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疲劳论文_敬正彪,龚一龙,冉龙姣,陈廷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接触疲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疲劳,应力,齿轮,双曲面,寿命,缺陷,有限元。

接触疲劳论文文献综述

敬正彪,龚一龙,冉龙姣,陈廷兵[1](2019)在《准双曲面齿轮接触疲劳有限元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准双曲面齿轮对强度、刚度、疲劳寿命等方面的较高要求,以某准双曲面齿轮为研究对象,建立准双曲面齿轮传动叁维装配模型,导入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 Workbench中建立准双曲面齿轮接触疲劳仿真模型,对准双曲面齿轮传动系统等效应力、等效弹性应变,准双曲面齿轮啮合齿对接触应力、疲劳寿命等参数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准双曲面齿轮啮合齿对的最大等效应力和等效弹性应变主要分布在大、小准双曲面齿轮弧形接触面部分及接触面附近;最大等效应力和等效弹性应变满足准双曲面齿轮传动系统在静动态实际路况下的传动及强度和刚度的要求;不同准双曲面齿轮接触齿面等效应力大小及其最大值分布存在差异;准双曲面齿轮接触应力最大的部位对应的疲劳寿命最小。该研究为准双曲面齿轮强度、刚度、疲劳寿命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9年11期)

张杰毅,陈果,谢阶栋,贺志远,滕春禹[2](2019)在《球轴承接触疲劳寿命预估的损伤力学-有限元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线弹性力学及连续损伤力学为基础,构建球轴承接触疲劳的损伤演化方程。利用轴承钢GCr15扭转疲劳试验数据拟合得到损伤演化方程中的材质参数。通过该方程预估轴承钢GCr15的扭转疲劳寿命,其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仿真得到6206球轴承的接触应力分布并分析了6206球轴承最大接触应力区。根据6206球轴承的载荷及应力应变状态将最大接触应力区简化为二维平面应力模型。在此基础上预估了6206球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设计并进行了6206球轴承疲劳强化试验。轴承接触疲劳剥落都萌生于内圈,与应力仿真分析结果相契合。叁个试验轴承的试验与预估接触疲劳寿命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9.52%、3.03%和51.16%,验证了接触疲劳寿命预估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采用损伤力学预估球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是工程中可行且实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胡羽生,孟炜,鲁连涛,曾东方[3](2019)在《预滚压对含缺陷轮轨材料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含缺陷的未预滚压和预滚压车轮钢试样分别进行滚动接触疲劳试验,观察表面缺陷的形貌变化过程,分析预滚压和缺陷尺寸对轮轨材料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缺陷附近材料的应力状态,通过多轴疲劳模型分析缺陷尺寸对滚动接触疲劳裂纹萌生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表层材料的塑性变形,未滚压车轮试样的缺陷尺寸随滚动周次的增加而减小;超过一定周次后,由于塑性变形不再累积,缺陷尺寸基本保持不变;预滚压处理通过减小表层材料的塑性变形,可抑制缺陷尺寸的减小,从而降低车轮试样的疲劳寿命;缺陷尺寸的增加会进一步降低预滚压试样的疲劳寿命;在油润滑条件下,预滚压和表面缺陷对车轮材料摩擦磨损性能没有显着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缺陷尺寸从200μm增加至400μm,最大剪应力幅值从缺陷底部转移至缺陷中部,疲劳裂纹萌生位置也随之改变。(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10期)

张强,孙世清,杨卯生[4](2019)在《32Cr3MoVE渗氮轴承钢的高应力滚动接触疲劳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用双真空熔炼制备的32Cr3MoVE轴承钢进行表面渗氮处理,利用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在4.5GPa高应力下研究其滚动接触疲劳性能,分析其滚动接触疲劳破坏机制。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有效渗氮层深度为350μm,随距表面距离的增大,渗氮层残余压应力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距表面300μm处的残余压应力最大,为610 MPa;渗氮层中存在沿晶界分布的白色脉状组织;利用双参数Weibull分布计算得到其滚动接触疲劳特征寿命、额定疲劳寿命、中值疲劳寿命分别为3.040×10~8,0.357×10~8,2.083×10~8周次;试验钢的滚动接触疲劳破坏模式包括表面起裂和次表面起裂两种,表面起裂试样剥落坑的平均直径及深度均明显大于次表面起裂试样的;表面起裂试样沿表面点蚀坑或划痕处起裂,次表面起裂试样在长时间循环接触应力作用下,次表面材料性能退化,导致裂纹萌生。(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19年09期)

崔迪,张迎辉,葛宰林,何卫东[5](2019)在《RV减速器有限元动态仿真与接触疲劳强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计算RV减速器摆线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分析RV减速器摆线针轮传动的动态啮合受力过程和接触疲劳发生机理,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摆线针轮传动有限元模型。在该模型中,自动建立了多点约束方程模拟轴承连接,并利用刚性梁单元以桁架的方式连接成行星架。通过有限元动态仿真,得到摆线轮齿面最大接触应力随曲柄轴转角变化的曲线,估算出摆线轮齿面接触疲劳寿命。结果表明,针对RV减速器摆线针轮传动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具有可行性。由于摆线轮轮辐变形的影响,摆线轮齿面最大接触应力仿真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有一定差异,验证了模拟轴承的仿真误差,估算出的接触疲劳寿命接近于无限寿命。(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9年09期)

杨小勇,薛亮[6](2019)在《齿轮接触疲劳极限应力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某齿轮材料的接触疲劳强度测试,对3种获取极限应力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齿轮接触疲劳试验优先推荐采用升降法,不建议使用S-N曲线图解法;同时升降法测试可以通过数据稳定性检测方法有效减少齿轮接触疲劳试验点数。(本文来源于《汽车零部件》期刊2019年08期)

黎国猛,梁益龙,范航京,张雄菲,朱勇[7](2019)在《水射流喷丸预处理对42CrMo钢氮化后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压水射流喷丸技术(WSP)和真空脉冲等离子氮化技术,研究了水射流喷丸预处理对42CrMo钢等离子氮化后的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OM、SEM、TEM、XRD应力测定仪、表面粗糙度仪、显微硬度仪对等离子氮化和复合处理后试样的渗层显微组织、结构以及表面完整性进行了表征,并对疲劳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WSP预处理后,42CrMo钢获得了更好的氮化效果,疲劳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原因是经WSP预处理后,试样表面细小弥散的氮化物和表层晶粒的细化有利于抑制表面裂纹的萌生与扩展,改变了疲劳裂纹的萌生机制,次表层硬度的提高以及更深的残余压应力影响层推迟了次表层裂纹的萌生,更高的次表层残余压应力抑制了次表层二次裂纹的萌生以及主裂纹的扩展,延长了42CrMo钢渗氮后的接触疲劳寿命,使得失效机理更接近于赫兹理论。(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8期)

陈祎博,屠丹红,宋雅丽[8](2019)在《柴油机凸轮副接触疲劳失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型船用柴油机配气凸轮机构凸轮副接触疲劳失效,从生产、加工质量着手,采用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分析、硬度检测、电镜扫描等手段排查材料是否存在缺陷;基于设计仿真分析凸轮滚轮的接触应力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挺柱体导向块间隙过大,改变了凸轮与滚轮的接触状态,使其接触应力超过材料的疲劳极限是导致凸轮副疲劳失效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柴油机》期刊2019年04期)

许洪斌,冯柯茹,黄琳,熊龙烨,杨长辉[9](2019)在《滚动接触疲劳缺陷检测的改进Otsu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检测要求,提出一种基于自动加权阈值的改进Otsu算法,将背景发生的概率作为Otsu分割阈值的权重,使分割阈值靠近直方图的左下缘.首先对试件图像进行区域定位,获得试件接触表面图像;然后比较不同滤波器的检测准确率、召回率、调和平均以及运行时间,选择运行时间短、调和平均大的快速导向滤波器对图像进行滤波;最后计算图像的错误分类误差来验证检测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测试图像的错误分类误差接近于0,与Otsu、加权目标方差、谷值强调和邻域谷值强调阈值分割法相比,在滚动接触疲劳缺陷检测中有更好的分割结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郭浩,雷建中,扈林庄[10](2019)在《滚动轴承接触疲劳失效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滚动轴承接触疲劳失效是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本研究以轴承的制造过程和服役过程为主线,从材料质量、加工工艺、热处理质量、表面状态、润滑状态、设计与装配、服役环境及条件等方面,概括滚动轴承接触疲劳失效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发展趋势。研究认为,滚动轴承接触疲劳失效是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提高滚动接触疲劳寿命应从轴承全寿命周期,包括设计、制造、精度控制以及润滑、装配、服役等各方面进行控制。由于服役特征不同,滚动轴承接触疲劳失效分析必须针对具体失效轴承进行综合分析,才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本文来源于《失效分析与预防》期刊2019年03期)

接触疲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线弹性力学及连续损伤力学为基础,构建球轴承接触疲劳的损伤演化方程。利用轴承钢GCr15扭转疲劳试验数据拟合得到损伤演化方程中的材质参数。通过该方程预估轴承钢GCr15的扭转疲劳寿命,其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仿真得到6206球轴承的接触应力分布并分析了6206球轴承最大接触应力区。根据6206球轴承的载荷及应力应变状态将最大接触应力区简化为二维平面应力模型。在此基础上预估了6206球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设计并进行了6206球轴承疲劳强化试验。轴承接触疲劳剥落都萌生于内圈,与应力仿真分析结果相契合。叁个试验轴承的试验与预估接触疲劳寿命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9.52%、3.03%和51.16%,验证了接触疲劳寿命预估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采用损伤力学预估球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是工程中可行且实用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触疲劳论文参考文献

[1].敬正彪,龚一龙,冉龙姣,陈廷兵.准双曲面齿轮接触疲劳有限元仿真[J].煤矿机械.2019

[2].张杰毅,陈果,谢阶栋,贺志远,滕春禹.球轴承接触疲劳寿命预估的损伤力学-有限元法[J].航空动力学报.2019

[3].胡羽生,孟炜,鲁连涛,曾东方.预滚压对含缺陷轮轨材料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J].润滑与密封.2019

[4].张强,孙世清,杨卯生.32Cr3MoVE渗氮轴承钢的高应力滚动接触疲劳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2019

[5].崔迪,张迎辉,葛宰林,何卫东.RV减速器有限元动态仿真与接触疲劳强度设计[J].机械设计.2019

[6].杨小勇,薛亮.齿轮接触疲劳极限应力测试研究[J].汽车零部件.2019

[7].黎国猛,梁益龙,范航京,张雄菲,朱勇.水射流喷丸预处理对42CrMo钢氮化后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9

[8].陈祎博,屠丹红,宋雅丽.柴油机凸轮副接触疲劳失效分析[J].柴油机.2019

[9].许洪斌,冯柯茹,黄琳,熊龙烨,杨长辉.滚动接触疲劳缺陷检测的改进Otsu算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9

[10].郭浩,雷建中,扈林庄.滚动轴承接触疲劳失效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现状[J].失效分析与预防.2019

论文知识图

润滑状态简图载荷时间历程拉伸试样断口形貌磁铁-钹-螺线管结构磁电复合结构的示...强度退化时系统可靠度随时间变化曲线接触表面层剪应力分布图

标签:;  ;  ;  ;  ;  ;  ;  

接触疲劳论文_敬正彪,龚一龙,冉龙姣,陈廷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