扣铁芯配合的一端以及与复位铁芯配合的另一端之间形成L型夹角;通过上述可使得锁片、脱扣铁芯及动铁芯之间的配合的合理性及生产便捷性均得到大大提高。

特别地,所述的联动锁片其上设有的穿置限位孔于靠近脱扣铁芯一侧的孔径小于动铁芯的轴径,且该靠近脱扣铁芯一侧的孔径可于所述的限位槽处卡入并适配;通过上述设置,可保证动铁芯在正常上下活动,当动、静铁芯配合时,锁片上的穿置限位孔通过靠近脱扣铁芯的一端卡入上述的限位槽内,由此构成动铁芯进行限位,而将配合孔脱扣铁芯的一端的口径设置的小于动铁芯的轴径,可使得锁片与动铁芯的配合更加可靠。

特别地,所述的放置于壳体内的复位铁芯与壳体之间还包括一金属套,且所述的金属套于壳体处构成限位;通过上述设置,由于上述涉及的复位铁芯其为软磁材料制成,同时壳体上与复位铁芯对应的线圈在通电状态下会产生磁力,而复位铁芯由于磁力环境形成感应,使其可具备类似于磁铁的功用,同时上述涉及的金属套为一种铜管,当复位脱扣机构使用于某种用电产品中若需进行脱扣分闸时,复位铁芯中的动铁芯向设有静铁芯一侧位置的进行反向移动,复位铁芯由于线圈磁力影响产生受力,而当在复位铁芯外侧套一个铜管,当复位铁芯运动会使得铜管与线圈所产生的磁力涉及的磁力线产生切割运动,当动铁芯运动在铜管中会进行受力,并且线圈于用电产品中处于用电状态下会产生磁力,铁芯通过感应变成磁铁,而磁力线则会对复位铁芯移动产生一定阻碍,当铁芯到达铜管中间时,切割磁力线最多,加速度也是最小,但是过了中间以后,切割的磁力线就会逐渐减少,也使得复位铁芯受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小,当涉及阻力减小之后,会使复位铁芯中涉及的动铁芯上下活动的速度加快,进而使得复位脱扣机构的可实现快速脱扣。

特别地,脱扣复位件为塔形弹簧;现有的其在动铁芯上涉及的脱扣弹簧一般为普通圆柱弹簧,但其压缩之后涉及的压缩比常见的一般为1:2,但本实用新型采用将普通圆柱弹簧更替为塔形弹簧,由此使得当压缩前高度一致,但压缩之后塔形弹簧的高度远远小于普通圆柱弹簧的高度,由此若采用塔形弹簧,当动、静铁芯接触,由于动、静铁芯以及动、静触头之间的配合高度已限定,但由于普通圆柱弹簧更替为塔形弹簧,使得构成塔形弹簧压缩的支撑件与壳体之间的距离得到减小,同时弹簧压缩后的高度减小,可将适量的将支撑件或与支撑件相对应一侧壳体进行加厚,使得两者之间的距离适合塔形弹簧使用,通过此设定可对复位脱扣机构的强度进行提升。

特别地,复位弹性件为复位弹簧。脱扣复位件为塔形弹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复位脱扣机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复位脱扣机构背面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复位脱扣机构脱扣后的半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复位脱扣机构合闸后的半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体式动铁芯与支撑件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锁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脱扣铁芯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现有技术中复位脱扣机构脱扣后的半剖视图;

图9是现有技术中复位脱扣机构合闸后的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采用一种复位脱扣机构,包括壳体7、脱扣线圈组件、复位线圈组件、联动锁片2以及支撑件1,此脱扣线圈组件包括脱扣线圈5与脱扣铁芯3,复位线圈组件包括复位线圈4与复位铁芯6,该复位铁芯6包括动铁芯61与静铁芯62,其中动铁芯61固定连接在支撑件1的中心位置,同时动铁芯61上套设有复位弹性件8,复位弹性件8并可在上述涉及的支撑件1上进行限位,其中此固定连接有动铁芯61的支撑件1采用纵向置入的方式放置在壳体7内,其中静铁芯62固定在壳体7上,且位于动铁芯61的上方,以及该固定连接有动铁芯61的支撑件1可在壳体7内作上下往复式运动,同时放置于壳体7内的复位铁芯6与壳体7之间还涉及有金属套10,且该金属套10通过壳体7处构成限位;此外,上述涉及的脱扣铁芯3采用横向置入的方式放置在壳体7内,其中此脱扣铁芯3一端设有脱扣复位件9,且并可通过该脱扣复位件9与壳体7形成抵压,而其另一端则伸于固定有复位铁芯6的支撑件1一侧,同时该脱扣铁芯3通过伸于固定有复位铁芯6的支撑件1的该端上有形成环形槽31,而上述涉及的联动锁片2一端处形成与环形槽31相适配的U形槽21,其中通过U形槽21与环形槽31的卡装,可构成联动锁片2与脱扣铁芯3的配合,该联动锁片2的另一端伸进放置有复位铁芯6的该侧壳体7内,同时并在其上形成一个有穿置限位孔22,其中上述此涉及纵向放置在壳体7内的动铁芯61为穿置在此穿置限位孔22内,且动铁芯61上还开设有限位槽611,通过动、静铁芯接触,该穿过联动锁片2的动铁芯61,通过其上设置的限位槽611与联动锁片2上的穿置限位孔22孔壁配合构成动铁芯61的纵向限位,通过支撑件1限位的复位弹性件8位于延伸至壳体7处该联动锁片2的下方;同时联动锁片2与脱扣铁芯3配合的一端以及与复位铁芯6配合的另一端之间形成L型夹角;此外上述的脱扣线圈5与复位线圈4则分别设于壳体7上并与脱扣铁芯3以及复位铁芯6分别形成对应。

联动锁片2其上设有的穿置限位孔22于靠近脱扣铁芯3一侧的孔径小于动铁芯61的轴径,且该靠近脱扣铁芯3一侧的孔径可于所述的限位槽611处卡入并适配。

脱扣复位件9为塔形弹簧,复位弹性件8为复位弹簧。

设计图

一种复位脱扣机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240264.9

申请日:2019-08-0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896008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H01H71/10

专利分类号:H01H71/10;H01H71/24;H01H71/68

范畴分类:38C;

申请人:浙江能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能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25603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北白象镇白塔王工业区

发明人:陈景正;陈彦亘;陈匡

第一发明人:陈景正

当前权利人:浙江能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万秀娟

代理机构:1134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复位脱扣机构论文和设计-陈景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