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宪政论文-曾广志

新民主主义宪政论文-曾广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民主主义宪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

新民主主义宪政论文文献综述

曾广志[1](2017)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及其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在中国宪政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宪政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宪政思想和中国近代宪政思想,开启了新中国的宪政道路,在中国宪政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主要内容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建设的理论基础,开创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模式。但目前国内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认识还不够,甚至还存在一些误区。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以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全文共分叁个部分:第一部分运用历史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阐述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形成的过程。文中论述了毛泽东在经过君主立宪、改良立宪和民主立宪等思想的洗礼后,都未能形成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宪政思想体系,最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对宪政本质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准确的分析,才真正形成了系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宪政思想。第二部分运用辨证的观点及逻辑推理法,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地论述。文章认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主要是由国体理论、政体理论等主要宪政基础理论构成的。毛泽东紧紧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对国家形态和政权组织形态进行了充分思考,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理论,并在立宪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宪政思想。第叁部分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分析法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价值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虽然形成在革命时期,但对我国现代依法治国道路和民主政治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历史表明,新民主主义宪政实践是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必要准备,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雏形和直接起点,研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对我国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9)

杜菊辉,曾广志,贾娟娟[2](2017)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宪政建设的先行者。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理论,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经验,创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具有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7年03期)

马成[3](2016)在《谢觉哉的新民主主义民主宪政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谢觉哉是中共党内特别重视民主宪政建设的领导人之一。他的新民主主义民主宪政思想中体现了较多的制度设计和理性思考:他第一次明确指出了新民主主义宪法和纲领之间的区别;他要求立法工作必须要体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全貌,客观对待立法专家的意见;他认为人民政府只可能存在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民主宪政就是建立倾听民意的人民政府。(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6年03期)

张明军[4](2015)在《从宪法到宪治:法治中国建设的政治逻辑——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不仅具有工具的价值,更具有价值追求的意义。学理上的宪政主要包括制宪和行宪两个关键因素:制宪必须体现权力与权利的平衡和制宪程序的人民民主参与;行宪必须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宪政具有两种模式:一是资本主义的宪政模式,二是社会主义的宪政模式。中国完成由宪法向宪政的转型,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法治,主要取决于如下政治因素:政治理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科学的机构设计;完善的制度体系;合理的违宪审查机制。(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5年05期)

许莹莹[5](2015)在《论新民主主义宪政》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无产阶级领导,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宪政是以新民主主义政权为体现的宪政模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政治建设的伟大创举。(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5年08期)

周鹏宇[6](2014)在《论谢觉哉对新民主主义宪政观的理论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谢觉哉是新中国民主宪政思想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继承毛泽东所提出来的新民主主义宪政观的同时,还在多方面对此理论进行了宪法法理化的延伸和发展。他从宪法法理的角度阐发了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基础理论、阶级基础和基本原则,并对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历史使命和作用有所揭示。谢觉哉对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的延伸、细化,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宪政理论学说体系,而这也成为谢觉哉宪政思想的精华及重大贡献之所在。(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法律评论》期刊2014年01期)

纪婧婧[7](20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山东根据地的宪政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日战争时期,在全国各抗日根据地之中,山东根据地作为当时唯一完整的建制省,是最为重要的战略根据地之一,与其他众多根据地相比,其宪政探索不仅具备了一定的系统性,同时也展现了山东根据地的独有特色,譬如其中一些具有独创性和进步意义的法律规定和精神,就为新中国的宪政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价值。因此认真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山东的宪政探索的历史过程和经验,对于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对山东根据地的宪政探索从宪政思想建设与宪政制度建设两个方面来阐述,并且将山东根据地宪政探索放在中国宪政发展史中进行纵向比较,在近代法治文明视野中进行横向比较,希望能较全面地展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山东根据地宪政探索的情况,以期对我国宪政建设提供有益参考。论文主体分为叁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山东根据地宪政探索的背景,主要从政治、社会、文化、法治四个方面分析缘何近代中国历任政府在宪政的道路上或积极或消极的探索无一例外的以失败告终,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山东根据地的创建和宪政探索的背景。第二部分对山东根据地宪政探索的内容分别从思想理论和制度建设两方面进行了介绍,其中《山东省人权保障条例》作为我国第一部保障人权的法律,从制定到实施都体现了这一时期宪政探索的特点。第叁部分以前两部分的内容为基础,从中国宪政发展史和近代法治文明视野等不同角度对山东根据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宪政探索予以评价,充分肯定山东根据地的宪政探索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做出的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山东根据地的宪政探索为社会主义时期的宪政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同时也试图对其中表现出的局限性进行了总结,指出当代中国的宪政之路首先要树立起宪法至上的权威。(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7)

黄汝娟[8](2012)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是中国首个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宪政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宪政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时期极其不利的背景下的伟大理论创造,曾对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并对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我国政权建设起到重要指导作用。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饱含政治智慧,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启迪意义。(本文来源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张扩振,黄振[9](2011)在《罗隆基:社会民主主义宪政的追寻者》一文中研究指出罗隆基的人权理念,是以生存权为基础的功利主义的人权观;罗隆基的政治理想,是实现以专家政治为基础的民主宪政;罗隆基的经济理想,是以国营和计划的方式促进民生的均足。以此观之,罗隆基是一位对社会民主主义宪政情有独钟的爱国人士。(本文来源于《唐山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朱行书[10](2011)在《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宪政化执政方式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宪政和宪政体制建设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获得很大发展,其宪政化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已成为世界之大趋势。受其影响,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其已取得执政权的局部地区依法执政的宪政意识已经开始显露、孕育,并融入了党在新民主主义宪政的执政实践之中。(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新民主主义宪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宪政建设的先行者。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理论,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经验,创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民主主义宪政论文参考文献

[1].曾广志.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及其价值[D].湖南工业大学.2017

[2].杜菊辉,曾广志,贾娟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研究述评[J].理论观察.2017

[3].马成.谢觉哉的新民主主义民主宪政思想[J].兰台世界.2016

[4].张明军.从宪法到宪治:法治中国建设的政治逻辑——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谈起[J].学术月刊.2015

[5].许莹莹.论新民主主义宪政[J].改革与开放.2015

[6].周鹏宇.论谢觉哉对新民主主义宪政观的理论发展[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4

[7].纪婧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山东根据地的宪政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3

[8].黄汝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

[9].张扩振,黄振.罗隆基:社会民主主义宪政的追寻者[J].唐山学院学报.2011

[10].朱行书.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宪政化执政方式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标签:;  ;  ;  

新民主主义宪政论文-曾广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