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的研究

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的研究

刘从凯

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初级中学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出现了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学生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妨碍,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制约着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地有效地排除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数学成绩,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呢?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探讨。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分析

(一)马虎心理。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要求放松,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养成粗心、马虎心理。(二)自卑心理。不少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数学成绩不理想。随着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增加,知识难度的进一步加大,伴随而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丝毫没有品尝过成功的乐趣,导致他们在学习中丧失了信心,产生了自卑心理。(三)饱胀心理。对所学内容不能当堂“消化”,日积月累对知识“消化不良”就容易形成此心理。(四)厌烦心理。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课堂毫无生机的情况下,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引发厌烦心理。这种心理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五)畏惧心理。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主要是由于学生长期经受着失败的打击而得不到正确引导,从而丧失信心而不敢表现自己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严重地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消除学习心理障碍,享受快乐数学的对策

(一)、培养良好习惯,克服马虎心理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法,克服马虎心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课前的准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等工作,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课前要预习,对新课内容要了解,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样上课时更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上课时,带着问题去听课,将更认真去消化课堂上的知识点。学生通过预习,培养了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复习时,引导他们从练习中找问题,带着问题去复习课本,再纠正作业中的错误,克服马虎心理,这种复习既有针对性,又有迫切感,提高学生复习的自觉性和系统性。考试时,要求学生认真、沉着、冷静答题。有不少学生在难题上丝毫不失分,却在简单的计算题上失分,究其原因这就是马虎、粗心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平时要培养学生细心、有耐心、有毅力的好品质。通过不断的分析总结,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完善,学习经验逐步丰富,形成了良性循环,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适当时候,请学习成绩优秀或进步较大的学生介绍经验,克服马虎心理,共享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数学素养,提高其学习心理素质。

(二)、享受成功乐趣,消除自卑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学生从数学学习获得的成功感,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与此相反,假如学习总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就会产生失败感。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个性化教学,设置具有一定坡度的题目,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从中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我采用“分步评价法”,即在教学中不是以一个完美无缺的发现或解答作为评价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而是对学生思维、解答中的每一步乃至一个数据、一个符号的正确都加以肯定,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的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熟悉到自己的力量,引导学生立定志向,通过努力去争取成功,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我能、我行、我成功”,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三)、优化课堂教学,消除饱胀心理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善于归纳和提炼教材,教学内容尽量要联系生活实际,重视问题的揭示过程和教法研究,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可经常组织开展抢答赛、小组赛、数学知识运用等活动,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消除饱胀心理,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使无影变有形,无音变有声,把静变动,化抽象为具体等,通过色彩、声音、形象、动作来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帮助其消化知识,拓宽学生学习空间,不断完善自己。如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几何画板》对∠C的大小与三边大小的关系,充分地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当a、b、c满足a2+b2=c2时,∠C=90°。

(四)、营造和谐氛围,调节厌烦心理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与内在需要的人。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一个带有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的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课堂上,教师应精神饱满,和蔼可亲,充满自信,真诚地爱护他们;用平等、尊重、信任和宽容的态度去看待他们;营造宽松、和谐、自由而又不失严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去轻松愉快探究知识,让他们经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一个再平凡的学生,在教师真诚的语言、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友善的微笑下,总有一天会成长为一匹千里马,我们就应该做那个伯乐。课堂上的的沉默者,他们在看似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活跃的思维。在教学中,采用激励的教学手段或找个别谈心交流,告诉他:老师和同学都很想听听他的见解和想法,以此来增加他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理解和尊重学生,循循善诱,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消除其厌烦心理,使他们爱上数学,享受快乐数学。

(五)、优化学生心理,战胜畏惧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和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良好的学习情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我们要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绪以及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习惯等心理活动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将其物化为行为习惯和行为能力。关注人的发展是数学课程发展的时代性要求,关注人的发展已成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数学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数学实践能力为主线,这就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即数学教育应该培养人的更内在、更深刻的东西——数学素质。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多渠道引导,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和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培养健康心理。特别对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主动关心他们,想方设法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战胜畏惧心理,敢于表现自己,勇于质疑问难,敢于与教师论理,善于自己动手寻求知识,善于动手实践操作,敢于向一般性的解题方法提出挑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提高其学习效率和数学成绩,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素质教育在数学教育这块园地中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2、《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

标签:;  ;  ;  

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