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规划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线性规划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一、线性规划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闫强[1](2021)在《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及其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频发的城市内涝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采用透水基层材料以加强路面结构的雨水下渗能力是缓解城市内涝的有效途径。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LSPM(Large Stone Pemeable Mixture)作为透水基层材料之一,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而且能够防治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等病害,因此其在未来的城市道路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透水材料的关键设计参数,空隙率的改变将直接影响LSPM的各项性能,然而目前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尚无法直接获得与目标空隙率对应的配合比;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在现有开级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对LSPM的配合比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后的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OLSPM(Optimization Large Stone Pemeable Mixture)进行了性能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对带有OLSPM的透水沥青路面结构进行设计,最终利用SWMM软件对该路面结构的应用效果作出了评价。首先,针对现有配合比设计方法不足,本文通过理论分析,采用贝雷法中对粗、细集料的划分标准,引入逐级填充试验、i法级配设计方法、有效沥青用量公式和吸收沥青用量公式、粉胶比等对CAVF法进行了补充优化,初步提出了基于目标空隙率的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析漏实验对其沥青用量进行了验证、通过对比马歇尔击实试验和旋转压实试验在成型过程中的体积参数变化和试件外观情况对成型方式进行了确定、通过对比规范中相同空隙率下LSPM-25的中值级配和沥青用量对OLSPM-25的配合比特点进行了分析。最终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出的沥青用量能够满足析漏损失的技术要求;旋转压实方法为OLSPM适宜的室内圆柱形试件成型方式,并且在此过程中应以空隙率作为控制OLSPM的压实次数指标;相同空隙率下,OLSPM-25具有更多较细的细集料并因此导致了相对较多的沥青用量,此外,其粗集料中4.75-19mm的粗集料含量也高于LSPM-25。其次,为进一步完善对上述配合比方法的验证工作,本文引入LSPM-25、30作为对照组,评价了OLSPM材料的路用性能、透水功能和力学指标等基本性能。结果表明:由于相对较高的沥青用量和良好的骨架结构,OLSPM-25、30的冻融劈裂强度比高于LSPM-25、30,OLSPM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OLSPM-25、30的疲劳寿命次数高于OLSPM-25、30,OLSPM具有良好的疲劳性能;虽然OLSPM-25、30的透水系数略低于LSPM-25、30,但二者均>0.2cm/s且数值上相差不大,OLSPM-25、30具有良好的透水功能;OLSPM-25、30的动态模量高于LSPM-25、30,OLSPM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再次,本文依托郑州市郑登快速路大修工程中的交通量等实际情况,对带有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基层的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形式进行了选取,并利用Abaqus对不同结构层厚度下该结构形式对应的设计指标进行了计算,利用正交分析对结果进行了优选。最终,确定了以排水沥青混合料PAC为面层、OLSPM为上基层、多孔水泥稳定碎石CTPB为下基层、防水抑裂卷材+砂垫层为垫层的半透型透水路面结构;计算结果表明,面层是影响沥青路面永久变形量和面层剪应力的主要因素,CTPB下基层是影响无机结合料层层底拉应力的主要因素,除垫层外,各结构层厚度的增加均会导致沥青路面永久变形量降低、无机结合料层底拉应力降低,面层剪应力增加;通过正交分析,最终确定了面层厚度为11cm、OLSPM层厚12cm、CTPB层厚36cm、垫层厚5cm的带有OLSPM基层的半透型透水路面结构。最后,在确定上述透水路面结构形式和厚度后,本文选取该工程中一定长度内的双向6车道为研究区域,以地表径流系数、峰值流量、峰值出现时间作为地表径流情况的表征指标,利用城市雨洪管理模型SWMM量化了应用该透水路面结构前后研究区域地表径流情况。结果表明,在10年、50年、100年的降雨重现期下,布设上述透水路面结构后,地表径流系数分别降低了71.28%、69.27%和68.67%;峰值流量分别降低了78.55%、75.66%和74.74%,上述指标的削减效果随重现期的增加而有所降低;峰值出现时间分别延后了5min、3min、3min,重现期的增加对延后效果的影响并不显着。OLSPM基层半透型透水路面对城市道路地表径流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冯建鑫[2](2021)在《高东高速公路工程进度计划与控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以及运输网络的快速形成,高速公路建设已然成为了经济发展中必须的一环,因此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要求逐渐提高,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进度计划的制定以及控制尤为重要,进度计划与控制工作的是否正确不仅可以决定着项目建设的成败,而且还会影响到项目的市场发展前景以及其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将工程进度计划与管理的内容应用的公路施工项目中,不但可以在人力、财力、物力条件一定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而且对于工程的按时高效施工以及提高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都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高东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其投入建设的一系列环节进行分析和探究,主要论述了高东高速公路从进度计划的制定到网络图的编制以及进度计划的优化和进度计划的控制,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该项目的所有阶段的进度计划展开控制,首先对项目的具体内容进行描述,然后对项目进行工作分解,绘制出项目的工作分解图,然后请有关专家对项目做出相应的资源需求估算,在项目估算的基础上制定进度计划,并且运用网络图的方法编制网络计划,并确定出关键路线,然后围绕关键路线对项目建设的所有过程进行有效的安排,并对项目进度计划作出更加完善的调整,从而提高项目的建设效率,在追加相应费用的前提之下压缩工期从而让项目的实际施工期限可以符合合同方要求的工期,最后为了整个项目能够顺利的按照合同方的要求完工需要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根据其多变性随时进行优化和调整,在加强保障措施的前提下促使该项目全面符合质量要求的同时可以在合理的工期内完成计划目标。此论文对于高速公路进度方面的控制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易林莉[3](2020)在《含潜在脆性破坏构件的并联钢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钢材由于具有强度高、延展性好、材料韧性好等诸多优点,普遍被认为是一种纯塑性的材料,而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之中。然而,在全球的钢结构破坏事故中,钢材脆性破坏也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对钢材的脆性破坏及其对结构的影响展开研究,对建筑结构的安全进行评估,从而更好地保护人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本文基于结构的安全性,从结构可靠性分析入手,研究含潜在脆性破坏构件的并联钢结构系统失效概率的计算方法和变化规律。本文将含潜在脆性破坏构件的并联钢结构系统,按照失效模式的不同,分为瞬时失效和相继失效两种情况分别讨论。分别研究这两种失效模式下,并联钢结构系统的失效特点。根据潜在脆性破坏构件数量的变化,建立并联钢结构系统失效概率的数学模型,并总结出系统失效概率的计算方法。基于MATLAB软件平台,针对瞬时失效和相继失效两种不同失效模式下系统的失效概率进行编程计算。归纳分析系统的失效概率与各个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对比两种失效模式下,并联钢结构的失效过程和失效概率计算结果的差异。使用线性规划(LP)界限法以及蒙特卡罗(MC)模拟法,验证松弛线性规划(RLP)界限法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及适用性。通过对比多个工程实例的计算结果,并总结相关的规律,得到了如下结论:(1)不但要考虑钢材发生塑性破坏的可能,也要考虑其发生脆性破坏的可能。基于钢材可能发生的脆性破坏,本研究提出将并联钢结构系统分为瞬时失效和相继失效两种不同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2)在可靠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本研究推荐采用松弛线性规划(RLP)界限法计算并联钢结构系统的失效概率。使用线性规划(LP)界限法以及蒙特卡罗(MC)模拟法,验证了松弛线性规划(RLP)界限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3)综合本文的相关试验数据可知,并联钢结构系统的失效概率与构件呈现脆性性能的发生概率Pbi成正比,与构件总数n成反比,与构件间的相关系数ρ成正比,与系统的可靠度指标β成反比,与潜在脆性破坏构件的数量n1成正比。本文分析了并联钢结构系统的两种不同失效模式,总结了其失效概率随各参数变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含潜在脆性破坏构件的并联钢结构系统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并为并联钢结构系统可靠性的有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含潜在脆性破坏构件的钢结构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王玲[4](2020)在《绿色施工下的弃碴石预处理场站设施选址与运输路径选择研究》文中认为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快,高速公路所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迅速,从而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公路建设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和关注也日益深刻。高速公路绿色施工,伴随着这些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注意。希望通过公路绿色施工这一理念,可以很好地协调好我国公路建设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尽可能地减少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施工过程中所导致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尽量降低对当地森林植被的污染和破坏,为实现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在公路工程绿色施工前提下,弃碴石预处理场站与物料运输路径选择是关乎施工能否正常进行的关键。本文将公路工程绿色施工项目中的弃碴石预处理场站选址与物料运输路径选择相结合,借鉴物流系统中设施选址以及车辆路径优化等相关知识,对公路绿色施工中的弃碴石预处理场站以及物料运输路径进行合理选址布局与优化选择;通过合理的场站设施选址布局与运输路径优化选择,提高公路工程绿色施工项目的生产水平,降低公路工程建设生产成本,增加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尽量减少项目周边耕地的占用,减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首先,对预处理场站内的容量问题进行了概述,对容量确定原理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公路工程绿色施工条件下的预处理场站容量模型;在确定预处理场站的容量模型之后,对预处理场站的物流成本进行了分析,并对两种不同选址模型的优劣进行分析比较,结合公路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的特点,建立了覆盖最大需求量以及选址、运输费用最低的预处理场站多目标选址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其次,在确定了预处理场站容量以及选址问题的基础上,对运输路径优化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做了相关分析,同时对公路工程绿色施工下的路径影响组成因素、公路工程中的物料流向以及公路工程中的运输道路等级等进行分析;结合公路工程绿色施工条件下对物料在途运输时间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建立了公路工程绿色施工条件下的运输路径优化选择模型,并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最后,将所建立的预处理场站选址模型和运输路径模型应用到具体的案例中,通过实地调研,对参数进行合理设置;采用相应的优化算法求解,得到的结果显示,将所构建的相应模型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是可行的,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胡志远[5](2020)在《资源约束下的交通运输建设工程多目标施工计划编制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务院《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出台,未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将获得进一步大发展,各类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将持续进行。作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科学、合理施工计划的编制可以保障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并为其带来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在施工计划编制过程中,通常考虑的因素为工期、费用、质量。然而,建设工程本身属于一种安全风险较高的活动,交通运输建设工程的内在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动态性对建设工程的安全绩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本领域既有多目标施工计划编制优化研究依然围绕着传统的工期、费用、质量三目标展开,同时,建设工程安全绩效的相关研究也未能实现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施工计划编制优化的过程中。针对此问题,本研究将安全因素纳入施工计划编制过程,针对资源约束条件下的交通运输建设工程多目标施工计划编制优化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文献综述及发展动态分析。针对建设工程安全绩效与多目标施工计划编制优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及总结,指出既有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并规划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2)RC-TCQST模型的构建。基于建设工程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网络计划方法,在考虑资源约束、多施工模式的情况下,以实现时间—费用—质量—安全权衡分析为目标,构建资源约束下的交通运输建设工程多目标施工计划编制优化模型(Resource Constraint Time-Cost-Quality-Safety Trade-off model,RC-TCQST)。(3)INSGA3-LP算法的设计。针对RC-TCQST模型所具有的多目标优化的特点,论述各类常用的多目标求解算法以及其在求解大维度多目标优化问题时存在的缺陷;以求解质量更高的NSGA-Ⅲ算法作为基础算法,同时考虑RC-TCQST模型中资源约束与逻辑约束之间的联系、逻辑约束呈线性约束的特点,对NSGA-Ⅲ算法归一化过程进行改善,设计并提出INSGA3-LP求解算法。(4)案例分析。首先,选用一个既往建设工程施工案例,对NSGA-Ⅲ算法进行适用性分析。其次,在对案例进行合理改造的基础上,对RC-TCQST模型及INSGA3-LP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模型输出了不同施工模式下的时间、费用、质量、安全权衡的数值及可视化结果。具体而言,包含了四目标间任意目标的权衡关系,以及任意一种施工模式组合下的施工进度图及资源使用量直方图。基于两个场景的案例分析,说明了本研究所提出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赵炎炎[6](2020)在《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预控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强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的产业之一,是最重要的服务行业之一。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所具有的快捷、高效和灵活等特点,决定了它可以极大的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大范围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公路工程建设期间,作为公路工程产品形成期,施工阶段由于现场资源配置所引起的工程造价变化颇大,建筑工人的作业技术水平、原材料的准确配置程度以及项目赶工所致的工期压缩,是工程造价增大的核心原因。随着公路建设施工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工程管理方法的不断完善,公路建设的质量、工期以及成本等指标的均衡优化已经成为公路建设工程造价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如何对资源进行配置,提升效率并降低损耗,如何使资源利用率最大,工期压缩所致的建设质量降低最小,是实现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最优化的十分有效的途径。本文总体上着眼于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着重于对人力、物力资源的科学配置,使用规划理论达成对人力、物力资源的具体量化,从而解决资源配置对工程造价最优化形成制约的瓶颈问题;着重于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工人分级和建设材料配置的综合质量水平,使用规划理论达成资源的具体量化,从而解决在质量控制基础上的工程造价优化问题;着重于质量合格、建设资源匹配及建设工艺连续,使用规划理论合理压缩工期,使实际工期尽量与原工期相符,实际人工量尽量与原计划人工量相符,降低实际造价与原造价差异,从而使工期压缩情况下工程造价达到最优。主要研究内容总结列举如下:概述了研究背景并对应具体分析了研究意义,在立足于工程造价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施工阶段工程造价信息数据控制、预测以及调整等各方面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公路工程施工特点,提出了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预估概念。介绍了工程造价理论的基本概念,并以此概述了公路工程建设的工程造价管理及其主要特点;分析了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论述了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相关原理与原则;最后详细说明了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相关流程和环节,最终实现了对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理论与现实操作流程的全面分析以及设计。整合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信号反馈、弹性以及系统等控制原理,深入剖析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并系统阐明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各过程和环节。借助灰色关联分析理论,构造模型对施工阶段工程造价进行实时预估,并通过偏差分析及时查明造成偏差的原因,以此确定施工阶段动态调整措施。借助线性规划理论,在充分考虑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协调均衡的约束条件下,将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最小化作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基于资源配置的工程造价优化调节模型;在充分考虑建设资源最大利用率、作业人员用料速度以及建设工艺连续性等约束条件下,以建设工期压缩成本和建设资源增加量最小化作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基于施工周期压缩的工程造价优化调节模型;在充分考虑施工阶段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设备供应协调调度能力以及建筑材料配置合理水平等约束条件下,保证建设质量合格,将资源使用量和质量等级最小化作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基于工程质量的工程造价优化调节模型。在实例运用中将优化方案与传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表明优化方案明显降低了公路工程造价,为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定量优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张新阅[7](2019)在《基于绿色施工的公路工程土石方动态调配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土石方调配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计量费用及其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加之在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的时代大势下,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我国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将为我国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提供重要契机。致力于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之路,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来切实提高人民获得感与幸福感是我国发展长期坚持的正确道路。在土石方调配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土石方合理利用的问题,又要考虑运输的可能性和经济性,对土石方进行科学合理的转运和调配,以达到调配费用最低的同时又尽可能降低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危害为着眼点,在土石方动态调配方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项土石方绿色调配方案,为施工决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这对整个公路工程施工行业是非常迫切的。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与文献的分析,详细地研究了土石方动态调配模型,以及该模型的本质特征,结合公路工程绿色施工相关理论,把项目料场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水土防治作为目标之一,并在单位中转场物料水土防治费用与弃渣场物料水土防治费用比较的基础上,建立了料场水土防治模型,从而构建绿色调配费用最低的目标函数。在对各料源之间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七种料物流向即各组成要素间的料物调配流向,建立了基于该调配流向的土石方调配约束条件。此外,针对本文所构建的土石方动态调配模型选择多目标优化算法来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没有唯一的最优解且各个不同目标之间在求解的过程中可能相互排斥,通常是获得一个平衡解,使得目标问题都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目前多目标优化问题通常使用进化算法来解决,NSGA-Ⅱ算法通过其精英策略选择,保留父代中的精英元素,从而保证最终Pareto解集的全面性。本文通过对施工隧道与路堑开挖中形成的弃渣的合理利用,减少对施工区域生态植被干扰,降低了对公路用地界外自然地貌、原生植被、表土资源、扰动,实现了绿色施工,基本达到了“零弃方”的目的。

吕思汝[8](2019)在《公路工程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评价指标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交通系统不断升级,公路需求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公路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大,为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公路绿色施工是公路建设的必然趋势。现阶段我国公路绿色施工相关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公路绿色施工环境保护尚未有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目前主要参考国内公路施工、建筑绿色施工等有关环境保护的评价指标。虽然公路施工、公路绿色施工、建筑绿色施工存在着共性,但是传统施工与绿色施工、建筑施工与公路施工也存在着差异性。为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施工企业在公路绿色施工阶段环境保护的实施情况,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适合公路绿色施工的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公路绿色施工环境保护研究成果展开梳理与归纳;对公路绿色施工环境保护的理论进行研究;明确公路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评价条件、对象及范围;分析公路工程在不同路段施工期间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及污染源。在此基础上,结合公路自身特点,对现有的相关标准和国内外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评价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指标筛选,建立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的公路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评价指标定性和定量的研究,结合国内相关标准、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确定公路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评价指标等级划分标准。构建公路绿色施工环境保护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得到评价指标标准阈值。本文以S21阿勒泰至乌鲁木齐公路工程进行案例分析,采用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动态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公路绿色施工环境保护动态综合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保护措施,验证该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可行且合理适用。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公路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评价提供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施工企业评价公路绿色施工环境保护的实施情况提供工具与方法参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公路奠定基础。

胡文芳[9](2018)在《公路工程造价审计的核算矩阵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为适应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学者对工程审计的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止。现有的审计方法下,审计对造价控制介入时间较晚,使得工程信息滞后。审计的依据只能采用结算资料,而此时材料的的真实性难以判别,难以起到改善管理和节约资金的作用。为更好地控制工程造价及合理调配审计资源,有必要对审计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丰富审计工作。基于以上问题,论文提出在造价审计中引入核算矩阵,利用核算矩阵的灵活性,并依据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进行编制矩阵,以反映并放大工程建设建造过程中单位工程之间、参与方之间以及工程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便于工程项目管理者更好的发现问题的着力点,为其应对突发状况提供了数据基础,对推进质量建设的积极作用。首先,文章阐述工程造价审计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弊端。第二,分析核算矩阵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合理性,以及在公路工程造价审计中的辅助作用,得出计算方法和运作模式;对参与机构的利益关系进行明确分析和项目组织结构进行优化,提升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主体素质;采取加强人员对审计规范的学习,改善审计环境等措施,以保证跟踪审计的有效实施。第三,将研究理论方法运用于咸潘一级公路嘉鱼段改线工程实例,用核算矩阵表对工程所涉及的资金、材料、设备、机构等工程参与要素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对其过度消耗的资源重点分析,为审计决策提供参考;在价格型的核算矩阵表中,结合乘数分析详细分析各个资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影响程度,也为宏观的审计决策提供数据基础,对工程审计方法工程资源利用分配的流程提供数据的支撑,改善工程的投资效益。研究表明,将核算矩阵理论运用于造价审计的方法研究中,能够以宏观的角度分析项目之间和内部工程投资结构体系变化,优化跟踪审计模式,充分挖掘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造价控制作用。根据矩阵反映出来的的数据结果,对比现实情况与其所要达到的质量、进度、成本目标的差异,调整下一步的审计工序,控制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成本支出,提高工程效益。

董本刚[10](2018)在《确定制存梁台座数的2种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为了达到合理设置制存梁场规模、节约土地、提高制梁效率、减少制存梁成本的目的,此文在介绍公式法和线性规划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具体工程情况和架梁需求,阐述可采用的计算制存梁台座数量的计算方法。并以青海曼大公路宁克四标修建制存梁场为例,验证所述计算方法是否可行。通过分析计算发现:公式法计算过程比较简单,计算的存梁台座数偏差较大。而线性规划法因考虑了生产过程的不均衡性,计算的结果更符合工程实际。

二、线性规划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线性规划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及其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研究现状
        1.2.2 半透型或全透型透水路面结构应用效果评价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创新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基于目标空隙率的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
    2.1 现有开级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方法概述
        2.1.1 透水沥青稳定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2.1.2 PAC&OGFC配合比设计方法
    2.2 基于目标空隙率的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
        2.2.1 设计方法
        2.2.2 目标空隙率为20%的OLSPM-25 配合比计算
        2.2.3 沥青用量检验
        2.2.4 成型方式的选择
    2.3 OLSPM-25 配合比特征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目标空隙率的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
    3.1 原材料性能实验
        3.1.1 沥青
        3.1.2 集料
        3.1.3 矿粉
    3.2 配合比的选取和计算
    3.3 路用性能
        3.3.1 水稳定性
        3.3.2 疲劳性能
    3.4 透水功能
    3.5 力学性能
    3.6 小结
第4章 OLSPM基层透水沥青路面结构优化设计
    4.1 依托工程交通概况
    4.2 透水路面结构形式的选取
    4.3 半透型透水路面结构层材料选择
        4.3.1 面层
        4.3.2 基层
        4.3.3 垫层
    4.4 半透型透水路面结构层厚度确定
        4.4.1 设计验算指标
        4.4.2 半透型透水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4.3 结果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OLSPM基层透水沥青路面对地表径流控制效果模拟研究
    5.1 透水路面产流机制
    5.2 城市雨洪管理模型SWMM介绍
    5.3 研究区域SWMM模型概化
        5.3.1 研究区域所在位置概况
        5.3.2 研究区域概化
        5.3.3 降雨参数的设置
    5.4 应用带有OLSPM基层的半透型透水路面前后地表径流情况
        5.4.1 既有研究区域地表径流情况
        5.4.2 布设带有OLSPM基层的半透型透水路面后研究区域地表径流情况
        5.4.3 带有OLSPM基层的半透型透水路面结构对地表径流控制效果分析
    5.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高东高速公路工程进度计划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高东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概况及进度影响因素
    2.1 高东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概述
        2.1.1 工程项目的概况
        2.1.2 工程项目的特点
        2.1.3 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现状
        2.1.4 工程项目的计划总工期和分工期
        2.1.5 资源需求的估算
    2.2 高东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的影响因素
        2.2.1 组织及人员因素
        2.2.2 物质材料因素
        2.2.3 技术因素
        2.2.4 环境天气以及风险因素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东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
    3.1 高东高速公路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要求和方法
        3.1.1 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要求
        3.1.2 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
    3.2 高东高速公路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确定
        3.2.1 项目的描述
        3.2.2 施工项目工作结构的分解
        3.2.3 项目工作责任的分配
        3.2.4 施工项目活动时间的估算以及工作关系的确定
        3.2.5 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网络图的编制
        3.2.6 关键路线的确定
    3.3 高东高速公路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优化
        3.3.1 施工项目进度优化的目标
        3.3.2 施工项目进度优化
        3.3.3 工期优化过程中的时间和成本平衡
        3.3.4 工期优化后的施工项目进度计划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东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控制
    4.1 高东高速公路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原理方法
        4.1.1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目标
        4.1.2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原则
        4.1.3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方法
    4.2 高东高速公路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动态监测
        4.2.1 施工进度的日常监测
        4.2.2 施工进度的定期监测
    4.3 高东高速公路工程项目进度动态控制
        4.3.1 施工项目进度数据收集与处理
        4.3.2 施工项目进度报告
        4.3.3 施工项目进度偏差分析
    4.4 高东高速公路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纠偏调整
        4.4.1 纠偏注意事项
        4.4.2 优化纠偏调整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东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保障措施
    5.1 制度以及技术保障措施
        5.1.1 建立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体系
        5.1.2 跟踪检查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
        5.1.3 提高项目进度控制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力度
    5.2 组织人员以及风险因素保障措施
        5.2.1 完善施工队伍及相应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
        5.2.2 提高质量管理与技术安全管理制度
        5.2.3 加强对项目风险因素的管理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含潜在脆性破坏构件的并联钢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钢结构破坏的研究现状
        1.2.2 系统可靠性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步骤及内容
        1.3.1 研究步骤
        1.3.2 研究内容
2 钢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
    2.1 构件的不同破坏形式
        2.1.1 塑性破坏
        2.1.2 脆性破坏
    2.2 可靠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2.2.1 可靠性
        2.2.2 可靠度指标
    2.3 可靠度计算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含潜在脆性破坏构件的并联钢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3.1 潜在脆性破坏构件可靠性分析
        3.1.1 潜在脆性破坏构件
        3.1.2 潜在脆性破坏构件的可靠性
    3.2 含潜在脆性破坏构件的并联钢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3.3 瞬时失效模式下的并联钢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3.3.1 含一个潜在脆性破坏构件的并联系统
        3.3.2 含两个潜在脆性破坏构件的并联系统
        3.3.3 含三个潜在脆性破坏构件的并联系统
        3.3.4 含多个潜在脆性破坏构件的并联系统
    3.4 相继失效模式下的并联钢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3.4.1 相继失效模式下含一个潜在脆性破坏构件的并联系统
        3.4.2 相继失效模式下含两个潜在脆性破坏构件的并联系统
        3.4.3 相继失效模式下含三个潜在脆性破坏构件的并联系统
        3.4.4 相继失效模式下含多个潜在脆性破坏构件的并联系统
    3.5 本章小结
4 不同失效模式下的并联钢结构系统失效概率影响规律研究
    4.1 试验内容
    4.2 瞬时失效模式下的失效概率影响规律研究
        4.2.1 P_(bi)对并联系统Ps(F)的影响
        4.2.2 构件总数n对并联系统Ps(F)的影响
        4.2.3 可靠度指标β对并联系统Ps(F)的影响
        4.2.4 构件间的相关系数ρ对并联系统Ps(F)的影响
        4.2.5 潜在脆性破坏构件个数n_1对并联系统Ps(F)的影响
    4.3 相继失效模式下的失效概率影响规律研究
        4.3.1 相继失效模式下P_(bi)对并联系统Ps(F)的影响
        4.3.2 相继失效模式下构件总数n对并联系统Ps(F)的影响
        4.3.3 相继失效模式下可靠度指标β对并联系统Ps(F)的影响
        4.3.4 相继失效模式下相关系数ρ对并联系统Ps(F)的影响
        4.3.5 相继失效模式下n_1对并联系统Ps(F)的影响
    4.4 两种失效模式下RLP界限法计算结果验证
        4.4.1 瞬时失效模式下与LP界限法和MC模拟法计算结果的对比
        4.4.2 相继失效模式下与LP界限法和MC模拟法计算结果的对比
    4.5 本章小结
5 含潜在脆性破坏构件的并联钢结构系统可靠度计算实例
    5.1 n=7 的单股光面钢丝绳可靠度计算
        5.1.1 瞬时失效模式下的构件总数n=7 的钢丝绳系统Ps(F)的计算
        5.1.2 相继失效模式下的构件总数n=7 的钢丝绳系统Ps(F)的计算
    5.2 n=19 的单股光面钢丝绳可靠度计算
        5.2.1 瞬时失效模式下的构件总数n=19 的钢丝绳系统Ps(F)的计算
        5.2.2 相继失效模式下的构件总数n=19 的钢丝绳系统Ps(F)的计算
    5.3 泰姆科节点中的虎克螺栓可靠度计算
        5.3.1 瞬时失效模式下的泰姆科节点上的虎克螺栓Ps(F)计算
        5.3.2 相继失效模式下的泰姆科节点上的虎克螺栓Ps(F)计算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4)绿色施工下的弃碴石预处理场站设施选址与运输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绿色施工研究现状
        1.1.4 场站选址研究现状
        1.1.5 运输路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本文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知识
    2.1 绿色施工相关理论
        2.1.1 公路绿色施工概述
        2.1.2 公路绿色施工特点
    2.2 场站设施选址相关理论
        2.2.1 场站设施概述
        2.2.2 场站设施选址分析
        2.2.3 场站设施选址常用模型分析
    2.3 运输路径选择相关理论
        2.3.1 运输路径优化选择理论
        2.3.2 运输路径优化选择基本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公路工程绿色施工下的预处理场站选址模型研究
    3.1 预处理场站容量问题概述
        3.1.1 预处理场站容量问题分析
        3.1.2 预处理场站容量确定原理分析
    3.2 预处理场站容量模型构建
        3.2.1 预处理场站容量模型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
        3.2.2 预处理场站容量模型参数设定及模型建立
    3.3 预处理场站选址问题概述
        3.3.1 预处理场站选址物流成本分析
        3.3.2 传统覆盖模型与改进下的最大覆盖模型分析
    3.4 预处理场站选址模型构建
        3.4.1 预处理场站选址模型问题描述及基本假设
        3.4.2 预处理场站选址模型参数设定及模型建立
    3.5 场站选址模型求解算法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公路工程绿色施工下的运输路径选择模型研究
    4.1 运输路优化选择前提和基础
        4.1.1 施工进度计划
        4.1.2 施工质量控制
        4.1.3 施工布置要求
    4.2 运输路径优化选择问题概述
        4.2.1 运输路径优化选择组成因素分析
        4.2.2 运输路径优化选择物料流向分析
        4.2.3 基于路径优化选择的运输道路分析
        4.2.4 运输路径优化选择运输时间计算
    4.3 运输路径优化选择模型构建
        4.3.1 运输路径优化选择问题描述及基本假设
        4.3.2 运输路径优化选择模型目标函数
        4.3.3 运输路径优化选择模型约束条件
    4.4 运输路径模型求解算法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案例分析
    5.1 项目概况
    5.2 预处理场站选址模型应用
        5.2.1 预处理场站容量模型应用
        5.2.2 预处理场站选址模型应用
    5.3 运输路径优化选择模型应用
        5.3.1 基本参数
        5.3.2 运输路径优化选择模型求解
        5.3.3 求解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5)资源约束下的交通运输建设工程多目标施工计划编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结构
2 建设工程多目标施工计划编制优化与安全绩效研究综述
    2.1 建设工程多目标施工计划编制优化问题研究现状
        2.1.1 时间—费用权衡分析
        2.1.2 时间—费用—质量权衡分析
    2.2 建设工程安全绩效研究现状
    2.3 发展动态分析
        2.3.1 既有研究总结
        2.3.2 既有研究不足
    2.4 本章小结
3 交通运输建设工程RC-TCQST模型构建
    3.1 建模基础
        3.1.1 施工计划编制优化问题理论基础
        3.1.2 施工计划编制技术
    3.2 模型构建
        3.2.1 决策变量
        3.2.2 目标函数
        3.2.3 约束条件
    3.3 本章小结
4 交通运输建设工程RC-TCQST模型求解算法设计
    4.1 多目标优化
    4.2 常用多目标优化算法
        4.2.1 常用算法介绍
        4.2.2 常用算法的求解局限
    4.3 第三代非支配排序算法—NSGA-Ⅲ算法
    4.4 基于NSGA-Ⅲ的 RC-TCQST模型求解算法设计
        4.4.1 染色体构成
        4.4.2 初始种群的产生
        4.4.3 可行解的判断
        4.4.4 重组操作
        4.4.5 分层排序
        4.4.6 精英保留
        4.4.7 算法流程图
    4.5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1案例分析1
        5.1.1 案例背景
        5.1.2 结果分析
    5.2案例分析2
        5.2.1 案例背景
        5.2.2 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预控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理论研究概况
        1.2.1 国外工程造价研究概述
        1.2.2 国内工程造价研究概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2 工程造价管理及其动态控制理论概述
    2.1 工程造价管理
    2.2 公路工程造价
    2.3 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2.4 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原理和原则
        2.4.1 控制原理
        2.4.2 控制原则
    2.5 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流程
        2.5.1 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流程框架
        2.5.2 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信息采集
        2.5.3 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预算
        2.5.4 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对比分析
        2.5.5 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调节
        2.5.6 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优化
        2.5.7 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跟踪反馈
    2.6 本章小结
3 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预算
    3.1 灰色预测理论与方法
        3.1.1 灰色模型原理
        3.1.2 GM(1,1)模型表达式
    3.2 公路建设施工阶段造价预测模型
        3.2.1 公路建设施工阶段造价预测模型概述
        3.2.2 施工材料费预测模型
        3.2.3 人工费预测模型
        3.2.4 机械设备费预测模型
        3.2.5 总工程造价预测模型
    3.3 测算实现
    3.4 本章小结
4 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偏差分析与调节
    4.1 预测及计划工程造价比较
    4.2 针对资源配置所致公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偏差原因分析及动态调节
        4.2.1 针对资源配置所致公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偏差原因分析
        4.2.2 针对资源配置所致公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偏差的动态调节
    4.3 针对工期压缩所致公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偏差原因分析及动态调节
        4.3.1 针对工期压缩所致公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偏差原因分析
        4.3.2 针对工期压缩所致公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偏差的动态调节
    4.4 针对工程质量所致公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偏差原因分析及动态调节
        4.4.1 针对工程质量所致公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偏差原因分析
        4.4.2 针对工程质量所致公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偏差的动态调节
    4.5 本章小结
5 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优化调整模型构建
    5.1 公路工程资源配置优化调整模型
        5.1.1 课题提出及相关参数定义
        5.1.2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优化调整模型构建
        5.1.3 实例验证和结果分析
    5.2 公路工程工期优化调整模型
        5.2.1 课题提出及相关参数定义
        5.2.2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优化调整模型构建
        5.2.3 实例验证和结果分析
    5.3 公路工程质量优化调整模型
        5.3.1 课题提出及相关参数定义
        5.3.2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优化调整模型构建
        5.3.3 实例验证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基于绿色施工的公路工程土石方动态调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石方调配问题阐述
        1.2.2 土石方调配研究现状
        1.2.3 绿色施工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基本理论
    2.1 绿色施工相关政策法规
    2.2 绿色施工
        2.2.1 绿色施工的基本原则
        2.2.2 绿色施工的要点
    2.3 绿色施工理论基础
        2.3.1 循环经济
        2.3.2 可持续发展
        2.3.3 全面造价管理
    2.4 公路工程绿色施工
        2.4.1 公路工程施工的特点
        2.4.2 公路工程绿色施工的主要内容
    2.5 多目标优化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公路工程绿色施工的土石方动态调配模型研究
    3.1 土石方调配的前提和基础
        3.1.1 施工进度计划
        3.1.2 施工总布置
        3.1.3 料场规划
    3.2 公路工程土石方调配系统分析
        3.2.1 系统描述
        3.2.2 系统物料流向
        3.2.3 系统调配运输道路等级划分
    3.3 公路工程绿色施工的土石方动态调配模型建立
        3.3.1 模型分析
        3.3.2 料场水土防治模型引入
        3.3.3 下层土石方调配目标函数
        3.3.4 上层料场水土防治目标函数
    3.4 公路工程绿色施工土石方动态调配模型约束条件
        3.4.1 下层土石方调配约束条件
        3.4.2 上层料场水土防治约束条件
    3.5 绿色施工对土石方动态调配的约束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公路工程绿色施工的土石方动态调配模型解法研究
    4.1 多目标优化理论
        4.1.1 多目标优化定义
        4.1.2 最优解定义
        4.1.3 多目标优化的多样性以及收敛性分析
    4.2 多目标优化算法概述
        4.2.1 传统多目标优化算法
        4.2.2 智能多目标优化算法
    4.3 NSGA-Ⅱ算法求解多目标土石方动态调配模型
        4.3.1 NSGA-Ⅱ算法
        4.3.2 NSGA-Ⅱ算法约束支配原理
        4.3.3 公路工程绿色施工土石方动态调配模型的求解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应用与验证
    5.1 项目概况
        5.1.1 沿线环境特征
        5.1.2 施工材料
    5.2 土石方调配参数
        5.2.1 基本参数
        5.2.2 运输距离参数
    5.3 土石方动态调配模型应用
        5.3.1 土石方动态调配模型的建立
        5.3.2 模型求解
        5.3.3 计算结果分析
    5.4 结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本文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8)公路工程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评价指标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1.2.1 国外对公路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评价的研究
        1.2.2 国内对公路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评价的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论文结构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方法
    2.1 公路绿色施工相关理论
        2.1.1 绿色施工及评价
        2.1.2 公路绿色施工及评价
    2.2 公路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评价范畴研究
        2.2.1 公路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评价概念
        2.2.2 公路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评价条件
        2.2.3 公路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评价对象及范围
    2.3 不同路段公路施工的环境污染及来源
        2.3.1 不同路段环境与绿色施工特征
        2.3.2 自然环境污染及来源
        2.3.3 社会环境污染及来源
        2.3.4 生态环境污染及来源
    2.4 相关模型理论
        2.4.1 R聚类模型
        2.4.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2.4.3 动态综合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路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评价指标选取
    3.1 评价指标筛选
        3.1.1 评价指标筛选原则
        3.1.2 评价指标筛选方法
        3.1.3 评价指标筛选过程
    3.2 评价指标初步筛选
        3.2.1 数据来源
        3.2.2 评价指标初步筛选
        3.2.3 评价指标初步筛选结果
    3.3 评价指标二次筛选与确定
        3.3.1 指标信息收集
        3.3.2 评价指标二次筛选
        3.3.3 评价指标的确定与体系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路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评价指标等级划分与模型构建
    4.1 公路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评价指标等级划分
        4.1.1 评价等级标准及范围的确定
        4.1.2 评价指标等级划分的依据
        4.1.3 定性评价指标的定义及等级划分
        4.1.4 定量评价指标的定义及等级划分
    4.2 公路绿色施工环境保护动态综合评价模型
        4.2.1 评价方法的选择
        4.2.2 评价流程
        4.2.3 指标预处理
        4.2.4 公路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评价模型的构建
    4.3 公路绿色施工环境保护动态综合评价指标阈值
        4.3.1 动态综合比选门限值
        4.3.2 动态综合评价指标阈值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21阿勒泰至乌鲁木齐公路案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工程绿色施工环境保护措施与监测数据
        5.2.1 工程绿色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5.2.2 基础数据统计
    5.3 工程绿色施工环境保护动态综合评价
        5.3.1 指标预处理
        5.3.2 动态综合评价函数值确定
    5.4 动态综合评价结果分析及保护措施
        5.4.1 动态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5.4.2 保护措施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附录B 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
附录C 三级评价指标相关关系

(9)公路工程造价审计的核算矩阵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审计现状
        1.3.2 国内外核算矩阵的发展
    1.4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1.5 主要创新点
2 公路工程造价审计及项目核算矩阵基本理论研究
    2.1 公路工程项目定义及特征
    2.2 公路工程造价审计基本理论
        2.2.1 公路工程造价审计的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公路工程造价审计的基本程序
    2.3 公路建设项目各阶段审计
        2.3.1 公路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审计
        2.3.2 公路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审计
        2.3.3 公路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审计
        2.3.4 公路建设项目竣工阶段审计
    2.4 核算矩阵基本理论及原理
        2.4.1 核算矩阵的有关概念
        2.4.2 核算矩阵在公路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分析
    2.5 公路工程造价、质量、进度的关系模式及其基本理论研究
        2.5.1 公路工程造价、质量、进度的关系
        2.5.2 工程计划管理体系优化理论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公路工程项目核算矩阵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3.1 核算矩阵体系理论研究
        3.1.1 核算矩阵体系的理论基础
        3.1.2 投入产出矩阵与核算矩阵(账户)的连接关系
        3.1.3 核算矩阵的用途
    3.2 公路项目核算矩阵结构理论
        3.2.1 核算矩阵账户的构成
        3.2.2 矩阵账户的细化
    3.3 矩阵的更新与平衡方法
        3.3.1 RAS方法
        3.3.2 GRAS方法及其改进
        3.3.3 交叉熵方法
        3.3.4 调平方法对比
    3.4 账户乘数矩阵的推导
    3.5 公路工程最终产品与造价审计的关系
    3.6 本章小结
4 公路造价审计中核算矩阵应用的构建研究
    4.1 造价审计模式的实施
        4.1.1 造价审计的运行机制
        4.1.2 基于公路项目核算矩阵的造价审计方法
    4.2 构建项目建设期间的公路项目核算矩阵
        4.2.1 公路工程项目核算表
        4.2.2 公路工程项目核算细化表
    4.3 基于公路项目核算矩阵的造价审计模式
        4.3.1 招投标阶段造价审计优化
        4.3.2 实施阶段造价审计优化
        4.3.3 竣工阶段阶段造价审计优化
    4.4 工程审计的风险及对造价的控制
        4.4.1 工程审计风险
        4.4.2 工程造价审计风险预防对策
    4.5 本章小结
5 公路工程核算矩阵在咸潘一级公路造价审计控制中应用研究
    5.1 工程概况
    5.2 造价审计对工程的控制
    5.3 核算矩阵的应用
    5.4 审计的风险分析
    5.5 审计的关键环节与内容
        5.5.1 审计的关键环节
        5.5.2 审计的控制内容
6 研究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对策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确定制存梁台座数的2种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制存梁台座数量的确定方法
    1.1 公式法
    1.2 线性规划法
2 应用案例
    2.1 制存梁台座数量的确定
        2.1.1 公式法
        2.1.2 线性规划法
    2.2 2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3 结束语

四、线性规划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及其应用效果研究[D]. 闫强.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2]高东高速公路工程进度计划与控制研究[D]. 冯建鑫.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2)
  • [3]含潜在脆性破坏构件的并联钢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及应用[D]. 易林莉. 东华理工大学, 2020(02)
  • [4]绿色施工下的弃碴石预处理场站设施选址与运输路径选择研究[D]. 王玲.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5]资源约束下的交通运输建设工程多目标施工计划编制优化研究[D]. 胡志远.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预控方法研究[D]. 赵炎炎.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7]基于绿色施工的公路工程土石方动态调配方法研究[D]. 张新阅.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8]公路工程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评价指标及其应用研究[D]. 吕思汝.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6)
  • [9]公路工程造价审计的核算矩阵模式研究[D]. 胡文芳. 武汉轻工大学, 2018(01)
  • [10]确定制存梁台座数的2种方法[J]. 董本刚. 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 2018(03)

标签:;  ;  ;  ;  ;  

线性规划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