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塑料方便袋的一种提手折叠装置,包括机架、折叠翻板、压袋弯钩、梯形压板、压板驱动机构、滑台、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痕板机构设在所述的压板驱动机构上,所述的压板驱动机构上还设有推折杆机构。因为压痕板可以随梯形压板上下运动实施对塑料方便袋的首部折叠线及其后面的部分进行压痕,这与现有技术相比缩短了压痕板下压的行程,并且可以与梯形压板同时下移,提高了折叠速度;所述的推折杆机构,可以随梯形压板一起下移并可以从梯形压板与托板之间将塑料方便袋的提手向中间推折,使得两个提手能够搭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得整个结构紧凑,稳定可靠。
主设计要求
1.塑料方便袋的一种提手折叠装置,包括机架、折叠翻板、压袋弯钩、梯形压板、压板驱动机构、滑台、托板、压痕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痕板机构设在所述的压板驱动机构上,所述的压板驱动机构上还设有推折杆机构,所述的推折杆机构包括导轨、气缸、至少两个推折杆,所述的推折杆滑动连接在所述的导轨上,所述的两个推折杆的高度不一,其中一个推折杆的下表面高于另一个推折杆的上表面,所述的推折杆上连接有气缸,所述的梯形压板设在所述推折杆机构的下方,所述的压痕板机构设在所述梯形压板的后方。
设计方案
1.塑料方便袋的一种提手折叠装置,包括机架、折叠翻板、压袋弯钩、梯形压板、压板驱动机构、滑台、托板、压痕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痕板机构设在所述的压板驱动机构上,所述的压板驱动机构上还设有推折杆机构,所述的推折杆机构包括导轨、气缸、至少两个推折杆,所述的推折杆滑动连接在所述的导轨上,所述的两个推折杆的高度不一,其中一个推折杆的下表面高于另一个推折杆的上表面,所述的推折杆上连接有气缸,所述的梯形压板设在所述推折杆机构的下方,所述的压痕板机构设在所述梯形压板的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方便袋的一种提手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梯形压板由左右两个类似于三角形的压板组合而成,所述两个三角形压板的后端连接在所述的压板驱动机构上,所述两个三角形压板的距离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方便袋的一种提手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痕驱动机构包含一种导杆气缸,所述的导杆气缸设置在压板驱动机构的后部,所述导杆气缸的气缸杆上连接压痕板。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方便袋的一种提手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塑料方便袋是指具有两个提手状态的方便袋,也称背心袋、购物袋,一般是由制袋机自动加工生产,制袋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输出一摞或两摞塑料袋,一般几十条为一摞。为便于存放、运输、销售、使用,这些成摞的塑料袋一般还需要经过三至四次折叠,最终折叠成长条状,然后进行捆扎或包装到包装袋中。塑料方便袋的形态及其折叠程序如图5和图6所示:塑料袋的形态如图5所示,首先需要将两个塑料袋的提手71分别在提手折叠线72 的位置向中间折叠,使两个提手71搭在一起,然后再在中间即捆扎线70的位置用捆扎绳进行捆扎,形成如图6所示的状态,这是第一次折叠;然后再在首部折叠线73所示的位置向后折叠一次。习惯上把上述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折叠称之为“提手折叠”,与塑料袋的首部折叠相关的结构被称之为“提手折叠装置”。在提手折叠完成后还要进行第三次折叠,对于长度较长的塑料袋还要进行第四次折叠,因为这是对塑料袋的后面部分进行折叠,所以习惯上把这种第三次折叠或第四次的折叠称之为“尾部折叠”。
对于塑料方便袋的折叠来说,难度最大的就是提手部位的折叠。因为捆扎绳只捆住塑料袋的中间位置,这就需要将两个塑料方便袋的提手向中间折叠并使之搭在一起,即每个提手必须向内折叠一个塑料袋宽度的一半以上的距离,只有这样两个提手才能够搭在一起,捆扎绳才能将两个提手扎得住,避免塑料袋在运输、搬运过程中两个提手散开。本申请人也曾公开过专利号为201110081121 名称为“塑料袋全自动折叠捆扎机的提手折叠装置”(以下简称对比文件1)的专利申请,也公开过授权公告号CN103318698B名称为“双线塑料袋折叠机的提手折叠装置”的发明专利(以下简称对比文件2);还公开过授权公告号:CN203450477U名称为“塑料袋折叠机的一种提手折叠装置”(以下简称对比文件 3)。但对比文件1、2、3所涉及的首部折叠装置是用两个推折板从塑料袋的前部两侧向中间推折的。因为推板的长度较长,每个推板的长度(左右方向)必须大于塑料袋宽度的二分之一,当两个推板往复运动时,致使折叠机的体积较宽,特别是与双线塑料袋折叠机的两组折叠单元的中心距太宽,这不仅需要折叠机本身需要加宽,还需要与之配合的制袋机也需相应地加宽。这造成整套设备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塑料袋的两个提手71在折叠时必须要相互搭在一起,即一个提手压在另一个提手上,形成如图6所示的状态,在对折叠起来的塑料袋进行捆扎时,捆扎绳就捆绑在两个提手搭在一起的中间位置,即捆扎线70的位置。而对比文件1、2、3所公开的技术方案都无法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所述的两个推板推折的幅度小于塑料方便袋宽度的二分之一,即两个推板向塑料方便袋的中间推折时只能推折到塑料方便袋宽度的一半以下,如果继续推折的话两个推板会顶到一起,并且塑料袋压紧装置无法将塑料方便袋的提手固定压紧在折叠翻板上,折叠翻板一旦翻折两个提手就会散开,更不能使塑料方便袋的两个提手不能搭在一起。授权公开号:CN207360742U还公开了一种塑料袋的一种转角式首部折叠装置(以下简称对比文件4),包括机架滑台机构、转角折板、转角气缸、托板等构成,对比文件4 的转角折板虽然减小了推板向两侧推折的幅度问题,但也不能将两个提手搭在一起。申请公布号CN107322994A公开了一种“折袋机折袋装置”(以下简称对比文件5)。其提手折叠装置部分主要由两个梯形前角折叠板、梯形前折板、与梯形前折板相对应的梯形压板、压袋弯钩等构成。对比文件5公开的前角折叠板虽然可以使塑料袋的两个提手搭在一起,但如果变更一下塑料袋的型号宽度时,这种结构不能方便的进行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塑料方便袋的一种提手折叠装置,应用在塑料袋折叠机上,为塑料袋折叠机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适应不同宽度规格的塑料袋折叠要求的塑料方便袋的一种提手折叠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塑料方便袋的一种提手折叠装置,包括机架、折叠翻板、压袋弯钩、梯形压板、压板驱动机构、滑台、托板、压痕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痕板机构设在所述的压板驱动机构上,所述的压板驱动机构上还设有推折杆机构,所述的推折杆机构包括导轨、气缸、至少两个推折杆,所述的推折杆滑动连接在所述导轨上,所述的两个推折杆的高度不一,其中一个推折杆的下表面高于另一个推折杆的上表面,所述的推折杆上连接有气缸,所述的梯形压板设在所述推折杆机构的下方,所述压痕板机构设在所述梯形压板的后方。
所述的压板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折叠翻板对应的上方后部,包括支架、上下驱动机构、前后驱动机构,用于承载着所述的梯形压板、压痕板机构、推折杆机构相对于折叠翻板进行前后往复运动、上下往复运动。
所述的压痕板机构包含压痕板和压痕驱动机构,所述的压痕板连接在压痕驱动机构上,所述的压痕驱动机构设在所述支架的后部。所述的压痕板不仅能随所述的梯形压板上下往复移动,而且在工作状态时还能够相对于梯形压板上下运动,用于将塑料方便袋的处在所述折叠翻板后面的位置,即折叠线的位置下压、压实。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压痕驱动机构包含气缸、导杆,所述的气缸设在所述的支架的后部,所述的导杆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气缸的两侧,气缸的气缸杆和两个导杆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的压痕板上。
作为压痕驱动机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压痕驱动机构包含一种导杆气缸,所述的导杆气缸设置在压板驱动机构的后部,所述导杆气缸的气缸杆座上连接压痕板。
作为压痕驱动机构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的压痕驱动机构包含一种滑台气缸,所述的滑台气缸的本体安装在所述的支架上,所述的压痕板安装在所述滑台气缸的滑台上。
所述的推折杆机构,包括推折杆和推折驱动机构,所述的推折杆可以是一个板状体,其前部设有长方形缺口,这个长方形的缺口就是推杆缺口;所述的推折杆也可以是将两个杆状体间隔分布在滑块或者连接板上而成,其间形成一定的空隙,所述的空隙与所述的长方形缺口的作用和效果是基本一致的,可以相互替代,这个空隙就是所述的推杆缺口。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推折驱动机构包括气缸、导轨、滑块。所述的导轨前后设置两条,平行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前部上面,所述的推折杆经过所述的滑块分别滑动设置在前后两条导轨上。
作为推折杆驱动机构的又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推折杆机构包含一种滑台气缸,所述的滑台气缸安装在所述的支架前部上面,所述的推折杆分别安装在所述滑台气缸的滑台上。
作为一种技术解决方案,采用滑台气缸完全可以替代所述的导轨、滑块、气缸。所述的滑台气缸与所述的导轨、滑块、气缸是相等同的技术特征。
在初始位置时,所述的推折杆分别处在梯形压板的左右两侧对应的上面压板驱动机构上,当随压板下移后可分别从所述梯形压板的上面两侧向中间推进,所述梯形压板两侧的推折杆的高度不一,其中一侧推折杆的底面高于另一侧的推折杆的上表面。当梯形压板在所述的压板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下移压到所述的折叠压板上时,所述的推折杆可分别从折叠翻板和梯形压板的上面与所述托板的下面之间的两侧分别向中间推进,并且两个推折杆在向中间推折时,两个推折杆上的推杆缺口能够上下重叠在一起。
所述的压板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折叠翻板的后上方,既能驱动所述的梯形压板前后往复运动,也能驱动梯形压板上下往复运动,可以驱动所述的梯形压板前移到所述折叠翻板对应的上方,也可以驱动梯形压板下压到折叠翻板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压板驱动机构包括支架,所述的梯形压板设在支架的前部下面,所述的推折杆机构设在所述支架的前部上面,所述的压痕驱动机构设在所述支架的后部。
作为支架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的支架与所述的梯形压板可以做成一体,所述支架的前部设置为三角形或梯形,所述支架的后部连接有压痕驱动机构。这种实施方式,实际上梯形压板的前面三角形或梯形部分就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梯形压板,其后面的与所述的压痕驱动机构连接的部分就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架。也就是说,上述梯形压板的实施方式,其梯形压板既包含了梯形压板的技术特征也包含了所述支架的技术特征。
所述的梯形压板,其前部两侧呈八字形与塑料方便袋的两个提手折叠线相对应,其后部连接在所述的压板驱动机构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梯形压板由左右两个类似于三角形的压板组合而成,所述两个三角形压板的后端连接在所述的压板驱动机构上,所述两个三角形压板的距离可调。所述的两个三角形压板组合后形成的外部轮廓大体上呈梯形,两个三角形压板的两个斜边与塑料方便袋的两个提手折叠线相对应,与对比文件中4和对比文件5中公开的压板的梯形形态基本一致,可以根据塑料方便袋的宽度来调整两个三角形压板的距离,实现与提手折叠线的上下对应,以适应对不同宽度的塑料方便袋的提手折叠。
所述的滑台,包括导轨、滑块、气缸,所述的滑台通过导轨和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前部,所述的托板,至少设置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滑台滑台上。所述的至少托板滑动设置在所述的滑台上,所述的托板与滑台之间可以设置正反丝丝杠副,也可以设置定位螺丝,可以根据塑料方便袋的宽度来调整两个托板的距离。对于托板的间距调整装置,可以参考对比文件1来具体实施。
对于提手折叠之后还要进行的尾部折叠,一般还要进行第三次或第四次折叠,并且尾部折叠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插板、导向板、夹持装置、折叠压板等等。本实用新型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是对塑料方便袋的提手部位的折叠问题,并且该提手折叠装置能够与相应的尾部折叠装置一起完成塑料袋的折叠工作,既可以应用到塑料袋折叠机中,也可以应用到塑料袋的自动折叠捆扎机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托板、推折杆、三角形压板等一般是两个构成一组,可与单通道的制袋机、冲口机等配套使用,一次只折叠一摞塑料袋。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技术解决方案,也可以将两组托板、推折杆等横向并列叠加在一起,同一侧的两个推折杆分别用连杆相连,在不需要增加气缸数量的情况下就可以构成两组折叠装置,可以与双通道的制袋机、冲口机配套使用,一次可以同时折叠两摞塑料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用宽度相对较窄的推折杆替代了对比文件1、2、3中的折叠推板,相应地向两边往复运动的幅度较小,这使得整体结构紧凑,折叠工作稳定可靠;并且塑料方便袋的两个提手能够搭在一起,即每个提手在向中间折叠后都能超过塑料方便袋的捆扎线以上。而且还可以根据塑料袋的宽度对两个托板和压板进行调整,能够适应不同宽度规格塑料袋的折叠;并且,所述的压痕板可以随压板驱动机构前移到折叠翻板的上面,在随压板驱动机构下移后导杆气缸再驱动压痕板下压可以缩短下压的行程,并且压痕板和梯形压板几乎同时下压,从而节省了压痕的时间,减少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因为推折杆机构设在所述的压板驱动机构上,推折杆机构可以随压板驱动机构往复运动,这与现有技术的折叠推板设在滑台上相比较,使得滑台上只设置两个托板机构,为在所述的托板两侧设置托板调整装置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也为手工调整两个托板之间的距离的操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原理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原理正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左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右侧示意图;
图5是塑料方便袋的结构形态示意图;
图6是塑料方便袋的提手折叠方式示意图;
图7至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步骤和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托板;21--滑块;22-导轨;23-气缸;3-推折杆;30- 推杆缺口;31-导轨;32-滑块;33-气缸;4-折叠翻板;41-摆动气缸;42- 压袋弯钩;5-三角形压板;51-支架;52-滑块;53-导轨;54-气缸;56- 横梁;57-压板导杆;58-气缸;6-压痕板;61-气缸;62-导杆;7--塑料袋;70-捆扎线;71-提手;72-提手折叠线;73--首部折叠线;8-尾部折叠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1所示,图的左边就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面。为了全面公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在机架1的前部两侧分别安装一条导轨22,在两条导轨 22上分别安装一个滑块21,在两个滑块21上安装滑台24,在滑台24的中间与机架1的前部之间连接一条气缸23,在滑台24的中间两侧对称安装两个托板2,当气缸23工作时可驱动滑台24、托板2沿两条导轨22进行往复直线运动,使托板2离开或处在折叠翻板4的上面。
在滑台24的后方转动安装一个折叠翻板4,在折叠翻板4的一侧安装一个摆动气缸41,使摆动气缸41与折叠翻板4的转轴连接,当摆动气缸41工作时可驱动折叠翻板4进行前后往复摆动;在所述折叠翻板4的前侧中间的底面位置安装一个摆动气缸,在摆动气缸的驱动轴上安装压袋弯钩42,当摆动气缸工作时可以驱动压袋弯钩42前后往复摆动,在向前摆动时压袋弯钩可以摆动到折叠翻板4的上面;在摆动气缸41上设有接近开关,使折叠翻板4在处于直立状态或者说摆动至约90度左右时能够使接近开关点亮,能够给控制系统一个开关信号(关于压袋弯钩的具体实施可参考前述的对比文件)。
设置一条横梁56,在横梁56的中间上下安装一条气缸54,在气缸54的两侧分别安装一个导向套,在两个导向套内分别滑动安装一个导杆57,将两个导杆57的下端和气缸54的缸杆安装在支架51上,在横梁56的两端分别安装一个滑块52,在横梁56的两端对应的机架1的两侧分别前后安装一条导轨53,使横梁56通过滑块52滑动安装在导轨53上,在横梁56的中间与机架1的后端之间连接一条气缸58,当气缸58工作时可驱动横梁56沿两条导轨53进行前后往复运动;设置两个类似三角形的压板5,在支架51的前部下面安装一条导轨,将两个三角形压板5通过滑块分别滑动安装在支架51的前端下面,在两个三角形压板5的上面分别安装一个丝杠螺母,在两个螺母上连接一条正反丝丝杠形成丝杠副,在转动丝杠时两个三角形压板5可以在导轨上能够相对移动,从而可以调整两个三角形压板5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在两个三角形压板5的后端分别设置调整口,两个三角形压板5用螺丝连接在支架51上,通过调整口来调整两个三角形压板5的相对位置。
在支架51的前部上面一前一后平行安装两条导轨31,将处在支架51上靠后的那条导轨垫高,要比前边的那条导轨高出一个推折杆厚度以上的高度,在导轨31上分别安装滑块32;设置至少4条推折杆3,每两个推折杆3为一组间隔安装在滑块32上,是安装在滑块32上的两个推折杆3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隙,这个空隙就是推折缺口30,在支架51上对应于推折杆3和滑块32的位置上分别安装一个气缸33,使气缸33的气缸杆分别与推折杆3连接;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分别设置一个连接板,将两个推折杆3间隔安装在连接板上,然后再将所述的连接板安装在滑块32上,气缸33的缸杆连接到连接板上;也可以分别设置一个成方形的平板,将平板的前部设置一个长方形的缺口,这个长方形的缺口就是推折缺口30,这种实施方式安装简单,也便于与滑块32及气缸33连接。
在两个三角形压板5的后部支架51的位置上安装一个气缸61,在气缸61 的两侧对称安装两条导杆62,在两个导杆62的下端和气缸杆上安装压痕板6。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如图7所示:在初始状态下,先测量一下待折叠的塑料袋的宽度尺寸,将两个三角形压板5的调整,使两个三角形压板5的斜边与塑料袋的提手折叠线72的宽度相对应。当塑料袋7被放置到工作位置后,塑料袋的两个提手71分别处在两个托板2的后部上面,塑料袋7的首部折叠线73 处在折叠翻板4的后面。首先,气缸58打开驱动横梁56及其两个三角形压板5 前移至两个托板2之间的后部上面,与折叠翻板4上下对应,接着气缸54打开驱动两个三角形压板5下移将塑料袋的首部压住在折叠翻板4上面的两个托板2之间,两个三角形压板5的两个斜边分别压在提手折叠线72的位置,此时两个提手71还是分别搭在托板2上,形成如图8所示的状态。接着其中的一个气缸 33打开驱动右侧的那个推折杆3从右侧的托板2的下面穿过将塑料袋提手71向中间推折,将右侧的那个塑料方便袋的提手71推折叠成如图9所示的状态。接着左侧的气缸33也打开驱动另一左侧的那个推折板3从左侧的托板2的底面穿过将左侧的那个提手71推折到右侧的那个推折杆3的上面,此时两个推折杆3 上下重叠在一起,两个推折杆3上的推杆缺口30上下对应;之后压袋弯钩42 向后摆动从两个上下重叠在一起的两个推折杆3上的推杆缺口30中穿过将搭在一起的两个提手71压住在折叠翻板4上,形成如图10所示的状态。几乎与此同时,设置在支架51上的气缸61打开驱动压痕板61下移将塑料袋的首部折叠线73的位置下压,使得首部折叠线73后面的部分压实,并且使得折叠翻板4 后面的塑料方便袋部分低于折叠翻板4的高度以利于进一步的折叠折叠;接着,气缸61释放压痕板61抬起复位,复位后的压痕板6其底面不会低于三角形压板5的底面,不会影响三角形压板5的向后移动。之后,滑台24在气缸23的驱动下向前移动,使得两个托板2向前移动离开折叠翻板4;与此同时,气缸 58也打开驱动支架51向后移动使得两个三角形压板5、两个推折杆3一起从已经搭在了一起的两个提手71中向后抽出;因为此时压袋弯钩42已经从推杆缺口30中伸入,将搭在了一起的塑料方便袋的两个提手71压住固定在了折叠翻板4上,所以在两个托板2随滑台24向前抽出,还有两个三角形压板5和两个推折杆3在向后抽出的过程中不至于把两个搭在一起的提手71抽散抽乱,形成如图11所示的状态。接着气缸54释放两个三角形压板5、两个推折杆3、压痕板6都随支架51抬起。之后,摆动气缸41驱动折叠翻板4向后摆动,在折叠翻板4摆动到直立状态后,设置在摆动气缸上的位置接近开关会通过控制系统一个开关信号,从而控制并驱动压袋弯钩42释放复位,从而不会影响折叠翻板 4的继续向后摆动翻转。在摆动气缸4继续向后摆动翻转到180度是,将塑料方便袋的前面部分即首部及搭在了一起的两个提手71折叠在了塑料方便袋的后面部分上了。至此,塑料方便袋的提手折叠工作完成。41气缸59释放压板5后移至初始位置。之后,折叠翻板4在其摆动气缸41的驱动下向后摆动,在折叠翻板4摆动至90度角即直立状态之后,压袋弯钩42摆动复位,折叠翻板4将塑料袋的前面部分继续向后翻折到尾部折叠装置8上后返回,至此,塑料方便袋的提手折叠装置的折叠工作完成。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7485.X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535662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B65B 63/04
专利分类号:B65B63/04
范畴分类:34A;
申请人:王秀来
第一申请人:王秀来
申请人地址:276512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刘官庄镇富民路66号
发明人:王秀来
第一发明人:王秀来
当前权利人:王秀来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