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热压组件,包括上下移动的横梁,所述横梁下部连接有热压上板组件,所述热压上板组件下部设置有与热压上板组件配合热压的热压枕块;所述座板上固定有横梁驱动气缸,所述横梁驱动气缸竖直设置且横梁驱动气缸的驱动端部通过接头与横梁驱动连接;所述横梁驱动气缸的两侧还平行设置有横梁导向杆,所述横梁导向杆与横梁导向架滑动配合,所述横梁导向架固定在座板上;所述横梁导向杆底部与横梁连接。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热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组件包括上下移动的横梁,所述横梁下部连接有热压上板组件,所述热压上板组件下部设置有与热压上板组件配合热压的热压枕块;座板上固定有横梁驱动气缸,所述横梁驱动气缸竖直设置且横梁驱动气缸的驱动端部通过接头与横梁驱动连接;所述横梁驱动气缸的两侧还平行设置有横梁导向杆,所述横梁导向杆与横梁导向架滑动配合,所述横梁导向架固定在座板上;所述横梁导向杆底部与横梁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热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组件包括上下移动的横梁,所述横梁下部连接有热压上板组件,所述热压上板组件下部设置有与热压上板组件配合热压的热压枕块;座板上固定有横梁驱动气缸,所述横梁驱动气缸竖直设置且横梁驱动气缸的驱动端部通过接头与横梁驱动连接;
所述横梁驱动气缸的两侧还平行设置有横梁导向杆,所述横梁导向杆与横梁导向架滑动配合,所述横梁导向架固定在座板上;所述横梁导向杆底部与横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中部开设有接头连接孔,所述接头底部设置有横梁连接杆,所述横梁连接杆穿过接头连接孔与接头挡圈连接,所述横梁连接杆上还套接有热压头弹簧,所述接头连接孔内开开设有热压头弹簧限位凹台,所述热压头弹簧压缩于热压头弹簧限位凹台和接头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上板组件通过连接板与横梁连接,所述热压上板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隔热板、热压头盖和热压头。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上板组件的进料侧和出料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导向辊和出料导向辊,所述进料导向辊和出料导向辊均转动连接在张带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带板两侧通过张带连接杆与横梁连接,所述张带连接杆包括上端的张带卡头和与张带卡头一体设置的张带滑杆,所述张带板上设置有与张带滑杆配合连接的张带滑杆连接块,所述横梁上设置有与张带滑杆滑动配合的张带滑杆通孔;所述张带连接杆从上至下穿过张带滑杆通孔,底部与张带滑杆连接块固定,张带卡头与张带滑杆通孔上边缘配合限位;所述张带滑上还套接有张带弹簧,所述张带弹簧压紧于张带滑杆通孔下边缘与张带滑杆连接块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导向辊的上方设置有张带存料上辊,所述张带存料上辊通过支杆与张带板连接;所述支杆底部与张带板固定,所述张带存料上辊与支杆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张带存料上辊与出料导向辊之间还设置有张带存料下辊,所述张带存料下辊与座板转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热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标带从牵引辊组件输出后依次经过进料导向辊、出料导向辊、张带存料上辊和张带存料下辊后输出至收带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上开设有容纳张带存料上辊上下移动的张带存料上辊移动孔。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压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包装生产流水线作业中,一些标签需要通过热转印的方式从标贴带上转印至产品上,现有的热压组件缺乏导向机构和缓冲机构在运行中不稳定,不能保证热压的精度,且容易导致热压头的毁损。现有技术继续一种运行稳定安全的热压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运行稳定安全的热压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热压组件包括上下移动的横梁,所述横梁下部连接有热压上板组件,所述热压上板组件下部设置有与热压上板组件配合热压的热压枕块;所述座板上固定有横梁驱动气缸,所述横梁驱动气缸竖直设置且横梁驱动气缸的驱动端部通过接头与横梁驱动连接;
所述横梁驱动气缸的两侧还平行设置有横梁导向杆,所述横梁导向杆与横梁导向架滑动配合,所述横梁导向架固定在座板上;所述横梁导向杆底部与横梁连接。
这样的设计,在横梁驱动气缸的驱动下,带动横梁、热压上板组件与热压枕块配合热压;横梁导向杆和横梁导向架起到导向作用。
作为优选的,所述横梁中部开设有接头连接孔,所述接头底部设置有横梁连接杆,所述横梁连接杆穿过接头连接孔与接头挡圈连接,所述横梁连接杆上还套接有热压头弹簧,所述接头连接孔内开开设有热压头弹簧限位凹台,所述热压头弹簧压缩于热压头弹簧限位凹台和接头之间。
通过热压头弹簧的设计,当热压上板组件与热压枕块配合热压时,接头连接孔外缘可以推动热压头弹簧沿横梁连接杆进一步压缩,起到缓冲作用,这样以来,带热压的产品无论是硬质的还是软质的都可以热压,尤其是硬质的产品,避免热压上板组件和热压枕块刚性接触,造成损坏。
作为优选的,所述热压上板组件通过连接板与横梁连接,所述热压上板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隔热板、热压头盖和热压头。这样的设计,是对方案的一种优化。
作为优选的,所述热压上板组件的进料侧和出料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导向辊和出料导向辊,所述进料导向辊和出料导向辊均转动连接在张带板上,所述张带板两侧通过张带连接杆与横梁连接,所述张带连接杆包括上端的张带卡头和与张带卡头一体设置的张带滑杆,所述张带板上设置有与张带滑杆配合连接的张带滑杆连接块,所述横粱上设置有与张带滑杆滑动配合的张带滑杆通孔;所述张带连接杆从上至下穿过张带滑杆通孔,底部与张带滑杆连接块固定,张带卡头与张带滑杆通孔上边缘配合限位;所述张带滑上还套接有张带弹簧,所述张带弹簧压紧于张带滑杆通孔下边缘与张带滑杆连接块之间。
这样的设计,当进料导向辊和出料导向辊上的标带对两个辊体的压力发生变化,尤其是压力变大时,压力会传导至张带板上,张带板通过张带弹簧的缓冲作用,张带板可以迫使张带连接杆向上运行与张带滑杆通孔配合滑动,避免将标带毁损。
作为优选的,所述出料导向辊的上方设置有张带存料上辊,所述张带存料上辊通过支杆与张带板连接;所述支杆底部与张带板固定,所述张带存料上辊与支杆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张带存料上辊与出料导向辊之间还设置有张带存料下辊,所述张带存料下辊与座板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的,标带从牵引辊组件输出后依次经过进料导向辊、出料导向辊、张带存料上辊和张带存料下辊后输出至收带组件。
通过这样的设计,热压上板组件在下移动时,在热压上板组两侧的标带需要增加一段补充段,而此时正好张带存料上辊下移将其与张带存料下辊之间的标带料释放,来充当补充段,使得热压可以正常进行。
作为优选的,所述座板上开设有容纳张带存料上辊上下移动的张带存料上辊移动孔。这样的设计,便于张带存料上辊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这样的设计,在横梁驱动气缸的驱动下,带动横梁、热压上板组件与热压枕块配合热压;横梁导向杆和横梁导向架起到导向作用,运行稳定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热烫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2中E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热烫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后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热烫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热烫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省略防护板);
图10图9中F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收带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收带组件结构示意图(省略夹纸叉);
图13为收带轴与摩擦组件配合结构示意图(前视角);
图14为收带轴与摩擦组件配合结构示意图(后视角);
图15为收带外套结构示意图(前视角);
图16为收带外套结构示意图(后视角);
图17为收带销钉与销钉槽配合结构示意图(前视角);
图18为收带销钉与销钉槽配合结构示意图(后视角);
图19为供标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0为供标盘轴与供标限位前挡环和供标限位后挡环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1为供标盘套结构示意图(后视角);
图22为牵引辊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标带;2、供标组件;3、牵引辊组件;4、热压组件;5、收带组件;6、收带调节螺母;7、收带弹簧;8、收带同步带轮;9、收带轴承;10、驱动电机;11、前摩擦环;12、前摩擦垫圈;13、后摩擦垫圈;14、后摩擦环;15、后限位凸环;16、收带外套;17、销钉槽;18、收带销钉;19、收带扶正套;20、前端盖;21、后端盖;22、端盖螺钉;23、收带托盘;24、夹纸叉;25、纸带卡槽;26、收带环形凹台;27、牵引辊轴;29、牵引同步带轮;30、牵引外胶辊;31、压辊;32、摆臂;33、座板;34、供标限位前挡环;35、供标限位后挡环;36、供标弹簧;37、供标弹簧后限位凸环;38、供标盘套;39、供标前挡片;40、挡片螺钉;41、供标后凹台;42、供标扶正套;43、供标盘托;44、标盘端盖;45、密封胶圈;46、胶圈槽;47、横梁;48、热压枕块;49、横梁驱动气缸;50、横梁导向杆;51、横梁导向架;52、横梁连接杆;53、接头;54、接头连接孔;55、接头挡圈;56、热压头弹簧;57、热压头弹簧限位凹台;58、连接板;59、隔热板;60、热压头盖;61、热压头;62、进料导向辊;63、出料导向辊;64、张带板;65、张带连接杆;66、张带卡头;67、张带滑杆;68、张带滑杆连接块;69、张带滑杆通孔;70、张带弹簧;71、支杆;73、张带存料上辊;74、张带存料下辊;75、张带存料上辊移动孔;76、过渡导向辊;77、测标组件;78、底座;79、连接臂;80、激光标线组件;81、防护板;82、防护板连接杆;83、收带轴;84、供标盘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22所示:
实施例1
一种热烫印组件(其中包含了本申请所要保护的热压组件4),包括沿标带1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且衔接配合的供标组件2、牵引辊组件3、热压组件4和收带组件5,所述牵引辊组件3和收带组件5均与驱动电机10同步驱动连接。
所述收带组件5包括收带轴83和沿收带轴83从前至后依次套接的收带调节螺母6、收带弹簧7、摩擦组件、端盖连接组件和收带同步带轮8;所述收端盖连接组件与座板33固定连接,所述座板33上开设有容纳收带轴83穿过的收带轴83孔;所述收端盖连接组件内连接有收带轴承9,所述收带轴83通过收带轴承9与收端盖连接组件转动连接;
所述收带同步带轮8与驱动电机10驱动连接;
所述摩擦组件包括沿收带轴83从前至后依次套接的前摩擦环11、前摩擦垫圈12以及后摩擦垫圈13、后摩擦环14,所述收带轴83上固定有与后摩擦环14的后端面限位配合的后限位凸环15;所述前摩擦垫圈12和后摩擦垫圈13之间的收带轴83上还套接有收带外套16,所述收带外套16夹紧于前摩擦垫圈12和后摩擦垫圈13之间;所述收带弹簧7压缩于收带调节螺母6与前摩擦环11之间,所述收带调节螺母6与收带轴83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后摩擦环14和前摩擦环11上均设置有销钉槽17,所述销钉槽17为沿着收带轴83的轴向开设的通槽,与后摩擦环14和前摩擦环11配合的收带轴83上固定有与销钉槽17配合的收带销钉18,所述收带销钉18与收带轴83的轴向垂直设置。
所述收带外套16与收带轴83之间设置有收带扶正套19,所述收带扶正套19为铜套。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收带外套16相对于收带轴83转动时与收带轴83的同轴度,同时降低低转动的阻力和提高耐磨度;收带扶正套19套接在收带轴83上,可沿收带轴83滑动也可绕轴向转动,在收带外套16相对收带轴转动时,收带扶正套19被动转动,减小摩擦。
所述端盖连接组件包括前端盖20和后端盖21,所述前端盖20和后端盖21设置在座板33的两侧并通过端盖螺钉22连接。
所述收带外套16的后部设置有收带托盘23,所述收带托盘23与收带外套16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收带外套16上设置有夹纸叉24,所述夹纸叉24呈U形,所述收带外套16外壁两侧开设有与夹纸叉24的两个叉脚配合卡接的纸带卡槽25。
所述收带外套16的两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收带环形凹台26,所述前摩擦垫圈12和后摩擦垫圈13均设置在收带环形凹台26内并与收带环形凹台26表面配合接触摩擦。前摩擦垫圈12和后摩擦垫圈13均内设在收带环形凹台26内,在滑动摩擦时,可以对前摩擦垫圈12和后摩擦垫圈13外缘进行限位;且外观较为整洁。
在使用时,在收卷初期,通过夹纸叉24的弹性将标带1的端部固定在纸带卡槽25内;
收带轴83上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收带调节螺母6、收带弹簧7、前摩擦环11、前摩擦垫圈12、收带扶正套19(收带扶正套19外套接有收带外套16)、后摩擦垫圈13、后摩擦环14、后限位凸环15、端盖连接组件和收带同步带轮8;
端盖连接组件与座板33固定,收端盖连接组件内连接有收带轴承9,所述收带轴83通过收带轴承9与收端盖连接组件转动连接;
前摩擦环11、前摩擦垫圈12、后摩擦垫圈13、后摩擦环14被限位在收带弹簧7和后限位凸环15之间,收带外套16夹紧于前摩擦垫圈12和后摩擦垫圈13之间,标带1卷绕在收带外套16外壁上;前摩擦环11和后摩擦环14通过收带销钉18和销钉槽17配合,当收带轴83转动时,前摩擦环11和后摩擦环14同步转动;
前摩擦环11在收带弹簧7的压力作用下挤压前摩擦垫圈12,前摩擦垫圈12挤压收带外套16前端,同理,后摩擦环14在收带弹簧7的压力作用下挤压后摩擦垫圈13,后摩擦垫圈13挤压收带外套16后端,依靠收带外套16与前摩擦垫圈12和后摩擦垫圈13之间的静摩擦力,当收带轴83转动时收带外套16同步转动;
当收带轴83的的收卷线速度大于牵引辊轴27(或者与收带轴83配合的前道工序的辊轴)放料线速度时,标带1对收带外套16的拉力会逐步增加,并大于了收带外套16与前摩擦垫圈12和后摩擦垫圈13之间的静摩擦力,并带动收带外套16相对收带轴83转动,收带外套16转速瞬间低于收带轴83,标带1对收带外套16的拉力减低,收带外套16又恢复了通过静摩擦力与收带轴83的同步转动;
收带外套16存在两种工作模式,第一种,通过静摩擦力与收带轴83同步转动;第二种,通过标带1拉力相对于收带轴83减速转动,这两种模式取决于静摩擦力与拉力的大小关系,在拉力大于静摩擦力的情况下,会以第二种方式运行,拉力等于或者小于静摩擦力的情况下,会以第一种方式运行。
这样以来,通过收带组件5的巧妙设计,就可以缓冲掉标带1运行过程中的速度差,省去了多个缓冲机构部件,简化了结构。
为了便于调节静摩擦力大小,销钉槽17的开设,是沿着收带轴83的轴向开设的通槽,收带调节螺母6旋转时,可以将收带弹簧7压紧或者放松,前摩擦环11和后摩擦环14也以沿着收带轴83滑动,但是不会影响到收带销钉18和销钉槽17的配合。
实施例2
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牵引辊组件3包括牵引辊轴27,所述牵引辊轴27通过牵引轴承与座板33转动连接,所述牵引辊轴27后端部连接有牵引同步带轮29,所述牵引同步带轮29、收带同步带轮8与驱动电机10输出端通过同步带驱动连接。
所述牵引辊轴27前部设置有牵引外胶辊30,所述座板33上还设置有与牵引外胶辊30配合压紧的压辊31,所述压辊31通过摆臂32与座板33转动连接。压辊31位于牵引外胶辊30的(牵引外胶辊30的左侧且低于引外胶辊30的最高点)入料侧,通过标带1的带动就可以将标带1压紧在牵引外胶辊30表面。
所述供标组件2包括供标盘轴84和沿供标盘轴84从前至后依次套接的供标限位前挡环34、供标限位后挡环35和供标弹簧36,所述供标盘轴84后端部设置有与供标弹簧36配合接触的供标弹簧后限位凸环37;所述供标弹簧36压紧于供标限位后挡环35和供标弹簧后限位凸环37之间;所述供标限位前挡环34、供标限位后挡环35之间的供标盘轴84上还套接有供标盘套38,所述供标盘套38夹紧于供标限位前挡环34、供标限位后挡环35之间;
所述供标盘轴84前端部设置有供标前挡片39,所述供标前挡片39通过挡片螺钉40与供标盘轴84前端部固定,所述供标前挡片39与供标限位前挡环34配合接触限位。
所述供标盘套38后端开设有容纳供标弹簧36的供标后凹台41;所述供标盘套38与供标盘轴84之间还设置有供标扶正套42;所述供标盘轴84后端与座板33固定连接。
所述供标盘套38后部固定有供标盘托43,所述供标盘套38前部套接有标盘端盖44,所述标盘端盖44内缘与供标盘套38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圈45,所述标盘端盖44内缘开设有容纳密封胶圈45的胶圈槽46;所述标盘端盖44与供标盘托43配合将标带1卷夹紧。
在使用时,标带1固定在标盘端盖44与供标盘托43之间,随着供标盘套38同步转动,由于供标盘套38夹紧于供标限位前挡环34、供标限位后挡环35之间,当供标盘套38在标带1的拉动下转动时,会有一定的阻尼力,这样也保证了标带1出料的稳定性,不会应为供标盘套38转动惯性而使得标带1脱离。标带1从供标盘套38输出后,经过过渡辊导向之后,压紧在牵引外胶辊30和压辊31之间,牵引外胶辊30与牵引辊轴27固定,牵引辊轴27后端部连接有牵引同步带轮29,所述牵引同步带轮29、收带同步带轮8与驱动电机10输出端通过同步带驱动连接,牵引同步带轮29、收带同步带轮8的转动角速度同步,而随着收带轴83的收卷,标带1在收带轴83上越来越厚,收带轴83的的收卷线速度逐步大于牵引辊轴27放料线速度,如果两者的线速度差得不到缓冲将会将标带1撕裂,实施例1中的方案解决这这个问题。
实施例3,对实施例2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热压组件4包括上下移动的横梁47,所述横梁47下部连接有热压上板组件,所述热压上板组件下部设置有与热压上板组件配合热压的热压枕块48;所述座板33上固定有横梁驱动气缸49,所述横梁驱动气缸49竖直设置且横梁驱动气缸49的驱动端部通过接头53与横梁47驱动连接;
所述横梁驱动气缸49的两侧还平行设置有横梁导向杆50,所述横梁导向杆50与横梁导向架51滑动配合,所述横梁导向架51固定在座板33上;所述横梁导向杆50底部与横梁47连接。
所述横梁47中部开设有接头连接孔54,所述接头53底部设置有横梁连接杆52,所述横梁连接杆52穿过接头连接孔54与接头挡圈55连接,所述横梁连接杆52上还套接有热压头弹簧56,所述接头连接孔54内开开设有热压头弹簧限位凹台57,所述热压头弹簧56压缩于热压头弹簧限位凹台57和接头53之间。
所述热压上板组件通过连接板58与横梁47连接,所述热压上板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隔热板59、热压头盖60和热压头61。
所述热压上板组件的进料侧和出料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导向辊62和出料导向辊63,所述进料导向辊62和出料导向辊63均转动连接在张带板64上,所述张带板64两侧通过张带连接杆65与横梁47连接,所述张带连接杆65包括上端的张带卡头66和与张带卡头66一体设置的张带滑杆67,所述张带板64上设置有与张带滑杆67配合连接的张带滑杆连接块68,所述横粱上设置有与张带滑杆67滑动配合的张带滑杆通孔69;所述张带连接杆65从上至下穿过张带滑杆通孔69,底部与张带滑杆连接块68固定,张带卡头66与张带滑杆通孔69上边缘配合限位;所述张带滑上还套接有张带弹簧70,所述张带弹簧70压紧于张带滑杆通孔69下边缘与张带滑杆连接块68之间。
所述出料导向辊63的上方设置有张带存料上辊73,所述张带存料上辊73通过支杆71与张带板64连接;所述支杆71底部与张带板64固定,所述张带存料上辊73与支杆71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张带存料上辊73与出料导向辊63之间还设置有张带存料下辊74,所述张带存料下辊74与座板33转动连接;
标带1从牵引辊组件3输出后依次经过进料导向辊62、出料导向辊63、张带存料上辊73和张带存料下辊74后输出至收带组件5。
所述座板33上开设有容纳张带存料上辊73上下移动的张带存料上辊移动孔75。
在使用时,在产品放置在热压枕块48上时,标带1也输送到预定的位置,此时,横梁驱动气缸49的驱动端下行,并带动横梁47、连接板58、热压上板组件(隔热板59、热压头盖60和热压头61)下行,热压头61与热压枕块48配合将标带1和产品压紧,标带1上的标贴在热力作用下与标带1脱离转移到产品上,完成热转印过程,横梁驱动气缸49的驱动端上行,带动热压上板组件上行,回复到原始状态,标带1再次输送至下一个工位;
在横梁47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横梁导向杆50和横梁导向架51起到导向作用,提高运行的精度;
为了避免产品是硬质的,在热转印过程中对热压头61和热压枕块48损伤,横梁连接杆52上套接有热压头弹簧56,热压头61和热压枕块48接触时,接头连接孔54外缘可以推动热压头弹簧56沿横梁连接杆52进一步压缩,起到缓冲作用,这样以来,带热压的产品无论是硬质的还是软质的都可以热压,尤其是硬质的产品,避免热压上板组件和热压枕块48刚性接触,造成损坏。
标带1从牵引外胶辊30和压辊31之间输出后,通过过渡辊导向后,依次与进料导向辊62、出料导向辊63、张带存料上辊73和张带存料下辊74后输出至收带组件5。
当进料导向辊62和出料导向辊63上的标带1对两个辊体的压力发生变化,尤其是压力变大时,压力会传导至张带板64上,张带板64通过张带连接杆65与横粱之间压缩有张带弹簧70,通过张带弹簧70的缓冲作用,张带板64可以迫使张带连接杆65向上运行与张带滑杆通孔69配合滑动,避免将标带1毁损。
热压上板组件在下移动时,在热压上板组两侧的标带1需要增加一段补充段;张带存料上辊73随着张带板64一同下移,张带存料下辊74上下位置移动,原来存在张带存料上辊73和张带存料下辊74之间的标带1料释放,正好补充到热压上板组两侧;
同理,热压上板组件在下移动时,存在热压上板组两侧的标带1释放,补充到张带存料上辊73和张带存料下辊74之间;
在张带存料下辊74和牵引外胶辊30后续的过渡辊之间的标带1可以自行调整,满足因为热压上板组上下移动而产生的标带1长度补偿问题。
实施例4,对实施例3的进一步优化,供标组件2与牵引辊组件3之间、牵引辊组件3与进料导向辊62之间、张带存料下辊74与收带组件5之间设置有过渡导向辊76,所述过渡导向辊76转动连接在座板33上。
所述牵引辊组件3和热压组件4之间设置有测标组件77。侧标组件为光电传感器,对标带1上的连续的标签进行检测,以便于确定标带1暂停传输的时间节点。所述光电传感器性为槽式光电传感器。
所述热压枕块48固定在底座78上,所述座板33与底座78通过连接臂79连接,所述连接臂79上设置有激光标线组件80。激光标线组件80用于产品的定位。
热压组件4外侧还设置有防护板81,所述防护板81通过防护板连接杆82与横梁导向架51连接,所述防护板81竖直设置,优选透光的玻璃或者塑料板。防护板81可以对热压组件4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3711.X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776992U
授权时间:20191213
主分类号:B65C9/00
专利分类号:B65C9/00;B65C9/18;B65C9/36
范畴分类:申请人:无锡鼎昌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无锡鼎昌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4400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顾山镇锡张路88号
发明人:蔡和平;周洪军
第一发明人:蔡和平
当前权利人:无锡鼎昌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赵贵春
代理机构:32348
代理机构编号:无锡坚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同步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