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毒性论文_王全凯,谢广云,马顺鹏,郭浩然,乌瀚宝栎尔

导读:本文包含了遗传毒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毒性,核试验,甲基丙烯酸,细胞,基因突变,马兜铃,中药。

遗传毒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全凯,谢广云,马顺鹏,郭浩然,乌瀚宝栎尔[1](2019)在《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的遗传毒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诱发体外培养的中国仓鼠肺细胞(V79)微核发生变化情况,对其遗传毒性进行评价。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2.25、4.5、9.0、18.0、36.0μg/mL)的GMA染毒V79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和DMSO溶剂对照组,其中染毒3 h处理组分别在加和不加体外活化系统(S9)条件下进行,染毒24 h处理组在不加S9条件下进行。分别计算细胞复制指数和微核细胞率。结果:GMA的浓度在2.25~36.0μg/mL范围内,无S9的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和DMSO溶剂对照组相比,GMA染毒3和24 h组的V79细胞复制指数均无明显变化,但微核细胞率明显升高,并呈浓度-效应关系;在有S9的条件下染毒3 h,各剂量组的GMA诱发微核细胞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25~36.0μg/mL浓度范围,GMA可致V79细胞的微核率升高,表明GMA可诱发遗传物质损伤,具有遗传毒性。(本文来源于《癌变·畸变·突变》期刊2019年06期)

霍娇,刘运杰,曾珠,朱雪娇,彭子豪[2](2019)在《使用体内多终点遗传毒性检测体系评估2-甲基呋喃的遗传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使用体内遗传毒性综合评价体系(Pig-a基因突变试验、流式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检测2-甲基呋喃的体内遗传毒性。方法 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6组,染毒组连续3 d经口灌胃染毒2-甲基呋喃25、50、100和150 mg/kg,溶剂对照为植物油,阳性对照为80 mg/kg N-乙基-N-亚硝基脲。于试验第3 d给药后3 h进行外周血彗星试验;试验第0(灌胃前1日)、14和28 d进行Pig-a基因突变试验;试验第0、4 d进行外周血微核试验。结果彗星试验中150 mg/kg组彗尾DNA百分含量显着升高; Pig-a基因突变试验结果显示,第14、28 d所有染毒组成熟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突变率均未见显着升高;流式微核试验所有染毒组网织红细胞微核率未见显着升高。结论该实验条件下,2-甲基呋喃急性暴露具有诱变性的可能性较低。(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程树品,曾珠,梁江,陈锦瑶[3](2019)在《交链孢霉毒素的遗传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链孢霉毒素是由交链孢霉产生的一类有毒代谢产物,常污染谷物、果蔬等食物。目前关于实验动物和/或人类中交链孢霉毒素遗传毒性的数据较缺乏,现有研究证据多来自于体外实验。本文就交链孢霉毒素在动物体内、细菌细胞、哺乳动物细胞中的遗传毒性及其毒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交链孢霉毒素的遗传毒性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龚慧,陈晖娟,刘欣,郭宇冰,王晓娜[4](2019)在《外界不良环境诱发机体表观遗传毒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良环境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而且,与遗传学变化相比,表观遗传学在疾病的调控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对表观遗传效应的相关研究,能从分子层面反映不利的环境刺激物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就辐射、化工产品、汽车尾气、乙醇、香烟烟雾等常见不良环境所导致的机体表观遗传毒性进行简要综述,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进而为长期暴露在不良环境中的人们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侯艳,周波,刘晶[5](2019)在《中药与天然药物遗传毒性研究的关注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遗传毒性研究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中药与天然药物遗传毒性研究是中药安全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与天然药自身含有诱变剂和抗诱变剂两类成分。因此对某一中药与天然药的评价同样不能仅以其中某一成分的遗传效应为根据。尽管体内试验方法减少了中药与天然药样品的理化性质给试验带来的干扰,但体内遗传毒性试验仍存在适用性问题。由于体外和动物实验系统与人体之间存在的差异,难以精确确定某一种中药与天然药对人体所造在的遗传负荷和后果。而且对中药与天然药诱变或抗诱变的详细机理尚缺乏有力的报道,也使得中药与天然药的遗传危险性的准确评估成为难题。(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王亚楠,文海若,王雪[6](2019)在《大黄素遗传毒性致基因突变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以及大肠杆菌,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KM小鼠分别开展miniAmes,体外Pig-a基因突变试验,体内Pig-a基因突变试验进行大黄素遗传毒性致基因突变风险评价。方法:(1) miniAmes试验:分别设阴性对照组(DMSO),大黄素组(0.6、1.1、2.3、4.5、9μg/皿),阳性剂组,使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TA102、TA1535、TA1537和大肠杆菌WP2 uvrA分别在-S9和S9两(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任萌,张建军,刘妍,胡金芳[7](2019)在《对柚皮素的细胞遗传毒性研究——小鼠淋巴瘤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小鼠淋巴瘤细胞胸腺激酶(TK)位点基因突变试验(MLA)是一种具有高敏感性的体外哺乳动物细胞遗传毒性评价试验方法。本试验通过研究柚皮素对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TK基因是否具有致突变作用,旨在为柚皮素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经自发突变清除后,依据细胞抑制试验结果,将柚皮素给药组浓度分别设置为32μg/mL、80μg/mL、200μg/mL和500μg/mL(药物接触4h),同时设溶媒对照组(DMSO)和阳性对照组,在非代谢活化条件下,阳性对照为4-硝基喹啉(4NQ),代谢活化条件下,阳性对照为苯并芘(BP)。细胞进行表达培养,并计算总悬浮增长率(SG),2d表达培养结束后,将细胞进行梯度稀释并铺平板。11d后进行平板接种效率(PE)和突变频率(MF)的测定。[结果]2d培养后非活化溶媒对照组SG为24.1,活化溶媒对照组SG为19.5,均在标准8~32之间,说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11d培养后通过计数平板中每孔的大小克隆数计算PE与MF。小鼠淋巴瘤试验阴性对照组成立的条件为PE在65%~120%之间,MF在(50~170)×10~(-6)之间,本试验非活化溶媒对照组细胞PE为95%,MF为73.4×10~(-6),活化溶媒对照组PE为101%,MF为125.1×10~(-6),均符合试验成立条件;阳性对照组应满足突变率绝对增加,比自发背景突变率增加至少300×10~(-6),本试验非活化阳性对照组细胞MF为618.3×10~(-6),活化阳性对照组MF为665.3×10~(-6),均符合试验成立条件。柚皮素给药组终浓度为32μg/mL、80μg/mL、200μg/mL和500μg/mL时的MF,在非活化条件下分别为94.1×10~(-6)、104.2×10~(-6)、85.6×10~(-6)和125.3×10~(-6)。在活化条件下分别为182.1×10~(-6)、158.1×10~(-6)、185.0×10~(-6)和164.2×10~(-6),各浓度组的突变率无浓度依赖性增加或可重复性的增加。[结论]柚皮素小鼠淋巴瘤试验结果为阴性,说明柚皮素对小鼠淋巴瘤细胞没有遗传毒性。通过小鼠淋巴瘤试验可以评价其他现代中药是否具有致突变作用,可以为现代中药的安全应用提供更多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廖海锋,秦丽莉,郭健敏[8](2019)在《浅谈中药炮制的遗传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一般需要经过相关的炮制后才可入药。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中药炮制的方法包括了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炮制的方式会影响中药的药性,包括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影响等。在有关中药进行应用的记载上,从《神农本草经》伊始,各类中草药类书籍的文献资料中记载了大量的关于单方和复方(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周力强,张延林,孙辉业[9](2019)在《浅谈中药遗传毒性研究中的几点考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药的研究开发中,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是保障药物临床研究和上市的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其中中药遗传毒性研究室中药安全性评价的中药组成部分。我国中药的遗传毒性研究起步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步得到重视。目前我国中药的遗传毒性研究主要参考《药物遗传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OECD及ICH等药物遗传毒性研究相关指导原则开展。由于中药受试物多为混合物,其成分繁杂、纯度低,物理(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涂宏刚,常艳,黄鹏程,马璟[10](2019)在《马兜铃内酰胺I的遗传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马兜铃内酰胺I是许多中药的成分之一,但其遗传毒性尚待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Mini-Ames试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K1)微核试验、人成淋巴TK6细胞的多终点(γ-H2AX、p53蛋白及组蛋白H3磷酸化)试验、ICR小鼠微核和彗星整合试验对马兜铃内酰胺I的遗传毒性进行了评价。方法1) Mini-Ames试验:以TA98和TA100为试验菌株,在+S9或-S9条件下采用6孔板掺入法进行试验。马兜铃内酰胺I的终浓度为3.1μg/孔至200μg/孔。培养48~72小时后,计数每孔回复突变菌落数。2)体外微核试验:以CHO-K1为试验(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遗传毒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使用体内遗传毒性综合评价体系(Pig-a基因突变试验、流式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检测2-甲基呋喃的体内遗传毒性。方法 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6组,染毒组连续3 d经口灌胃染毒2-甲基呋喃25、50、100和150 mg/kg,溶剂对照为植物油,阳性对照为80 mg/kg N-乙基-N-亚硝基脲。于试验第3 d给药后3 h进行外周血彗星试验;试验第0(灌胃前1日)、14和28 d进行Pig-a基因突变试验;试验第0、4 d进行外周血微核试验。结果彗星试验中150 mg/kg组彗尾DNA百分含量显着升高; Pig-a基因突变试验结果显示,第14、28 d所有染毒组成熟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突变率均未见显着升高;流式微核试验所有染毒组网织红细胞微核率未见显着升高。结论该实验条件下,2-甲基呋喃急性暴露具有诱变性的可能性较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遗传毒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全凯,谢广云,马顺鹏,郭浩然,乌瀚宝栎尔.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的遗传毒性评价[J].癌变·畸变·突变.2019

[2].霍娇,刘运杰,曾珠,朱雪娇,彭子豪.使用体内多终点遗传毒性检测体系评估2-甲基呋喃的遗传毒性[J].卫生研究.2019

[3].程树品,曾珠,梁江,陈锦瑶.交链孢霉毒素的遗传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卫生研究.2019

[4].龚慧,陈晖娟,刘欣,郭宇冰,王晓娜.外界不良环境诱发机体表观遗传毒性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19

[5].侯艳,周波,刘晶.中药与天然药物遗传毒性研究的关注点[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6].王亚楠,文海若,王雪.大黄素遗传毒性致基因突变评价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7].任萌,张建军,刘妍,胡金芳.对柚皮素的细胞遗传毒性研究——小鼠淋巴瘤试验[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8].廖海锋,秦丽莉,郭健敏.浅谈中药炮制的遗传毒性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9].周力强,张延林,孙辉业.浅谈中药遗传毒性研究中的几点考虑[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10].涂宏刚,常艳,黄鹏程,马璟.马兜铃内酰胺I的遗传毒性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论文知识图

臭氧活性炭出水消毒后遗传毒性...污水及各组分单位DOC的遗传毒性污水及各组分遗传毒性分布氨氮对水样H消毒过程中遗传毒性臭氧活性炭出水消毒24 h后遗传毒性氨氮对水样G消毒过程中遗传毒性

标签:;  ;  ;  ;  ;  ;  ;  

遗传毒性论文_王全凯,谢广云,马顺鹏,郭浩然,乌瀚宝栎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