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的预防与神经康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的预防与神经康复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的防治及神经康复(论文文献综述)

姚静[1](2021)在《磁共振成像联合脑电图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价值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脑电图(EEG)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早期诊断及评价其严重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武汉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新生儿内科住院的经临床诊断的足月HIE患儿116名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于生后2周内完善头颅常规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及EEG的检测,观察其用于新生儿HIE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并且对HIE患儿进行MRI影像学评分及EEG分度,分别比较其与临床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1、足月新生儿HIE的MRI影像学评分与临床分度之间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呈正相关(r>0,P<0.0001);不同部位的MRI影像学评分在三组临床分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影像学评分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001);2、足月新生儿HIE的EEG分度与临床分度呈正相关(r=0.380,P<0.0001),且EEG分度与临床分度的符合率轻度61.8%>中度30.8%(本研究中没有诊断为重度EEG异常的患儿);3、额叶白质、脑室周围白质、豆状核及脑干的ADC值在临床分度三组HIE患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顶叶白质、内囊后肢及丘脑腹外侧核的ADC值,重度组明显低于轻中度组(P>0.05),轻中度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MRI及EEG分别对足月新生儿HIE进行诊断时的灵敏度为70.7%、73.3%,二者进行联合诊断时的灵敏度更高为89.7%。结论:MRI及EEG均有利于足月新生儿HIE的早期诊断,敏感性较高,且能对HIE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二者联合应用其诊断及评估具有更大的临床诊治价值。

王佳宁[2](2020)在《MR多模态功能成像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流动力学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正常足月新生儿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脑血流动力学研究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在正常足月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日龄因素对正常新生儿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3T核磁脑部3DASL序列及常规序列扫描。按日龄分为1-3天组,4-7天组,8-15天组。3DASL图像导入GE AW 4.6后处理工作站,用Functool软件获得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图,在CBF图上分别在两侧对称位置额、顶叶白质、基底节区、放射冠、丘脑及脑干选取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记录各ROI的CBF值。比较脑组织两侧对称位置ROI的CBF值,比较男、女不同性别间各ROI的CBF值,比较不同日龄三组间各ROI的CBF值。结果:1.两侧对称位置额、顶、基底节区、放射冠、丘脑的CBF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两组各脑区ROI的CBF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8-15天组基底节区、放射冠、顶叶白质CBF值高于1-3天组及4-7天组(P<0.05),4-7天组基底节区CBF值高于1-3天组(P<0.05),4-7天组额叶白质CBF值低于1-3天组和8-15天组(P<0.05),4-7天组脑干CBF值高于1-3天组和8-15天组(P<0.05)。结论:1.本研究采用常规多模态参数MR脑功能成像结合3DASL新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了脑功能损伤早期的动态研究,并优化了本研究的脑功能评价磁共振技术参数,具有创新性。2.研究结果证实了3DASL技术可清楚地显示新生儿脑各区的不同血流信号的异常变化,是一项非常好的无创性、快速、准确的评价新生儿脑功能损伤磁共振成像技术。3.结果显示8-15天组基底节区、放射冠、顶叶白质CBF值高于1-3天组及4-7天组(P均<0.05),4-7天组基底节区CBF值高于1-3天组(P均<0.05),支持随着日龄的增加,这些脑区CBF值呈上升的趋势。说明随着日龄增加,由于新生儿脑髓鞘化活跃及突触密度增加,脑的代谢及耗氧量在增加,可使脑血流量增加。4.在临床应用中,新生儿的性别因素对CBF值无显着影响;应考虑日龄对CBF值影响,并采用双侧对照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学研究。第二部分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不同日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血流动力学研究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及60例HIE新生儿进行3T核磁脑部3DASL序列及常规序列扫描。正常新生儿及HIE新生儿都按日龄分为1-3天组,4-7天组,8-15天组。3DASL图像导入GE AW 4.6后处理工作站,用Functool软件获得CBF图,在CBF图上分别在两侧对称位置额、顶叶白质、基底节区、放射冠、丘脑及脑干选取感兴趣区,记录各ROI的CBF值,并对双侧对称部位的CBF值取平均值。分别比较1-3天组、4-7天组、8-15天组HIE新生儿与相应日龄正常新生儿脑血流量,总结不同日龄段HIE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1.1-3天组HIE新生儿基底节区、丘脑、脑干CBF值高于1-3天组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CBF值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冠CBF值略高于正常组,顶叶CBF值低于正常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4-7天组HIE新生儿基底节区、丘脑、放射冠、额叶CBF值低于4-7天组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CBF值高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顶叶CBF值低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8-15天组HIE新生儿各脑区CBF值与8-15天组正常新生儿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统计学分析提示:1-3天组HIE新生儿基底节区、丘脑、脑干CBF值高于1-3天组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HIE新生儿存在血流重新分配,中央灰质区存在再灌注损伤,因为这些区域在不成熟的大脑代谢更高,需氧量更大。2.1-3天组HIE新生儿额叶、顶叶CBF值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为保证代谢最旺盛的中央灰质区,周围白质区脑血流量减少。3.4-7天组HIE新生儿基底节区、丘脑、放射冠、额叶CBF值低于4-7天组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大部分脑区此时期脑血流自身调节能力失代偿,脑血流量大部分靠血压调节,而长期缺氧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所以脑灌注随之减低。4.8-15天组大部分脑区的脑血流量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以我们对HIE进行脑血流动力学评估的最佳时间窗优化为7天内。5.基底节区、丘脑早期高灌注有助于早期诊断HIE及评估预后。第三部分动脉自选标记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BF值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的相关性,早期CBF值变化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关系,HIE临床分级与MR分级的一致性。方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40例行头颅MR平扫及3DASL序列扫描。根据临床分度分三组:轻度、中度、中度,MR分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中度,比较两种分度的一致性。比较临床分度轻、中、重三组新生儿CBF值的差异。根据NBNA评分将新生儿分组,35分以上为预后良好组,35分以下为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CBF值差异。比较CBF值与NBNA评分相关性。结果:1.临床分度与MR分度的评价结果是存在较强的一致性(Kappa值=0.672,P<0.001)。2.基底节区CBF值在临床轻、中、重组分别为24.02±3.03、29.10±1.93、38.28±7.53;丘脑CBF值在临床轻、中、重组分别为25.90±2.17、30.46±5.04、36.16±8.24;NBNA评分在临床轻、中、重组分别为38.82±0.41、37.00±0.87、32.42±2.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基底节区CBF值在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分别为40.80±8.15、27.87±3.85;丘脑CBF值在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分别为39.53±7.55、28.76±4.65;NBNA评分在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分别为30.88±1.96、37.44±1.32;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4.基底节区CBF值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很密切,呈负相关(r=-0.908,P<0.05);丘脑CBF值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较密切,呈负相关(r=-0.754,P<0.05)。结论:1.研究结果证实,HIE的临床分度与3DASL成像评价分度结果,有较统一的一致性。提示本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有效性、实用性,对新生儿脑的功能损伤评价是一项无创性的磁共振检查技术。2.统计学数据分析证实基底节区CBF值、丘脑CBF值和NBNA评分在临床分级的轻、中、重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基底节区、丘脑的CBF值在轻、中、重组的新生儿中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说明两个部位的CBF值越高,病情越重,基底节区、丘脑早期CBF值可客观、直观地反应HIE严重程度。3.基底节区CBF值、丘脑CBF值和NBNA评分在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预后不良组的脑灌注高于预后良好组的脑灌注,提示CBF值可以评估与细胞延迟死亡相关的再灌注现象,因此可以用于预测脑功能损伤的结果和及早进行神经保护治疗。4.基底节区CBF值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很密切,呈负相关。丘脑CBF值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较密切,呈负相关。由此认为基底节区、丘脑的灌注越高,NBNA评分越低,预后越差。5.ASL联合常规MR多模态扫描技术、NBNA评分可更全面地对HIE分度及准确评估临床预后,给临床的早期治疗提供更多的医学影像学信息。

罗俊[3](2020)在《恩施州某三甲医院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恩施州某三级甲等医院早产儿的出生体重以及胎龄的构成比例、常见并发症的分布、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为临床诊疗和医保报销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计《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NICU早产儿并发症调查表》,搜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出生且24小时内入住我院NICU的774名活产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胎龄、出生体重、并发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等资料。结果:(1)早产儿男女性别比为1.2:1(男422例,女352例);按胎龄分为:<28周者16例(2.07%),28周-31+6周者119例(15.37%),32周-33+6周者182例(23.51%),34周-36+6周者457例(59.04%);按出生体重分为:<1000g者17例(2.20%),1000g-1499g者99例(12.79%),1500g-2499g者451例(58.27%),≥2500g者207例(26.74%);(2)早产儿在新生儿期排名前10位的并发症依次为:病理性黄疸381例(49.2%)、肺炎392例(37.7%)、贫血269例(34.8%)、颅内出血240例(31.0%)、NRDS 211例(27.3%)、低钙血症156例(20.2%)、低钾血症108例(14.0%)、新生儿窒息100例(12.9%)、喂养不耐受93例(12.0%)、凝血功能异常91例(11.8%);(3)高胆红素血症、肺炎、贫血、NRDS、低钙血症、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各胎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钾血症、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各胎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肺炎、贫血、NRDS、低钙血症、低钾血症、新生儿窒息、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各体重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各出生体重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平均住院的时间为(15.53±13.43)天,平均住院费用为(27522.13±25750.35)元;(6)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其中R值为0.78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胎龄呈负相关,其R值分别为-0.543、-0.57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其R值分别为-0.504、-0.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胎龄及出生体重密切相关,各并发症在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不同,提示在早产儿管理中应针对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开展早产儿并发症的防治工作;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住院费用越高,这为恩施州住院早产儿的医保报销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吴晶[4](2020)在《多普勒超声在评估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效性中的临床研究及其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符合率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主要是通过研究评估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的各种方法的进展,从而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为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治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部分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1、第一部分:依据我院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过程中,使用多普勒超声评估其治疗的疗效,通过临床指标数据的分析来进一步探讨多普勒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2、第二部分:应用荟萃(Meta)分析探讨超声与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符合率。方法:采用Review Manager 4.2软件,应用Meta分析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1994年1月—2013年12月有关超声与CT诊断中国国内新生儿颅内出血符合率的研究进行综合定量评价。方法:1、第一部分:随机选取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足月新生儿HIE新生儿60例。将以上60例病例分为亚低温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对症支持治疗,即维持血压、血氧饱和度、灌注及血糖稳定,防治脑水肿、抗惊厥。亚低温组患儿在生后6h内接受全身亚低温治疗72h,并在不同时期对两组患儿进行临床评估及随访,评估内容包括:生后7d及14d的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生后24h、48h、72h时异常a EEG发生率,生后24h、48h、72h时超声测量大脑中动脉Vs、Vd、RI及PI。所收集数据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第二部分:采用Review Manager 4.2软件,应用Meta分析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1994年1月—2013年12月有关超声与CT诊断中国国内新生儿颅内出血符合率的研究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1、第一部分:(1)亚低温组及对照组新生儿在胎龄、年龄、出生体重及性别、窒息程度、HIE分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在生后6h及24h时两组患儿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后48h及72h时两组患儿神经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14d时NBNA评分均显着高于7d时NBNA评分(P<0.05),亚低温组患儿评分在生后14d时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在生后72h内对HIE患儿大脑中动脉Vs、Vd、RI及PI分别进行多普勒超声测定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亚低温组的轻度、中度和重度HIE的患儿与对照组轻度、中度和重度HIE的患儿对应比较:Vs值、Vd值、RI值及PI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Vs值、RI值、PI则明显升高,Vd值明显减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生后72h内对HIE患儿进行a EEG监护,对不同时间点a EEG图像进行相应的分析,提示生后24h及48h两组患儿异常a EEG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2h两组患儿异常a EEG发生率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6)亚低温组Vs值与生后7d、14d的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性,对照组Vs值均无相关性,Vs值可作为评估亚低温治疗HIE有效性的超声监测指标;两组Vd值与生后7d、14d的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性;两组RI值与生后7d、14d的NBNA评分均呈正相关性;两组PI值与生后7d、14d的NBNA评分均呈正相关性。2、第二部分:经筛选并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文献共14篇。累计超声组1408例,CT组1399例,OR随机值为1.00(95%CI 0.29-3.4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1)。结论:1、第一部分使用多普勒超声在评估亚低温治疗HIE患儿有效性中与NBNA评分、脑电图作用均相当,避免了NBNA评分的繁琐性和主观性,与振幅整合脑电图相比可减轻费用和对脑电图的需求,可作为临床常用的监测方法。2、第二部分超声与CT在新生儿颅内出血总体诊断符合率方面作用相当,新生儿颅脑疾病常规筛查及颅内病变转归随访,可首选经颅超声,而CT可做为选择性检查手段。

王燕[5](2019)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清S100β在脑损伤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第一部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早期诊断和预防的临床依据。方法:统计收集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产科分娩并收治新生儿监护室的新生儿,其中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52例为HIE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本院产科分娩收治新生儿监护室的在胎龄、体重、性别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的78例非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除外其他脑部疾病)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相关信息,其中包括患儿的一般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羊水污染、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分析其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率有无影响,是否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与对照组比较,单因素分析HIE组中患儿母亲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率、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率、羊水污染率、宫内窘迫率、胎膜早破率、Apgar评分(生后1min、生后5min)异常率较高,各组间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羊水污染、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均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危险因素(P<0.05),Apgar评分(生后1min)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患儿母亲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羊水污染、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均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危险因素,Apgar评分(生后1min)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保护因素,即评分越高患儿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概率越低。第二部分血清S100β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目的:研究血清S100β蛋白在早期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产科分娩收治新生儿监护室的30例存在窒息缺氧等危险因素、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脑电图检查确诊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内本院产科分娩收治新生儿监护室的一般患儿(注:无窒息缺氧史、无宫内感染、无神经系统疾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胎龄(周)、体重(g)、性别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在患儿生后72h内采集2ml股静脉血,采用免疫层析法对其进行检测,测得的血清S100β蛋白数值进行组间比较,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S100β蛋白数值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观察组在生后72h内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S100β蛋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早期评估价值。

李森[6](2019)在《无神经系统症状产前胎心减慢新生儿预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围产期缺氧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电子胎心监护(electronic fetal heart rate monitoring,EFR)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的产前胎儿监护技术,能早期、敏感发现可能的胎儿宫内缺氧。由于EFR识别胎儿宫内状况的特异性差,以及缺乏早期评估新生儿脑损伤风险的有效手段,许多新生儿因产前“病理性”胎心率模式(尤其是胎心减慢)转入新生儿科。然而,他们中仅有极少数会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绝大多数患儿住院期间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脐动脉血血气被认为能反映胎儿宫内情况,提供新生儿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信息。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新生儿脑部疾病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客观反映临床病情并指导预后。过去国内外研究多集中于病情较重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对有围产期缺氧但无脑病症状新生儿的预后以及脐动脉血血气对这部分“健康”新生儿的预后(尤其是远期神经系统预后)预测价值的研究很少,且结论存在明显分歧。基于此,我们设计了前瞻性队列研究。本研究第一部分探讨出生时脐动脉血血气指标(pH、碱剩余、乳酸)、外周血NSE以及胎龄、体重、产次、产式等因素与短期结局(生后2-8天MRI)的关系;第二部分研究脐动脉血pH、碱剩余、乳酸、外周血NSE等对神经系统远期结局(生后4-6月BayleyⅡ评分)的预测价值;第三部分进一步探讨这部分新生儿MRI表现与远期神经系统预后的关系。第一章 脐动脉血pH、碱剩余、乳酸、外周血NSE对无神经系统症状产前胎心减慢新生儿头颅MRI预测价值研究目的:研究有产前胎心减慢但无脑病症状的足月新生儿生后2-8天头颅MRI表现及其影响因素,以及脐动脉血pH、碱剩余、乳酸、外周血NSE等对头颅MRI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产科出生,因“产前胎心减慢”转入新生儿科,但住院期间无异常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新生儿,对其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胎儿娩出后立即进行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出生后6-24小时测量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出生后2-8天进行头颅MRI检查(T1WI+T2WI+DWI),以MRI结果是否异常作为短期神经系统结局。结果:148例患儿纳入本研究,最终有140人进行了头颅MRI检查,其中125人(89.3%)MRI异常,15人(10.7%)MRI正常。磁共振异常患儿与磁共振正常患儿相比,脐动脉血BE、乳酸、剖宫产率具有显着差异(P<0.05)。MRI异常患儿脐动脉血pH、1min Apgar评分较正常患儿低,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乳酸为磁共振异常的危险因素(OR 1.896,95%CI 1.254~2.867,P=0.002),剖宫产为磁共振异常的保护因素(OR0.113,95%CI 0.024~0.541,P=0.006)。进一步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检测脐动脉血乳酸对头颅MRI异常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81(95%CI 0.638~0.924,P<0.001),根据约登指数最大的原则,确定最佳截点为4.75mmol/L。以乳酸>4.75mmol/L预测MRI异常的敏感性为88.0%,特异性 66.7%,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为 95.5%,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为 40.7%。结论:无脑病症状产前胎心减慢的新生儿生后2-8天头颅MRI多显示不同程度的异常。脐动脉血乳酸对头颅MRI是否异常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第二章 脐动脉血pH、碱剩余、乳酸、外周血NSE对无神经系统症状产前胎心减慢新生儿生后4-6月Bayley评分预测价值研究目的:探讨产前有胎心减慢的无脑病症状新生儿生后4-6月Bayley Ⅱ评分异常情况以及脐动脉血pH、碱剩余、乳酸、外周血NSE等对其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出生,因“产前胎心减慢”入住新生儿科,但住院期间无异常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新生儿,对其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及长期随访。出生后立即进行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生后6-24小时测量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出院后长期随访,以生后4-6月Bayley Ⅱ评分是否异常作为患儿远期神经系统结局。结果:共148例患儿纳入本研究,最终共有134名(90.5%)新生儿在出生后4~6月进行了 Bayley Ⅱ评分,其中,116人(86.6%)Bayley Ⅱ评分正常,18人(13.4%)评分异常。BayleyⅡ评分异常患儿与评分正常患儿相比,只有脐动脉血BE具有显着差异(-8.59±3.14vs-6.60±3.00,P=0.010)。多因素分析显示,BE(用负值表示)为Bayley Ⅱ评分异常的保护因素(OR 0.671,95%CI 0.483-0.930,P=0.017),脐动脉血pH、乳酸、NSE、1min Apgar评分、产式等均非BaleyⅡ评分异常的预后因素。进一步作ROC检测BE对4-6月Bayley Ⅱ评分异常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674(95%CI 0.552~0.795,P=0.018),根据约登指数最大的原则,确定最佳截点为-6.05mmol/L。以BE<-6.05mmol/L预测Bayley Ⅱ评分异常的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44.0%,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为 96.7%,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为 17.3%。结论:无脑病症状产前胎心减慢新生儿4-6月Bayley Ⅱ评分仅10%左右异常,且多为轻度异常。脐动脉血碱剩余可能能反映这部分新生儿的长期神经系统预后。第三章 无神经系统症状产前胎心减慢新生儿头颅MRI表现与长期预后关系的初步探讨目的:初步探讨无神经系统症状产前胎心减慢足月新生儿头颅MRI表现与远期神经系统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出生,因“产前胎心减慢”入住新生儿科,但住院期间无异常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新生儿,对其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及长期随访。出生时常规进行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生后6-24小时测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生后2-8天进行头颅MRI检查(T1WI+T2WI+DWI),以生后4-6月Bayley Ⅱ评分是否异常作为患儿远期结局。结果:148例患儿被纳入本研究,最终共134人(90.5%)进行了头颅MRI检查及4-6月Bayley Ⅱ评分。116名(86.6%)患儿评分正常,18名(13.4%)患儿评分异常。MRI主要异常表现及结局:1)脑白质肿胀44例(32.8%),其中9例(20.5%)评分异常;2)颅内出血:其中,硬膜下出血64例(47.8%),12例(18.8%)评分异常;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23.9%),3例(9.4%)评分异常;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出血17例(12.7%),4例(23.5%)评分异常;深部脑白质出血2例(1.5%),评分均正常;小脑出血11例(8.2%),2例(18.2%)评分异常;脑室内出血12例(9.0%),3例(25.0%)评分异常;3)皮层及其下白质T1WI点线状高信号34例(25.4%),7例(20.6%)评分异常;4)深部脑白质(额叶深部、放射冠、脑室旁白质及侧脑室壁)高信号21例(15.7%),其中8例(38.1%)评分异常;5)基底节、丘脑、内囊信号异常15例(11.2%),3例(20.0%)评分异常。组间比较显示,深部脑白质(额叶深部白质、放射冠、脑室旁白质及侧脑室壁)高DWI信号的患儿评分异常率较无深部脑白质信号异常的患儿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基底节、丘脑或内囊信号异常的患儿与无基底节、丘脑或内囊信号异常的患儿相比,评分异常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皮层及其下白质出血(OR4.560,95%CI 1.108~18.762,P=0.036)、深部白质信号增高(OR 7.316,95%CI 2.263~23.649,P=0.001)为Bayley Ⅱ评分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无脑病症状产前胎心减慢新生儿头颅MRI表现与预后的关系与HIE患儿的不尽相同。MRI上深部脑白质DWI高信号以及皮层及其下白质出血可能和远期神经发育迟缓有关。

宋磊[7](2019)在《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价值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早产儿成熟度的判断和早产儿脑损伤(BIBP)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77例,28~37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为脑损伤早产儿(BIPI)组,28例为非脑损伤早产儿组,同时设23例37~42周的非脑损伤足月儿作为对照。对所有早产儿和足月儿进行aEEG监测,在生后72h内,每24小时监测一次,每次连续3h,结果取三次平均值。所有早产儿72h后,每1周监测1次,每次连续3h,至纠正胎龄40周。同时观察aEEG的具体指标:连续性(Co)、睡眠-觉醒周期(SWC)、上边界电压(UMA)、下边界电压(LMA)、窄带宽度;整体指标:Burdjalov的CFM评分和Naqeed诊断。分析不同出生胎龄、不同纠正胎龄非脑损伤早产儿的aEEG特征,并和非脑损伤足月儿比较;分析比较出生时非脑损伤早产儿组和早产儿脑损伤组aEEG的区别。结果:随着出生胎龄的增大,aEEG的背景活动逐渐成熟,出生胎龄29~32周、32~35周和35~37周三组早产儿出现连续性电压百分比分别是:34.1%,67.3%和92.1%;周期性分别是:32.8%、65.3%和89.6%;三组早产儿随着出生胎龄的增大,UMA(35.82±5.03、32.63±3.83 和 30.41±4.32)呈现下降趋势;LMA(4.16±1.43、4.89±1.62和 5.61±1.51)呈上升趋势;带宽(26.39±4.38、25.63±5.32 和 23.41±5.23)逐渐变窄;CFM评分(5.13±2.46、7.20±2.53和9.51±2.15)逐渐增大,和非脑损伤足月儿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生后纠正胎龄37周的非脑损伤早产儿UMA、LMA、带宽和 CFM 评分(31.87±5.63、4.84±1.51、26.67±5.23 和 10.03±1.52),与非脑损伤足月儿出生时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纠正胎龄38和40周的非脑损伤早产儿,UMA、LMA、带宽(30.27±4.32、5.82±2.02、26.80±3.21;32.28±4.00、7.92±1.53、21.16±3.92),和足月儿出生时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纠正胎龄39周早产儿和足月儿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出生72h内,非脑损伤早产儿aEEG的UMA、LMA、带宽和 CFM 评分(32.08±4.36、4.24±1.65、25.68±5.45 和 7.14±2.28),和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MA和CFM明显高于BIPI组,而UMA和带宽低于BIPI组。本采用Burdjalov评分联合Naqeed标准判断结果:77例早产儿的aEEG,37例正常,40例异常。其中Burdjalov评分诊断异常37例,Naqeed诊断36例,重度11例、轻度25例,重度异常的UMA、LMA、窄带宽度和CFM分别是 35.45±3.12、3.04±0.52、27.58±1.23 和 4.15±0.83。结论:早产儿随着出生胎龄的不断增大,aEEG的图形特征逐渐接近非脑损伤足月儿,纠正胎龄39周左右aEEG发育成熟,aEEG能较好地判定早产儿脑成熟度。根据aEEG诊断的具体指标和整体指标,aEEG异常程度与早产儿脑损伤具有相关性,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第二部分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早产儿颅内出血中的应用研究目的:观察早产儿脑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常规磁共振(MRI)序列的区别,探讨MRI在非脑损伤早产儿的脑发育中的价值和SWI在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优势。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77例,28~37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为脑损伤早产儿,28例为非脑损伤早产儿。选择10例非脑损伤足月儿为对照组。早产儿达到纠正胎龄37周,应用西门子1.5T超导型MR扫描系统,采用MRI的常规序列联合SWI序列检查。采用脑总成熟度评分(TSM)标准,包括具体的髓鞘化程度(M)、脑皮质卷曲程度(C)、胚芽基质残余(GM)、胶质细胞迁移带(B)评分和脑总成熟度评分(TSM)总分,观察分析不同出生胎龄非脑损伤早产儿达到纠正胎龄37周,脑MRI成熟度的区别。分析比较常规MRI和SWI序列对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病例数、病灶数、微出血病例数、微出血病灶数和出血部位的差异。分析不同出血部位早产儿的aEEG的差异。结果:28例非脑损伤早产儿纠正胎龄37周,MRI图像表现脑实质呈现均匀中等信号,灰白质分界清楚,脑室系统呈现低中等信号,未见异常低信号。常规MRI和SWI图像信号比较无显着区别。SWI的最小密度投影(MinIP)图清晰显示早产儿脑表面的细小静脉和脑实质中的静脉。出生胎龄29~32周、32~35周、35~37周非脑损伤早产儿纠正37周和足月儿出生时比较,磁共振的髓鞘化程度(M)、胶质细胞迁移带(B)和TSM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皮质卷曲程度(C)不断明显,胚芽基质残余(GM)不断减少,29~32周、32~35周早产儿和足月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5~37周和足月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9例脑损伤早产儿中,常规MRI、DWI及SWI比较,检出颅内出血病例数分别为35、23、28例,检出率分别为71.43%、46.94%和57.14%,常规MRI和DWI序列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SWI序列较常规MRI及DWI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常规MRI、DWI及SWI 比较,发现颅内出血病灶数分别为85、70和106个,SWI较常规MRI及DWI显示更多出血灶。SWI发现出血灶的部位,其中生发基质-脑室内、脑实质、颅内脑外发生率分别是:50.0%、39.62%、10.38%,出血灶最常见部位在生发基质、大脑实质和脑室管膜下。常规MRI、DWI和SWI对颅内出血不同部位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SWI与常规MRI和DWI序列比较,检出微出血病例数分别是19、12、8例,检出率分别是38.77%、24.48%、16.3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发现微出血灶的数量分别为32、20和17个,检出数比较差异明显;SWI对早产儿微出血灶检出部位,主要在生发基质、脑室室管膜下、大脑实质和基底节,小脑较少,检出率分别是37.50%、28.13%、31.25%、6.25%、0.00%。出血部位仅发生在生发基质-脑室内、脑实质和颅内脑外的3组早产儿分别是9、7、6例,不同出血部位早产儿的振幅振合脑电图(aEEG)变化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纠正胎龄37周早产儿的常规MRI和SWI序列,影像信号未见明显不同,但SWI的MinIP图可清晰显示常规MRI不能显示的脑内小静脉影;MRI图像上早产儿脑发育成熟程度和出生胎龄有关,其中髓鞘化程度(M)和胶质细胞迁移带(B)较脑皮质卷曲程度(C)和胚芽基质残余(GM)发育成熟更慢。SWI 比常规MRI序列在脑损伤早产儿中能检出更多颅内出血的病例、病灶、微出血病例和微出血灶数目,有显着的诊断优势。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部位主要在生发基质、大脑实质和脑室管膜下。不同的出血部位对脑损害的影响未见明显区别。第三部分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早产儿脑损害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目的分析早产儿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结果和后期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及Gesell量表结果的关系,探讨aEEG联合SWI在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77例,28~37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为脑损伤早产儿(BIPI)组,28例为非脑损伤早产儿组。所有早产儿出生后予aEEG检测,纠正胎龄37周行磁共振常规和SWI检查,纠正胎龄40周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检查,纠正胎龄3个月复查头颅MRI,同时进行Gesell量表神经发育学评估。分析比较正常和脑损伤早产儿两组NBNA、Gesell量表总分以及具体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以NBNA和Gesell量表评分结果作为早产儿预后的标准,将所有早产儿重新分为预后正常和异常两组,其中NBNA正常组30例,异常组47例;DQ正常组36例,异常组41例。分析早期aEEG联合头颅MRI结果和后期NBNA及Gesell量表结果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判断判断其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非脑损伤早产儿组的NBNA评分和Gesell量表的结果(39.87±2.63和82.30±15.14)和脑损伤组(35.13±5.72 和 75.42±11.33)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具体的大运动评分(92.34±14.23)和脑损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四个方面(70.13±15.02、77.34±13.23、83.06±19.36、77.06±14.45)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5例SWI检查确诊的颅内出血早产儿,纠正胎龄3月复查,其中24例出血灶消失,7例出血灶减小。所有早产儿以NBNA和Gesell结果作为标准,重新分为预后正常组和异常组,在正常组和异常组之间比较,aEEG的上边界电压、下边界电压、窄带宽度和CFM评分四个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纠正3月Gesell量表结果做为预后结果,aEEG、SWI、aEEG+SWI预测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72.3%、48.9%、85.7%,特异度分别为80%、60%、9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0.545、0.876。aEEG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SWI(P<0.05)。单独SWI指标灵敏度、特异度较差。与aEEG和SWI单独检测比较,aEEG联合SWI序列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ROC曲线下面积最大(P<0.05)。结论:脑损伤早产儿出生后纠正胎龄3月,大运动发育未见明显差异,但是精细动作、语言和社会行为发育落后于非脑损伤早产儿。单独头颅SWI序列对早产儿脑损伤预测价值不高。早期aEEG联合头颅SWI预测早产儿脑损伤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可以作为脑损害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

黄天愚[8](2019)在《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大鼠HIE动物模型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槐杞黄颗粒(还尔金)是目前广泛用于呼吸、免疫、肾脏等系统的一个中成药制剂。因安全有效而被西医各领域临床医生所接受和欢迎。企业为了拓展市场,瞄准新生儿领域,确立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作为槐杞黄颗粒的治疗对象。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企业委托我科室先从动物实验开始,观察其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因HIE临床上以惊惕、痉挛、抽搐为其主要表现,属于中医的惊风范畴。中医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言“肾主脑、生髓”。故本病的中医病机多属肝肾阴亏,阻络动风,当以养阴益气活血为该病的治疗大法。笔者以此为立题依据,选用槐杞黄颗粒作为实验试剂,建立实验动物模型,观察该制剂对HIE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同时初步明确其对于HIE的作用机制与途径,从而证明该制剂治疗HIE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其投入新生儿临床运用提供有力的佐证。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以上研究背景,通过进行有关HIE的中医文献与基础理论研究,结合现代西医学关于HIE的研究成果,并根据此次动物模型实验的数据结果来分析探讨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运用槐杞黄颗粒治疗HIE提供可靠的理论及实验依据。实验方法:本实验选用Vannucci模型作为HIE动物造模模型,采用槐杞黄颗粒对新生SD大鼠进行灌胃治疗,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动物行为学观察以及病理切片的HE染色来评估新生大鼠HIE动物模型的脑缺氧缺血以及脑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SP法、平均光密度测定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来测定Caspase-3、S100B两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1.行为学观察:造模成功后,模型组SD大鼠均出现行为能力改变,主要表现为对侧肢体运动障碍,睁眼困难等改变。而假手术组SD大鼠无上述改变。槐杞黄组SD大鼠早期的行为能力有与模型组相似的改变,后期行为能力改变较前期而言有减轻。2.HE染色观察结果:完成造模后的几个特定时间点,假手术组SD大鼠脑组织细胞形态表现均正常;模型组SD大鼠脑组织细胞出现坏死以及细胞核溶解等情况;槐杞黄组与模型组相比,早期改变与模型组相似,后期脑组织改变优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脑组织相似。3.免疫组化结果:模型组SD大鼠血清中S100B、Caspase-3浓度与假手术组SD大鼠S100B、Caspase-3浓度相比,在2h、1d、3d、7d四个时间点均有升高,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显着(p<0.01),该结果提示:新生儿HIE动物模型造模的制备是成功的;造模后1d、3d、7d三个时间点,槐杞黄组中的S100B、Caspase-3浓度相较模型组而言均有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提示:槐杞黄颗粒具有下调新生儿HIE模型大鼠血清中S100B、Caspase-3浓度的作用。研究结论:1、槐杞黄颗粒可改善HIE模型大鼠的行为能力,并对HIE模型SD大鼠的脑组织结构具有一定修复功能,说明槐杞黄颗粒具有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发展的作用。2、槐杞黄颗粒可以降低新生HIE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的Caspase-3蛋白酶含量,以减少脑细胞的凋亡,从而达到延缓疾病发展的目的。3、槐杞黄颗粒可以下调新生HIE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的S100B蛋白表达,表明槐杞黄颗粒可以通过干预S100B的表达以延缓病情的发展。通过上述实验研究表明,槐杞黄颗粒可以修复大脑缺氧缺血所致的脑组织损伤,以及减少脑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抑制HIE病情发展的作用。

冯凯泉[9](2019)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近两年于河北省人民医院NICU住院治疗的6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和70例非HIE新生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HIE的产前、产时及产后相关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降低HIE的发病率及改善预后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NICU住院治疗的64例诊断为HIE的新生儿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非HIE新生儿70例为对照组,利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对可能引起HIE的产前、产时及产后相关危险因素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Q)表示,应用X2检验比较病例组及对照组两组在相关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单因素。探讨各因素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6年11月-2018年11月同期暴露的新生儿数为5258例,64例诊断为HIE,罹患率为1.21%。产前危险因素中,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孕母妊娠期合并高血压、胎盘异常、孕期未规律产检方面有显着差异(P<0.05),而在孕母年龄、孕母流产史、孕母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胎膜早破、孕期合并感染、孕期保胎史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产时危险因素中,病例组与对照组在脐带异常、产程异常、羊水异常、胎心异常方面有显着差异(P<0.05),而在分娩方式、胎儿出生体重等因素无显着差异(P>0.05)。产后危险因素中,病例组与对照组在生后1分钟Apgar评分<7分、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性酸中毒方面有显着差异(P<0.05),而在新生儿呼吸暂停、新生儿呼吸衰竭等因素中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本文统计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罹患率为1.21%。2.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密切相关的产前危险因素包括:孕母妊娠期合并高血压、胎盘异常、孕期未规律产检。产时危险因素包括:脐带异常、产程异常、羊水异常、胎心异常。产后危险因素包括:生后1分钟Apgar评分<7分、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性酸中毒。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与胎儿产前、产时、产后及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要提高社会对胎儿及孕母健康的重视程度,普及孕妇规律产前检查,同时在临床工作中应该避免以上与HIE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发生。对存在HIE高危因素的患儿需积极治疗,阻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并做好定期随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王文娟[10](2018)在《乌司他丁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神经行为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尽早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时治疗,是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发新的治疗办法十分必要。本研究拟在亚低温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析乌司他丁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新思路。方法将患儿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于亚低温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5-10万U/kg,连用7天。分别于入院后第1、3、5、7天分别抽取桡动脉血,检测NSE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含量;于入院第1、2、3、4周测定患儿NBNA评分;于入院后第1、2、3、4周进行影像学检查;对比两组患儿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时间;对比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感染、硬肿症、肝肾功能异常、血小板计数减少、电解质紊乱、血糖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所有患儿均随访至1周岁,记录患儿的智能发育情况,同时记录其癫痫、语言障碍、运动障碍、智力落后、严重脑瘫等后遗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第2周、3周和4周NBNA评分实验组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意识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和肌张力恢复时间等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5、7天,实验组NSE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血清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含量下降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3、4周实验组患儿的CT值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精神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主要后遗症,实验组后遗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两组患儿后遗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乌司他丁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以显着改善NBNA评分,降低神经功能恢复时间;(2)乌司他丁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以显着降低NSE和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3)乌司他丁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像学检查结果改善显着;(4)乌司他丁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随访结果显示,该方法治疗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具有一定的价值,治疗效果安全、可靠。

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的防治及神经康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的防治及神经康复(论文提纲范文)

(1)磁共振成像联合脑电图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概况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等
第2章 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样本分组
        2.1.3 仪器
        2.1.4 研究方法
        2.1.5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3.1 HIE发生的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
        2.3.2 MRI在新生儿HIE中的应用价值
        2.3.3 EEG在新生儿HIE中的应用价值
        2.3.4 MRI与 EEG的互补作用
    2.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磁共振成像及脑电监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2)MR多模态功能成像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流动力学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正常足月新生儿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脑血流动力学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不同日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血流动力学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恩施州某三甲医院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4)多普勒超声在评估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效性中的临床研究及其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符合率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多普勒超声在评估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效性中的临床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二、中国新生儿颅内出血超声与CT诊断符合率的Meta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评估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的各种方法的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清S100β在脑损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
    引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分析
        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第2章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
        2.2 多因素分析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
    第3章 讨论
        3.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
        3.2 危险因素分析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血清S100β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引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分析
        1.2 样本采集及检测方法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第2章 结果
    第3章 讨论
        3.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
        3.2 S100β蛋白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宫内感染与新生儿脑损伤研究进展
    1.宫内感染致脑损伤病原学及感染途径
    2.宫内感染临床表现
    3.宫内感染与脑损伤的发病机制
    4.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评价
    5.新生儿脑损伤的治疗与干预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参加学术会议
    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6)无神经系统症状产前胎心减慢新生儿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脐动脉血pH、碱剩余、乳酸、外周血NSE对无神经系统症状产前胎心减慢新生儿头颅MRI预测价值研究
    1.1 引言
    1.2 资料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3 研究设计和数据采集
        1.2.4 统计分析
    1.3 结果
        1.3.1 一般资料
        1.3.2 MRI结果
        1.3.3 相关因素比较
        1.3.4 不同分娩方式MRI结果比较
        1.3.5 以脐动脉血pH定义的酸中毒的预后价值分析
        1.3.6 多因素分析
        1.3.7 乳酸预测MRI结果的ROC曲线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章 脐动脉血pH、碱剩余、乳酸、外周血NSE对无神经系统症状产前胎心减慢新生儿生后4-6月Bayley评分预测价值研究
    2.1 引言
    2.2 资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方法
        2.2.3 数据采集
        2.2.4 BayleyⅡ评分结果划分标准
        2.2.5 关于Bayley Ⅱ评分的补充
        2.2.6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一般资料
        2.3.2 Bayley Ⅱ评分结果
        2.3.3 相关因素比较
        2.3.4 不同分娩方式远期神经系统结局比较
        2.3.5 以脐动脉血pH定义的出生时酸中毒的预后价值分析
        2.3.6 多因素分析
        2.3.7 碱剩余预测Bayley评分异常的ROC曲线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无神经系统症状产前胎心减慢新生儿头颅MRI表现与长期预后关系的初步探讨
    3.1 引言
    3.2 资料和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方法
        3.2.3 数据采集
        3.2.4 Bayley Ⅱ评分结果划分标准
        3.2.5 统计学分析
        3.2.6 相关定义
    3.3 结果
        3.3.1 MRI及Bayley Ⅱ结果
        3.3.2 相关因素比较
        3.3.3 深部脑白质信号异常与Bayley Ⅱ评分的进一步分析
        3.3.4 基底节、丘脑、内囊信号异常与Bayley Ⅱ评分的进一步分析
        3.3.5 多因素分析
    3.4 讨论
    3.5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价值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应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早产儿脑损害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结论
研究创新点
研究不足之处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科研、参编专着等情况
中英文单词缩写
致谢

(8)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大鼠HIE动物模型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现代临床医学研究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概述
        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致病因素
        1.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分级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辅助诊断
        1.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医研究
        2.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医病名及诊断依据
        2.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2.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医治疗
第二部分 实验药物的选择依据
    1.槐杞黄颗粒的治法功用符合新生儿的特殊体质
    2.槐杞黄颗粒的治法功用符合新生儿HIE的生理病理及其中医病因病机特点
    3.槐杞黄颗粒的方药分析与相关研究进展
        3.1 槐杞黄颗粒的方解
        3.1.1 槐耳
        3.1.2 枸杞子
        3.1.3 黄精
        3.2 槐杞黄颗粒的现代研究进展
        3.3 总结
第三部分 HIE动物模型的选择
第四部分 动物实验部分
    实验一 、槐杞黄颗粒干预作用的动物行为学和病理学观察
        1.实验动物与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实验小结
    实验二 、观察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儿HIE大鼠模型S100B含量表达的干预作用
        1.S100B对于新生儿HIE的临床价值
        2.样本分组及实验材料
        3.实验方法
        4.实验结果
        5.实验小结
    实验三 、观察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儿HIE大鼠模型Caspase-3 含量的影响
        1.Caspase-3 对于新生儿HIE的临床价值
        2.样本分组及实验材料
        3.实验方法
        4.实验结果
        5.实验小结
结论
    1.文献研究部分
    2.实验研究部分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乌司他丁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的防治及神经康复(论文参考文献)

  • [1]磁共振成像联合脑电图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价值探讨[D]. 姚静. 江汉大学, 2021(01)
  • [2]MR多模态功能成像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流动力学比较研究[D]. 王佳宁.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1)
  • [3]恩施州某三甲医院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的研究[D]. 罗俊.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4]多普勒超声在评估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效性中的临床研究及其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符合率Meta分析[D]. 吴晶.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清S100β在脑损伤中的应用[D]. 王燕. 青岛大学, 2019(02)
  • [6]无神经系统症状产前胎心减慢新生儿预后研究[D]. 李森.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7)
  • [7]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价值的应用研究[D]. 宋磊. 苏州大学, 2019(04)
  • [8]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大鼠HIE动物模型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D]. 黄天愚.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冯凯泉.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10]乌司他丁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D]. 王文娟. 泰山医学院, 2018(06)

标签:;  ;  ;  ;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的预防与神经康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