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导视觉诱发电位论文_陈雪艺,陈学燕,陈国策,吴德正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导视觉诱发电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位,弱视,视觉,内斜视,频率,地形图,空间。

多导视觉诱发电位论文文献综述

陈雪艺,陈学燕,陈国策,吴德正[1](2003)在《弱视治愈儿童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弱视基本治愈儿童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变化特征。 方法 :选取 13.7 、2 7.5 及 5 5 共3种空间频率对正常儿童及弱视基本治愈儿童进行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研究 ,分析 13个导联位的 P1潜时及 N1P1振幅 ,并对每一例地形图进行观察。结果 :( 1)仅在 13.7 及 2 7.5 方格 ,弱视眼的 P1潜时同正常组相比显着延迟 ,而在 5 5 方格两组间 P1潜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种空间频率 N 1P1振幅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 N1P1振幅的分布同正常组改变。 ( 3)地形图 :枕区高电位活动无类似半视野刺激现象。结论 :弱视基本治愈儿童视力恢复正常 ,但视皮层的功能仅有部分恢复 ,另外振幅及潜时的恢复不平行 ,前者的改变早于后者 ,弱视的视觉中枢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邱芳芳[2](2002)在《共同性内斜视的多导视觉诱发电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伴及不伴弱视的内斜视患者的多导视觉诱发电位 (VEPs)特征 ,探讨伴及不伴弱视的内斜视的发病机制并为临床斜视弱视的诊断提供一种客观的检查方法。 方法 采用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采集处理系统记录正常对照组 (40例 )、伴弱视的内斜视组 (6 9例 )及不伴弱视的内斜视组 (6 6例 )的单、双眼全视野刺激及左、右眼鼻颞侧半视野刺激的多导 VEPs。 结果  (1)伴弱视的内斜视弱视眼与正常对照组非主导眼相比 ,潜伏期 (L P1 )延长 (P<0 .0 1) ,振幅 (AN1 P1 ) ,且随着弱视程度的加重而加剧。 (2 )伴弱视的内斜视非弱视眼 (主导眼 )与正常对照组的主导眼相比较 ,L P1 延长 (P<0 .0 5 )、AN1 P1 下降 (P<0 .0 5 ) ,不伴弱视的内斜视的主导眼及非主导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L P1 也延长 (P<0 .0 5 )、AN1 P1 下降 (P<0 .0 5 ) ,但程度较弱视眼轻。 (3)伴及不伴弱视的内斜视全视野刺激所记录的双眼与单眼VEPs的 L P1 、AN1 P1 比较 ,差异无显着性 (P >0 .0 5 ) ,此结果与正常对照组不同。 (4)内斜视单眼半视野刺激所记录的VEPs,内斜视弱视眼鼻颞侧视网膜间受刺激 VEPs的 L P1 、AN1 P1 比较 ,差异有显着性 (P <0 .0 5 ) ,鼻侧视网膜的 L P1延长 ,AN1 P1 下降 ,而弱视眼的对侧眼及不伴弱视的内斜视组鼻?(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邵立功,郭静秋,彭秀军,钱国娟[3](2002)在《不同时限单眼斜视和剥夺猫的多导程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敏感期内和敏感期末单眼斜视(monocularstrabismus,MS)和单眼剥夺 (monoculardeprivation ,MD)幼猫视觉系统可塑性变化的多导程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变化规律 ,为临床防治儿童斜视和剥夺性弱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敏感期内 (2~ 4w)和敏感期末 (10~ 12w)龄幼猫用手术制做人工MS和MD弱视动物模型。手术前将 32只动物随机分为MS1、MD1、MS2 、MD2 和N共 5组。在第 16周后应用多导程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multi channelsofpatternvisualevokedpattential,MPVEPs)仪检测正常发育 (N) ,敏感期内 (MS1和MD1)与敏感期末 (MS2 和MD2 )实验幼猫视觉系统的电生理学塑性变化和弱视形成的特点 ,对N、MS1、MD1、MS2和MD2 组幼猫给予双眼、单眼、全视野和半视野以及 4档不同空间频率 (0 .0 6、0 .1、0 .2 5和 0 .5cpd)的棋盘格图形翻转视刺激 ,用 6导电极记录各组幼猫的MPVEPs曲线变化。结果 :①N组幼猫双眼、单眼、全视野和半视野的各导程MPVEPs值为P1峰潜时与发育前比明显提前 ,N1 P1波幅值升高。在空间频率为 0 .0 6和 0 .1cpd时 ,NR(L)眼与MS1和MD1眼比较以及在敏感期内斜视的对侧眼 (thefelloweyeofMS1,MS1F)与MS1眼和MD1F眼与MD1眼比较差异都具有非常显着性 (P<0 .0 0 0 1) ,显示了MS1及MD1视反应的抑制?(本文来源于《眼视光学杂志》期刊2002年03期)

邱芳芳[4](2002)在《共同性内斜视的多导视觉诱发电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伴及不伴弱视的内斜视患者的多导VEPs特征,探讨伴及不伴弱视的内斜视的发病机理并为临床斜视弱视的诊断提供一种客观的检查方法。 方法:采用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采集处理系统记录40例正常对照组、69例伴弱视的内斜视组及66例不伴弱视的内斜视组的单、双眼全视野刺激及左、右眼鼻颞侧半视野刺激的多导视觉诱发电位特点。 结果: 1.伴弱视的内斜视的弱视眼与正常对照组非主导眼相比,潜伏期(LP1)延长(P<0.01),振幅(AN1P1)下降(P<0.01),且随着弱视程度的加重而加剧。 2.伴弱视的内斜视的非弱视眼(主导眼)与正常对照组的主导眼相比较,LP1延长(P<0.05)、AN1P1下降(P<0.05),不伴弱视的内斜视的主导眼及非主导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1也延长(P<0.05)、AN1P1下降(P<0.05)。但程度较弱视眼轻。 3.伴及不伴弱视的内斜视全视野刺激所记录的双眼与单眼VEPs的LP1、AN1P1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O.05),此结果与正常对照组不同。 4.内斜视单眼半视野刺激所记录的VEPs,内斜视弱视眼鼻颞侧视网膜间受刺激VEPs的LP1、AN1P1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鼻侧共同性内斜视的多导视觉诱发电位研究 中文摘要视网膜的LP;延长,AN尸;下降。而弱视眼的对侧眼及不伴弱视的内斜视组鼻颜侧视网膜VEPS的LP;、AN尸;比较,差异无显着性u>0.05人 5.内斜视弱视眼全视野刺激VEPS的多导地形图分布呈非对称状,其结果与颖侧视网膜刺激结果相似,而对侧眼及不伴弱视的内斜视组,也存在类似现象,但程度较轻。 结论: 1.内斜视性弱视眼的视觉通道受到损害,且随弱视程度的加重损害呈加剧趋势。 2.内斜视弱视眼的对侧眼及不伴弱视的内斜视尽管视力正常,其VEPS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3.共同性内斜视的双眼视功能异常,在不伴有弱视的情况下,内斜视仍是影响双眼视功能的重要因素,视觉诱发电位双眼总和能够客观反映双眼视功能。 4.内斜视性弱视眼在单眼半视野刺激条件下,存在半视野刺激差异,颜侧视网膜受刺激的反应大于鼻侧视网膜反应,而在不伴有弱视的内斜视者则无此现象。说明鼻侧视网膜受刺激的VEPS反应受到抑制的现象是存在干斜视伴有弱视的患者中。 5.内斜视弱视眼的多导VEPS地形图在头皮的分布呈非对称分布,高电位活动向颜侧视网膜投射方向的视皮质侧偏移,在对侧眼及不伴弱视的内斜视也存在类似现象,但程度较轻。(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02-05-01)

蔡浩然[5](2001)在《正常成年猫多导程视觉诱发电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平面均匀闪光和棋盘格图形翻转刺激 ,研究了 17只正常猫的多导程视觉诱发电位 (VEPs) ,主要结果 :(1)图形刺激引起的P VEP波形为两个正相成分 (P1和P2 )夹着一个负相成分 (N1)组成“W”型的波复合 ;而平面均匀闪光引起的F VEP则为两个负相成分 (N1和N1)夹着一个正相成分 (P1)构成“M”型的波复合。这两种VEP均表现出明显的双眼总和现象 ,而且P VEP的总和率大于F VEP的。 (2 )P VEP在头颅表面的分布是左右对称的 ,以在枕中线部位电极记录到的电位最大 ,距离中线越远 ,其电位越小。而F VEP则在中线的电位最小 ,而两侧电极记录到的电位反而更高 ,分布也是左右对称的。 (3)随刺激的空间频率增加 ,P VEP的峰潜伏期逐渐延长 ;振幅则以 0 .1c/deg的刺激所引起的为最高 ,然后随刺激空间频率的升高而下降。 (4 )以半视野图形进行刺激 ,各导程的P VEP仍为“W”型 ,但振幅明显低于全视野刺激 ,并且当鼻侧视网膜受刺激时 ,其反应均大于颞侧受刺激。(本文来源于《江西医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陈雪艺,陈国策,吴德正[6](2001)在《屈光参差性弱视3种空间频率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叁种空间频率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变化特征 ,探讨弱视的发生机理。 方法 :选取 13.7′、2 7.5′及 5 5′3种方格对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弱视眼及对侧眼进行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研究。 结果 :( 1) 3种空间频率所有导联 ,弱视眼的 P1潜伏期同正常组相比显着延迟 ;弱视眼的 N1P1振幅在枕区导联降低。 ( 2 ) P1潜伏期及 N 1P1振幅的分布不同于正常组。 ( 3)地形图 :枕区高电位活动不对称分布增多 ,以向右侧偏位为主 ,并出现半视野刺激样反应。 ( 4)弱视对侧眼的 P1潜伏期及 N1P1振幅的异常主要发生在高空间频率。结论 :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 P和 M通道可能都受到了视觉发育敏感期异常视觉经验的影响 ;左侧半球的视皮层或传导通路更易受到发育早期不正常的视觉经历的影响 ;弱视对侧眼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改变(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陈雪艺,陈国策,吴德正[7](2001)在《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变化的特点。方法 :选取 13.7′、2 7.5′及 5 5′叁种方格对正常儿童 (88眼 )及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 (4 4眼 )进行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研究 ,分析枕区五个导联位的P1潜时及N1P1振幅 ,并观察每一例地形图。结果 :13.7′及 2 7.5′方格 ,弱视眼的P1潜时同正常组相比显着延迟 ,弱视眼的N1P1振幅在枕区导联降低 ;在 5 5′方格两组间P1潜时及N1P1振幅差异无显着性意义 ,N1P1振幅的分布同正常组改变。地形图 :枕区高电位活动不对称分布增多。结论 :屈光不正性弱视P1潜时及N1P1振幅的异常 ,主要发生在高空间频率 ,P通道可能受到了视觉发育敏感期异常视觉经验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眼视光学杂志》期刊2001年01期)

苏鸣,王超英,宋秀君,滑惠兰,陈璐[8](2001)在《调节性内斜视弱视儿童多导视觉诱发电位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调节性内斜视弱视患儿多导VEP特点。方法 使用多导PRVEP检测系统 ,对调节性内斜视弱视患儿 3 2例 ,正常对照组 2 4例进行全视野及鼻、颞侧视野刺激。分析VEP波形及地形图结果。结果  (1 )单眼全视野刺激 斜视眼 1 -1 4各导联P波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 (P <0 0 5或 0 0 1 )。双外侧电极记录的VEP波形不对称。 (2 )半侧视野刺激 斜视眼除鼻颞侧刺激P波潜伏期均延长外 ,同眼鼻侧视网膜P波潜伏期明显长于颞侧 (P <0 0 1 ) ;非斜视眼未见同眼鼻、颞侧视网膜P波潜伏期差异。结论 在全视野检测时枕部外侧电极记录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调节性内斜视弱视患儿斜视眼半视野刺激 ,其VEP存在着鼻、颞侧非对称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期刊2001年01期)

陈林义,胡兵,盛焕远,周逸峰,开远忠[9](1999)在《正常组儿童(4岁-8岁)多导程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MVTIII型16 导视觉诱发电位仪和相应的软件包,全视野检测了100 名年龄在4 岁~8 岁之间视功能正常儿童5 个空间频率下单眼,以及3 个空间频率下双眼的14 导PVEP,得到该年龄段视功能正常儿童后八导PVEP的N1、P1、N2 的潜伏期随空间频率增加而增加.左右眼PVEP的有关参数值无显着区别;女性儿童PVEP的振幅略高于男性,潜伏期略短于男性.PVEP电位地形图基本呈左右对称分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5期)

胡彩平,吴乐正,吴德正,龙时先[10](1999)在《多导图像视觉诱发电位在黄斑病变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导图像视觉诱发电位(patfernvisualevokedpotential,PVEP)是一种较单导PVEP更适合视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的视觉诱发电位,能将视皮层对应的头皮电场反应的时间空间分布较直观的显示出来,有望利用它来揭示视路不同部位病变视觉诱发(本文来源于《中华眼底病杂志》期刊1999年03期)

多导视觉诱发电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研究伴及不伴弱视的内斜视患者的多导视觉诱发电位 (VEPs)特征 ,探讨伴及不伴弱视的内斜视的发病机制并为临床斜视弱视的诊断提供一种客观的检查方法。 方法 采用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采集处理系统记录正常对照组 (40例 )、伴弱视的内斜视组 (6 9例 )及不伴弱视的内斜视组 (6 6例 )的单、双眼全视野刺激及左、右眼鼻颞侧半视野刺激的多导 VEPs。 结果  (1)伴弱视的内斜视弱视眼与正常对照组非主导眼相比 ,潜伏期 (L P1 )延长 (P<0 .0 1) ,振幅 (AN1 P1 ) ,且随着弱视程度的加重而加剧。 (2 )伴弱视的内斜视非弱视眼 (主导眼 )与正常对照组的主导眼相比较 ,L P1 延长 (P<0 .0 5 )、AN1 P1 下降 (P<0 .0 5 ) ,不伴弱视的内斜视的主导眼及非主导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L P1 也延长 (P<0 .0 5 )、AN1 P1 下降 (P<0 .0 5 ) ,但程度较弱视眼轻。 (3)伴及不伴弱视的内斜视全视野刺激所记录的双眼与单眼VEPs的 L P1 、AN1 P1 比较 ,差异无显着性 (P >0 .0 5 ) ,此结果与正常对照组不同。 (4)内斜视单眼半视野刺激所记录的VEPs,内斜视弱视眼鼻颞侧视网膜间受刺激 VEPs的 L P1 、AN1 P1 比较 ,差异有显着性 (P <0 .0 5 ) ,鼻侧视网膜的 L P1延长 ,AN1 P1 下降 ,而弱视眼的对侧眼及不伴弱视的内斜视组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导视觉诱发电位论文参考文献

[1].陈雪艺,陈学燕,陈国策,吴德正.弱视治愈儿童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3

[2].邱芳芳.共同性内斜视的多导视觉诱发电位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2

[3].邵立功,郭静秋,彭秀军,钱国娟.不同时限单眼斜视和剥夺猫的多导程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研究[J].眼视光学杂志.2002

[4].邱芳芳.共同性内斜视的多导视觉诱发电位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2

[5].蔡浩然.正常成年猫多导程视觉诱发电位研究[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1

[6].陈雪艺,陈国策,吴德正.屈光参差性弱视3种空间频率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1

[7].陈雪艺,陈国策,吴德正.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特点[J].眼视光学杂志.2001

[8].苏鸣,王超英,宋秀君,滑惠兰,陈璐.调节性内斜视弱视儿童多导视觉诱发电位临床研究[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1

[9].陈林义,胡兵,盛焕远,周逸峰,开远忠.正常组儿童(4岁-8岁)多导程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9

[10].胡彩平,吴乐正,吴德正,龙时先.多导图像视觉诱发电位在黄斑病变中的应用[J].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

论文知识图

多道脑电记录系统多道脑电记录系统调节性内斜视弱视组斜视眼(右)左半视...调节性内斜视弱视组鼻、颞侧半视野刺...调节性内斜视弱视组斜视眼(右)右半视...

标签:;  ;  ;  ;  ;  ;  ;  

多导视觉诱发电位论文_陈雪艺,陈学燕,陈国策,吴德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