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原则的劳动公平理念与当代价值
付洪安,刘建涛
(辽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摘 要:分配公平是人类始终追寻的社会公平理念。西方社会不同时代的思想家在描绘理想社会中,设想建立以劳动为依据的各种公平分配理念并将其推崇至极端,将“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作为《纲领》信条。马克思对此进行深刻地剖析和批判,阐述了按劳分配原则的思想内涵。这对于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公平,保障劳动者利益,调动其劳动的积极性,解决“同工不同酬”问题,缓解和平息社会矛盾和纠纷,促建公平、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关键词:劳动尺度;分配方式;社会公平;按劳分配;同工同酬
一、西方社会早期分配理念与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的提出
在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理想社会的描绘上,财产共有、人人劳动、按需分配是他们期待的人类未来形态。虽然在莫尔的《乌托邦》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中,按需分配是他们的理想模式。比如,莫尔写道:“第一,没有一种物资不是充裕的;其次,也无须顾虑任何人不是按照自己的需要而多申请物资。”[1]72在康帕内拉《太阳城》提出:“每个居民都从社会取得自己所必须的一切东西。但为了避免居民对某种产品提出过多的要求,政府要进行监督。”[2]92,虽然在《太阳城》的分配上还有着政府监督的必要,但是,产品分配按人们的需要领取却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分配思想理念。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最早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虽然他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3]121指的不只是劳动创造价值,但劳动作为商品社会财富与价值的源泉作用却引起各方学者以及思想家的关注。对此,马克思也指出:“劳动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是自然物与劳动两种因素的结合。”[4]57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创建“全国生产者大联盟”中,想通过建立“劳动公平交换市场”,用“劳动券”代替货币,实现其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就应该直接用劳动作为价值的尺度的理念。欧文期望以商品直接包含着的劳动时间进行交换,确立社会以劳动作为公平交换原则,由此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平。小资产阶级思想家蒲鲁东也试图通过建立“人民银行”[5]805来实现劳动公平交易,并把它“说成是医治一切社会弊端的万灵药方”[5]732,然而,这一切都只能淹没于商品世界的汪洋中。如果说,傅利叶所设想“资本占十二分之四,劳动占十二分之五,才能占十二分之三”[6]11的方案还有着情感上的劳动主体性的公平分配的话,那么,德国社会民主党抛出“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社会一切成员”[5]298纲领信条,却把构建社会依劳动进行公平分配的理念推崇到令人迷乱而又浮华的无法操作辞藻中。针对拉萨尔“不折不扣劳动所得”[5]302的剖析,马克思提出了按劳分配的思想原则。
二、马克思按劳分配原则的劳动公平理念
(一)按劳分配原则体现着的社会公平
“分配……是一定历史生产的产物”[3]15,是生产要素分配的体现,它是以生产方式为前提的。若把生产过程与人类历史运动过程联结起来加以考察,“在所有的情况下,生产方式总是决定新出现的分配。”[3]15可见,在马克思产品分配的思想中,决定分配的是生产方式。在生产方式中,作为生产的条件和前提,无论原本是“自然发生的东西”[3]15还是变成“历史发生的东西”[3]15其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要素配置结构,促成了产品分配的具体方式。而劳动作为财富的源泉,进而作为“价值的唯一源泉”[7]197,它所体现的只是在财富和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并非构成产品分配的决定因素。从“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5]305的视域看,按劳分配主要阐述的是社会分配的公平原则,因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只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的分配的结果。”[5]306按劳分配原则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产品面向劳动者分配的制度中,在社会劳动者之间构建的一种公平分配的原则。
在《资本论》关于生产商品价值的劳动的论述中,马克思提出了“劳动时间又是计量生产者在共同劳动中所占个人份额的尺度,因而也是计量生产者在共同产品的个人消费部分中所占份额的尺度。”[3]141然而,这一尺度的建立,却是以“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3]141为前提的。若是离开了生产资料的“公共”[3]141性,劳动尺度也就无从构建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决定着产品归社会联合劳动者共同支配,产品服务于社会劳动者,这样,也就相应出现了产品怎样在联合劳动者之间公平分配的问题。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集中阐述了“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5]305的社会,在个人消费品分配上所需遵循的分配原则应是按劳分配。虽然,生产资料的公有关系决定了社会产品分配的性质,但“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有多少产品可供分配”[8]691。在劳动依然是“谋生手段”[5]305而并未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5]305的社会中,社会生产力发展对劳动的需求也决定了要构建劳动者为社会贡献劳动的分配机制,通过“奖勤罚懒”激发劳动竞赛,调动劳动者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促使“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5]305等,都有必要采取按劳分配的思想原则进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二)按劳分配中的“劳动尺度”
村里的日子,就像柴米河的河水一样,安详、缓慢,即使别呦呦住进来了,日子仍和从前一样,只不过多了几丝涟漪。
首先,劳动尺度表现为劳动者的平等权利。
从劳动者领取个人消费品所奉行的商品等价物“交换原则”[5]304方式看,劳动者“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与社会的”[5]304,体现着“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然而,劳动者“给予社会的”与劳动者投入社会的是不同等的量,同时,按劳分配所要建立的分配公平也不是劳动者与社会之间确立平等交换的商品公平关系,而是要在劳动者之间在个人消费品分配上确立“同一尺度”[5]304,“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构建的是劳动者之间在个人消费品分配上的平等权利。因此,这一原则的内涵就是:在劳动者之间,当他们为社会提供等同的劳动后,社会给予他们的个人消费品应是等同的,也就是“同工同酬”。这样,社会在分配中参照的劳动量就并非一定是经过“扣除”后的“给予社会的”劳动量,而是劳动者提供的总劳动量。这种“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体现着劳动者之间的“同工同酬”,体现着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在分配上构建了劳动者之间的公平权利。
首先,树立“劳动至尚”的理念,夯实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凝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自信精神。
按:“投黻”,辞去官职;让出官职。其它用例如《隶释》卷第九《繁阳令碑阴》:“委荣轻举,投黻如遗。”《皿洲文集》卷第六《合景岩咏山居夹道种松》:“投黻归来,发半华苍。”《汉语大词典》收有【释黻】一词,“投黻”与“释黻”为同构同义词。“投黻”一词,《汉语大词典》失收。
针对《哥达纲领》中提出的“不折不扣劳动所得”[5]298的信条,马克思指出,稍有一点社会头脑的人都会感到,这种表述是一种在任何社会,既无法被承认,又无法存在的“用语”[5]304。如果一定要在分配上提出建立劳动者的“平等的权利”[5]304的话,那么,这个平等的权利只能建立“同他们提供劳动成比例的”[5]304“同一尺度”[5]304——即劳动上。
马克思指出:“每一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以后,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与社会的。他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5]304劳动者的劳动“直接作为总劳动的组成部分”[5]303,无论从形成社会总产品需作出“应当扣除”[5]302的视域去认识,还是对消费资料进入个人消费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5]303角度来理解,实行各项扣除后的个人消费品包含的劳动总量是无法与劳动者提供社会的全部劳动量相等同的。分配个人消费品所依据的劳动量是劳动者“给与社会的”[5]304劳动量,并非劳动者投入的全部劳动量。每个劳动者给与社会的劳动量构成社会提供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劳动总量,因而才有劳动者“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与社会的”[5]304这种等量关系。
医学心理学被认为是医学和心理学的双向分支。从医学分支来看,医学心理学研究医学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各种病人的心理行为特点、各种疾病的心理行为变化等;从心理学分支来看,医学心理学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各方面,包括在疾病过程中如何应用相关心理学科学知识和技术。自医学心理学成为必修课以来,虽然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评价方式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不断改进,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课程总学时与现代医学模式要求不匹配,开课学期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一致;课程教学大纲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不吻合,课程教学目标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不协调等[3]。
马克思指出:“权利,就他的本性来讲,只在于使用同一尺度”[5]305,而平等也就表现在劳动这个“同一尺度”[5]304上。虽然这一尺度依然存在着“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5]306性,但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不可避免的”[5]305。按劳分配这一平等权利的构建要以“生产的物质条件是劳动者自己的集体财产”[5]306为基础,它只把劳动作为个人消费平分配的唯一尺度,而不承认其它的分配尺度,因此,这一分配公平权利,也就体现着社会消费品的分配面向劳动者,在社会劳动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上,建立起社会的平等与公平,虽然还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最后,分配原则的“奖勤罚懒”,弘扬着自由人“联合体”[12]294社会倡导劳动竞赛的新观念。
按劳分配思想主张凡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其所能地为社会提供劳动,以及主张“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思想观念,反映着社会对劳动者提供劳动的要求和对劳动者为社会贡献劳动的鼓励。虽然社会每个劳动者的“个人天赋”[5]304有着不同等的劳动能力,但有劳动能力的人能否作到“尽其所能”,能否充分发挥其所能,采取“多劳多得”的方式也是对其鼓励,而“少劳少得”的做法则是对其鞭策。消除劳动者个人劳动的“迂回曲折”[5]303,劳动者为社会提供劳动也就不再通过竞争来实现,而是“直接作为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存在着”[5]303,通过“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推进社会构建新型劳动竞赛机制,转变竞争机制下对劳动者的压抑和损伤,使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更充分地发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坚持和贯彻按劳分配思想原则,不仅有益于促建社会分配公平,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使人民群众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同时,践行按劳分配思想原则也是落实“同工同酬”,理顺劳资关系,缓解因分配不公引发的社会冲突和矛盾,构建社会公平的有效举措。按劳分配思想原则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按劳分配思想原则的当代价值
第二,放置滤波器、配置从动态数据转换、配置转换至动态数据、获取波形成分函数在流程图上。在“编程”\“结构”子选板中选择“MathScript节点”放置在流程图上,并输入脚本。该节点用于执行脚本。
其次,劳动者投入社会的劳动量同“给与社会的”[5]304劳动量是有差别的。
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8]373,是人类的起源的根本标志,也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人类文明的推进和社会时代的更迁,无不以劳动的发展为契机。千百年来的华夏文明造就了质朴勤劳的民族美德。正是这种民族品格,奠定了自信、自强的民族底蕴,打造了坚实的民族文化基础,创造了璀璨的民族瑰宝,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新中国的成立,为确立按劳分配提供了政治制度基础和社会基本的物质先攫条件;改革开放40年,不断发展壮大的公有经济,为按劳分配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倡导劳动光荣、劳动至上的理念,使全社会切实形成“尊重劳动”的风尚,成为党和国家支持和鼓励的时代精神的内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崛起和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全民族崇尚劳动,树立“劳动至尚”的理念,有益于调动各民族人民,继承质朴勤劳的历史传统美德,发扬吃苦耐劳的民族优秀品格,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使社会发展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其次,贯彻按劳分配的思想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
“共同富裕”是中国改革开放确立的的新理念,邓小平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不忘初衷、锐意进取,甩掉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中国走上了和谐、富裕、强盛之路。随着占主体地位的公有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按劳分配自然成为社会分配的主体,与此同时,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广大众生活正从“小康”水平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正是由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坚持和贯彻按劳分配思想原则,使广大人民群众沿着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不断得到切实的利益保障,激发和调动了人民群众劳动的热情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再次,按“同一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体现着“同工同酬”的原则。
再次,贯彻和践行按劳分配,落实“同工同酬”,是缓解当今社会矛盾,构建公平社会的重大举措。
又一次陈留送花给易非,装作花粉过敏而死的时候,易非试了试这招,果然有用,陈留竖起左手来,说:“我觉得……我还可以抢救一下……”
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典型进展、快速进展和长期缓慢进展三种转归。影响HIV感染临床转归的主要因素有病毒、宿主免疫和遗传背景等。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病情进展较快,感染后多数在4~5年进展到艾滋病期[7]。
构型创新设计环节将制图教学与三维构型和二维图样生成相结合,既增加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培养了构型设计能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恩格斯指出:“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有多少产品可供分配,而这当随着生产和社会组织的进步而改变。”[5]69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本着按劳分配的思想原则,在社会中逐步建立起按劳分配的制度体系,力求实现“同工同酬”。然而,由于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和薄弱的社会物质基础,使广大民众即使是公平地获得生活资料,但有限的物资也只能使生活处于解救温饱的状态,“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9]。改革开放初期,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党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10],这对于激发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增进市场活力,在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共同富裕”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思想也就逐步转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11]。市场竞争下的效率、效益分配机制,促成收入差距以及产生收入差距悬殊和收入上的两极分化问题,造成社会分配不公,导致矛盾的产生以至激化,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当前,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依然是制约社会公平建设的重要因素,这不仅表现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从业人员存在着“等第”和差异,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中,也存在着诸如人员编制上的差别、合同制上的差别以及同岗同劳不同酬的问题。虽然按劳分配原则并非适用于民营经济,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它的分配原则,同样可以影响和引导非公经济的分配关系,促进和保护劳动者利益。在公有经济中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不仅要制度上完善劳动分配尺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公平分配制度的确立,调动劳动者投入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马克思曾指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12]194,调动劳动者为社会投入劳动的积极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亿万民众劳动激情,社会生产力大发展才会有不竭的源泉。
此外,仍需进一步探索按劳分配同市场经济下分配结合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早已打破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一般模式,我国的改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他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变的社会。”[8]693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正是发生了这种变化和发展,这就需要努力探求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下社会分配的契合点。如果抛开拉萨尔抛出的“不折不扣劳动所得”[5]302的浮华词藻看它所要构建的劳动绝对公平和平等权力的观点,抛开傅利叶试图构建的“分配模式”[6]11而体会其内在的比例内涵,结合“权利绝不能超出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5]305的思想,我们能否可以进行一个大胆的思考,在当今现存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在资本与劳动并存的商品环境下,弘扬“以人为本”的按劳分配原则固然重要,但发挥资本效用也不可或缺,在资本与劳动的分配中寻求一个平衡点,虽然已超出了按劳分配范畴,但它也是现实的问题所在。若从改变了的“社会性质”[12]287看资本这个“集体的产物”[12]287是受“现在”支配的“社会力量”[12]287,而劳动,抽去它的“雇佣”属性,看劳动者在商品经济社会中获取价值分配的公平点的话,这个公平点绝不会是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而只能建立在资本与劳动要素所形成的价值构成上。当然,这种比例关系的可行性仍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和商榷。
参考文献:
[1]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M]. 北京: 三联书店, 1956.
[2] 鲁友章, 李宗正. 经济学说史[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5.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4]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斯恩格斯全集: 第2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5]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6] 傅利叶选集: 第4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4.
[7]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斯恩格斯全集: 第26卷Ⅲ[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4.
[8]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N]. 人民日报, 1984-10-21(1).
[10]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N]. 人民日报, 1993-11-17(8).
[11]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 人民日报, 2012-11- 09(1).
[1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责任编校:叶景林)
收稿日期:2018-05-19
基金项目: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7YJC710048)
作者简介:付洪安(1963-),男,辽宁锦州人,副教授。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66.C.20181207.1033.002.html
DOI:10.15916/j.issn1674-327x.2019.01.001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7X (2019)01-0001-04
标签:社会论文; 按劳分配论文; 劳动者论文; 分配论文; 马克思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列宁主义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论文;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7YJC710048)论文; 辽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