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气分布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空气,温度,疏水,氧化碳,均匀,含量,预热器。
空气分布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黎西,袁锐波,钱俊兵,汪院林,袁安华[1](2019)在《片烟加料外混式空气雾化喷嘴雾化粒径分布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检测烟草加料工艺过程中料液雾化液滴粒径分布特性,利用两台高速相机、外混式空气雾化喷嘴激光平台试验装置以及Halcon图像处理软件,分析了料液流量、料液温度、喷嘴气压对外混式雾化喷嘴雾化粒径分布的影响,同时利用离散型均匀分布方法建立了雾化液滴粒径的均匀性分布函数,利用量纲分析法建立了索太尔平均直径(SMD)的试验数学模型。结果显示: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检测区域变化,雾化液滴分布均匀性效果逐渐变佳,其中区域4雾化液滴分布均匀性统计量变化差异最大。②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着雾化气压力的增加,雾化液滴分布均匀性呈逐渐降低趋势。③其他条件相同时,雾化液滴分布均匀性随料液流量增加而逐渐增加;雾化液滴分布均匀性随料液温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④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着料液温度、雾化气压力的增加,SMD值呈不规则变化;随着料液流量、雾化气压力的增加,SMD值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随着料液流量、料液温度的增加,SMD值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高洁,吴小舟,吕品,王树刚,王沣浩[2](2019)在《辐射空调房间室内空气分布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配置有冷却顶板与混合通风的人工环境室中设置电热膜模拟外围护结构传热,在冷负荷分别为83 W/m~2及111 W/m~2条件下,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典型辐射空调房间室内空气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当冷却顶板表面温度变化范围为15~23℃及送风温度为22℃时,室内垂直方向1.7 m以下空气温度及速度分布较均匀,而1.7 m以上呈显着变化,CO_2浓度在工作区附近的CO_2浓度较高,而在顶板及地板附近浓度较低。平均垂直空气温差、紊流强度及除污效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0.2℃、32%~38%及0.62~0.86。因此,冷却顶板表面温度的变化对室内平均垂直空气温差、紊流强度影响较小,而对除污效率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李艳[3](2019)在《基于挡风玻璃结雾的电动汽车车室湿空气分布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行业占中国经济比重较高,但在发展过程中其产业及产业链引发的石油紧缺、石油所占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失衡、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使得以电动汽车为主力的新能源汽车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其中,在电动汽车的发展过程中,汽车驾驶过程的安全性和以续航里程为目标的节能性成为当今研究的关键问题。在寒冷环境中,汽车驾驶室内外温度差别较大,空调送风湿度较高,车窗玻璃容易发生结雾,驾驶人员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为此,本题使用实验研究和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针对电动汽车玻璃结雾和基于玻璃结雾的湿空气分布特性研究。搭建车窗玻璃结雾试验台架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车窗玻璃结雾过程中的的传热特性;分析了超亲水、超疏水涂层材料在车窗玻璃结雾过程中对其结雾的影响,并对这两种涂层材料的防雾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玻璃内表面结雾时其附近空气层存在温度梯度和湿度梯度,超亲水涂层材料具有良好的玻璃防雾性能,超疏水次之,同时为车室协同防雾新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汽车玻璃窗结雾和车室湿空气分布研究模型进行优化改进,然后通过FLUENT软件,采用VOF模型,evaporation—condensation模型和组分输运模型对在不同玻璃润湿性能,不同室内外温度,相对湿度,室内外风速工况下车窗玻璃结雾过程和湿空气分布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超亲/疏水涂层材料改变了雾滴在玻璃表面的附着形式:车窗玻璃结雾会改变其附近空气层的湿空气分布,其附近空气层有明显的温度梯度和湿度梯度。越靠近车窗玻璃,其温度越高,湿度也越高。根据实验和仿真结果对比分析,得出了超亲水、超疏水对玻璃结雾的不同影响,提出了车室协同防雾新方法,即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使用超亲水涂层处理前挡风玻璃内表面保证汽车前挡风玻璃不结雾,使用超疏水涂层材料处理后挡风玻璃,使后挡风玻璃和侧玻璃尽量不结雾,降低电动汽车空调的使用,降低能耗,增加续航里程。(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沈丹,戴鹏远,吴胜,唐倩,李春梅[4](2018)在《冬季封闭式肉种鸡舍空气颗粒物、氨气和二氧化碳分布特点及PM_(2.5)理化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通过监测冬季肉种鸡舍内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氨气(ammonia,NH_3)和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_2)的浓度变化及检测舍内细颗粒物PM_(2.5)的化学成分和电镜观察,分析冬季封闭式种鸡舍颗粒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分布特点及鸡舍PM_(2.5)的可能来源。试验监测于2016年12月在江苏某封闭式肉种鸡舍进行,鸡舍内饲养5 626只57~58周龄优矮种鸡。鸡舍内共设7个监测位置,舍外1个监测位置,每天05:00-21:00每2h监测一次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PM浓度、NH_3和CO_2浓度,连续监测8d;鸡舍中央位置固定颗粒物采样器,每天连续16h采集PM_(2.5)用于成分检测及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鸡舍前部(进风口)的温度、PM和NH_3浓度均显着低于中部和后部(P<0.05);鸡舍内不同粒径PM浓度极显着高于舍外(P<0.001);早上喂料时(05:00)PM_(2.5)、PM_(10)和TSP浓度最高,熄灯后(21:00)PM浓度低于其他监测时间,而PM_(2.5)/PM_(10)、PM_(10)/TSP和PM_(2.5)/TSP在安静时(21:00)最高;除了PM_(2.5),风速与其他微环境变量均有显着相关性(P<0.01);舍内风速和CO_2浓度受舍外影响不大;2)鸡舍PM_(2.5)成分以有机碳(OC)含量最高,NO_3~-和SO_4~(2-)浓度较高;通过电镜观察发现,鸡舍PM_(2.5)多为矿物颗粒和部分烟尘集合体;PM_(2.5)能谱图显示C和O的质量百分比、原子数百分比最高。监测鸡舍外PM浓度比舍内低,舍内的前部(进风口)的空气质量比中部和后部好,鸡的活动是引起粗颗粒(PM_(10)、TSP)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肉种鸡舍内PM_(2.5)主要成分为有机物和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饲料、粪便和地面扬尘等。(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唐莎,雷波[5](2018)在《屏蔽门系统地铁隧道空气温度分布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ES计算软件分析了屏蔽门系统地铁隧道内的空气温度分布特性,讨论了列车停车位置、加减速率大小、轨道排热系统和列车行车对数对温度分布以及最高温度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铁隧道内的空气温度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左、右线隧道温度分布基本相同;隧道最高温度出现在距出站端0~12m的轨行区,并主要受到列车停车位置和加、减速率的影响;列车行车对数从10对/h增加到30对/h最高温度的平均值增加4.49℃,设置轨道排热系统的情况下隧道最高温度的平均值下降2.83℃。(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四川)》期刊2018年01期)
丛星亮,李勇,杨骏[6](2017)在《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及氧含量分布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电厂进行的大量试验中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获得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和氧含量的分布特性。试验发现空气预热器出口的烟气氧含量呈现出两种分布特性规律。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氧含量呈现哪一种分布特性规律取决于空气预热器漏风情况,是携带漏风还是间隙漏风的占主导地位。烟气的温度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特性。空气预热器出口的烟气温度分布特性显然与空气预热器转子的转动以及漏风、传热等因素有关。试验结果显示:空气预热器出口的烟气含氧量与CO含量呈现较好的指数型关系,烟气的CO含量随着烟气的含氧量增加而降低。这种规律特性与煤粉的燃烧耗氧量和混合特性有关。基于这种规律,合理布置传感器,其测量烟道断面平均值的精度能够控制在3%的范围内,传感器基本安装在空气预热器中间位置及其附近,有时传感器的布置需要因地制宜。(本文来源于《锅炉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刘雷明,李浩,黄晨[7](2017)在《喷射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孔口送风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3种不同孔口类型的喷射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测试了其在不同风量下的出风速度和射程,并利用射流理论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的孔口紊流系数。结果表明送风量对同一类型孔口的紊流系数影响不大,3种孔口类型在不同风量下的紊流系数分别为0.068、0.145、0.158。孔口结构对紊流系数有较大影响。同一风量下,18 mm带导流环的孔口送风射程大约是18 mm无导流环孔口送风射程的2倍。(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7年04期)
张建桃,陈鸿,文晟,李晟华,邓小玲[8](2017)在《柑橘黄龙病热空气快速处理温度场分布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柑橘黄龙病自然热罩热处理存在的处理周期长、效率低、对自然条件依赖大、处理罩内温差过大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柑橘黄龙病热空气快速处理方法。为解决热空气快速处理时罩内温差过大的问题,搭建了柑橘黄龙病热空气快速处理温度场分布特性试验平台,研究了有无回风道、风速、热空气入口位置、热空气出口位置、入风口热空气温度对处理罩内温度场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风速、热空气入口位置、热空气出口位置、入风口热空气温度对处理罩内各截面温度场均有显着影响(P<0.05);回风道不仅能使处理罩内温度场更均匀,而且能够降低能耗。通过试验得出柑橘黄龙病快速热空气处理的优选参数为:有回风道,风速14.5 m/s,热空气入口位于处理罩下层,热空气出口位于处理罩上层,且与入口呈90?,入风口热空气温度90℃。在该优选参数下,处理罩内温度从32℃上升到48℃,耗时约为9 min,处理罩内的温度极差为3.9℃,比非优选参数下罩内的温度极差相比下降了14.1℃。并在此参数下对柑橘黄龙病进行快速热空气处理田间试验,处理后病菌浓度平均降低80.28%。研究结果为黄龙病热空气规模化处理设备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尹春丽[9](2016)在《非水系锂空气电池电解液分布特性及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众多的新兴电池系统中,锂空气电池具有超高的理论容量密度(3852Ah/kg),在热力学平衡电压2.96 V下的理论能量密度可达11400 Wh/kg,未来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然而,到目前为止该电池技术仍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难题。除了空气电极极化严重、电解液易分解、循环性差等问题外,电池的实际放电容量也与其理论值相差甚远。锂空气电池的放电容量与电池正极的叁相界面有关,一般叁相界面面积越大,电池的放电容量就越大。若给定正极材料,电解液在正极上的分布与电池叁相界面直接相关。本论文围绕非水体系锂空气电池内的电解液分布特性及其对电池的影响机制展开了系列研究。通过不同量电解液(1 M LiTFSI/TMS)在电池正负极的添加,研究电池的放电容量及亲或憎水空气电极上电解液的分布特性,进而研究正极不同电解液注入方式对电解液分布和电池性能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电解液的添加量是影响电解液分布最直接、关键的因素。电解液量太多,易淹没电极,堵塞电极孔道,极大限制氧在电极内的传输;电解液量太少,不足以润湿电极表面,固液二相界面较小,电池的反应界面因而也较小。以KB、SP和CNT为正极(锂空气电池常用电极,且KB、SP为亲水电极,CNT为憎水电极),通过电池负/正极不同电解液量添加的研究发现,当C载量为0.25 mg时,KB和SP电池的放电容量随着电解液量的增加先增后降,而CNT电池的放电容量则是均以缓慢的趋势增加,电池负/正极的电解液量添加的较佳组合分别为30μL/60μL、10μL/60μL、40μL/60μL,此时电池的放电容量分别达到7.1410 mAh、6.8965 mAh、5.066 mAh。结合EDS分析得知,电解液在KB和SP电极上的分布较广,而在CNT电极上的分布相对较窄,这主要与电极材料本身的介孔分布特性及对电解液的吸收能力有关。2、电解液分布除与量的多少有关外,还与电解液的注入方式存在一定关系。本文采用浸泡电极或电解液/C共混制备电极的简单方法,将部分电解液预先注入至电极内部,使靠近碳纸侧的孔表面也利用起来,以增大电池的叁相反应界面。结果发现由于KB的吸液能力较强,浸泡或电解液/C共混等电解液注入方式容易淹没电极,从而影响氧气的传质,使电池的放电容量减小。相反,CNT电极属憎电解液性质,电解液相对较难润湿电极孔道,因此通过少量电解液与CNT共混引入少量电解液至电极内部,可有效地优化电解液在CNT电极上的分布情况,当电解液引入量为0.143μL/cm2时,电池的放电容量从5.066 mAh增大至7.547 mAh。3、结合SEM和XRD技术表征可发现,锂空气电池在放电过程生成呈圆环形的Li2O2,而且由于放电产物不溶于1 M LiTFSI/TMS的电解液体系中,因此电池在放电后生成的固体Li2O2沉积在电极表面,导致电池阻抗增加。通过EDS能谱技术分析,发现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出现明显的再分布现象:(1)电池放电过程中由于Li2O2固体的生成,部分电解液被挤入碳纸中;(2)电池充电时,随着Li2O2的分解,电极建立新的孔道,在毛细压力的作用下,亲水的KB和SP电极有明显的电解液回流现象,而CNT电极由于本身的憎水特性且孔径较小,电解液难以重新进入电极,所以无明显的回流现象。(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6-06-30)
席新铭,王梦洁,杜小泽,杨立军,杨勇平[10](2015)在《“叁塔合一”间接空冷塔内空气流场分布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间接空冷、脱硫与排烟功能一体的"叁塔合一"技术,兼具节水、节能和环保优势,近年来在我国火力发电中得到快速发展。"叁塔合一"条件下,空冷塔内空气流场的热力性能,对揭示空冷塔散热、烟气扩散及空冷塔内壁腐蚀等关键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间接空冷塔内布置烟囱和脱硫塔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环境风和烟囱高度对塔内空气流场及散热器热力性能的影响,并获得了定量的分析结果。研究表明:环境风对空冷系统塔内空气流场和温度场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空冷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不利于烟气扩散,同时会加重空冷塔壁腐蚀;而烟囱高度对空冷塔换热性能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23期)
空气分布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在配置有冷却顶板与混合通风的人工环境室中设置电热膜模拟外围护结构传热,在冷负荷分别为83 W/m~2及111 W/m~2条件下,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典型辐射空调房间室内空气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当冷却顶板表面温度变化范围为15~23℃及送风温度为22℃时,室内垂直方向1.7 m以下空气温度及速度分布较均匀,而1.7 m以上呈显着变化,CO_2浓度在工作区附近的CO_2浓度较高,而在顶板及地板附近浓度较低。平均垂直空气温差、紊流强度及除污效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0.2℃、32%~38%及0.62~0.86。因此,冷却顶板表面温度的变化对室内平均垂直空气温差、紊流强度影响较小,而对除污效率影响较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气分布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黎西,袁锐波,钱俊兵,汪院林,袁安华.片烟加料外混式空气雾化喷嘴雾化粒径分布特性[J].烟草科技.2019
[2].高洁,吴小舟,吕品,王树刚,王沣浩.辐射空调房间室内空气分布特性实验研究[J].制冷学报.2019
[3].刘李艳.基于挡风玻璃结雾的电动汽车车室湿空气分布特性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4].沈丹,戴鹏远,吴胜,唐倩,李春梅.冬季封闭式肉种鸡舍空气颗粒物、氨气和二氧化碳分布特点及PM_(2.5)理化特性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8
[5].唐莎,雷波.屏蔽门系统地铁隧道空气温度分布特性研究[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8
[6].丛星亮,李勇,杨骏.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及氧含量分布特性[J].锅炉技术.2017
[7].刘雷明,李浩,黄晨.喷射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孔口送风特性的实验研究[J].建筑节能.2017
[8].张建桃,陈鸿,文晟,李晟华,邓小玲.柑橘黄龙病热空气快速处理温度场分布特性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7
[9].尹春丽.非水系锂空气电池电解液分布特性及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机制[D].深圳大学.2016
[10].席新铭,王梦洁,杜小泽,杨立军,杨勇平.“叁塔合一”间接空冷塔内空气流场分布特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