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水金贵州省盘县第四小学553500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是指:能逐步学会并运用小学数学的基本概念、思想和方法去观察、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数学相关数量关系,逐步发展到会用一些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数学相关问题,并逐步学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发现和推理的过程。这是一个逐步发展的渐进性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等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而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同时注重思维的敏捷和灵活。”也就是说,每个数学教师都应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认真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应明白创新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勇气。创新意识来源于对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引导他产生创新的动机。波利亚指出:“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的意境,营造浓厚且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
其次,有了对创新意识的认识,教师本身要具备创新精神,不要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教师却被传统教育观念束缚着手脚。因此,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掌握具有创新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再次,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唤起学生强烈的探求新知的欲望。古人称“学习”为“学问”,要学必有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课堂这一个大的学习空间,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1.运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或典故引出课本中的新知识;2.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3.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激发兴趣;4.让学生提前预习,找出疑点激发求知欲;5.一题多解,用比较法帮学生选出典型的解题方法,激发创新欲;6.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让抽象性的东西以直观形象的面孔让学生欣赏,提高情趣。在学习情趣的推动下,会使学生对未知的空间充满疑问和好奇,进而用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最后,教师应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传统的教学只是为了让学生考高分,学生为了分数上课学,下课背,像一只上紧发条的闹钟,没有休息的时候。在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一套劳逸结合的学习方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既休息了大脑,又没有浪费课余时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的课堂。教师只有彻底转变教学观念,乐教敬业,善于创新,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才能使学生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更好地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