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论文_王敏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特异性,位点,基因,系统,转基因,家蚕,甘蓝。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敏慧[1](2017)在《小麦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起始目标系的初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基因工程育种是进行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传统遗传转化方法存在的典型问题是外源基因的随机插入和多拷贝。重组酶介导的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可使基因定点插入并获得单拷贝,且能够实现多基因持续定点迭加。因此,该系统能够快速获得纯合子并将实验室的优良性状渗入当地栽培种中,大大加速了育种进程。其中第一个位点(起始目标系)的建立是此系统的关键环节,但该环节需要利用传统的遗传转化法。而小麦转化的普遍难题是转化效率低、因品种而异、对实验人员组培经验性要求高。本研究旨在本实验室建立小麦的农杆菌转化系统,并应用到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起始目标系的建立中。首先,以春小麦品种Fielder(Triticum aestivum L,cv.Fielder)为材料,用含有报告基因DsRed和筛选基因Bar的EHA105农杆菌侵染小麦幼胚并诱导愈伤,经过PPT抗性筛选后,将抗性愈伤再生成植株。整个过程3个月左右能收获有DsRed表达且PCR阳性植株。随后,利用上述转化体系转入含有重组酶识别位点的起始目标系质粒pZH114,侵染了3000多个幼胚并筛选再生,经PCR检测确认获得了39个转化事件的93个转基因植株,其中左右边界都完整(重组位点完整)的转化事件有32个,植株有68个。因此,本研究在本实验室成功地建立了小麦农杆菌转化体系,并获得了小麦的起始目标候选系,从而为小麦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建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期刊2017-05-01)

江学友,陈善春[2](2014)在《柑桔基因工程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R/Rs和Cre/loxP的无选择标记基因转化体系已被成功用于marker-free转基因柑桔的创制。在柑桔中,R/Rs系统介导的选择标记基因的删除往往不精确且有嵌合体。对于Cre/loxP系统,基于化学诱导系统构建的删除系统能有效清除选择标记基因,但同样存在删除不完全的缺点。组成型表达启动子驱动Cre/loxP系统表现出极高的删除效率,且极少有嵌合体的发生。FLP/FRT系统已被成功用于转基因植物选择标记基因的删除,但在柑桔上还没有相关的报道。(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4年06期)

吴花拉,张严玲,罗旭,葛飞,潘光堂[3](2014)在《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及其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植物转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基因重组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具有高效、精确等的优点,在植物基因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常用的叁类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作用机制、优缺点及其应用进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期望为植物转基因研究提供技术参考。对于目前研究较为热点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系统作了简要概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4年11期)

龙定沛,向仲怀,赵爱春[4](2014)在《基于位点特异性重组和piggyBac转座系统的家蚕定点转基因体系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家蚕全基因组测序计划完成之后,基因功能研究技术平台的建立和特异位点突变材料的获得是家蚕功能基因组深入研究的关键,也是推动家蚕作为鳞翅目昆虫模式化的关键。当前,利用转座元件实现的家蚕基因组基因工程改造,均是通过外源基因在家蚕基因组的随机插入而实现的。外源基因的随机插入不但可能使外源基因的表达受到插入位置效应的影响,而且还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致死性插入突变。因此,引入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来实现外源基因插入家蚕基因组的特定位点,即定点转基因,将有效克服转座子系统介导外源基因随机插入的缺点。本研究利用位点特异性重组和piggy Bac转座系统建立了家蚕个体水平定点转基因技术,主要获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我们利用FLP/FRT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实现了家蚕个体染色体预先确定位点的靶基因的定点删除。FLP重组酶介导靶基因在2个不同的转基因家蚕靶品系的平均删除效率为3.5%;(2)我们建立了一种利用phi C31/att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介导盒式交换的方法来实现靶基因在预先建立的染色体靶位点的定点整合。在2个不同的转基因靶品系成功实现位点特异性重组酶介导的盒式交换(RMCE)的理论转化效率为3.84–7.01%;(3)我们结合了一种高效的家蚕丝素重链(H-chain)表达系统、一种优化型piggy Bac转座系统介导整合后转座元件删除的方法和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建立了一种有效且通用的高效、稳定和可置换型转基因家蚕蛋白表达系统。首先利用piggy Bac转座子介导随机插入的方式建立在基因组含有高效增强绿色荧光和家蚕丝素重链(EGFP/H-chain)融合基因表达框的转基因家蚕系。随后鉴定出在基因组中含有单拷贝转基因插入并在其茧壳中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转基因家蚕个体。通过热击介导转座酶的表达,从而实现插入基因组的转座元件在鉴定到的转基因家蚕后代基因组中的删除,进而达到使转基因表达框在基因组插入位点稳定整合的目的。由于转基因表达框两端含有2个att P位点,利用phi C31整合酶介导的盒式交换(RMCE)技术即可实现感兴趣或重要的其他的外源基因在该位点的定点整合,进而实现外源目的蛋白在转基因家蚕中的高效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国蚕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8-13)

游建,周岩[5](2012)在《FLP/FRT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在剔除植物筛选标记基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标记基因剔除的重要手段之一的FLP/FRT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自发现以来,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领域尤其是标记基因的删除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提高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的有效方法.文章就FLP/FRT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基本概况及其在植物基因工程中标记基因删除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讨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利弊与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龙定沛,谭兵,赵爱春,许龙霞,向仲怀[6](2012)在《Cre/lox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来自于P1噬菌体的Cre/lox系统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实现各种生理环境下的基因定点插入、删除、替换和倒位等操作。Cre/lox系统作为目前基因打靶技术的核心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拟南芥、水稻、小鼠、果蝇、斑马鱼等高等真核模式生物。文章较为全面地介绍了Cre/lox系统的基本概况及其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的应用,讨论了Cre/lox系统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利用该系统在不同高等生物中进行基因操作提供有用的参考。(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12年02期)

赵爱春,龙定沛,谭兵,许龙霞,向仲怀[7](2011)在《FLP/FRT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来源于酵母2μm质粒的FLP/FRT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拟南芥、水稻、小鼠、果蝇、线虫等高等真核模式生物,正逐渐成为转基因动植物研究领域进行基因操作的强有力工具。笔者综述了FLP/FRT系统的重组原理及其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的应用,系统地概述了该系统在转基因植物、哺乳动物、昆虫以及其它相关高等真核模式生物中的研究现状,讨论了FLP/FRT系统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15期)

李晨[8](2011)在《甘蓝型油菜端粒介导的染色体截断突变体及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构建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蓝型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随着人们对其遗传基础的不断认识以及外源优良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将甘蓝型油菜内源基因与外源优良基因的聚合产物导入其中培育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是未来甘蓝型油菜改良的一个努力方向。植物人工染色体可以在一条不含标记基因的附加染色体上提供稳定的多基因表达,是新一代的转基因载体。目前植物人工染色体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821为材料,首先克隆和分析了端粒旁侧序列,然后通过端粒介导的染色体截断技术获得了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的截断突变体,最后构建了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根据植物中保守的端粒重复序列(CCCTAAA)通过巢式PCR的方法,克隆了甘蓝型油菜端粒旁侧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其中一个克隆序列与着丝粒卫星DNA高度同源。荧光原位杂交显示这个卫星DNA主要分布于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同时也出现在一些染色体的末端。在芸薹属植物的染色体进化中这个亚端粒卫星DNA是不保守的。相同的重复序列出现在着丝粒和亚端粒区域,这样的结果符合着丝粒起源于端粒序列的假设,亚端粒区域是着丝粒形成过程中的残余成分。染色体基本功能元件的分析对揭示染色体功能和进化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为构建甘蓝型油菜人工染色体奠定了基础。通过端粒介导的染色体截断技术,实现了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的截断,获得了一系列表型突变的个体。分析了不同突变体的表型,主要突变性状包括开花提前,花粉的败育等。选择有明显败育表型的转基因突变体lc8-4,利用Southern杂交的方法,证实在该转基因突变体中存在染色体的截断。同时通过遗传图谱上SSR分子标记的半定量分析,将染色体的截断位置定位到N5连锁群的MR014和Nal4-H12分子标记之间,进一步构建了端粒介导的染色体截断模型。利用Cre/loxP和FLP/Frt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构建了可以实现基因迭加的载体,获得了包含Cre/loxP系统的载体pCre40、FLP/Frt系统的载体pT18以及含两种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载体pZ1。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获得了不同载体的甘蓝型油菜转基因植株。甘蓝型油菜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构建,为在人工染色体上定点重组实现基因迭加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王绍辉[9](2011)在《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在甘蓝型油菜中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位点特异性重组技术是通过特异性重组酶对DNA特定序列进行准确切割和重新连接,从而在基因或染色体水平上对生物进行遗传改造的一种技术。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在转基因植物基因的定点整合、基因删除、多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建立、多基因迭加、遗传育种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选用Cre/loxP和FLP/FRT两个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以GFP(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成功构建了两个表达载体Z1与Cer40,用于在甘蓝型油菜中建立Cre/loxP及FLP/FRT两个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在转基因成苗实验过程中,采用农杆菌浸染法转化植株,摸索了卡纳霉素抗性筛选的最佳浓度,以下胚轴和子叶柄为外植体的再生体系经过共培培养、延迟培养、筛选培养及生根培养等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成功转化了12棵Z1载体阳性苗和3棵Cer40载体阳性苗。本实验还就实验过程中由于一些染菌和移栽失败,造成一些阳性苗濒临灭绝的问题摸索了一整套以叶片为外植体再生成苗的体系。并应用在了稀缺苗上,成功得到了大量再生苗,解决了此项问题。后期成苗检测研究过程中,用普通PCR方法在油菜基因组中检测到卡纳抗性基因,初步判断为转基因植株。通过以CRE酶基因为探针进行PCR-southern bolt杂交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有明显的预期信号出现,进一步表明表达载体已经整合到油菜染色体中。通过半定量法在RNA水平上检测到了Cre基因的表达,并得出了每个植株表达量的差异。这不仅证实了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成功的在甘蓝型油菜中表达,同时也为以后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本实验成功在甘蓝型油菜中建立了Cre/loxP与FLP/FRT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并进一步检测了阳性苗的表达情况,为在甘蓝型油菜中实现基因定点整合和多基因迭加等研究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研究结果为后期实验提供了有力依据。(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1-05-01)

张霖[10](2011)在《链霉菌噬菌体φBT1整合酶介导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催化机理及其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噬菌体通过其编码的整合酶识别宿主基因组中的attB (attachment site of bacterial)位点,与自身的attP (attachment site of phage)位点形成联会复合体从而发生链交换,将噬菌体基因组整合到宿主染色体,由此进入溶源途径;该过程称为位点特异性重组(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研究位点特异性重组分子机制的模型为大肠杆菌噬菌体λ与宿主之间的整合与切离过程。实际上,位点特异性重组涉及范围广泛,存在于各类细胞,彼此发挥着非常不同且十分特殊的作用。一般而言,位点特异性重组过程涉及:噬菌体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与环化切离(典型代表为大肠杆菌噬菌体λ和链霉菌噬菌体φC31),一些复合转座子相关共合体(cointegrate)的解离(例如转座子γδ和Tn3)以及某些基因表达的调节(例如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鞭毛相转变)。顾名思义,位点特异性重组发生于特定的位点之间,由重组酶催化核心的活性氨基酸向DNA骨架发起攻击并介导双链交换实现重组。近年来,位点特异性重组酶介导的重组反应在遗传工程操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该反应具有底物专一、快速高效、易于改造应用等特点,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做为遗传操作中一种极为有效的工具酶,一些位点特异性重组及其衍生系统已经改造用于各种模式生物研究,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P1噬菌体的Cre-loxP系统、酵母2μ质粒的Flp-frt系统和链霉菌噬菌体的φC31整合系统。这些系统各有优劣,并在不断的完善改进当中,同时新的系统也在不断的开发及应用(比如Bxb1和Dre整合系统)。随着大量关于位点特异性重组文献的报道涌现,乔治亚大学的Urbanski和Condie开发了用于挖掘位点特异性重组相关文献资料的在线服务器(http://ssrc.genetics.uga.edu/)。该服务器可集中搜索目前近一万篇关于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结构功能研究以及在细菌、果蝇、斑马鱼、干细胞、拟南芥等中的应用研究实例。我们以链霉菌噬菌体φBTl介导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为对象,探索其催化反应的分子机制并发展其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潜力。全文分叁部分展开:首先我们原核表达纯化了φBT1整合酶,研究其在体外催化位点特异性重组反应的性质,对反应的温度、pH值、离子成分及浓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高效反应发生所需的attB和attP最小位点分别为36 bp和48 bp。结果显示φBT1整合酶能在体外高效催化attB与attP之间的重组反应,同时,我们首次发现大型丝氨酸重组酶能够在缺乏方向控制辅助因子的情况下催化双向的重组反应,即attB和attP之间的整合重组,与attL和attR之间的切离重组。我们进一步研究识别的位点的核心序列和两臂序列在重组过程中的作用,发现核心部分的链交换区域并不影响DNA的识别与联会,其主要作用在于切割末端的配对。同时通过生物化学的手段,研究在大型丝氨酸重组酶催化反应过程中之联会、DNA的切割与重新连接等过程发生的分子机制。与其他大型丝氨酸重组酶不同,我们发现φBT1和φC31整合酶能进行独立于联会复合体形成的单底物的切割,且切割之位点与双底物相同。另外,我们还发现四聚体形态的整合酶能够与attP位点先行结合形成整合体(intasome),再寻找并捕获attB位点实现联会;这一途径为联会形成的可选途径。基于以上生化研究,我们提出了大型丝氨酸重组酶催化位点特异性重组反应的改进模型。由于识别位点的核心双核苷酸并不参与链的识别,因此我们对核心序列进行突变后筛选到16组不兼容底物对;结合φBT1整合酶催化位点特异性重组反应的高效性,我们利用该系统发展了一种体外多片段DNA串联重组拼装的方法(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 based Tandem Assembly method, SSRTA)。我们选用抗肿瘤抗生素埃博霉素(epothilones)之生物合成基因簇作为对象,分别成功实现5个和7个DNA片段的体外串联重组拼装,试验之最大串联重组产物为62.4 kb的环状DNA分子。该方法为合成生物学实现相互关联基因的组合与拼装,以及组合模块的删除与替换提供了一种高效精确便捷的方法。综上所述,本研究从链霉菌噬菌体φBT1整合酶出发,建立了高效的体外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并在生化水平上研究其催化反应的分子机制,提出了大型丝氨酸重组酶催化位点特异性重组反应的改进模型;通过不兼容底物对的筛选,发展了高效精确的体外多片段DNA串联重组拼装方法,对该方法的进一步改造和优化,将使其在合成生物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1-04-10)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R/Rs和Cre/loxP的无选择标记基因转化体系已被成功用于marker-free转基因柑桔的创制。在柑桔中,R/Rs系统介导的选择标记基因的删除往往不精确且有嵌合体。对于Cre/loxP系统,基于化学诱导系统构建的删除系统能有效清除选择标记基因,但同样存在删除不完全的缺点。组成型表达启动子驱动Cre/loxP系统表现出极高的删除效率,且极少有嵌合体的发生。FLP/FRT系统已被成功用于转基因植物选择标记基因的删除,但在柑桔上还没有相关的报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敏慧.小麦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起始目标系的初建[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7

[2].江学友,陈善春.柑桔基因工程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南方果树.2014

[3].吴花拉,张严玲,罗旭,葛飞,潘光堂.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及其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4

[4].龙定沛,向仲怀,赵爱春.基于位点特异性重组和piggyBac转座系统的家蚕定点转基因体系的建立及应用[C].中国蚕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5].游建,周岩.FLP/FRT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在剔除植物筛选标记基因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6].龙定沛,谭兵,赵爱春,许龙霞,向仲怀.Cre/lox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的研究进展[J].遗传.2012

[7].赵爱春,龙定沛,谭兵,许龙霞,向仲怀.FLP/FRT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1

[8].李晨.甘蓝型油菜端粒介导的染色体截断突变体及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构建和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

[9].王绍辉.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在甘蓝型油菜中的建立[D].郑州大学.2011

[10].张霖.链霉菌噬菌体φBT1整合酶介导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催化机理及其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改进后的Cre/loxp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构建无...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一3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作用示意图1 Cre/loxP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3 利用不同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实...

标签:;  ;  ;  ;  ;  ;  ;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论文_王敏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