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夹取式取苗机构,包括机架和摆杆,所述摆杆一端与机架相连,另一端与转向轴相连,所述机架上可转动安装有凸轮,凸轮的圆弧曲面与摆杆始终保持接触,所述转向轴上安装有夹苗机构,该夹苗机构包括轴套和取苗夹片,所述轴套套装在转向轴上,用于实现径向定位且与转向轴一起转动,在轴套的两端装有取苗夹片,所述取苗夹片用于夹取穴盘内的苗钵,所述穴盘内的苗钵通过顶出机构顶出。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缓慢施加预紧力,可有效降低伤苗率,减少对穴盘苗钵的伤害,提高取苗成功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旋转夹取式取苗机构,包括机架和摆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一端与机架相连,另一端与转向轴相连,所述机架上可转动安装有凸轮,凸轮的圆弧曲面与摆杆始终保持接触,所述转向轴上安装有夹苗机构,该夹苗机构包括轴套和取苗夹片,所述轴套套装在转向轴上,用于实现径向定位且与转向轴一起转动,在轴套的两端装有取苗夹片,所述取苗夹片用于夹取穴盘内的苗钵,所述穴盘内的苗钵通过顶出机构顶出。
设计方案
1.一种旋转夹取式取苗机构,包括机架和摆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一端与机架相连,另一端与转向轴相连,所述机架上可转动安装有凸轮,凸轮的圆弧曲面与摆杆始终保持接触,所述转向轴上安装有夹苗机构,该夹苗机构包括轴套和取苗夹片,所述轴套套装在转向轴上,用于实现径向定位且与转向轴一起转动,在轴套的两端装有取苗夹片,所述取苗夹片用于夹取穴盘内的苗钵,所述穴盘内的苗钵通过顶出机构顶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夹取式取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苗夹片在轴向和径向分两个角度安装,且随轴套均匀分布在转向轴上,形成若干取苗工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夹取式取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与其两端的两片取苗夹片构成一个取苗工位,且两片取苗夹片之间形成的空间呈倒三棱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旋转夹取式取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苗夹片在轴向两个取苗夹片的轴向夹角为26°,在径向两个取苗夹片的径向夹角为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夹取式取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苗夹片为软柔性夹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夹取式取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和机架之间安装有弹簧,且通过弹簧保证摆杆与凸轮时刻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夹取式取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曲柄,连杆,顶杆和滑道,所述曲柄一端与机架铰连,另一端与连杆铰接,连杆与顶杆铰接,顶杆在滑道内滑动,滑道规定顶杆的运动轨迹且与用于放置穴盘的托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旋转夹取式取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倾斜设置,穴盘依次顺序摆放在该托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夹取式取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轴和轴套采用方形或多边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夹取式取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轴通过电机驱动实现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并同时带动轴套和取苗夹片一起转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夹取式取苗机构,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在蔬菜移栽过程中,传统的人工取苗喂苗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下。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蔬菜移栽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其中就体现在取苗喂苗速率、取苗成功率以及保证低伤苗率。市场上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取苗机构应用于不同的场合,但是能够保证高速率和高成功率的取苗机构少之又少,进而直接影响了栽植速率。
变形滑针取苗器是现有的一种取苗机构,其取苗针是挠性的软钢丝,通过气缸带动在有一定角度的导管内做往复运动,通过软钢丝插入穴盘苗钵,将穴盘苗带出。该机构利用滑针插入苗钵内部,然后将穴盘苗带出达到取苗效果,因此会出现带出失败的情况,影响成功率;同时,滑针磨损、挠性滑针易变形也会导致插入角度不够精确和稳定。
夹指取苗器是另一种现有的取苗机构,该机构通过向穴盘苗钵中插入针式夹指,然后通过夹指的开合,起到释放、夹取钵苗的作用。但是该机构开合角度和夹紧力控制困难,对于穴盘苗基质含水量、密度要求较高,否则难以达到比较高的取苗、落苗成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当前现有取苗机构存在的问题,以提供一种伤苗率低且取苗、落苗成功率高的旋转夹取式取苗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夹取式取苗机构,包括机架和摆杆,所述摆杆一端与机架相连,另一端与转向轴相连,所述机架上可转动安装有凸轮,凸轮的圆弧曲面与摆杆始终保持接触,所述转向轴上安装有夹苗机构,该夹苗机构包括轴套和取苗夹片,所述轴套套装在转向轴上,用于实现径向定位且与转向轴一起转动,在轴套的两端装有取苗夹片,所述取苗夹片用于夹取穴盘内的苗钵,所述穴盘内的苗钵通过顶出机构顶出。
进一步的,所述取苗夹片在轴向和径向分两个角度安装,且随轴套均匀分布在转向轴上,形成若干取苗工位。
进一步的,所述轴套与其两端的两片取苗夹片构成一个取苗工位,且两片取苗夹片之间形成的空间呈倒三棱锥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取苗夹片在轴向两个取苗夹片的轴向夹角为26°,在径向两个取苗夹片的径向夹角为6°。
进一步的,所述取苗夹片为软柔性夹片。
进一步的,所述摆杆和机架之间安装有弹簧,且通过弹簧保证摆杆与凸轮时刻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曲柄,连杆,顶杆和滑道,所述曲柄一端与机架铰连,另一端与连杆铰接,连杆与顶杆铰接,顶杆在滑道内滑动,滑道规定顶杆的运动轨迹且与用于放置穴盘的托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托板倾斜设置,穴盘依次顺序摆放在该托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轴和轴套采用方形或多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轴通过电机驱动实现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并同时带动轴套和取苗夹片一起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机构与顶出机构配合使用,通过旋转缓慢施加预紧力,可有效降低伤苗率,减少对穴盘苗钵的伤害,提高取苗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旋转夹取式取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取苗示意图;即将苗钵从穴盘中取出时,苗钵与夹苗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3是取苗夹片在轴向的安装角度示意图。
图4是取苗夹片在径向的安装角度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机架;2-凸轮;3-弹簧;4-落苗杯;5-摆杆;6-电机;7-转向轴;8-轴套;9-取苗夹片;10-托板;11-穴盘;12-苗钵;13-滑道;14-顶杆;15-连杆;16-曲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3所示,一种旋转夹取式取苗机构,包括机架1和摆杆5,所述摆杆5一端与机架1相连,另一端与转向轴7相连,所述机架1上可转动安装有凸轮2,凸轮2与摆杆之间通过弹簧3使两者时刻保持接触,所述转向轴7上安装有夹苗机构,该夹苗机构包括轴套8和取苗夹片9,所述轴套8套装在转向轴7上,用于实现径向定位且与方形转向轴一起转动,在轴套8的两端装有取苗夹片9,所述取苗夹片9用于夹取穴盘11内的苗钵12,所述穴盘内的苗钵12通过顶出机构顶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曲柄16,连杆15,顶杆14和滑道13构成了曲柄滑块顶出机构,所述曲柄16一端与机架铰连,另一端与连杆15铰接,连杆15与顶杆14铰接,顶杆14在滑道内滑动,滑道规定顶杆14的运动轨迹,其设置于托板10下方,使得苗钵12顺利顶出,实现与穴盘11的分离。所述托板与机架连接固定不动,且在安装滑道的位置开有孔,方便顶杆运动。在取完一行苗后,穴盘随链条(亦可采用其他间歇运动机构)纵向进给一个穴格间距,使得下一行苗钵到达取苗位置,进行下一次取苗。
所述取苗夹片9在轴向和径向分两个角度安装,且随轴套8均匀分布在转向轴7上,形成若干取苗工位,其中轴套8和转向轴7通常选择方形轴套和方形转向轴,其目的是为了在径向固定取苗夹片9,实现取苗夹片9随方形转向轴一起转动。
每组取苗工位由两片取苗夹片组成,两片取苗夹片在轴向和径向分两个角度安转在方形轴套上,通常,两个取苗夹片的轴向夹角为26°,径向夹角为6°,两个取苗夹片中间形成的空间呈倒三棱锥结构。所述取苗夹片9为软柔性夹片,且由两片取苗夹片为一组完成夹苗动作,并且两片取苗夹片彼此间形成一个倒三棱锥空间用于固定苗钵12,将苗钵12从穴盘11中带出,达到取苗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驱动曲柄16运动,通过连杆15带动顶杆14在滑道13内滑动,实现将苗钵12和穴盘11分离,并使苗钵12部分顶出,然后驱动凸轮2运动,摆杆5通过弹簧3与凸轮2时刻接触,当接触点在凸轮2远休止点时,摆杆5位于图1中A点位置,此位置为取苗工位,然后电机6驱动方形转向轴7开始顺时针转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两片取苗夹片9中间的空间呈倒三棱锥,因此对苗钵12的夹紧力越来越大,最终达到将苗钵12从穴盘中带出,完成取苗动作。正常工作时,两片取苗夹片9中间的空间呈倒三棱锥,并且在运动过程中(除了放苗点B)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随着凸轮2继续转动,在弹簧3的作用下,当摆杆5与凸轮2的接触点位于凸轮2近休止位置时,摆杆5位于放苗点B,此时电机6驱动方形转向轴7逆时针转动,在这个过程中两片取苗夹片8中间的空间不断增大,最终实现苗钵12掉落到落苗杯4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采用等同替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94840.9
申请日:2019-03-2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710686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A01C11/02
专利分类号:A01C11/02
范畴分类:12A;
申请人:南京农业大学
第一申请人:南京农业大学
申请人地址:210031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点将台路40号
发明人:胡飞;刘鑫;陈彩蓉;尹文庆;李骅;冯学斌
第一发明人:胡飞
当前权利人:南京农业大学
代理人:许轲;徐冬涛
代理机构:32218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