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亥革命前期的革命刊物

论辛亥革命前期的革命刊物

张会会(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河南郑州450002)

中图分类号:K257.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157-01

摘要:清朝末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为了宣传革命,推翻腐朽的清政府,辛亥革命前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了一系列的革命刊物,这些刊物在革命派的对敌斗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辛亥革命前期;革命刊物

一、《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于1900年1月25日由兴中会在香港创办,是孙中山意识到报刊宣传对革命的作用后,委托陈少白创办的。《中国日报》是兴中会的机关报,每日4开两张。1905年成为同盟会的报纸,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1913年被袁世凯查封,它对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日报》从创刊开始就被确定为兴中会的宣传喉舌,直到1913年于广州被袁世凯的爪牙查封,十多年间,它一直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舆论宣传阵地,为民主革命呐喊助威。

除了宣传民主革命外,《中国日报》在版式编排和内容方面,进行了创新。在版式上,《中国日报》也成为时代的先行者。在此之前,各地的中文报纸排印一律采用直排长行,阅读相当不便。《中国日报》是中国近代报刊中第一份首开横排分栏的报纸。它完全仿照日本报纸,将中文报纸的长行直排改为短行横排,标题长短不一,版面均分为6横栏,字行缩短到15字,便利阅读,版面活泼大方。因此,《中国日报》被国民党报人称为“党报元祖”。不久,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报纸也《中国日报》效仿《中国日报》陆续改用横行短行。

在内容上,《中国日报》率先在报纸中开设副刊版,称为“谐部”。《中国日报》的内容以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新闻及评论为主,同时,兼出《中国旬报》,十日一册,主要登载中外重要新闻、名人言论以及知识性文章。《中国旬报》设有专载谐文小品的《杂俎》栏目,利用广东民间喜闻乐见的粤讴、南音、班本等文艺载体,讽刺昏庸腐朽的清朝官吏,以文艺形式宣传革命,后改名为《鼓吹录》。除日刊外,另发行中国旬报,卷末附以讽刺时事之歌谣、谐文等类,曰鼓吹录,其后海内外报章多增设谐部一栏。1901年2月前后,《中国旬报》停刊,《鼓吹录》转入《中国日报》,作为日报的文艺副刊,成为中国报纸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

二、《苏报》

《苏报》于1896年6月26日(光绪二十二年)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胡璋,但由其妻日人生驹悦出面向日本驻沪总领事馆注册,邹弢任主笔,多刊登社会新闻。后因经营不善,于1900年售予陈范。陈范接手《苏报》的初期,《苏报》言论同情变法,1902年以后,中国革命浪潮风起云涌,陈范的思想也开始发生变化,从同情改良逐渐转向同情革命。1902年,上海南洋公学发生退学风潮,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同陈范联系,在《苏报》上增辟《学界风潮》专栏,揭露各地学堂黑暗情况,报道并支持爱国学生运动,从此为学界所关注。

1903年5月27日,陈范正式聘请爱国学社的章士钊担任主笔。此时《苏报》实际上成了爱国学社的机关报。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后,每天的《苏报》几乎都会发表一些言词犀利、宣传革命的政论文章。一个多月内,先后发表了《哀哉无国之民》、《客民篇》、《驳革命驳议》、《杀人主义》等十几篇具有强烈民主革命色彩的评论;刊登《读革命军》、《革命军序》等文,推荐邹容写的《革命军》。同年6月29日,《苏报》又以显著位置发表了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驳斥康有为只可保皇立宪,不可革命的论调。并在文中称光绪帝为“载湉小丑”。这些大张旗鼓的革命宣传与激烈的言论,震撼了全国,也触怒了清廷,清政府决心镇压革命党人。1903年7月7日《苏报》被查封。陈范、章士钊等先期走避,章太炎、邹容等6人被捕。1904年5月章太炎被判监禁3年,邹容被判监禁2年,史称“苏报案”。《苏报》的革命宣传和“苏报案”,打击和削弱了清政府对新闻舆论的控制力量,革命派报刊声望大增。当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

三、《国民日日报》

自1903年7月《苏报》案发生后,海上著名革命党人除了章炳麟、邹容已入狱以外,其余大多亡命他国,然而革命思潮日益风起云涌,长江沿岸各省的志士以及已经解散的爱国公学学生仍旧大量散放宣传手册以及日本出版的各种书报,来代替《苏报》宣传革命。1903年8月7日,《苏报》被封仅月余,另一张宣传反清革命的报纸《国民日日报》在上海创刊。该报由谢晓石、章士钊、陈独秀、张继、何枚士、陈去病、苏曼殊等主持。《国民日日报》的政治主张与《苏报》相同,而篇幅以及取材则比《苏报》更为新颖。《国民日日报》发刊没有多久便风行一时,当时人都称它是《苏报》第二。此报继承了《苏报》宣传革命的办报方针,公开宣告愿作国民之“公仆”,“为警钟木铎”,企望“此报出世之期,为国民重生之日”,攻击清廷不遗余力。该报特辟有名曰《黑暗世界》的副刊,由连横编辑,专揭清朝统治下中国社会的腐朽黑暗。清政府曾以“昌言无忍”、“怂人视听”、“扰害大局”等罪名,通令长江流域各省严禁售阅。因该报在英领事署注册登记,清廷无法禁封。但因内部矛盾,《国民日日报》1903年12月1日自动停刊。

四、《神州日报》

1907年4月2日《神州日报》在上海创刊,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第一张现代化大型日报。创刊人于右任,总主笔杨笃生。该报日出对开3大张,广告与文字各占一半,创刊不久《神州日报》就成为当时上海最畅销的报纸,发行量超过万份。《神州日报》的读者对象侧重于青年学生和军人,在筹备过程中得到孙中山的支持,孙中山要求把它办成革命的机关报。

鉴于《苏报》被禁的教训,《神州日报》不明言革命,采用旁敲侧击、迂回宣传的方式,新闻报道主张“有文必录”。但其革命倾向极为明显。此报抨击清政府的黑暗统治,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受到爱国进步读者的欢迎。

不过在于右任主持该报80天后,就因报馆失火、人事失和而宣布辞职。《神州日报》由他人接办,一年后杨笃生也离开报社。1907年6月20日起,改由汪彭年等人主持,与同盟会、光复会联系逐渐减少,宣传内容趋于芜杂;但因参加编撰的多为革命党人,仍保持一定的革命色彩,因而在辛亥革命前被认为是革命派的言论机关。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曾被袁世凯收买,后屡次易主。抗日战争时期又曾被日伪控制。前后历时40年,虽仍以《神州日报》为名,但宗旨已与昔日传播革命思想的《神州日报》大相径庭。1947年终刊。

五、《中国白话报》

1903年12月19日,《中国白话报》在上海创刊,主办人林獬(又名少泉,后改名白水),福建侯官人,留日学生,自号白话道人,撰写了大量稿件。刘师培也是主要撰稿人。号白话道人。《中国白话报》最初为半月刊,自13期起改为旬刊,设有论说、历史、地理、传记、新闻、时事问答、科学、实业、小说、戏曲等栏目。每期60至80页,约3万字,32开本,采用洋式装订,提倡白话文,以白话为特色,面向社会底层群众,包括种田、做手艺、做买卖和当兵者。该刊所刊文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深受读者欢迎,是当时出版的白话文刊物中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一种。

《中国白话报》明确宣传反帝爱国,内容以“鼓吹爱国救亡”为宗旨,反对“和平”改良。刊载有《黄黎洲》、《说君祸》、《白话扬州十日记》等文章,揭露列强侵略罪行及清政府的黑暗统治,激发人民的反清革命热情。鼓吹暗杀和排满,号召工人、农人等结成一个大党,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独立共和的政府。《中国白话报》在北京、广州、香港、西安、成都、武汉等全国大中城市设立46个代销处,销量颇好。1904年10月出至24期停刊,最后4期合一册发行。

作者简介:张会会,女,(1978—),满族,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教师。

标签:;  ;  ;  

论辛亥革命前期的革命刊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