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力学响应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风力,湍流,曲线,列车,模型,有限元。
动力学响应谱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坤,崔乃刚,凡友华,刘丙利[1](2019)在《天梯系统稳定性及动力学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论证赤道天梯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以及攀爬器的爬升过程对其振动特征的影响机理,研究天梯系统在赤道平面内、外的稳定性以及攀爬器加速时间与减速时间对系统残余振荡的影响.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天梯系统两自由度有质量刚体绳索动力学模型,基于小振荡角假设对其拓扑等价的线性化系统的平衡点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分别引入攀爬器加速时间比与减速时间比两参数并研究其对系统残余振荡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当存在大气阻尼影响时系统在赤道平面内、外均具有渐进稳定的特征;攀爬器的运动会造成绳索在赤道平面内的摆振,科氏力是引起绳索振荡的主要原因;残余振荡幅值对攀爬器减速时间比始终存在一个与加速时间比相关的极小值,通过对加、减速时间比的优化可将系统残余振荡控制在10~(-3)度量级,同时增大攀爬器的巡航速度并减小加速时间可以缩短攀爬器运行至目标轨道的时间.通过对攀爬器运行过程中加、减速时间比优化,可以较好的抑制系统的残余振荡并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石怀龙,屈升,张大福,王建斌[2](2019)在《高速动车组线路动力学响应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速度为300 km/h的高速列车开展线路长期服役动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车轮磨耗、稳定性、平稳性和振动特征等随运营里程、线路条件、环境温度和列车运行速度等参数的变化情况,揭示车辆在多个镟修周期内的时域、频域动态响应特性。跟踪测试里程达到100万km,测试不同运行里程下的车轮踏面廓形、钢轨廓形以及关键部件的振动加速度和悬挂系统位移,并采用统计均值、极大值、极小值和分位数等统计指标表达测试结果。结果表明:车轮磨耗和轮轨匹配等效锥度随运营里程线性增长,运行30万km踏面磨耗0.8 mm,平均磨耗速率0.18 mm/10万km,等效锥度约为0.30~0.35;磨耗后期的轴箱、构架加速度均方根增大2倍以上,但平稳性指标受车轮磨耗影响小。(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臧传臻,魏庆朝,聂鑫路[3](2019)在《曲线地段直线电机轮轨列车动力学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直线电机轮轨列车行驶于曲线段线路上时,铁路线路条件对列车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以便为修改线路设计规范提供理论依据.建立直线电机轮轨交通列车线路动力学模型,模型中直线电机所受垂向电磁力大小随列车牵引速度和电机气隙的变化而时刻改变.仿真模拟并分析垂向电磁力、车速、曲线半径、超高、轨道不平顺对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轨道垂向不平顺和高车速对气隙影响显着;列车通过小半径曲线段时,垂向电磁力对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的消减作用显着;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轨横向力、车体横向加速度、车体横向位移这5类动力响应的最大值,同时受车速、曲线半径、超高影响显着.基于5类动力响应最大值的拟合公式,可对车速、曲线半径、超高取值范围进行合理匹配,并确定曲线地段的合理车辆限界.(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毕仁贵,钱平,严灿,杨代云[4](2019)在《滚动轴承的弹塑性静动力学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滚动轴承的弹塑性力学行为研究相对薄弱等问题,以深沟球轴承为例,建立了研究滚动轴承弹塑性静动力学特性的分析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一个与应力球张量有关的混合硬化屈服准则,建立了各向同性材料的弹塑性增量型本构方程,基于Hertz接触理论确定了作用在内外套圈上荷载之间的关系,由对称性得到了正交曲线坐标系下1/4轴承外圈的平衡方程和相应的定解条件,并综合应用有限差分法和Newmark-β法对问题进行迭代求解.数值结果表明,荷载大小、轴承尺寸和材料的塑性性能均是轴承设计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弹性模型会过高地估计轴承的刚度,而弹塑性模型能更加精准地描述滚动轴承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严战友,王朝辉,陈恩利,司春棣,王向平[5](2019)在《离散元法的沥青路面车-路动力学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的细观状态力学响应,建立了二自由度1/4车辆模型与多层路基路面耦合离散元模型,通过各结构层单轴压缩应力-应变试验与相同工况试验数据比较,经迭代运算得到路面离散元模型各结构层细观参数,应用试验得到的沥青路面细观参数建立多层路基路面模型,在离散元模型的上表面设定一定不平度,在一定速度作用下,1/4车辆模型在路基路面离散元模型上表面匀速移动,从而求解车辆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各结构位移、应力等细观受力状态。进而改变1/4车辆模型的车体悬架刚度、悬架阻尼系数、轮胎刚度,轮胎阻尼系数,从而获得在改变车辆参数作用下沥青路面内部的应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离散元理论不但可以求得沥青路面在车-路相互作用下各层的应力与变形,而且还可以求得沥青路面各结构层颗粒流的变化趋势,在车辆移动荷载作用下,随着路基路面深度增加,各结构层颗粒流竖直方向动态位移与应力响应依次减少,其中上基层颗粒流动位移比上面层颗粒流动位移减少25%,下面层颗粒流竖向应力约为上面层颗粒流竖向应力的50%,水平方向上颗粒流既有压应力又有拉应力,变化比较复杂,上面层颗粒流水平方向主要承受压应力,其余结构层主要承受拉应力;增加轮胎与悬架刚度系数对模型颗粒流水平方向拉应力影响较大,增加轮胎与悬架阻尼系数对垂直方向颗粒流压应力与水平方向拉应力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闫阳天,岳敏楠,李春,杨阳[6](2019)在《大型近海风力机塔架地震动力学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激励严重威胁风力机正常稳定运行,以丹麦科技大学(DTU)与Vestas公司联合研发的DTU 10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考虑海床土壤柔性,基于有限元及p-y曲线法,研究风力机塔架在3种实测地震激励作用下的瞬态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强震级、长时间的地震激励对塔架造成严重破坏;地震发生时塔顶位移最大、应变能集中于塔基;塔顶振动方向、形变位置、剪切应力及应变能集中区域因地震加速度的方向大小而改变。(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刘中胜,杨阳,李春,邹锦华[7](2019)在《大型风力机地震动力学响应及稳定性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障极端复杂环境下风力机塔架的结构安全,以NREL 5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开源软件FAST预留数据接口开发地震载荷计算模块,研究气动阻尼和地震对风力机结构响应的影响,并在机舱和基础平台安装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对塔架的振动进行控制。结果表明:塔顶响应主要受地震载荷影响,气动载荷对其影响较小,且气动阻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塔架的动力响应,风-震耦合效应不可忽略;地震诱导塔架振动,安装TMD可有效减缓塔架振动和降低塔架弯矩,保证风力机的结构安全和运行稳定。TMD与结构质量比u=0.01,阻尼系数ξ=0.1时,减振控制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叶柯华,李春,王渊博,邓允河[8](2019)在《湍流风与浮冰联合作用下近海风力机动力学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REL 5 MW近海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基于Kaimal平稳随机风速谱模型建立风力机全域湍流风,同时采用Matlock模型计算动态冰力,模拟风力机所受冰激振动,研究在风-冰联合环境载荷作用下近海风力机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冰激振动极大地加剧塔顶各向振动;频域上,冰激振动影响主要集中于塔架1阶固有频率和叶片1阶摆振频率,且相应峰值与冰厚呈正相关关系;受冰激振动作用,塔架各向剪切力明显增加,且塔顶和塔基附近增幅大于塔身中部。(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闫阳天,杨阳,李春,刘中胜[9](2019)在《基于土-结构耦合作用的风力机塔架地震动力学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风力机塔架在地震激励下的动力学响应研究对保证风力机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和Wolf土-构耦合理论对Vestas1.65 MW风力机建立较高精度有限元模型,对是否考虑土-结构耦合(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SSI)效应两种条件下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选用摩根希尔(Morgan Hill)地震运动,土体选用软土物性参数。结果表明:考虑SSI效应会降低风力机塔架自振频率,塔架在地震激励下的塔顶位移响应、塔顶加速度响应、塔架Mises等效应力响应和塔架剪应力响应频率有较明显下降,塔顶加速度峰值减小6.7%,塔基承受剪应力增加73.5 MPa,增幅98.9%。因此,研究风力机结构抗震设计应考虑SSI效应。(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闫阳天,许子非,李春,杨阳[10](2019)在《地震及湍流风联合作用下的大型海上风力机结构动力学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DTU 10MW近海桩柱式风力机塔架在地震激励下的动力学响应,基于p-y曲线法建立单桩基础与土壤的耦合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风力机塔架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速度湍流风和不同强度地震时塔架的瞬态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仅风载荷作用时,额定风速作用下塔架动力学响应明显高于切出风速;地震与风联合作用时,塔顶位移动态响应剧烈,但无明显规律;塔架加速度响应最大值位置约为四分之叁塔高处,塔顶剪应力响应与地震持续时间有关。(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动力学响应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速度为300 km/h的高速列车开展线路长期服役动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车轮磨耗、稳定性、平稳性和振动特征等随运营里程、线路条件、环境温度和列车运行速度等参数的变化情况,揭示车辆在多个镟修周期内的时域、频域动态响应特性。跟踪测试里程达到100万km,测试不同运行里程下的车轮踏面廓形、钢轨廓形以及关键部件的振动加速度和悬挂系统位移,并采用统计均值、极大值、极小值和分位数等统计指标表达测试结果。结果表明:车轮磨耗和轮轨匹配等效锥度随运营里程线性增长,运行30万km踏面磨耗0.8 mm,平均磨耗速率0.18 mm/10万km,等效锥度约为0.30~0.35;磨耗后期的轴箱、构架加速度均方根增大2倍以上,但平稳性指标受车轮磨耗影响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力学响应谱论文参考文献
[1].王振坤,崔乃刚,凡友华,刘丙利.天梯系统稳定性及动力学响应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2].石怀龙,屈升,张大福,王建斌.高速动车组线路动力学响应特性研究[J].铁道学报.2019
[3].臧传臻,魏庆朝,聂鑫路.曲线地段直线电机轮轨列车动力学响应[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4].毕仁贵,钱平,严灿,杨代云.滚动轴承的弹塑性静动力学响应[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严战友,王朝辉,陈恩利,司春棣,王向平.离散元法的沥青路面车-路动力学响应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19
[6].闫阳天,岳敏楠,李春,杨阳.大型近海风力机塔架地震动力学响应分析[J].热能动力工程.2019
[7].刘中胜,杨阳,李春,邹锦华.大型风力机地震动力学响应及稳定性控制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9
[8].叶柯华,李春,王渊博,邓允河.湍流风与浮冰联合作用下近海风力机动力学响应[J].热能动力工程.2019
[9].闫阳天,杨阳,李春,刘中胜.基于土-结构耦合作用的风力机塔架地震动力学响应分析[J].热能动力工程.2019
[10].闫阳天,许子非,李春,杨阳.地震及湍流风联合作用下的大型海上风力机结构动力学响应[J].热能动力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