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发酵物论文-毛涵,代飞,钱婷,汤新慧,薛菲

真菌发酵物论文-毛涵,代飞,钱婷,汤新慧,薛菲

导读:本文包含了真菌发酵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鸢尾,内生真菌,抗氧化,抑菌活性

真菌发酵物论文文献综述

毛涵,代飞,钱婷,汤新慧,薛菲[1](2018)在《鸢尾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其发酵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鸢尾的内生真菌及其发酵物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旨在深入开发新资源。以鸢尾为研究对象,分离纯化出内生真菌,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羟基自由基清除法对其发酵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试验,采用牛津杯法和MTT法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1)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鸢尾组织中分离出18株内生真菌;(2)菌株B-1-23、B-1-25、B-1-28和B-1-55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菌株B-1-9、B-1-16和B-1-55具有较强的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3)菌株B-1-23、B-1-16、B-1-25、B-1-55和B-1-28的发酵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1000μg/m L浓度下其抑菌率大于90%;对藤黄微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弱,最高抑菌率为16.39%;(4)菌株B-1-55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为Fusarium镰刀属。试验结果说明鸢尾中蕴含着具有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内生真菌,可进一步开发利用。(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毛涵,陈婧,代飞,汤新慧,薛菲[2](2018)在《中华补血草内生真菌发酵物的抑菌和抗氧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中华补血草的内生真菌及其发酵物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旨在深入开发天然药物新资源。以中华补血草为研究对象,分离纯化出内生真菌,采用1,1-二苯基-2-叁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羟基自由基清除法对其发酵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试验,采用牛津杯法和MTT法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从中华补血草中共分离纯化出11株内生真菌;菌株A-2-13、A-1-5、A-2-5、A-1-8、A-2-8等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在1 000.00、500.00、250.00、125.00μg/m L发酵物浓度下,菌株A-2-13对DPPH自由基及菌株A-2-5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高于90%;菌株A-1-5、A-1-16、A-2-5、A-2-7、A-2-13的抑菌活性较强,且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几乎均高于90%。说明中华补血草中蕴含着具有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内生真菌,可对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李海燕,张琳,于森,徐敏丽,白俊平[3](2018)在《3种食药用真菌发酵物对SPF鸡生产和免疫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和比较紫芝(Ganoderma sinense,GS)、槐耳(Trametes robiniophila,TR)和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IO)3种食药用真菌发酵产物(GSFP、TRFP和IOFP)改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鸡生产和免疫性能的功效,于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种类的发酵产物,并在不同时间点对鸡生长性能指标(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免疫器官指数、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增殖率、肠道组织形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发酵产物均能够有效提高机体的平均日增重,而GSFP和IOFP改善生产性能的效果更为明显;各发酵产物对免疫器官发育和PBMC增殖表现出良好的促进作用,且效果与饲喂时间呈正比,其中IOFP效果最佳;3种发酵产物对于鸡肠道组织形态的发育和改善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但作用位置有所差异,相比之下,IOFP的功效更强、更全面。说明3种发酵产物对鸡生长和免疫性能均有促进作用,其中IOFP展现出良好的禽类饲料添加剂和免疫增强剂的开发潜力。(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03期)

李聆莉,李红玉,王帆,沈会芳,林壁润[4](2016)在《1株南海红树林底泥来源抗真菌抗生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 No.H41-51发酵物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1株来源于南海红树林底泥的抗真菌抗生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 No.H 41-51发酵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对H41-51发酵物菌丝体乙醇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液液分配萃取、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HPLC制备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分离时以白色念珠菌为指示菌采用纸碟片法进行活性追踪;采用NMR、MS等光谱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并分别将其鉴定为3,3-二吲哚-2-羟基-丙醇(1)、dankasterone(2)、4-hydroxy-17R-methylincisterol(3)、Calvasterol B(4)、Calvasterol A(5)、抗霉素A1a(6)、抗霉素A1b(7)和甘油醇-1-单油酸酯(8)。体外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2~5对MCF-7、SF-268和NCI-H460细胞株表现出程度不等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6和7表现出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结论菌株H41-51发酵可产生多种不同结构类型和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化合物2~5对MCF-7、NCI-H460和SF-268细胞株具有细胞毒活性,化合物6、7具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药物》期刊2016年04期)

王帆[5](2016)在《放线菌200-09的分类鉴定及其发酵物的抗真菌活性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一株采集于美国夏威夷近海岸且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放线菌菌株200-09进行了分类鉴定。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200-09与抗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和灰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r)的相似性高达100%。进一步对其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与另两者相应特征进行详细比对,发现200-09与抗生链霉菌更加相似,因此鉴定该菌株为抗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以抗白色念珠菌活性为指标,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筛选优化。以筛选获得的最佳培养条件对其进行大规模的发酵培养,获得其足够量的发酵物。根据活性追踪结果,运用硅胶柱色谱层析、ODS柱色谱层析、Sephadex LH-20分子排阻层析和半制备性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手段对具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的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了22个单体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分别为抗霉素A1a(1)和A1b(2)、抗霉素A2b(3)、抗霉素A3a(4)和A3b(5)、抗霉素A7b(6)、抗霉素A10a(7)和A10b(8)、抗霉素A15(9)、抗霉素A16(10)、kitamycin A(11)、kitamycin B(12)、kitamycin C(13)、urauchimycin B(14)、deisovaleryblastomycin(15)、streptomyceamide C(16)、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叁醇(17)、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叁醇(18)、过氧化麦角甾醇(19)、麦角甾醇(20)、放线菌素D(21)、放线菌素X2(22),其中化合物13为新化合物。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白色念珠菌和细胞毒活性检测,发现抗霉素类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和细胞毒活性,放线菌素类化合物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较弱,但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小于1.6μg/mL。(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6-04-01)

文先[6](2015)在《内生真菌Epichlo? bromicola菌种分离鉴定及其发酵物对拟南芥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Epichloe属真菌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肉座菌目(Hypocreales)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的一类与冷季型禾草共生的真菌。有研究发现,从Epichloe属真菌发酵物中分离所得的化合物主要为生物碱类物质,其提高宿主植物抗虫活性和抗食草动物能力。本研究以薏苡内生真菌Epichloe属真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菌种,并分析该菌发酵物对拟南芥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揭示内生真菌影响植物生长及其机制提供实验基础和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为了鉴定薏苡(Coix lachryma-jobi L. var. ma-yuen Stapf)内生真菌—Epichloe属的菌种,先提取了DNA并对其tub2和tef1基因序列进行了克隆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和Epichloe bromicola的亲缘关系最近,且在同一分支上。对其进一步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克隆所得tef1和tub2基因序列与Epichloe bromicola的tef1和tub2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8.67%和98.8%。结合形态学分析,推测本论文所用的菌株为Epichloe bromicola。2.通过大量发酵Epichloe bromicola,将所得的发酵物使用75%乙醇提取,再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各萃取部位适量加到拟南芥幼苗1/2 MS培养基中,统计对拟南芥幼苗鲜重、拟南芥幼苗干重、拟南芥幼苗叶片数、拟南芥幼苗不定根数和拟南芥幼苗主根长等5个生物量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Epichloe bromicola能够促进拟南芥幼苗鲜重、干重、叶片数和不定根数等生物量的增加,且这与Epichloe bromicola次生代谢产物有关,具体作用物质集中在二氯甲烷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然而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样品抑制拟南芥幼苗主根生长。3.为了寻找影响拟南芥幼苗生长的物质基础,通过UPLC-HRMS法分析促进拟南芥幼苗生长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部位。结果发现,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部位样品中都检测到了生长素吲哚乙酸、吲哚甲醛和吲哚乙醇等物质,故影响拟南芥幼苗生长的物质有可能是生长素类物质,后续还需从生长素早期应答相应基因转录等方面着手去进一步研究阐明其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5-05-20)

赵琴[7](2015)在《一株多节孢属真菌PDB发酵物中抗阿尔兹海默病活性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Aβ沉积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β假说认为Aβ异常聚集是AD发生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前期工作中首次发现来源于一株多节孢属真菌(No.65-12-7-1)的绿胶霉素类化合物demethoxyviridin具有显着的Aβ42聚集抑制活性。本论文在此基础上,对该菌株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寻找更多的绿胶霉素类化合物,并研究其抗AD活性。本论文对No.65-12-7-1进行PDB发酵,综合运用现代色谱技术从发酵物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1–22),并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其结构。22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其中包括8个绿胶霉素类化合物(1–8)、11个4-甲基孕甾类化合物(9–19)和3个α-吡喃酮类化合物(20–22)。用Th T荧光法评价化合物1?8体外抗Aβ42聚集活性,其中nodulisporiviridin G(7)显示出显着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1.2μM。并且采用Aβ42转基因果蝇模型评价化合物1–8对AD果蝇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这8个化合物均显示出显着的改善作用。此外,通过纸片扩散法对α-吡喃酮类化合物(20–22)进行了抗真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R330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FIM709)活性和抗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209P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ATCC0111)活性评价,发现化合物20–22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活性,而不显示抗细菌活性。在化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该菌株PDB发酵物的HPLC特征图谱,并对其主要的色谱峰进行了确切指认。(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5-04-23)

夏美慧[8](2015)在《银杏内生真菌发酵物逆转人卵巢癌细胞耐药性及其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卵巢癌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卵巢癌化疗耐药的存在使化学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人们对耐药相关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寻找攻克卵巢癌化疗耐药的新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银杏内生真菌发酵物Rosoloactone,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可以诱导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SKOV3/DDP发生凋亡,并且逆转顺铂耐药。研究Rosoloactone的作用机制,不仅能够开发出新的抗肿瘤药物,还有可能为解释肿瘤耐药提供实验依据。P62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结构域的磷酸蛋白,与细胞复制及生存有关。研究发现p62在细胞存活,包括增殖,分化和抗凋亡基因诱导方面发挥功能,并且在多种肿瘤异常表达,有人认为p62作为各种泛素化底物选择性自噬的衔接受体,参与了细胞内环境稳定的调控,维持细胞的存活。已有研究表明,细胞顺铂耐药的形成与内质网应激和未折迭蛋白反应有关。当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时,错误折迭蛋白和未折迭蛋白过量堆积,触发未折迭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除了经典的内质网相关蛋白降解(ER-associated protein degradation,ERAD)途径参与降解堆积蛋白以外,还可激活另一细胞降解途径-----内质网激活的自噬(ER-activated autophagy,ERAA)途径。本实验主要以人卵巢顺铂耐药细胞株SKOV3/DDP为研究对象,探讨银杏内生真菌发酵物Rosoloactone在逆转人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肿瘤耐药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1)利用MTT法检测SKOV3/DDP细胞生存率;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Western blot分析细胞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DDP细胞凋亡率;TUNEL染色检测SKOV3/DDP细胞凋亡。(2)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DDP细胞线粒体膜电势;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cl-2、Bax、Bak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分析SKOV3/DDP细胞线粒体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3)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leaved caspase-4,泛素化蛋白ub的表达。(4)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p62、LC3蛋白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62与LC3的共定位。(5)DCFH-DA方法检测ROS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γ-H2AX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观察γ-H2AX的表达。结果1.顺铂联合Rosoloactone能够显着抑制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SKOV3/DDP的增殖,并呈现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顺铂组和Rosoloactone组相比,顺铂联合Rosoloactone作用于SKOV3/DDP细胞,可诱导细胞发生显着凋亡。2.顺铂联合Rosoloactone诱导SKOV3/DDP细胞的线粒体膜电势下降,Bak蛋白表达显着增高,Bax/Bcl-2的比值显着升高,细胞色素C释放,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增强,提示顺铂联合Rosoloactone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SKOV3/DDP细胞发生凋亡。3.顺铂联合Rosoloactone引起SKOV3/DDP细胞Grp78蛋白、Cleavedcaspase-4表达增强;泛素化蛋白表达增多。顺铂组及Rosoloactone组作用SKOV3/DDP细胞,均可以引起SKOV3/DDP细胞p6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顺铂联合Rosoloactone,p6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也显着低于顺铂组及Rosoloactone组。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发现,顺铂联合Rosoloactone组由于p62表达非常弱,未见明显的p62与LC3共定位情况。以上结果提示顺铂联合Rosoloactone能够引起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4.顺铂联合Rosoloactone引起SKOV3/DDP细胞ROS表达水平显着增高。.顺铂联合Rosoloactone引起γ-H2AX表达显着增高,提示顺铂联合Rosoloactone诱导SKOV3/DDP细胞DNA损伤。结论本实验以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SKOV3/DDP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银杏内生真菌发酵物Rosoloactone、顺铂、顺铂联合Rosoloactone,分别作用于SKOV3/DDP细胞,发现顺铂联合银杏内生真菌发酵物Rosoloactone能够显着抑制SKOV3/DDP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1,顺铂联合Rosoloactone通过诱导人卵巢癌SKOV3/DDP细胞ROS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势降低,可以推断顺铂联合Rosoloactone引起SKOV3/DDP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释放细胞色素C,导致caspase家族激活,诱导细胞凋亡。2,顺铂联合Rosoloactone可能诱导SKOV3/DDP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推测顺铂联合Rosoloactone可能诱导SKOV3/DDP细胞错误折迭蛋白增多,通过诱导细胞内质网应激引起细胞凋亡。3,顺铂联合Rosoloactone组p62表达减弱,LC3II表达增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顺铂联合Rosoloactone作用SKOV3/DDP细胞,p62与LC3的共定位减少,表明自噬下降,内质网内错误折迭蛋白增多,发生内质网应激,最终导致细胞死亡。4,进一步检测γ-H2AX证明Rosoloactone联合顺铂具有诱导SKOV3/DDP细胞DNA损伤的作用,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4-01)

刘彦[9](2009)在《穿龙薯蓣内生菌研究Ⅱ》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内生真菌长期生活在植物的微生态环境中,与宿主建立了稳定和谐的关系,其次生代谢产物十分丰富。近几年的研究表明,从植物内生真菌中分离出的次生代谢产物通常存在抗菌活性,并且有发现新化合物的可能,这对抗菌药物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从不同产地穿龙薯蓣叶片中分离出的内生真菌发酵物进行不同的处理,初步筛选出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及其发酵产物的活性部位,并将其发酵物的正丁醇提取部位与穿山龙药材进行了TLC分析,同时利用薯蓣皂苷元对照品对其进行HPLC对比分析。以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四联球菌、伤寒杆菌、铜绿色假单胞菌、变形杆菌、肺炎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白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杆菌十二种病原菌为拮抗测定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52株穿龙薯蓣内生真菌发酵液和菌丝体粗提物分别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发现其中3株菌的菌丝粗提物产生了抑菌活性,菌株C37的抑菌活性部位为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95%乙醇部位和石油醚部位;菌株C30的抑菌活性部位为正丁醇部位、95%乙醇部位:菌株C50的抑菌活性部位为正丁醇部位、95%乙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对52株穿龙薯蓣内生真菌发酵液及菌丝体的正丁醇提取物进行溶血作用实验,结果发现47株内生真菌菌丝正丁醇提取物产生了溶血现象,表明47株内生真菌菌丝正丁醇提取物中可能含溶血作用的成分。对52株内生真菌发酵物进行TLC分析,结果,菌株C37、C30、C50菌丝的正丁醇提取物与药材样品均有相同位置的蓝色斑点出现,表明菌株C37、C30、C50可能代谢产生了一个与原药材相同的成分。将52株穿龙薯蓣内生真菌各样品溶液进行HPLC标定分析,综合HPLC和紫外吸收光谱图,发现有抑菌活性的叁株内生真菌C37、C30、C50的菌丝提取物中均有一个在薯蓣皂苷元附近出现的色谱峰,并且与薯蓣皂苷元的紫外最大吸收相同,可能为薯蓣皂苷类相近的成分,有待于下一步对该化合物进行系统的分离、分析,确定所产生成分的结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5-01)

周世宁,林永成,吴雄宇,姜广策,关利平[10](2002)在《海洋真菌与细菌发酵物中的环二肽》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红树林真菌 1 3 5 6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到 4个环二肽 ,它们是环Pro Tyr,环Pro Ile,环Gly Phe和环Ala Phe。另从海洋细菌 1 1 0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到 5个环二肽 ,它们是环Leu Ile,环Val Leu ,环Ala Val,环Ala Ile和环Ala Leu。这些环二肽多数是新发现的微生物产物。本文比较了新分离的环二肽与已经报道的环二肽在来源、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区别。(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02年03期)

真菌发酵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中华补血草的内生真菌及其发酵物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旨在深入开发天然药物新资源。以中华补血草为研究对象,分离纯化出内生真菌,采用1,1-二苯基-2-叁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羟基自由基清除法对其发酵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试验,采用牛津杯法和MTT法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从中华补血草中共分离纯化出11株内生真菌;菌株A-2-13、A-1-5、A-2-5、A-1-8、A-2-8等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在1 000.00、500.00、250.00、125.00μg/m L发酵物浓度下,菌株A-2-13对DPPH自由基及菌株A-2-5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高于90%;菌株A-1-5、A-1-16、A-2-5、A-2-7、A-2-13的抑菌活性较强,且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几乎均高于90%。说明中华补血草中蕴含着具有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内生真菌,可对其进一步开发利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真菌发酵物论文参考文献

[1].毛涵,代飞,钱婷,汤新慧,薛菲.鸢尾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其发酵物活性研究[J].食品科技.2018

[2].毛涵,陈婧,代飞,汤新慧,薛菲.中华补血草内生真菌发酵物的抑菌和抗氧化活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8

[3].李海燕,张琳,于森,徐敏丽,白俊平.3种食药用真菌发酵物对SPF鸡生产和免疫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

[4].李聆莉,李红玉,王帆,沈会芳,林壁润.1株南海红树林底泥来源抗真菌抗生素链霉菌StreptomycesantibioticusNo.H41-51发酵物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16

[5].王帆.放线菌200-09的分类鉴定及其发酵物的抗真菌活性成分研究[D].暨南大学.2016

[6].文先.内生真菌Epichlo?bromicola菌种分离鉴定及其发酵物对拟南芥幼苗生长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5

[7].赵琴.一株多节孢属真菌PDB发酵物中抗阿尔兹海默病活性成分研究[D].暨南大学.2015

[8].夏美慧.银杏内生真菌发酵物逆转人卵巢癌细胞耐药性及其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

[9].刘彦.穿龙薯蓣内生菌研究Ⅱ[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

[10].周世宁,林永成,吴雄宇,姜广策,关利平.海洋真菌与细菌发酵物中的环二肽[J].微生物学通报.2002

标签:;  ;  ;  ;  

真菌发酵物论文-毛涵,代飞,钱婷,汤新慧,薛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