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相机论文-王怀,莫凡,李奇峻,王鄂

星载相机论文-王怀,莫凡,李奇峻,王鄂

导读:本文包含了星载相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共线时间延时积分电荷耦合器件,虚拟线阵,内视场拼接,严格几何模型

星载相机论文文献综述

王怀,莫凡,李奇峻,王鄂[1](2019)在《物方反投影下的星载多光谱相机内视场虚拟线阵拼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遥感卫星多光谱相机非共线TDICCD成像方式,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线阵CCD的相机内视场拼接方法。参考严格几何模型建立虚拟影像像点与地面点间的对应关系,校正相机内方位畸变,根据物方几何约束的地面点反投影算法,建立虚拟影像像点与原始影像像点的坐标关系模型,实现逐像素灰度赋值。最后,以两景"资源叁号"卫星多光谱原始影像作为试验数据,验证所提算法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拼接方法效果好、精度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航天返回与遥感》期刊2019年05期)

王浩,郭兰杰,晋利兵,赵艳华[2](2019)在《星载TDI光机扫描相机偏流角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星载TDI光机扫描相机成像时,由于存在偏流角,造成在垂直扫描方向存在像移,对遥感相机成像产生影响。文章分析了光机扫描相机偏流角产生的原因,采用矢量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光机扫描相机偏流角模型。以某预研相机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偏流角随着扫描视角减小、纬度增高而增大;论述了偏流角对该相机穿轨方向MTF的影响以及对探测器奇偶阵列间距的设计指导。文章建立的偏流角模型可广泛适用于星载光机扫描相机,对光机扫描相机的总体设计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航天返回与遥感》期刊2019年05期)

冯强,何欣,吕清涛,张凯,赵宇宸[3](2019)在《高分辨率空间相机星载接口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分辨率空间相机热稳定性和力学特性存在的问题,对星载接口的约束、热适应性、力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学支撑的柔性星载接口。根据某卫星结构要求,确定了空间相机的卧式4点连接布局方案,并对星载接口开展了热适应设计,引入了柔性环节结构,通过螺旋理论验证了约束的准确性;以随机振动响应最小为目标,优化了柔性环节,得到了柔性环节的关键尺寸参数;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星载接口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星载接口结构满足约束要求,既能保护空间相机结构免受发射段的剧烈振动,又保证了其在轨工作时良好的热适应性。(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林菲[4](2019)在《星载轻小型干涉成像相机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星载轻小型干涉成像相机是利用微透镜综合孔径技术与光子集成回路技术实现的新型计算成像相机。干涉成像相机能突破传统相机口径的限制,大大降低相机整体尺寸,因此有望实现星载相机轻小型,芯片化,在高分辨率侦察和空间探测等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工作是基于干涉成像原理的星载轻小型高分辨率相机的关键技术研究,包括干涉成像系统内部关键器件工作原理与整机工作流程研究、系统成像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研究,一种简单可行且能有效提升成像质量的新型微透镜阵列布局方案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首先,介绍了干涉成像相机的理论基础和综合孔径成像技术。在基于对SPIDER相机的调研上,分析了轻小型干涉成像相机的整体结构。对其中的光子集成回路所使用的关键器件:波导阵列光栅、90°混频器与平衡式正交探测器进行了功能性说明,给出了轻小型干涉成像相机的整体工作流程。然后,建立了光波导耦合效率模型,分析了耦合效率与光学系统F/#、视场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干涉成像相机的初步参数。建立干涉成像相机的理论成像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对成像影响因素包括基线匹配方式、微透镜占空比和采样间隔对相机成像效果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说明,并对这叁种因素对系统的具体影响结果进行了分析说明。给出了干涉成像相机与传统星载相机在性能参数方面的对照分析。最后,提出了一种简单可行且能有效提升成像质量的新型微透镜阵列布局方案——“车轮式”布局方案。通过对比“车轮式”布局与初代布局、加密式的初代布局的点源响应,“车轮式”布局下的系统极限分辨能力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式。应用全参考图像质量评价函数对这叁种布局方式下得到的重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车轮式”布局下有效地提高了干涉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从系统结构参数和成像质量两个方面验证了该新型布局方案的简单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冯强[5](2019)在《高分辨率空间相机星载接口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星载接口组件连接空间相机与卫星平台,作为空间相机力学、热学环境的承载点,它是空间相机光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相机光学系统中,光学组件的安装定位要求严格,避免装调的误差、外界扰动等因素影响成像质量。采用离轴叁反光学系统的空间相机结构精密、复杂,对空间环境比较敏感,主要体现在发射主动段剧烈的振动载荷和在轨工作段的温度载荷。高分辨率空间相机成像质量及稳定性需求不断提高,保证空间相机星载接口结构稳定性、可靠性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某高分辨率空间相机,创新性地采用柔铰串联的星载接口方案,包括星载接口组件布局、运动学约束、结构关键参数,既实现了空间相机较高的指向精度和热适应性,又保证了空间相机的力学性能。借助有限元软件,结合空间相机设计要求和动力学优化理论对星载接口结构及整机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并沿选定的最优化方向确定结构参数。对确定的结构方案和空间相机开展了工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概述了空间光学遥感器目前的发展方向,介绍了主要对地观测卫星的星载接口方案。并归纳总结了各种星载连接方式特点和适用情形,为本课题星载接口结构方案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指导。2.研究了高分辨率空间相机的准确定位问题。首先将空间相机假设为刚体,阐述了运动学约束的基本原理。然后考虑空间相机在温度变化情况下的热变形情况,介绍了空间热环境及其对空间相机的影响,分析计算了光学系统尺寸变化与星载接口两端安装位置温差的关系。最后,结合运动学约束原理和温度载荷的影响,初步提出了一套星载接口组件布局方案。3.根据高分辨率空间相机设计要求,开展了空间相机消热化设计,考虑空间相机温度载荷作用变形情况和光学系统结构特点,确定了空间相机的自由度释放方向。结合消热化设计结果和空间相机的力学性能要求,提出了一种柔性星载接口方案,通过采用柔铰串联的结构方案,既获得了接近运动学接口结构的热变形卸载能力,又避免了铰链间隙对指向精度和整机基频的影响。4.介绍了结构动力学优化设计理论和灵敏度分析理论,并将理论应用到了空间相机星载接口结构的优化工作中。综合理论成果和工程经验,确定了优化参数和优化目标,借助Isight等软件对星载接口关键尺寸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确定优化方向。分析计算并整理了部分空间相机性能与优化参数间的关系,确定了星载接口结构的参数。5.针对星载接口的设计要求和实际工况,采用有限元软件MSC.Patran/Nast ran建立了星载接口及高分辨率空间相机整机的有限元模型,对星载接口和整机进行了工程分析和验证,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热学叁方面。分析结果表明,高分辨率空间相机整机结构谐振频率、动力学响应良好,温度载荷作用下星载接口结构按设计方向释放自由度,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徐宏根[6](2019)在《这种高科技相机在世界上尚没有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近日获悉,“星载高分辨率红外高光谱相机及应用技术”已成功立项并进入实施阶段。该项目是国防科工局民用航天“十叁五”技术预先研究重大项目,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联合申报,其中武汉地调中心(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报》期刊2019-04-30)

徐宏根[7](2019)在《全力为应用技术攻关提供支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联合申报的“星载高分辨率红外高光谱相机及应用技术”日前成功立项并进入实施阶段。该项目是国防科工局民用航天“十叁五”技术预先研究重大项目,执行期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报》期刊2019-04-19)

黄朝围,何赟晟,孙凯鹏,李国元,徐毅[8](2018)在《星载线阵CCD相机与激光测高仪无控定位精度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立体测绘卫星测高精度受姿态确定能力的限制,难以实现1∶10 000及以上大比例尺无控立体测绘。激光测高卫星的高程精度高,考虑结合2种遥感手段,提升测绘卫星的无控定位精度。为比较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与激光测高卫星的无控定位精度,介绍了星载线阵CCD立体相机及激光测高仪的几何定位原理,构建了相应的几何定位模型,推导了各自的误差传播方程。参照目前平台及载荷的技术水平,分析了卫星参数及各项测量指标,通过仿真估算了两者在同卫星平台上的无控定位精度,并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平台下星载线阵CCD相机平面定位精度优于星载激光测高仪,而后者的测高精度明显高于前者。(本文来源于《上海航天》期刊2018年05期)

吉星宇,岳永坚,王冉珺[9](2017)在《星载大口径相机快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星载大口径相机因其曝光面积大、工作环境复杂、系统可靠性要求高且需要小型化与轻量化,传统快门结构无法全部满足。本文针对以上特殊需求,设计了一种通过步进电机直接耦合并驱动快门叶片运动的对开式结构。并通过Matlab仿真的方式,比较并证明了采用抛物线型加速与正矢型加速相比于匀加速在运行的快速性与稳定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设计了加减速曲线的离散化方案,并仿真比较了3种方案在离散输入下的优劣。采用oriental的PK233PB步进电机,RORZE的RD-024MSB驱动器及TI的TMS320F28335芯片搭建实验平台,对以上方案进行了实验比较,得出了抛物线型加速方案为综合最优方案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7年24期)

韩杰,谢勇[10](2017)在《星载多相机拼接成像传感器在轨辐射定标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星载传感器在轨辐射定标是定量遥感的核心和基础,其定标精度将直接决定定量遥感产品的质量。但是对于多相机拼接成像传感器而言,现有在轨辐射定标方法无法实现各相机绝对辐射定标与相机间相对辐射校正的一体化处理。因此,本文以高分一号(GF-1)卫星宽视场(WFV)传感器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辐射区域网平差的在轨辐射定标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传统的交叉定标方法获取WFV传感器各相机的辐射控制点信息,然后在同轨相邻相机影像重迭区域中提取辐射连接点信息,最后在考虑相机间相对辐射校正与绝对辐射定标之间的耦合关系后,采用整体平差的方式同时获取各相机在轨绝对辐射定标系数及辐射约束条件方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获得的各波段在轨绝对辐射定标系数的相对误差均优于9.34%,同时利用该定标系数能够实现同轨相邻相机影像间相对辐射校正处理,其重迭区域各波段表观辐亮度差异绝对值的平均值均小于1.63 W·m~(-2)·sr~(-1)·μm~(-1)。(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星载相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星载TDI光机扫描相机成像时,由于存在偏流角,造成在垂直扫描方向存在像移,对遥感相机成像产生影响。文章分析了光机扫描相机偏流角产生的原因,采用矢量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光机扫描相机偏流角模型。以某预研相机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偏流角随着扫描视角减小、纬度增高而增大;论述了偏流角对该相机穿轨方向MTF的影响以及对探测器奇偶阵列间距的设计指导。文章建立的偏流角模型可广泛适用于星载光机扫描相机,对光机扫描相机的总体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星载相机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怀,莫凡,李奇峻,王鄂.物方反投影下的星载多光谱相机内视场虚拟线阵拼接[J].航天返回与遥感.2019

[2].王浩,郭兰杰,晋利兵,赵艳华.星载TDI光机扫描相机偏流角建模[J].航天返回与遥感.2019

[3].冯强,何欣,吕清涛,张凯,赵宇宸.高分辨率空间相机星载接口设计[J].机电工程.2019

[4].林菲.星载轻小型干涉成像相机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5].冯强.高分辨率空间相机星载接口设计[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9

[6].徐宏根.这种高科技相机在世界上尚没有先例[N].中国矿业报.2019

[7].徐宏根.全力为应用技术攻关提供支持[N].中国矿业报.2019

[8].黄朝围,何赟晟,孙凯鹏,李国元,徐毅.星载线阵CCD相机与激光测高仪无控定位精度对比分析[J].上海航天.2018

[9].吉星宇,岳永坚,王冉珺.星载大口径相机快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7

[10].韩杰,谢勇.星载多相机拼接成像传感器在轨辐射定标方法[J].测绘学报.2017

标签:;  ;  ;  ;  

星载相机论文-王怀,莫凡,李奇峻,王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