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作平台进气装置论文和设计-韦桂明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作平台进气装置,包括一端固定在防转底座上的连接杆、与连接杆另一端固连的多路回转接头以及固定在多路回转接头上端的固定板,所述多路回转接头由套筒及套设连接在套筒内的旋转部组成,套筒的外壁设有若干个出气接头,旋转部上部设有与出气接头对应的若干个进气接头,所述套筒下端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底部设有与多路回转接头同轴的接头连杆,所述连接杆与安装座底部的接头连杆通过簧片式联轴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进气装置,可以克服传统工作平台进气装置组装繁杂、精度要求高以及使用不便的问题,大大简化了安装工艺,便于气路检查和维修,能够稳定有效的为工作平台上相应的工件提供吸附力。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工作平台进气装置,包括一端固定在防转底座上的连接杆、与连接杆另一端固连的多路回转接头以及固定在多路回转接头上端的固定板,所述多路回转接头由套筒及套设连接在套筒内的旋转部组成,套筒的外壁设有若干个出气接头,旋转部上部设有与出气接头对应的若干个进气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下端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底部设有与多路回转接头同轴的接头连杆,所述连接杆与安装座底部的接头连杆通过联轴器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工作平台进气装置,包括一端固定在防转底座上的连接杆、与连接杆另一端固连的多路回转接头以及固定在多路回转接头上端的固定板,所述多路回转接头由套筒及套设连接在套筒内的旋转部组成,套筒的外壁设有若干个出气接头,旋转部上部设有与出气接头对应的若干个进气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下端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底部设有与多路回转接头同轴的接头连杆,所述连接杆与安装座底部的接头连杆通过联轴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平台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一端套设在防转底座的内部,通过设置在防转底座上的固定机构横向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平台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含固定螺丝,固定机构通过固定螺丝与连接杆外侧面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平台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含固定螺丝或销钉,所述连接杆上设有与固定螺丝或销钉匹配的固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平台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与套筒通过套筒上部的轴承结构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平台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的下端与套筒底部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平台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的下端伸出套筒底部,与安装座上设置的凹槽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平台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在套筒内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工作平台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出气接头对应的若干个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工作平台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回转接头的套筒与所述安装座为一体结构,所述套筒下端的接头连杆通过联轴器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平台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下端面周围设有若干个带有螺纹孔的垫块,所述垫块的厚度大于进气接头的高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作平台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与垫块为一体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平台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底座与工作平台的基座通过矩形结构互相卡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平台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轴器为簧片式联轴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件加工组装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工作平台进气装置。

背景技术

摄像模组在组装过程中,常用到一种工作平台,工作平台上的旋转台可提供包括模组组件画胶、曝光、镜头组件贴附在内的多个工艺平台,通过平台的旋转依次连续实现多个过程任务。如图1所示,旋转台07上的模组组件08靠进气装置提供吸附力,使得模组组件08在组装画胶、曝光等过程中牢固的置于旋转台07上。

进气装置的常见结构如图2至图4所示,包含固定基座01、连接杆02、供气模块以及固定板04。供气模块包括多路回转接头、进气接头031和出气接头032,进气接头031和出气接头032一一对应;多路回转接头由套筒033以及套设在套筒033内的旋转部034组成。进气装置通过固定基座01和固定板04分别与工作平台以及旋转台实现固定连接,在旋转台工作时,旋转部034随之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发生旋转运动。

进气装置与工作平台、旋转台安装的具体过程为:先是仅将固定基座01通过固定螺丝010固定在工作平台提供的基座09上;再将连接杆02、供气模块以及固定板04组装在一起,通过连接杆02插入到固定基座01预留出的端口中,使用锁附螺丝将其固定锁紧;最后通过螺丝将固定板04与旋转台固定。

现有的进气装置存在以下缺陷:

1)在组装固定基座01时,由于庞大的工作平台构成和狭小、悠长的基座安装空间,使得固定基座01安装过程十分的繁琐耗时;

2)供气模块位于旋转台07的下方,所以必须预先接气,然后再安装旋转台07,但是当工作过程中气路出现问题时,无法直接排查,只能将旋转台07卸装,将供气模块03卸下排查,此过程耗费工时和人力;另外,为了给进气管预留放置位,需要设置中间连接块,从而增加累积加工误差;

3)进气装置通过上下两端固定在工作平台上,多路回转接头的旋转部034和套筒033之间存在嵌套约束关系,而套筒033受到预先安装在工作平台上的固定基座01的限制,在组装时很难保证供气模块03的旋转部034与旋转台之间的同轴要求。当两者不同轴时,位于旋转部034上的气管容易缠绕在其上,也容易造成多路回转接头031损坏;另一方面,同时也造成包括进气装置在内的各部件需要非常高的加工精度和组装精度,增加了组装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工作平台进气装置,该工作平台进气装置克服了传统进气装置组装繁杂、精度要求高以及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工作平台进气装置,包括一端固定在防转底座上的连接杆、与连接杆另一端固连的多路回转接头以及固定在多路回转接头上端的固定板,所述多路回转接头由套筒及套设在套筒内的旋转部组成,套筒的外壁设有若干个出气接头,旋转部上部设有与出气接头对应的若干个进气接头,所述套筒下端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底部设有与多路回转接头同轴的接头连杆,所述连接杆与安装座底部的接头连杆通过联轴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出气接头与进气接头是相对而言的,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用于限定气体的流动方向,即气体既可以从进气接头流向出气接头,也可以从出气接头流向进气接头。

本实用新型通过联轴器连接安装座与连接杆,可以对两者的相对位移进行补偿,即联轴器允许被其连接的多路回转接头和连接杆具有不同的轴心,而确保多路回转接头的旋转部和工作平台的旋转台具有相同的旋转轴心,克服了传统进气装置必须为保持多路回转接头的旋转部与工作平台的旋转台保持同心而强行组装造成多路回转接头损坏的问题。由于联轴器具有补偿功能,也允许了进气装置的各部件不需要特别高的加工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联轴器为簧片式联轴器。簧片式联轴器结构容许轴心偏差,由本体和簧片传递扭矩,允许连接在其两端的连接杆和安装座的接头连杆不同轴心。

联轴器也可以有其他多种选择,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替换成其它有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只要能保证连接在其两端的连接杆和安装座的接头连杆具有不同轴心即可。

所述连接杆一端套设在防转底座的内部,通过设置在防转底座上的固定机构横向锁定,从而防止连接杆相对防转底座发生竖直运动以及旋转运动。

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含固定螺丝,固定机构通过固定螺丝与连接杆外侧面相抵,固定螺丝在连接杆外侧表面施加压力,从而防止连接杆旋转或者竖向运动。其中,固定螺丝的数量至少为一根。

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含固定螺丝或销钉,所述连接杆上设有与固定螺丝或销钉匹配的固定孔,固定机构通过固定螺丝或销钉与固定孔配合固定连接杆。螺丝或销钉插入到连接杆的固定孔中,防止连接杆旋转或者竖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气装置中,所述旋转部套设在套筒内,通过套筒上部的轴承结构活动连接,使得旋转部只能发生径向的旋转运动,而不能相对于安装座发生竖直移动。

多路回转接头通过多个固定机构将套筒固定锁死在安装座上,使得套筒不能相对安装座发生竖直移动和径向旋转运动。

优选地,所述旋转部的下端伸出套筒底部,与安装座上设置的凹槽匹配。安装座为伸出套筒的旋转部预留了嵌入空间,可保证多路回转接头更加牢靠的安装在安装座上。

安装座上与旋转部对应的位置也可以不设凹槽,旋转部靠近安装座的端部仅仅抵在安装座的一端。此时,所述旋转部的下端与套筒底部齐平,所述安装座上表面为平面。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在套筒内凸起。此时,所述旋转部的下端未伸出套筒底部,套筒固定在安装座上时,安装座上的凸起嵌入到套筒底部的凹进部分。

作为优选,所述的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出气接头对应的若干个通孔。通孔的位置及数量与多路回转接头的套筒上设置的出气接头的位置和数量一一对应,以允许接在出气接头上的气管穿过该通孔,在提供气管支撑的同时保证接线整齐有序,具有尽可能短的线路。

作为优选,所述多路回转接头的套筒与所述安装座为一体结构,所述套筒下端的接头连杆通过簧片式联轴器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通过省去了安装座这一部件,可以减少组件累积组装误差。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下端面周围设有若干个带有螺纹孔的垫块,所述垫块的厚度大于进气接头的高度。

增加垫块后,在将进气装置安装到工作平台时,正好垫块的下表面与旋转台的上表面接触,并且在接触部分,旋转台设有螺纹孔,固定螺丝可将固定板、垫块、以及旋转台连接起来,垫块提供的厚度使得进气接头位于旋转台的上方位置。该设置使得进气装置可以在安装完成后再进行接气,接气更加方便。

进一步优选,所述固定板与垫块为一体结构,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减少了安装步骤,安装更加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防转底座与工作平台的基座通过矩形结构互相卡接。防转底座凭借自身结构发挥固定作用,不需要人为额外的对其进行做固定处理,简化了安装工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进气装置通过固定板和防转底座分别与旋转台以及工作平台的基座实现固定连接,其中,固定板与旋转台之间的固定保证了进气装置在竖直方向不发生移动,但允许多路回转接头的旋转部随着旋转台旋转,而防转底座和工作平台的基座之间通过卡住的形式被固定,防止了其下端部分结构发生旋转,防转底座凭借自身结构发挥固定作用,不需要人为额外的对其进行做固定处理,大大的简化了安装工艺。

2)进气装置是在自身完全组装完成后,再被安装在工作平台上。在安装进气装置之前,旋转台已经被安装在工作平台上,进气装置的进气接头设置在旋转台上方位置,接气可以在其安装完成后进行,故可以方便的进行接气,同时进行气路问题的检查,如若发现气路有问题,可以方便的取下整个的进气装置进行排修。且不需要额外设置支撑接气管的中间块,减少了累积加工误差。

3)簧片式联轴器使得进气装置中的多路回转接头和连接杆具有不同的轴心,保证了多路回转接头的旋转部和旋转台能够同步同心旋转,从而保证了进气装置能够有效的为工作平台上相应的工件提供吸附力,而不至于因两者旋转不同步而造成气管装置缠绕,不能有效的为工件提供吸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工作平台中旋转台的俯视图;

图2为现有工作平台中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工作平台中进气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现有工作平台的基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进气装置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套筒和旋转部中气道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进气装置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进气装置中簧片式联轴器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进气装置安装在工作平台上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工作平台的基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进气装置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进气装置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进气装置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进气装置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1

如图5-10所示,一种工作平台进气装置,该进气装置由防转底座1、连接杆2、多路回转接头以及固定板4构成,多路回转接头包含套筒33和旋转部34,旋转部34紧密的套设在套筒33内部,出气接头32设于套筒33上,进气接头31位于旋转部34上,在套筒33和旋转部34内部设置有连接出气和进气的气道,出气接头32、进气接头31以及气道等组成的吸气模块主要为旋转台7上的模组组件提供吸附力,使得模组组件在组装画胶、曝光等过程中牢固的置于旋转台7上。由于模组的画胶和曝光在不同的工位进行,所以对应不同工位有不同的吸气模块,也即有多个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以及气道组成的吸气模块。

本实施例中,气体的流动方向是从进气接头31流向出气接头32,通过进气接头31为模组组件提供吸附力。在别的应用场景中,气体也可以从出气接头32流向进气接头31。即本实施例中的进气接头31和出气接头32并不用于限定气体的流动方向。

多路回转接头中,旋转部34在旋转台7的带动下旋转时,旋转部34上的进气接头031和套筒33上的出气接头032始终保持一一对应。套筒33和旋转部34中气道有很多种结构,本实施例采用的气道为一种比较常用的结构,也可以采用现有的其它气道结构。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围绕旋转部34的外径设有凹槽35,在旋转部34旋转过程中,凹槽35始终与套筒33内壁保持密封。套筒33上设有连接出气接头32与凹槽35的第一气道36,旋转部34内设有连接凹槽35与进气接头31的第二气道37。套筒33和旋转部34中设置有若干组气道37,因此每组气道对应的凹槽35位于旋转部34的不同高度,从而保证旋转部34在旋转过程中,第一气道36始终保持与对应的凹槽35连通。

如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进气装置的剖视图,连接杆2的一端紧密的套设在防转底座1的内部,并且通过固定机构11横向固定锁附住两者的位置关系,防止连接杆2在竖直方向相对防转底座1运动,以及相对防转底座1的旋转运动。具体地,固定机构11可以仅仅抵在连接杆2的侧表面,通过在其侧表面施加压力,防止其旋转或者竖向运动,也可以是通过嵌入连接杆2内部一定深度,达到固定连接杆2的目的。

当固定机构11仅仅抵在连接杆2表面时,固定机构11可以是包含固定螺丝在内的机构,当固定机构11深入到连接杆2内部时,固定机构可以是包含固定螺丝以及销钉的机构。

连接杆2的另一端附接有簧片式联轴器6,簧片式联轴器6具有一内通孔,连接杆2的上端紧密的套设在簧片式联轴器6下端的内孔中,并且通过簧片式联轴器6上的锁附机构61锁紧联轴器靠近连接杆2的上端,使得簧片式联轴器6的内孔壁紧紧的附贴在连接杆2的外表面,保证了簧片式联轴器6牢固的锁定在连接杆2上。安装座5底部的接头连杆52嵌入到簧片式联轴器6另一端的内孔中,并且通过锁紧机构62紧紧的锁紧联轴器,使得接头连杆52的外侧壁紧紧的贴附在簧片式联轴器6靠近安装座5一端的内孔壁上,保证了多路回转接头的安装座5牢固的锁定在簧片式联轴器6上。

簧片式联轴器具体结构参见图8,簧片式联轴器6由本体63和簧片64传递扭矩,簧片式联轴器6结构容许轴心偏差,允许连接在其两端的连接杆2和安装座5的接头连杆52不同轴心。

本实施例使用的联轴器为簧片式联轴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以替换成其它有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只要能保证连接在其两端的连接杆2和安装座5的接头连杆52具有不同轴心即可,而不仅仅只限制于簧片式联轴器。

多路回转接头通过连接机构35将其旋转部34与套筒33连接起来,使其不能相对于安装座5发生竖直方向的移动,而只能发生沿径向的旋转运动,连接结构35可以但不限于轴承结构。多路回转接头通过多个固定机构51将其套筒33固定锁死在安装座5上,使得套筒33不能相对安装座5发生竖直移动和径向旋转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5上与旋转部34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参见图7和图9,旋转部34的下端伸出套筒33底部,与安装座5上设置的凹槽匹配。即安装座5上为凸出套筒33的旋转部34预留了嵌入空间,可保证多路回转接头更加牢靠的安装在安装座5上。

在多路回转接头的上端连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固定机构43与多路回转接头的旋转部34固定。在固定板4的下端面的两侧连接有垫块41,垫块41具有螺纹通孔,在固定板4上与垫块41螺纹通孔相对应的位置也设有相应的通孔,固定板4和垫块41通过固定螺丝42连接固定。其中垫块41的高度与多路回转接头的旋转部34安装有进气接头31部分的高度相适应,具体可以大于或等于旋转部34安装有进气接头31部分的高度。在将进气模块安装到工作平台时,正好垫块41的下表面与旋转台7的上表面接触,并且在接触的部分,旋转台7设有螺纹孔,固定螺丝42可以将固定板4、垫块41以及旋转台7连接起来,垫块41提供的高度允许了进气接头31位于旋转台7的上方位置,从而保证了进气接头31可以在安装完旋转台7后,再进行接气操作。为了使整体结构简单,还可以将固定块4与垫块41设置为一体结构,从而使安装更加方便。

在该进气装置被安装至工作平台之前,需要先完全组装好进气装置,如图9所示,该进气装置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被安装在工作平台上,在安装进气装置之前,旋转台7已经被安装在工作平台上。首先,将该进气装置的防转底座1一端插入到工作平台的基座9的安装空腔91的一定深度处,保证进气装置的进气接头31伸出旋转台7的顶面一定高度,以保证进气接头31能够在安装完旋转台7后可以安装接气气管。在进气装置插入到安装空腔91一定深度时,固定板4的垫块41的下端面正好接触到旋转台7的顶面,固定板4通过固定机构42被固定在旋转台7上,也即进气装置通过固定板4被固定在旋转台7上。由于旋转台7被安装在工作平台上,所以进气装置被固定在工作平台上。需要说明的是,进气装置仅仅通过顶端的固定板4被固定在旋转台7,保证了进气装置在竖直方向不会发生移动,但是其旋转部34可以随旋转台7同步旋转,旋转台7一方面与进气装置连接,另一方面与工作平台的G结构连接,并且通过固定结构71对两者进行固定,G结构下方位置安装有驱动电机,可以提供驱动力,以驱动旋转台7进行旋转运动。

进气装置的防转底座1则是通过卡接的形式固定在工作平台的基座8上,所以防转底座1以及与防转底座1刚性直连的连接杆2都不会发生旋转运动。如图10所示,防转底座1为圆角矩形,工作平台的安装空腔91具有与其相适应的形状,空腔91与防转底座1之间具有很小的间隙,以允许防转底座1插入到空腔中,同时,微小的间隙不允许防转底座1在空腔91内旋转。防转底座1不需要通过其他装置固定到工作平台的基座8上,则简化了安装工艺。进气模块的防转底座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由于进气装置在安装完成后,需要保证其旋转部34能够随着旋转台7同步旋转,这就需要旋转部34和旋转台7的旋转轴保持同心。但是由于旋转台7较进气装置先安装在工作平台,在安装进气装置底端的防转底座1卡住在工作平台的基座9时,由于制造及安装误差,承载后的变形的影响等,会引起多路回转接头的旋转部34与旋转台7相对位置的变化,往往不能保证轴心严格的对中。故使用簧片式联轴器6对两者连接,可以对相对位移进行补偿,即簧片式联轴器6允许被其连接的多路回转接头和连接杆2具有不同的轴心,而确保旋转部34和旋转台7具有相同的旋转轴心,克服了传统进气模块必须为保持多路回转接头的旋转部34与旋转台7保持同心而强行组装造成多路回转接头20的损坏,因为簧片式联轴器6具有补偿功能,也允许了进气装置的各部件不需要特别高的加工精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进气装置中,进气装置是通过固定板4和防转底座1分别与旋转台7以及工作平台基座9实现固定连接的,其中,固定板4与旋转台7之间的固定保证了进气装置在竖直方向不发生移动,但允许多路回转接头的旋转部34随着旋转台7旋转,而防转底座1和工作平台的基座9之间通过卡接的形式被固定,防止了其下端部分结构发生旋转,防转底座1凭借自身结构发挥固定作用,不需要人为额外的对其进行做固定处理,大大的简化了安装工艺。

由于进气装置是在自身完全组装完成后,再被安装在工作平台上。在安装进气装置之前,旋转台7已经被安装在工作平台上,进气装置的进气接头32位于在旋转台7的上部,接气操作可以在进气装置安装完成后进行,故可以方便的进行接气;同时,进行气路问题检查时,如若发现气路有问题,可以方便的取下整个的进气装置进行排修。同时不需要支撑接气管的中间块,减少了累积加工误差。

联轴器使得进气装置被其连接的两部分具有不同的轴心,保证了多路回转接头的旋转部34和旋转台7能够同步同心旋转,从而保证了进气装置能够有效的为工作平台上相应的工件提供吸附力,而不至于因两者旋转不同步而造成气管装置缠绕,不能有效的为工件提供吸附。

上述进气装置除了用于给摄像模组加工和组装的工作平台提供吸附力外,也可以应用在其他需要提供吸附力的工件加工和组装的工作平台中。

实施例2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座5上与旋转部34对应的位置不设凹槽,此时,安装座5上表面为平面,旋转部34的下端与套筒33底部齐平,旋转部34下端靠近安装座5的上表面,之间保留细微间隙。套筒33下端通过多个固定机构51固定锁死在安装座5上,使得套筒33不能相对安装座5发生竖直移动和径向旋转运动。

旋转部34的下端也可以不与套筒33底部齐平,旋转部34的下端未伸出套筒33的底部,此时旋转部34下端与安装座5的上表面保留较大的间隙。

实施例3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座5上与旋转部34对应的位置设有凸起,此时,旋转部34的下端未伸出套筒33的底部。套筒33下端通过多个固定机构51固定锁死在安装座5上,使得套筒33不能相对安装座5发生竖直移动和径向旋转运动。安装座5上的凸起嵌入到套筒33底部的凹进部分,旋转部34下端靠近安装座5的上表面,之间保留细微间隙。

通过在安装座5上设置凸起嵌入到套筒33底部,起到了辅助固定套筒33的作用,该结构可保证多路回转接头更加牢靠的安装在安装座5上。

实施例4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进气装置中不设置多路回转接头的安装座5,而将多路回转接头的套筒33的一部分充当安装座5,即将安装座5与套筒33设置为一体结构,此时,套筒33的下端的一部分设置成可嵌入簧片式联轴器6的接头连杆52,接头连杆52设置在套筒33底部的中心位置,与多路回转接头同轴。套筒33底部的接头连杆52嵌入到簧片式联轴器6上端的内孔中,并且通过锁紧机构62紧紧的锁紧簧片式联轴器,使得接头连杆52的外侧壁紧紧的贴附在簧片式联轴器6上端的内孔壁上,保证了多路回转接头的套筒33牢固的锁定在簧片式联轴器6上。使用簧片式联轴器6对连接杆和套筒33下部的接头连杆52连接后,可以对两者的相对位移进行补偿。在旋转台7带动旋转部34进行旋转时,簧片式联轴器6允许多路回转接头和连接杆2具有不同的轴心,而确保旋转部34和旋转台7具有相同的旋转轴心。

多路回转接头的旋转部34和套筒33依旧通过连接机构35实现连接,限制旋转部34在竖直方向相对套筒33移动,而允许其相对套筒33旋转,连接结构35可以是轴承结构。通过将安装座5与套筒33设置为一体结构,从而省去了安装座5这一部件,可以减小组件累积组装误差。

实施例5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进气装置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多路回转接头的安装座5上设有多个通孔52,通孔52的位置及数量与套筒33上设置的出气接头32的位置和数量一一对应,以允许接在出气接头32上的气管穿过该通孔50。通孔50在为气管提供支撑作用的同时保证接线整齐有序,具有尽可能短的线路,方便线路的安装以及检查维修。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和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工作平台进气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5061.8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7(宁波)

授权编号:CN209587444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F16L 39/06

专利分类号:F16L39/06;G02B7/00

范畴分类:27G;

申请人: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5400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舜宇路66-68号

发明人:韦桂明;田军;吴振栋

第一发明人:韦桂明

当前权利人: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代理人:胡红娟

代理机构:33224

代理机构编号: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工作平台进气装置论文和设计-韦桂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