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盎格鲁撒克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撒克逊,盎格鲁,王权,不列颠,基督教,英格兰,历史。
盎格鲁撒克逊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唐秋香,顾銮斋[1](2019)在《基督教神权政治文化对盎格鲁-撒克逊王权的影响——以国王圣化礼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由部落军事首领转化而来的盎格鲁-撒克逊国王通常宣称自己具有神圣的血统。尽管这种王权观很原始,而且还引发了王族内部对王位的激烈争夺,但对国王超自然出身的信仰能够产生一种忠诚感。宗教上的变革虽一度使盎格鲁-撒克逊国王失去天然的支持者,他们不再被当作神人,但通过在登基典礼上引入涂油礼和加冕礼,国王不仅获得了一种准教士的身份,凌驾于普通基督徒之上,他们也因此成为"承蒙上帝恩典的国王"神圣不可侵犯。从涂油礼和加冕礼推衍出的王权神化并没有成为防止国王权力瓦解的坚强壁垒,而且在这种宗教性的圣化礼中还潜藏着诸多制约王权的因素。(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张薇[2](2019)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 英格兰的艺术、语言与战争》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历史上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一度被认为是中世纪的"黑暗时期",但杰出的考古发现、独一无二的文本和错综复杂的手稿,证明"黑暗时期"并不黑暗。镶嵌宝石的阅读指书针插头,阿尔弗雷德大帝亲自设计。当时,阅读是盎格鲁萨克逊上流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为鼓励人们阅读,阿尔弗雷德大帝命人手工打制了阅读指书针,赠予子民。(上图)埃塞尔斯坦(左)向诺森布里亚的圣卡斯伯特(右)展示一本书,是迄今留存最早的英国国王肖像。埃塞尔斯坦终生未婚,死后王位由异母弟埃德蒙继承。(左图)(本文来源于《文明》期刊2019年09期)
张建辉[3](2019)在《盎格鲁撒克逊文明 与英格兰早期王国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异质文明的融合是早期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比利时着名历史学家亨利·皮朗在《穆罕默德和查理曼》中指出:"唯有盎格鲁撒克逊人对罗马皇帝的权威不屑一顾。对于其他蛮族而言,罗马皇帝仍是卓越的统治者。"因此日耳曼民族迁徙后,盎格鲁撒克逊人较早地建立起自己的王国,亨利·皮朗将其原因归结为盎格鲁撒克逊人占据的不列颠,是罗马帝国所有行省中"罗马化"程度最低的一个。国内外学者一般列出肯特、诺森布里亚、麦西亚、东盎格利(本文来源于《文明》期刊2019年09期)
张鸿迪[4](2019)在《盎格鲁-撒克逊晚期塞恩及其领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英格兰社会结构中,国王作为绝对领袖,天然享有其疆域统治内所有自由民的效忠,他有区别地赋予了一小部分臣民特殊权利,这些高级教士、修道院长、王室成员或国王近臣组成了等级社会的上层。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在古老的日耳曼委身习惯影响下,军事扈从塞恩与国王确立了相互依存的人身依附关系,在地产封赐与继承的过程中,塞恩经历了从家内武士向土地贵族的转化。(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黄珊云[5](2018)在《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对盎格鲁-撒克逊历史的回溯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奇幻小说的文体框架下,石黑一雄新作《被掩埋的巨人》一个核心主题是对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历史的回溯与重构。首先,作品通过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战争史、宗教史的"互文性"指涉,显示了石黑一雄前置历史主题的意图以及对民族冲突复杂渊源的揭示。这种历史指涉是对英国文明源头的回溯,也是对"英国民族性"的再次探讨。其次,在当代的国际化语境下,石黑一雄对盎格鲁-撒克逊历史进行文学性重构,表达了对民族集体性战争记忆的矛盾态度。(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刘霞[6](2018)在《对盎格鲁—撒克逊市场经济模式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社会中,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发展模式中都采用的是市场经济模式。不过,因为各个家的国情和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产生的市场经济模式也各有不同,因而每种市场经济模式都有着自身的显着特征。作者基于此,分析了当下比较典型的盎格鲁—撒克逊经济模式,并指出了这种市场经济模式的优势和不足。(本文来源于《品牌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孙超[7](2018)在《民族起源神话与英格兰文艺复兴时期的盎格鲁—撒克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世纪时期,以血缘族裔为核心的盎格鲁—撒克逊"移民神话"和特洛伊神话是英格兰人民族意识的重要表现。文艺复兴时代盎格鲁—撒克逊研究兴起后,特洛伊神话开始式微,盎格鲁—撒克逊"移民神话"萦绕在人们的想象中。受到人文主义影响的研究者将盎格鲁—撒克逊血缘族裔传说与宗教派系、语言学、历史地理、法律制度相结合,从而界定了英格兰人对民族的认同模式:首先,在英国民族认同中,始终存在着强烈的盎格鲁中心主义的倾向;其次,近代早期的英格兰人存在着多元族群意识;最后,盎格鲁—撒克逊的民族想象为现实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斗争服务。(本文来源于《世界历史》期刊2018年02期)
李欣怡[8](2018)在《浅析美国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缺陷及其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对美国经济带来的巨大进步,但随着金融危机的频发,实行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陷入困境。在中国迫切需要发展实体经济的今日,应重视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缺陷,并继承其有效和积极的一面:一是将改革作为一个循序渐进过程,二是加强政府干预和监管对资源配置,叁是监管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8年09期)
王亚薇[9](2017)在《西方现代学徒制发展现状及比较——以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学徒制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的重要路径,已在西方大国之间普遍建立和发展。我国现代学徒制起步较晚,正处于试点阶段,希望以盎格鲁撒克逊典型国家为例,对其现代学徒制发展现状的梳理与比较,能为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相比较而言,英国和澳大利亚学徒制的现代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诸多异同:中等教育与现代学徒制间的关联性;企业参与及承诺;制度体系的构建。(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24期)
朱成全,刘帅帅[10](2017)在《德国历史学派对“盎格鲁-撒克逊”经济学的批判及启发》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经济学德国历史学派曾经对"盎格鲁-撒克逊"经济学进行了深入的方法论批判,矛头直指"盎格鲁-撒克逊"经济学方法论的两大标志: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演绎法传统。直至今天,这些批判仍具有深远意义。作为"盎格鲁-撒克逊"经济学当代传人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在方法论层面上仍没有任何实质进步,方法论的形而上学性是导致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现实解释力越来越弱的根本原因。德国历史学派重视的历史维度问题仍是经济学领域的方法论核心问题。德国历史学派经济思想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启迪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盎格鲁撒克逊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英国历史上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一度被认为是中世纪的"黑暗时期",但杰出的考古发现、独一无二的文本和错综复杂的手稿,证明"黑暗时期"并不黑暗。镶嵌宝石的阅读指书针插头,阿尔弗雷德大帝亲自设计。当时,阅读是盎格鲁萨克逊上流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为鼓励人们阅读,阿尔弗雷德大帝命人手工打制了阅读指书针,赠予子民。(上图)埃塞尔斯坦(左)向诺森布里亚的圣卡斯伯特(右)展示一本书,是迄今留存最早的英国国王肖像。埃塞尔斯坦终生未婚,死后王位由异母弟埃德蒙继承。(左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盎格鲁撒克逊论文参考文献
[1].唐秋香,顾銮斋.基督教神权政治文化对盎格鲁-撒克逊王权的影响——以国王圣化礼为中心的考察[J].山东社会科学.2019
[2].张薇.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格兰的艺术、语言与战争[J].文明.2019
[3].张建辉.盎格鲁撒克逊文明与英格兰早期王国的建立[J].文明.2019
[4].张鸿迪.盎格鲁-撒克逊晚期塞恩及其领地研究[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19
[5].黄珊云.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对盎格鲁-撒克逊历史的回溯与重构[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8
[6].刘霞.对盎格鲁—撒克逊市场经济模式的分析[J].品牌研究.2018
[7].孙超.民族起源神话与英格兰文艺复兴时期的盎格鲁—撒克逊研究[J].世界历史.2018
[8].李欣怡.浅析美国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缺陷及其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J].科技经济导刊.2018
[9].王亚薇.西方现代学徒制发展现状及比较——以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
[10].朱成全,刘帅帅.德国历史学派对“盎格鲁-撒克逊”经济学的批判及启发[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