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集,误码率,载波,天线,波束,电力线,通信。
分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维,张传远,谢士银,齐永忠,马晓昆[1](2019)在《宽带电力线载波信道编码与分集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是一种传输环境恶劣的传输介质,不但有阻抗匹配和频率选择性衰落问题,还存在着严重的噪声和窄带干扰,并且其信道特性会随用电高峰时间分布而改变。信道编码和时频分集是2种有效的克服电力线载波信道时变性的技术。然而信道编码和时频分集这2种技术的各自特点及二者适合克服的具体电力线信道难题业界还未有定论。文章采用多种电力线信道模型,在不同模型下,对不同编码速率R的Turbo码和时频分集重数N的ROBO分集,做R与N之间的排列组合仿真,得出信道编码速率R与时频分集重数N在不同信道下的适用场景。(本文来源于《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华狄[2](2018)在《基于阵元方向图分集技术的天线阵综合以及锥状波束方向图综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线的方向图为天线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而方向图的综合也是天线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系统的给出了阵元方向图分集(Element-Level Pattern Diversity,ELPD)综合法。有别于传统的阵因子综合法,阵元方向图分集综合法可以为天线阵列提供一个新的自由度,从而为天线综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其次,着重研究了在军事与通信中应用广泛的锥状波束天线的综合。本论文主要的工作及创新点可以概括如下:(1)系统给出了利用阵元方向图分集技术综合线天线阵的理论和方法:有别于阵因子综合法,阵元方向图分集综合法中,各个阵元的方向图是不相同的。因此,远场方向图由波程差和阵元方向图的远场迭加共同决定,从而引入了一个新的自由度。首先利用傅里叶变换法对阵元方向图分集阵列进行综合,并给出了其物理含义。实际应用中每个阵元的馈电幅度和相位由人工蜂群(ABC)算法给出。通过端射及边射的几个例子,对比了阵元方向图分集阵列与传统阵列的结果,并分析了两种阵列的敏感度,给出了阵元方向图分集综合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阵元方向图分集阵列适用于综合电流快速变化的阵列,如平顶波束和双波束等。使用阵元方向图分集综合法能在使用较少阵元数的情况下得到和阵因子综合法类似的结果,因此可以简化馈电网络的设计。同时,阵列的敏感度也降低了。(2)针对双波束增益及波束指向角灵活控制的需求,利用阵元方向图分集技术设计了一个双波束天线:利用SMA接头对SIW腔体馈电,并在腔体上开槽对长方形贴片进行馈电。长方形贴片的长度决定了其表面激励起的模式,不同的方向图由不同的模式实现。利用此理念设计并加工了一个3阵元阵列。测试结果显示天线在中心频率为5.8GHz的10dB阻抗带宽为11%,波束指向角为49°,最大增益为10.1dBi,从而验证了理论的有效性。(3)针对高增益且E面H面波束宽度等化天线的需求,利用阵元方向图分集技术设计了一种磁电偶极子阵列:阵列的E面方向图由不同模式的偶极子远场迭加得到的,而H面方向图则主要依靠阵因子来进行综合。因此,使得一维阵列能够实现传统二维阵列的效果。设计并加工了一个3阵元阵列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测试结果表明,天线在中心频率为2.4GHz的10dB阻抗带宽为12.5%,在带宽内均能保持E面与H面方向图波束宽度一致。(4)针对指定倾角下高增益锥状波束天线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同心圆环结构的阵元方向图分集阵列:同心圆环结构可以分为同心电流环与同心磁流环。通过仿真验证了同心电流环综合锥状波束的可行性。利用嵌套喇叭结构实现同心磁流环阵列。设计并加工了一个3阵元同心磁流环嵌套喇叭阵列。测试结果表示,阵列的波束指向角为18°,增益为10.9dBi,阻抗带宽为6%。(5)对阵元方向图分集综合与共形阵列,时间调制阵列结合做了初步的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阵元方向图分集综合法可以适用于共形阵列与时间调制阵列,同时依旧具有节省阵元数等优点。(6)利用圆介质柱漏波天线实现了双锥状波束天线:通过调整介质加载的参数,可以使圆介质柱产生辐射。同时恰当的调整漏波周期,可以实现所需要的波束指向。设计并仿真了一个双锥状波束天线,两个波束指向角分别为117.5°与123.2°,仿真的增益为11.3dBi与11.18dBi。(7)针对高增益大角度平面结构的锥状波束天线的需求,提出了一个基于共面波导馈电的串馈阵列:共面波导结构可以在得到周向对称方向图的情况下保持平面结构。天线的副瓣由泰勒分布来控制。通过对天线阵元的相位进行补偿,可以精确的控制波束指向。在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并加工测试了一个16阵元的天线。天线在中心频率为10.5GHz的15dB反射系数阻抗带宽为11.4%。在中心频率处的增益和副瓣电平为10.5dBi和-20dB。测试的波束指向角为77°。(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梁庶芹[3](2018)在《GFDM系统的低复杂度检测和分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义频分复用(GFDM)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多载波传输技术,其独特的系统结构带来了很多优势,比如频谱传输效率高、带外辐射功率低、灵活性好、时延低等,这些优点满足了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诸多需求。但是GFDM系统采用了非正交的脉冲成形滤波器,引入自干扰,导致接收机复杂度太高,系统可靠性降低。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在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下GFDM系统的低复杂度检测和分集技术。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详细介绍了GFDM系统原理和叁种接收机检测技术,它们分别是匹配滤波(MF)检测、迫零(ZF)检测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检测,并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分析。2.对GFDM频域调制矩阵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结构具有分块对角稀疏性,然后研究了GFDM调制矩阵的奇异性,通过提高上采样倍数解决了特定情况下GFDM调制矩阵不可逆的难题,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频域等效信道模型,分别设计了低复杂度GFDM系统频域ZF检测和MMSE检测方法,通过研究相关矩阵特性,利用矩阵的稀疏性和分块对角阵的快速求逆算法降低接收机复杂度。最后,通过复杂度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GFDM系统接收机,本文提出的频域GFDM系统检测方法可以将接收机复杂度降低1~10~3个数量单位,且不会引起误符号率性能损失。3.针对基于分块对角快速求逆算法的低复杂度MMSE接收机只适用于GFDM系统子符号数较小的情况,本文利用频域等价信道自相关矩阵的共轭对称性,设计了一种基于L-BFGS迭代算法的MMSE检测方法,该方法将矩阵之间的运算转化成了向量之间的运算,进一步将MMSE接收机复杂度降低了10~10~5个数量单位,还节省了存储空间。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会带来大约1dB的误码率性能损失,但是相比于降低的复杂度来说,这些性能损失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特别地,当上采样倍数大于子载波数时,该算法下的MMSE接收机有更低的复杂度和更好的误符号率性能。4.在准正交编码的基础上设计了GFDM系统分集传输方法,通过设计信号编码方案,结合升余弦滤波器的对称性消除了子载波间的干扰,同时设计信号译码方案消除子符号间的干扰。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法可以带来明显的分集增益,有效提高系统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孙博文[4](2017)在《无线通信系统多中继协作分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通信技术正处于极速发展壮大阶段,通信的质量以及数据的传输速率正越来越成为大众的刚需要求。可是无线信道具有的多径衰落效应,却一直阻碍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多径衰落可以通过MIMO技术来克服,但是MIMO技术的发展却受限于移动终端尺寸小和发射功率恒定。协作分集技术应运而生,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通过分享协作伙伴的天线来帮助发送自己的信息,通过共享形成了一个与MIMO十分相似的系统,却能克服MIMO技术的局限性,并且能够获得一定的系统性能增益,进而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有效传输性能和可靠通信性能。本文首先从协作分集技术的研究背景出发,对现阶段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做了介绍,并且给出了协作分集技术现阶段的研究重点方向。其次,简单介绍了MIMO系统,通过理论分析得出MIMO系统的容量与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中较少的一端成正比。对几种分集合并技术进行了仿真分析,之后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协作分集转发协议,包括放大转发、译码转发、编码协作。通过理论和仿真分析,详细的比较了各自协议的优缺点。之后,介绍了Alamouti空时分组码,并且仿真分析了双发单收天线和双发双收天线的系统,得出Alamouti空时分组码能够获得最大分集增益的结论。最后,基于Alamouti空时码提出了基于多中继之间相互协作通信的系统,从模型的建立,到性能的分析,以及最后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分析验证。得出结论该系统能够获得和MIMO系统相同性能增益的同时,且易于实现,通过引入中继节点间的互传,我们既节省了发射功率,又更为有效的降低了信号传输的误码率,从而提升了无线传输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10-20)
李保雪[5](2017)在《国外角分集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角分集(Angle diversity),是不同到达角的信号之间的分集。角分集接收就是用几个不同的天线波束同时接收几个不同方向来的信号,然后合成的方式。不同的天线波束一般靠几个馈源放在适当的位置,而由一个反射器产生。文章通过简要介绍国外角分集天线技术,为我部发展小型化、高机动散射通信装备提供有益思路。(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7年08期)
刘青龙,董家山[6](2017)在《结合大数据的短波广域分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短波通信保障能力,提出了一种结合大数据的短波广域分集技术,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短波选频中的辅助决策功能以及天线阵在短波频段的分集接收功能,有效降低单个接收信道质量恶化对短波通信造成的不利影响,显着提高短波机动用户接入地面有线通信网的可通率和通信质量。该技术架构和设计可以为下一代短波接入技术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微型机与应用》期刊2017年13期)
王秀峰[7](2017)在《弱湍流中紫外光副载波调制分集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紫外光通信系统大多采用强度调制/直接检测系统,主要调制方式为开关键控、脉冲位置调制、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数字脉冲间隔调制等等。其中,OOK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大气湍流的影响,造成误码率的增大,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与OOK相比,PPM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以及较高的功率利用率,但PPM在解调过程中需要解决时钟同步问题。DPPM、DPIM是PPM演变过来的,性能和PPM类似。已有研究表明,副载波强度调制是一种有效抵抗大气湍流的调制方式,本论文主要研究紫外光副载波调制分集技术,并针对弱湍流条件下紫外光副载波调制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具体工作如下:(1)简单介绍了紫外光通信及调制分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紫外光通信的影响因素,并且对比分析了 OOK、PPM、DPPM、DPIM几种调制方式的平均发射功率、带宽需求、误时隙率。详细介绍了副载波二进制相移键控、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二进制频移键控调制解调的原理。(2)分析了无线紫外光直视和非直视链路模型,推导了对数正态分布下副载波BPSK、正交相移键控、八进制相移键控调制误码率公式,仿真分析了不同闪烁指数下发射功率、通信距离、发散角、视场角、收发仰角对紫外光副载波调制误码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发射功率、发散角、视场角的不断增大,副载波调制方式的误码率逐渐降低;随着通信距离、收发仰角的不断增大,副载波调制方式的误码率逐渐增大。同等条件下,叁种副载波调制方式中,BPSK的性能最优,其次是QPSK,8PSK的性能最差。(3)讨论了无线紫外光直视和非直视分集接收链路模型,推导了 log-normal分布下最大比合并(MRC)、等增益合并(EGC)、选择性合并(SC)叁种合并技术的误码率公式,仿真分析了弱湍流条件下紫外光副载波分集技术误码性能。结果表明,当信噪比相同时,叁种合并方式中,MRC的性能最优,其次是EGC, SC的性能最差。随着接收天线数目的增加,紫外光副载波调制方式性能逐渐提高。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的副载波分集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紫外光在湍流信道中的误码率,提高紫外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杨晰,李云龙[8](2017)在《分集技术及其在遥测接收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集技术是应对衰落影响的一种解决方案。极化分集技术是分集技术中的一种,该技术在无线环境复杂多变、信号易受干扰的情况下可以明显改善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在遥测系统地面站接收机中得到了应用。介绍极化分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并运用Matlab仿真了不同情况下极化分集合成的结果,说明了极化分集接收机在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减小误码率方面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7年11期)
唐波,盛新庆,金从军,赵小阳[9](2017)在《基于分集技术的射频仿真角度精度提高》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提高射频仿真系统的角度精度的方法。提出了叁元组分集技术,该技术通过使用多个叁元组同时对同一个点目标进行模拟来提高仿真角度精度。不同叁元组具有相互独立的角度误差的电磁能流在空中汇集,称之为空间合并。当各叁元组的能流配以合适的权重时,空间合并会给出最佳的角度精度。该文依据最大比率合并算法,给出了各叁元组的最佳权重。当5个叁元组进行分集时,仿真角度误差的方差可以减小到原来的60%以下。参与分集的叁元组数目越大,仿真角度精度越高。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叁元组射频仿真精度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7年09期)
吴文,方大纲,张金栋,华狄[10](2017)在《分集技术与天线阵列波束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天线的信号幅度、相位、时间和频率以及阵元的间隔和方向图等参数分集的角度探讨波束合成。重点介绍我们团队在基于方向图分集和时间频率分集的天线波束合成方面的探究工作,主要包括:阵列方向图时间分集技术及其在单通道数字波束合成中应用;阵元方向图分集技术及其在边射线阵、端射线阵、圆阵和共形阵等波束合成应用;阵元时间频率分集技术及其在多目标远场近场距离聚焦中应用。(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7-05-08)
分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天线的方向图为天线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而方向图的综合也是天线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系统的给出了阵元方向图分集(Element-Level Pattern Diversity,ELPD)综合法。有别于传统的阵因子综合法,阵元方向图分集综合法可以为天线阵列提供一个新的自由度,从而为天线综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其次,着重研究了在军事与通信中应用广泛的锥状波束天线的综合。本论文主要的工作及创新点可以概括如下:(1)系统给出了利用阵元方向图分集技术综合线天线阵的理论和方法:有别于阵因子综合法,阵元方向图分集综合法中,各个阵元的方向图是不相同的。因此,远场方向图由波程差和阵元方向图的远场迭加共同决定,从而引入了一个新的自由度。首先利用傅里叶变换法对阵元方向图分集阵列进行综合,并给出了其物理含义。实际应用中每个阵元的馈电幅度和相位由人工蜂群(ABC)算法给出。通过端射及边射的几个例子,对比了阵元方向图分集阵列与传统阵列的结果,并分析了两种阵列的敏感度,给出了阵元方向图分集综合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阵元方向图分集阵列适用于综合电流快速变化的阵列,如平顶波束和双波束等。使用阵元方向图分集综合法能在使用较少阵元数的情况下得到和阵因子综合法类似的结果,因此可以简化馈电网络的设计。同时,阵列的敏感度也降低了。(2)针对双波束增益及波束指向角灵活控制的需求,利用阵元方向图分集技术设计了一个双波束天线:利用SMA接头对SIW腔体馈电,并在腔体上开槽对长方形贴片进行馈电。长方形贴片的长度决定了其表面激励起的模式,不同的方向图由不同的模式实现。利用此理念设计并加工了一个3阵元阵列。测试结果显示天线在中心频率为5.8GHz的10dB阻抗带宽为11%,波束指向角为49°,最大增益为10.1dBi,从而验证了理论的有效性。(3)针对高增益且E面H面波束宽度等化天线的需求,利用阵元方向图分集技术设计了一种磁电偶极子阵列:阵列的E面方向图由不同模式的偶极子远场迭加得到的,而H面方向图则主要依靠阵因子来进行综合。因此,使得一维阵列能够实现传统二维阵列的效果。设计并加工了一个3阵元阵列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测试结果表明,天线在中心频率为2.4GHz的10dB阻抗带宽为12.5%,在带宽内均能保持E面与H面方向图波束宽度一致。(4)针对指定倾角下高增益锥状波束天线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同心圆环结构的阵元方向图分集阵列:同心圆环结构可以分为同心电流环与同心磁流环。通过仿真验证了同心电流环综合锥状波束的可行性。利用嵌套喇叭结构实现同心磁流环阵列。设计并加工了一个3阵元同心磁流环嵌套喇叭阵列。测试结果表示,阵列的波束指向角为18°,增益为10.9dBi,阻抗带宽为6%。(5)对阵元方向图分集综合与共形阵列,时间调制阵列结合做了初步的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阵元方向图分集综合法可以适用于共形阵列与时间调制阵列,同时依旧具有节省阵元数等优点。(6)利用圆介质柱漏波天线实现了双锥状波束天线:通过调整介质加载的参数,可以使圆介质柱产生辐射。同时恰当的调整漏波周期,可以实现所需要的波束指向。设计并仿真了一个双锥状波束天线,两个波束指向角分别为117.5°与123.2°,仿真的增益为11.3dBi与11.18dBi。(7)针对高增益大角度平面结构的锥状波束天线的需求,提出了一个基于共面波导馈电的串馈阵列:共面波导结构可以在得到周向对称方向图的情况下保持平面结构。天线的副瓣由泰勒分布来控制。通过对天线阵元的相位进行补偿,可以精确的控制波束指向。在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并加工测试了一个16阵元的天线。天线在中心频率为10.5GHz的15dB反射系数阻抗带宽为11.4%。在中心频率处的增益和副瓣电平为10.5dBi和-20dB。测试的波束指向角为7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明维,张传远,谢士银,齐永忠,马晓昆.宽带电力线载波信道编码与分集技术分析[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9
[2].华狄.基于阵元方向图分集技术的天线阵综合以及锥状波束方向图综合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
[3].梁庶芹.GFDM系统的低复杂度检测和分集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4].孙博文.无线通信系统多中继协作分集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5].李保雪.国外角分集技术综述[J].信息通信.2017
[6].刘青龙,董家山.结合大数据的短波广域分集技术[J].微型机与应用.2017
[7].王秀峰.弱湍流中紫外光副载波调制分集技术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
[8].杨晰,李云龙.分集技术及其在遥测接收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
[9].唐波,盛新庆,金从军,赵小阳.基于分集技术的射频仿真角度精度提高[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7
[10].吴文,方大纲,张金栋,华狄.分集技术与天线阵列波束合成[C].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