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代劭芬[1](2021)在《杞菊地黄汤联合激光治疗消渴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血清CX3CL1水平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选取肝肾阴虚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比较杞菊地黄汤联合激光光凝术相较于单纯激光对于DR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机理与CX3CL1水平的相关性,为中医药在DR治疗的可行性方面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部的肝肾阴虚型DR患者,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激光治疗,每7天1次,共4次,观察组在激光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杞菊地黄汤,疗程为4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眼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第28天)BCVA、眼底照相、FFA、CMT、血清CX3CL1的水平及中医临床症候积分的变化,并应用SPSS25.0软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的年龄、性别分布、DR病变分期、BCVA、CMT、CX3CL1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情况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后,两组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CVA提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眼底出血、渗出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更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新生血管数量、无灌注区面积、微血管瘤数量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MT数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CX3CL1水平比较:两组血清CX3CL1水平经治疗均得到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经治疗,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更为显着,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总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总疗效分别为90.5%、72.7%,观察组总体疗效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单纯激光治疗与杞菊地黄汤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于DR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组相比,观察组效果更佳,可以帮助患者保留最佳视力,在改善眼底出血、渗出面积,减少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生成数量,缩小无灌注区面积,减轻黄斑水肿等方面均发挥了显着效果。2.单纯激光治疗与杞菊地黄汤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均可以降低血清CX3CL1水平,推测观察组疗效更佳的原因可能与血清CX3CL1水平的降低有关。3.单纯激光治疗与杞菊地黄汤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在改善中医症候积分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更为显着。
薛晓彤[2](2021)在《温胆汤加减联合激光治疗消渴内障的疗效观察与血清NF-κB表达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温胆汤加减联合激光光凝、单纯激光光凝治疗DR前后临床疗效、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差异、NF-κB水平变化;探究温胆汤加减对激光治疗DR临床表现改善是否有增效作用;起增效作用的机理是否与炎症反应有关;丰富DR的临床治疗手段,为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痰瘀阻滞型DR患者60例107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56只眼),对照组(30例51只眼),对治疗组采取温胆汤加减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单纯激光光凝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CVA;眼底照相中的视网膜出血、渗出面积、微血管瘤密度变化;CMT;FFA检查中的新生血管渗漏点、微血管瘤密度、后期黄斑区荧光积存程度、无灌注区面积;对比临床总体疗效;血清NF-κB表达水平;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差异。结果:经统计分析,治疗前在年龄分布、性别差异、临床分期、BCVA水平、CMT、血清NF-κB表达水平、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方面,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有可比性。1.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后BCVA、视网膜出血、渗出面积、微血管瘤密度、FFA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均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总疗效分别为91.1%、80.4%,治疗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NF-κB水平比较:治疗后NF-κB表达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更为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积分比疗效对比中,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93.3%、10.0%,治疗组临床改善更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治疗后两组临床表现及中医临床证候均较治疗前改善,相比单纯激光光凝治疗,温胆汤加减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痰瘀阻滞型DR疗效更优,温胆汤加减对临床治疗DR具有增效作用;安全性观测未见明显异常,治疗方案安全可靠。2.两组治疗方案在降低血清NF-κB表达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温胆汤加减联合激光光凝治疗降低NF-κB水平作用更为显着,推测温胆汤加减起增效作用的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体内炎症反应从而降低血清NF-κB水平。
陈家敏[3](2021)在《消渴散瘀汤联合577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消渴散瘀汤联合577nm激光治疗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DR的有效治疗,寻求从中西医结合方面治疗DR,以提高DR的整体疗效。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眼科会诊及住院的辨证为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分期为Ⅲ~Ⅴ期的DR患者,共3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眼。对照组予577nm激光光凝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消渴散瘀汤加减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荧光渗漏、遮蔽等情况,眼底照相检查视网膜出血吸收情况及记录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DR分期、BCVA、CMT、中医证候评分方面相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837、0.738、0.796、0.398、0.669、0.797)。其中,对照组年龄(61.39±8.89)岁;BCVA(0.33±0.18);CMT(329.44±105.82)μm;中医证候评分(27.11±2.56)分。实验组年龄(60.72±10.36)岁;BCVA(0.38±0.16);CMT(345.22±113.31)μm;中医证候评分(26.89±2.59)分。2.治疗后BCVA比较:对照组治疗后BCVA(0.45±0.23)较治疗前(0.33±0.18)提高(Z=-3.106,P=0.002,n=18);实验组治疗后BCVA(0.58±0.15)较治疗前(0.38±0.16)提高(Z=-3.764,P=0.000,n=18);实验组治疗后的BCVA优于对照组(Z=-1.994,P=0.046)。3.治疗后CMT比较:对照组治疗后CMT(237.56±53.76)μm较治疗前(329.44±105.82)μm改善(Z=-3.724,P=0.000,n=18);实验组治疗后CMT(211.17±35.23)μm较治疗前(345.22±113.31)μm改善(Z=-3.636,P=0.000,n=18);实验组治疗后的CMT优于对照组(Z=-2.010,P=0.044)。4.治疗后FFA比较:实验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72.2%;实验组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荧光渗漏及遮蔽情况优于对照组(Z=-2.018,P=0.04)。5.治疗后眼底视网膜出血吸收情况比较:实验组有效率94.4%,对照组有效率88.9%;实验组眼底视网膜出血吸收情况优于对照组(Z=-2.201,P=0.028)。6.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15.28±1.96)分较治疗前(27.11±2.56)分好转(Z=-3.734,P=0.000,n=18);实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11.83±2.64)分较治疗前(26.89±2.59)分好转(Z=-3.733,P=0.000,n=18);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Z=-3.535,P=0.000)。7.中医疗效比较:实验组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有效率为77.8%,两组DR患者治疗后均有效;实验组中医疗效优于对照组(Z=-2.147,P=0.032)。结论:577nm激光治疗DR,和消渴散瘀汤联合577nm激光治疗DR相比较,中药联合激光更能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减少视网膜水肿,促进视网膜出血的吸收。总结出消渴散瘀汤能够在577nm激光治疗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DR的基础上增加治疗效果,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王运泽[4](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用药规律》文中认为目 的:检索收集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文献,对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用药规律进行了分析,统计出临床实际用药过程中的高频药物的用药频率、药类、药味、药性、归经、聚类等,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中药数据支撑。资料与方法:1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检索从1994年5月至2020年9月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文献。2将纳入的文献对其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出相应中药建立数据库。3运用Exce12010、R4.0.3软件统计数据库中各药物的用药频数和频率,分析高频用药的性味、归经、用药类别、聚类、用药关联性等内容。结果:最终纳入文献85篇中,总结得出中药149味,总频次1126次,平均频次7.52次,前40味药物的使用频次均大于7.52。黄芪在在所有高频用药中共统计出62次,占总中药复方的56.36%,其出现频数为最高,在总频次中占5.51%,频数依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是生地、丹参、当归、葛根、三七、山药、茯苓等药。将涉及的149味中药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药性方面所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寒性,按顺序依次是寒、温、微寒、平、微温、凉。在归经方面,统计得到频率最高的是肝经,按顺序分别是肝、肾、心、肺、脾、胃经,这些归经药物各自出现的频次均高于200次。药类的统计结果显示,频率最高的是补气药,之后分别是活血化瘀药、清热凉血药、补阴药。在药味上,统计结果显示频率最高的药味是甘味药,依照由高到低次序分别是甘、苦、辛、咸、酸、涩、淡、微苦。总结得出聚类方4组,中药药对32组,分析用药组合,得出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结论: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临床应用上常用药分别是黄芪、生地、丹参、当归、葛根、三七、山药、茯苓、枸杞子、赤芍。2药性方面寒性最多,药味方面主要为甘、苦、辛,药类以补气药、活血化瘀药、清热凉血药为主,在归经方面,肝、肾、心经为主要药物归经。3在临床上,以补气养阴,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本治法。
周晶[5](2021)在《中药复方益糖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PEDF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中药复方益糖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益糖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2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予普食、充足饮水饲养,其余60只予高脂饲料喂养。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小剂量、多次诱导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按血糖随机分为三组进行不同干预,中药组大鼠给予中药复方益糖康9.45ml/kg灌胃,西药组大鼠给予135mg/kg灌胃,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一次,灌胃12周。并于造模前及造模后第4、8、12周检测血糖和体重,于12周末进行取材。采用HE染色法对视网膜组织进行染色并观察组织形态;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PED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实验大鼠一般情况:空白对照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饮食进水情况正常,皮毛光亮柔顺;造模后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出现消瘦,饮水量剧增,小便量明显增加且有“烂苹果”味道,同时出现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较为迟缓或情绪激动易激怒,毛色枯黄,进食情况也略下降,眼球颜色加深且突出,给予中药复方益糖康和羟苯磺酸钙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较,上述症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2.体重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前所有大鼠体重均呈增长趋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其余三组给予高脂饲养,大鼠体重均显着增加(P<0.01);造模后,空白对照组大鼠体重整体仍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余三组大鼠体重较前相比均呈迅速下降趋势。给予药物干预第4、8、12周,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组大鼠体重有所增加且下降趋势出现明显平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FBG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前大鼠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造模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其余三组大鼠FBG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药物干预后第4、8、12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其余三组大鼠FBG仍显着升高;但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组大鼠FBG则显着降低(P<0.01)。4.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未见异常,各层细胞规则排列,层次清晰,结构排列整齐紧密。外核层、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的细胞核染色清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细胞排列紊乱、结构呈现疏松状态,厚度变薄,每层细胞数量减少,尤以外核层变化明显,细胞出现空泡、水肿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状态均得到改善,各层细胞排列相对规则,视网膜厚度均有增加,用药后明显状态得到改善,神经节细胞数量也呈现增长趋势,周细胞线粒体肿胀情况亦减轻。5.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视网膜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改变:毛细血管基底膜完整且连续,外核层、内核层及神经节细胞层的细胞核清晰且大而圆,胞质内细胞器整齐排列,细胞间有紧密连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其余三组大鼠视网膜均出现结构性改变:毛细血管基底膜有所增厚且不完整,内皮细胞出现水肿,向血管腔内呈指状突起,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脱落并可见空泡样变改变,外核层、内核层细胞排列出现紊乱,细胞核增大;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大鼠的视网膜超微结构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程度减轻,内皮细胞水肿及线粒体肿胀状态缓解,外核层、内核层细胞排列也相对规则整齐,细胞间紧密连接未见明显减少。6.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其余三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水平明显升高,PEDF水平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DM病程延长,模型组大鼠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量呈逐渐增加趋势,PEDF蛋白表达量则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而PEDF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相比较,中药组VEGF、PEDF蛋白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实验采用的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式以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进一步诱导DR大鼠模型,结果证明造模成功后的大鼠一般情况、体重血糖、以及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都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的评估标准,使用该方法复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成功。2.中药复方益糖康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的体重和血糖情况。3.中药复方益糖康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损伤程度。4.中药复方益糖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是通过下调VEGF、上调PEDF的表达来实现的。
丁博宇[6](2021)在《抗VEGF药物在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应用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在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进行玻璃体手术之前进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治疗对其手术难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情况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8月至2020年05月于安徽省立医院眼科就诊诊断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并拟予以23G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的患者43人50例患眼。将50例患眼分为打药组与对照组,其中打药组17人20例患眼,对照组26人30例患眼。打药组于23G玻璃体切割手术前3-7天向玻璃体腔内注入抗VEGF药物治疗,对照组收住入院后不进行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直接进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对照观察并统计分析两组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时长、术中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玻璃体再出血(Recurrent vitreous hemorrhage,RVH)、术后高眼压等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半年的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打药组术中出血及电凝使用的患眼明显少于对照组,打药组术后玻璃体再出血(RVH)的患眼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打药组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以上各个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3.955,(49)<0.05;?2=5.426,(49)<0.05;?2=4.084,(49)<0.05)。但打药组与对照组之间手术时间长度比较是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t=0.248,(49)>0.05)。而术中眼内填充物的使用打药组眼数少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亦没有统计学意义(?2=0.013,(49)>0.05)。随访半年50例患眼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所好转且差异有意义(?2=26.582,(49)<0.05),而打药组术后半年内随访的视力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同样没有统计学意义((49)>0.05)。结论:PDR患者进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之前向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可以减少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时出血的发生,降低玻切手术中电凝的使用率,并且可以减少玻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包括术后玻璃体再出血(RVH)、术后视网膜脱离,术后高眼压等,继而减少术后再次手术的几率。但术中眼内填充物的使用、手术时长及术后视力好转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是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王额尔敦[7](2020)在《眼底激光联合蒙药明目十一味丸治疗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客观评价眼底激光联合蒙药明目十一味丸治疗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都来自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份收治的年龄在18~75岁之间的重度NPDR患者120例(120眼),随机分成治疗组(激光联合蒙药组),对照组(单纯激光治疗组),每组各60只眼,两组受试者均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全部行局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组激光治疗后服用蒙药明目十一味丸,15粒,2次/日口服,3周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不给药物治疗,分别在试验治疗前后及6周各检查一次视力、眼压、验光、最佳矫正视力及mfERG和OCT、超广角眼底彩照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操作前的所有安全性指标。检查前将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住址及检查日期),使用辅助检查结果来诊断,观察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的各项血液指标是否正常或在治疗范围内,两组患者在fmERG检查中P1波的振幅及潜伏期、N1波的振幅及潜伏期的变化和两者的振幅密度值和潜伏期来对比疗效,应用超广角眼底彩照和FFA检查视网膜的出血、渗出、静脉串珠样改变、出血面积及激光光凝术后的激光斑等,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测量平均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结合最终矫正视力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把两组患者入组时眼数、眼压、年龄、体重指数、腰臀围比、血压、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四等进行比较后的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与组内治疗前的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所以这些指标在本次治疗中不会带来任何影响。每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治疗6周后的结果比治疗前稍有下降,说明实验期间两组的患者把血糖控制都良好,而且肝肾功能的指标都在正常值范围。比较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结果得出:组间比较在激光光凝治疗前和治疗后0周的P1波和N1波在5个环内的振幅密度值都没有明显的差异,将两组患者组内比较发现,激光治疗前后及6周后的P1波和N1波的振幅密度值进行对比有明显差别(P<0.001)。将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P1波和N1波振幅组间比较在5个环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俩组治疗前后的P1波和N1波的潜伏期组内和组间比较,在R1-R5环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眼底照相得出结果:各组治疗前后及治疗6周后的出血面积、渗出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6.7%和85.1%。两组治疗前后的OCT检查得出结果显示平均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OCT平均视网膜厚度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比较激光治疗前和治疗0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0周和6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6周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纯激光治疗对BCVA没有明显影响,治疗6周后,激光联合蒙药组的BCVA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BCVA差值比较,治疗6周后治疗组的BCV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眼底激光联合蒙药明目十一味丸和单纯眼底激光均能有效治疗重度NPDR。2.两组相比眼底激光联合蒙药治疗组效果显着优于单纯眼底激光对照组。
毕双双[8](2020)在《激光联合抗-VEGF药物不同时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探究激光光凝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不同时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根据DR的诊断标准及课题病例的入选及排除标准选择病例。将2018-01/2019-01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19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给予单纯激光光凝治疗,共30例患者,44眼;B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共30例患者,46眼;C组给予激光光凝治疗,延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共30例患者,49眼;D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延迟激光光凝治疗,共30例患者,52眼。四组病例再进行治疗前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检查,在四组病例进行激光光凝和/或抗VEGF药物治疗完毕后随访6mo,分别在治疗后1wk,1、3、6mo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检查,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观察激光光凝和抗VEGF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复发情况。结果在治疗前,四组患者BCVA和CMT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1wk,1、3、6mo BCVA和CMT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C、D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BCVA、CMT均优于A、B组(P<0.05),D组患者术后1wk,1、3mo BCVA、CMT均优于C组(P<0.05)。治疗前后四组患者眼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视网膜激光光凝及玻璃体腔内注药基本不会导致患者眼压的波动;C、D组患者激光参数及次数均低于A组,且D组患者激光参数均低于C组(P<0.05),联合治疗可以减少视网膜激光光凝的次数,并且在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后再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可以降低激光光凝的能量等参数;C、D组患者玻璃体腔注药次数均少于B组(P<0.05),联合治疗可以减少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的次数;但C、D组患者激光次数和注药次数均无差异(P>0.05)。随访期间,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复发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随患者的病程进展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在眼部,严重威胁患者视功能的并发症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DR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目前临床中主要以保守治疗、激光治疗、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玻璃体手术为主,其中激光治疗联合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是主流的治疗方法。联合治疗可以减少视网膜激光光凝的次数、玻璃体腔注药次数及激光光凝的参数。但两种联合治疗中玻璃体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后延迟激光光凝的治疗方法较激光光凝后延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更有优势。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后延迟激光光凝治疗DR疗效优于单纯激光光凝、单纯玻璃体腔注射及激光光凝后延迟玻璃体腔注射,可改善患者BCVA,减轻黄斑水肿,减少激光能量、激光次数及抗VEGF注药次数,同时安全性肯定。
国艳华[9](2020)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角膜内皮变化及眼底病变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病人行Phaco+PcIOL术后不同时间段角膜内皮的变化,包括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平均细胞面积(AVG)、六角形细胞比率(HEX)、变异系数(CV),并分析术后1周糖尿病病人眼底病变程度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关系,观察糖尿病病人术前术后黄斑水肿(CSME)的变化,为诊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资料均随机选取我院2019.01月至2020年1月期间行Phaco+PcIOL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其中一组为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另一组为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研究记录术前、术后各组最佳矫正视力,并采用Topcon Sp-3000 p型非接触角膜内皮计在术前及术后1周、1月对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比率、变异系数进行观察,术前、术后1周分别采用日本佳能CR-2AF自动免散瞳眼底照相机和美国OPTOVUE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简称OCT)对同期的糖尿病患者眼底情况进行拍照和断层扫描,分析眼底病变程度与术后BCVA的关系,观察术前、术后CSME的患者,总结糖尿病患者术后疗效影响因素。结果:1.术前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与非糖尿病白内障组在年龄、性别、血糖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百分比方面低于非糖尿病白内障组,细胞面积、变异系数方面高于非糖尿病白内障组,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与对照组相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明显减低,细胞面积、变异系数明显增大,两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3.术后1周糖尿病组眼底非增殖期病变患者BCVA明显好于增殖期病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眼底病变程度越重,术后视力越差。术前两组出现CSME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CSME的患者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白内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较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不同,且在超声乳化术中角膜内皮细胞比非糖尿病患者更易受到损伤,术后恢复也比较慢,因此角膜内皮情况要受到白内障医生的关注,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越严重,术后疗效越差,需要及时正确的进行眼底治疗,对糖网不同的病变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PRP、抗-VEGF、手术等)进行有效的治疗,是巩固糖尿病患者术后疗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糖尿病患者除了血糖控制外,对于眼底病变要做到早筛查、早治疗、定期复查。
王妙然[10](2020)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eta分析与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提出研究一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eta分析目的 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 CNKI,万方,VIP,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 数据库,纳入以复方丹参滴丸作为治疗DR主要干预措施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版统计软件对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总有效率、视力水平、视力改善率、微血管瘤数目、出血灶面积、渗出灶面积、黄斑厚度、视野灰度值、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共纳入24项研究,累计纳入患者2432例。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结局指标中总有效率(P<0.00001,OR 3.70,95%CI[2.77,4.96])、视力水平(P=0.0001,MD 0.09,95%CI[0.06,0.12])、视力改善率(P<0.00001,OR 2.54,95%CI[1.75,3.68])、微血管瘤数目(P<0.00001,MD-3.53,95%CI[-4.24,-2.81])、出血灶面积(P<0.00001,MD-0.57,95%CI[-0.64,-0.49])、黄斑厚度(P<0.00001,MD-61.08,95%CI[-63.00,-59.17])、视野灰度值(P<0.00001,MD-1.03,95%CI[-1.08,-0.99])、空腹血糖(P<0.00001,MD-1.11,95%CI[-1.18,-1.04])、糖化血红蛋白(P<0.00001,MD-0.83,95%CI[-0.94,-0.72])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渗出灶面积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6,MD-0.02,95%CI[-0.19,0.16])。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由于文献研究质量偏低,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以保证结论的客观性、可靠性与科学性,并使其更具说服力,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国内外认可的临床依据。研究二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TCMSP数据库,以口服利用度(OB),类药性(DL)筛选复方丹参滴丸中的活性成分。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PharmMapper)方法预测复方丹参滴丸活性成分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中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靶基因对比筛选,通过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3.7.2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然后借助生物信息学数据库(Metascape)及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并通过Cytoscape3.7.2软件构建并分析复方丹参滴丸“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进行分析。结果 预测结果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共有50个活性成分和429个靶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共有821个已知的治疗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后共获得98个共有靶点。PPI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ALB、AKT1、MMP9、MAPK1等可能是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R的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确定了 60个条目(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定了109条相关信号通路,主要有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Fox0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以及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该研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的关键靶点及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发现其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抗炎、免疫调节、促进血管新生、改善无氧代谢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为进一步阐释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理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杞菊地黄汤联合激光治疗消渴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血清CX3CL1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及处理 |
1.6 剔除标准 |
1.7 主要药物和仪器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分组方法 |
2.3 治疗方法 |
2.4 疗效观察指标 |
2.5 血清CX3CL1 检测 |
2.6 中医临床症候积分 |
2.7 疗效判定标准 |
2.8 统计方法 |
2.9 随访 |
2.10 安全性观测(详见附录J) |
结果 |
1 两组治疗前基本情况比较 |
1.1 病例收集 |
1.2 观察组、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 |
2 治疗前两组观察指标、血清CX3CL1 水平及症候积分比较 |
2.1 两组治疗前BCVA情况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CMT数值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血清CX3CL1 水平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中医临床症候积分比较 |
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3.1 两组BCVA比较 |
3.2 两组眼底出血、渗出面积疗效比较 |
3.3 两组微血管瘤、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疗效比较 |
3.4 两组CMT数值比较 |
3.5 两组总疗效比较 |
4 两组血清CX3CL1 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
4.1 两组血清CX3CL1 水平比较 |
4.2 两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
5 随访 |
讨论 |
1 中医对消渴内障的认识 |
1.1 溯源 |
1.2 消渴内障病因病机 |
2 选方依据 |
2.1 杞菊地黄汤方解 |
2.2 杞菊地黄汤及主要药物药理研究 |
3 现代医学对DR的认识 |
3.1 炎症在DR发病机制中的角色 |
3.2 CX3CL1在DR进展中的作用 |
3.3 DR的西医治疗关键——抗炎 |
4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
4.1 临床疗效指标分析 |
4.2 CX3CL1 在本课题研究中的效果分析 |
4.3 中医症候积分效果分析 |
4.4 总疗效结果分析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CX3CL1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温胆汤加减联合激光治疗消渴内障的疗效观察与血清NF-κB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 一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剔除标准 |
1.6 主要仪器设备及药物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分组方法 |
2.3 治疗方法 |
2.4 疗效判定指标 |
2.5 疗效评定标准 |
2.6 中医临床证候积分 |
2.7 血清NF-κB检测 |
2.8 随访 |
2.9 统计方法 |
2.10 安全性观测 |
结果 |
1 两组治疗前比较 |
1.1 年龄分布、性别、临床分期情况 |
1.2 BCVA情况 |
1.3 CMT |
1.4 中医临床证候积分 |
1.5 血清NF-κB水平 |
2 两组治疗后比较 |
2.1 BCVA情况 |
2.2 视网膜出血、渗出面积、微血管瘤密度 |
2.3 CMT |
2.4 FFA检查 |
2.5 总疗效 |
2.6 中医临床证候积分 |
2.7 血清NF-κB水平 |
2.8 安全性观测 |
3 随访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DR的认识 |
1.1 炎症是DR发病的关键机制 |
1.2 NF-κB贯穿于DR发展 |
1.3 抗炎治疗在DR中的探索 |
2 传统医学对消渴内障的认识 |
2.1 痰瘀是消渴内障的发病枢机 |
2.2 选方依据 |
2.3 温胆汤加减中主要药物药理研究 |
3 温胆汤加减的增效作用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NF-κB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消渴散瘀汤联合577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研究资料 |
1 资料及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与剔除标准 |
1.5 主要仪器和药物 |
1.6 治疗方法 |
1.7 疗效性观测指标及判定 |
1.8 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
1.9 统计学分析 |
第二章 结果 |
2 结果 |
2.1 治疗前2组患者的情况比较 |
2.2 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疗效判定结果 |
2.3 随访及并发症 |
第三章 讨论内容 |
3 讨论 |
3.1 DR的流行病学 |
3.2 西医对DR的认识 |
3.3 祖国医学对消渴目病的认识 |
3.4.现代医学对DR的治疗 |
3.5 中医治疗消渴目病 |
3.6 消渴散瘀汤的药物药理作用 |
3.7 577nm激光联合消渴散瘀汤治疗DR的优势 |
3.8 临床疗效分析 |
3.9 不足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检索方法 |
2 文献筛选 |
3 数据处理 |
4 统计分析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西医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附录 文献来源 |
(5)中药复方益糖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PEDF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6)抗VEGF药物在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应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与绪论 |
2.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2.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
2.3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
2.4 相关眼科仪器及相关药品 |
2.5 研究方法 |
2.6 观察指标 |
2.7 统计学分析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术前一般情况观察结果 |
3.2 注药术后术眼观察情况结果 |
3.3 观察指标结果 |
4.讨论 |
4.1 关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与玻璃体手术治疗方法 |
4.2 关于DR、VEGF与抗VEGF治疗 |
4.3 关于DR患者的抗VEGF药物治疗与玻璃体切割手术 |
4.4 本研究的相关观察指标结果分析 |
4.5 关于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治疗进展研究 |
综述参考文献 |
(7)眼底激光联合蒙药明目十一味丸治疗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技术路线图 |
2.2 研究对象 |
2.3 主要治疗仪器和药物 |
2.4 研究方法 |
2.5 观察指标 |
2.6 设备及疗效性指标检测方法 |
2.7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一般指标 |
3.2 疗效性指标 |
4 讨论 |
4.1 蒙医对DR的认识 |
4.2 服用蒙药明目十一味丸后的mfERG改变 |
4.3 服用蒙药明目十一味丸后的眼底照相及BCVA |
4.4 服用蒙药明目十一味丸后的OCT改变 |
5 问题与展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蒙药明目十一味丸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
1 药理研究 |
2 药物化学成分分析 |
3 临床疗效观察 |
4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激光联合抗-VEGF药物不同时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般材料与方法 |
1 一般材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 |
1.5 视力检查方法 |
1.6 眼压检查方法 |
1.7 CMT检查 |
1.8 仪器设备 |
2 方法 |
2.1 患者病史采集 |
2.2 全身检查 |
2.3 眼科专科检查 |
2.4 病例纳入分组 |
2.5 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
2.6 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 |
2.7 激光光凝后延迟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 |
2.8 抗 VEGF 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后延迟激光光凝 |
2.9 观察指标 |
2.10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BCVA比较 |
2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比较 |
3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CMT比较 |
4 各组患者激光光凝和抗VEGF治疗情况比较 |
5 各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
6 各组患者黄斑水肿复发情况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9)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角膜内皮变化及眼底病变与术后疗效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术前检查 |
3.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 |
4.手术方法 |
5.术后随访及观察指标 |
6.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一般情况构成 |
2.最佳矫正视力 |
3.角膜内皮细胞比较 |
4.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眼底病变程度与疗效的关系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或缩略词表 |
致谢 |
(10)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eta分析与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进展 |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1.1 控制系统系危险因素 |
1.2 眼科治疗 |
1.3 总结及展望 |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2.1 病因病机 |
2.2 治疗 |
2.3 思考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研究部分 |
前言 |
研究一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
1.4 数据合成 |
2 研究结果 |
2.1 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2.3 质量评价 |
2.4 疗效评价 |
2.5 安全性评价 |
2.6 发表偏倚 |
2.7 利益冲突 |
3 讨论 |
3.1 研究结果 |
3.2 研究的局限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复方丹参滴丸化合物及活性成分的筛选 |
1.2 复方丹参滴丸潜在靶点的反向预测及筛选 |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知治疗靶点获取 |
1.4 复方丹参滴丸活性成分靶点与DR相关治疗靶点相互作用网络 |
1.5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R预测靶点富集分析 |
1.6 “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 |
2 结果 |
2.1 复方丹参滴丸化合物、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的收集与筛选 |
2.2 DR的已知治疗靶点筛选及DR与复方丹参滴丸共同作用靶点的筛选 |
2.3 候选靶点蛋白互作网络构建与拓扑分析 |
2.4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R基因GO富集分析 |
2.5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R基因KEGG富集分析 |
2.6 “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杞菊地黄汤联合激光治疗消渴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血清CX3CL1水平的研究[D]. 代劭芬.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温胆汤加减联合激光治疗消渴内障的疗效观察与血清NF-κB表达的研究[D]. 薛晓彤.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消渴散瘀汤联合577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D]. 陈家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用药规律[D]. 王运泽.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中药复方益糖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PEDF表达的影响[D]. 周晶.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抗VEGF药物在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应用的临床研究[D]. 丁博宇.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眼底激光联合蒙药明目十一味丸治疗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D]. 王额尔敦.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8]激光联合抗-VEGF药物不同时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比较[D]. 毕双双. 青岛大学, 2020(01)
- [9]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角膜内皮变化及眼底病变与术后疗效的关系[D]. 国艳华. 青岛大学, 2020(01)
- [10]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eta分析与网络药理学研究[D]. 王妙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