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源倍频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毫米波,二倍频器,直流偏置,扇形短截线
有源倍频器论文文献综述
唐松,李少甫[1](2016)在《宽频带毫米波有源倍频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适用于短距离高速无线通信应用的宽频带毫米波有源倍频器,包括输入输出偏置电路、输入输出匹配电路以及非线性器件。针对无源电路进行了ADS优化设计和HFSS全波电磁仿真,最后将无源电路S参数导入ADS中结合非线性器件采用谐波平衡仿真器整体仿真倍频器。仿真结果表明:工作于40~64 GHz输出频率范围,二倍频器至少有约-4.2 d Bm功率输出,谐波抑制度大于20 d Bm,最大转换增益在50 GHz达到4 d B。(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张梦妮,周健义[2](2015)在《微波频段有源倍频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微波倍频器的作用,分析了有源微波倍频器的工作原理,总结了有源微波倍频器的实现途径,利用BFP640晶体管成功设计了微波频段有源叁倍频器,并得到了较好的结果。(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05-30)
吴永辉[3](2011)在《GaAs pHEMT工艺6~18GHz有源倍频器MMIC》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GaAs pHEMT工艺,设计了一个6~18 GHz宽带有源倍频器MM IC,最终实现了较高的转换增益和谐波抑制特性。芯片内部集成了输入匹配、有源巴伦、对管倍频器和输出功率放大器等电路。外加3.5 V电源电压下的静态电流为80 mA;输入功率为6 dBm时,6~18 GHz输出带宽内的转换增益为6 dB;基波和叁次谐波抑制30 dBc。当输出频率为12 GHz时,100 kHz频偏下的单边带相位噪声为-143 dBc/Hz。芯片面积为1 mm×1.5 mm。(本文来源于《半导体技术》期刊2011年08期)
陈茄[4](2007)在《超宽带有源倍频器MMIC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0.18μm的pHEMT(pseudomorphic high electron-mobility transistor) GaAs衬底工艺,详细设计并实现了超宽带有源二次倍频器MMIC(Microwav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此倍频器包含了有源巴伦、平衡式倍频以及分布式放大器叁个主要部分。文中对有源巴伦和分布式放大器的电路拓扑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比较了常用的几种电路结构的优劣,以指导设计中电路拓扑结构的选择;对部分无源器件模型进行了场仿真的验证以指导具体的版图设计。同时,文中还对FET倍频的理论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FET栅极偏压的选择做出了定性的分析,指出了在实际电路中为保证二次谐波功率最大的栅极偏压。此倍频器的输入频率为2~25GHz,输出频率4~50GHz。在最后的测试中,受仪器条件和时间的限制,仅采用搭建混合集成电路的方式,对输入频率在2~20GHz内进行了实际的测试。在不考虑输入线损、跳金丝的损耗以及基片走线损耗等时,此倍频器在输入频率为2~6GHz以及9~18GHz,输入功率为3dBm时,其二次谐波输出功率>3dBm,基波抑制大于20dB,;在7~8GHz内其输出功率>2dBm,基波抑制约为15dB;在19~20GHz内,其输出功率约为-2dBm,基波抑制约10dB。从测试结果来看,当将各种损耗的影响考虑进去,在2~18GHz内,倍频器的性能与仿真结果较为接近;而对于当输入频率为19~20GHz内时,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别,这是由于当前的测试中,测试腔体的接头在较高频率时有较大的损耗造成的。(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7-04-01)
陈茄,刘宇,杨自强,杨涛[5](2006)在《2~25/4~50GHZ超宽带单片有源倍频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基于0.18μm GaAs PHEMT工艺的超宽带单片有源二倍频器的设计,其电路结构包含了有源巴仑、倍频以及宽带放大器叁个部分。在2-25GHz的输入频率下,当输入功率为0dBm时,实现了约7- 10dBm的二次谐波输出,基波抑制度也达到了20dBc以上。直流供电电流约100mA,功耗仅约500mW。(本文来源于《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6-12-01)
孙国骏[6](2004)在《V波段有源倍频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V波段有源倍频器进行了设计研究。该倍频器的设计在国内首次采用直接四次倍频放大的方案来实现,整个倍频器主要由V波段PHEMT四倍频器、V波段微带耦合带通滤波器、V波段输出放大器以及V波段探针型微带—波导转换器等几部分电路组成。其中重点论述了有源倍频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以及详细的设计过程。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射频微波电路仿真设计软件Agilent ADS和Ansoft Serenade以及电磁场仿真设计软件Ansoft Ensemble和HFSS对电路进行设计和优化。根据仿真优化结果得到了V波段有源倍频器,当输入功率为6dBm时,在整个55.6~56.4GHz的工作频带内输出功率大于9dBm。该V波段有源倍频器可用于将微波信号拓展到毫米波段,为毫米波系统提供高稳定的本振源。(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4-06-01)
陈庆,陆波[7](2001)在《微波FET有源倍频器的工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微波PET有源倍频器的工程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研制的Ku波段五次倍频器具有倍频效率高、温度稳定性好的特点,适合于星载应用。(本文来源于《空间电子技术》期刊2001年Z1期)
张德智[8](2000)在《微波有源倍频器的设计与CAD优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微波有源倍频器的设计方法。按照这种方法设计了一个X波段有源二倍频器,应用微波CAD软件进行了仿真与优化,并给出了仿真与实验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设计方法与过程在工程设计生产中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期刊2000年02期)
有源倍频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论述了微波倍频器的作用,分析了有源微波倍频器的工作原理,总结了有源微波倍频器的实现途径,利用BFP640晶体管成功设计了微波频段有源叁倍频器,并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源倍频器论文参考文献
[1].唐松,李少甫.宽频带毫米波有源倍频器设计[J].通信技术.2016
[2].张梦妮,周健义.微波频段有源倍频器技术研究[C].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2015
[3].吴永辉.GaAspHEMT工艺6~18GHz有源倍频器MMIC[J].半导体技术.2011
[4].陈茄.超宽带有源倍频器MMIC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7
[5].陈茄,刘宇,杨自强,杨涛.2~25/4~50GHZ超宽带单片有源倍频器的设计[C].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
[6].孙国骏.V波段有源倍频器的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4
[7].陈庆,陆波.微波FET有源倍频器的工程设计[J].空间电子技术.2001
[8].张德智.微波有源倍频器的设计与CAD优化技术[J].现代电子.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