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凝牙托水过敏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王婕[1](2016)在《生物活性玻璃与激光联用对牙本质表面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牙本质过敏症是一种常见的牙体硬组织疾病。目前,对牙本质过敏症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生物玻璃脱敏、含氟脱敏剂、激光脱敏等等。这些方法被证实对治疗牙本质过敏症均有一定效果。但迄今尚未有一种方法能够有效且持久地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激光、生物活性玻璃单独使用,对牙本质过敏症有一定疗效,若将二者联用,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本研究体外模拟临床条件,将生物活性玻璃与铒激光联合用于牙本质表面脱敏治疗,观察二者有无协同作用,脱敏效果是否增强,以及脱敏后对牙本质表面粘结强度的影响,从而探讨最佳的脱敏方法和相关机理,以期为临床牙本质过敏症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第一部分生物活性玻璃与Er,Cr:YSGG激光联用对牙本质小管封闭的实验研究目的:生物活性玻璃与铒激光联用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体外研究。方法:制取45个离体牙的牙本质盘,用0.5 mol/L乙二胺四乙酸(EDTA)脱矿形成敏感牙本质模型,按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A),生物玻璃组(B),Er,Cr:YSGG激光组(C),生物玻璃+Er,Cr:YSGG激光组(D),Er,Cr:YSGG激光+生物玻璃组(E)。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XA)比较5组封闭牙本质小管效果及封闭物的结构与组成。结果:SEM观察发现B、C、D、E四组均有明显封闭物堵塞牙本质小管,D组封闭效果最好。小管口面积暴露率D组<E组<C组、B组<A组(P<0.001)。EDXA分析显示B、D、E组小管口封闭物含特殊元素Si。结论:生物活性玻璃与铒激光联用能更好地封闭牙本质小管。第二部分生物活性玻璃与Er,Cr:YSGG激光联合脱敏对牙本质与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目的:研究生物活性玻璃与铒激光联合脱敏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55个离体牙去除合面釉质暴露浅层牙本质,0.5mmol/LEDTA脱矿,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A),生物玻璃组(B),Er,Cr:YSGG激光组(C),生物玻璃+Er,Cr:YSGG激光组(D),Er,Cr:YSGG激光+生物玻璃组(E)。脱敏后牙本质面堆筑树脂柱,做成牙本质和树脂粘接实验试样,测定其剪切强度,SPASS17.0软件统计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不同脱敏处理后牙本质表面超微形貌结构,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铒激光脱敏后牙齿与树脂粘接剪切强度无明显变化(P>0.05),B、D、E组剪切强度均显着小于A组(P<0.05),而B、D、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铒激光脱敏不会影响牙本质的粘结强度。生物活性玻璃与铒激光联合脱敏后牙本质的粘结强度降低。第三部分两种不同波长铒激光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波长铒激光对牙本质小管封闭的效果。方法:制取27个离体牙的牙本质盘,0.5mol/L EDTA脱矿处理,按处理方法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Er:YAG激光组(B),Er,Cr:YSGG激光组(C)。扫描电镜(SEM)观察比较3组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结果:SEM发现B、C组均有明显封闭物堵塞牙本质小管口。小管面积暴露率B(4.186%±0.723%)和C(3.798%±0.843%)无显着差异,但均显着小于A(33.610%±7.545%)。结论:两种铒激光均能较好地封闭牙本质小管,但两者的封闭效果无显着差异。
张超[2](2014)在《数字化截骨导板在下颌角截骨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下颌角弧形截骨术是颌面外科常见的美容手术之一,目前术者对双侧截骨线的设计大多是通过术前阅片(X光片+CT)以及计算机软件测量设计并进行手术效果模拟来实现的,但怎样将术前设计的手术方案及各个测量数据精确地复制到术中患者的下颌骨上一直是一个难题。再加上本手术操作视野狭小,术者很难对术区获得有效的三维视觉,进而对截骨线的设计单凭经验而有失精确性。本研究将借助于计算机软件三维设计、3D打印等数字化技术,术前在计算机三维模型上精确设计截骨线,并通过计算机软件沿截骨线设计制作能够与下颌角区骨质的三维形态完全匹配的数字化截骨导板,再将这些导板数据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实体导板,术中置入术区指导截骨,从而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对称性,缩短手术时间,并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第一部分确定导板置入术区的可行性:首先将患者的CT数据转化为STL格式文件,并导入3D打印机(Z-printer350)打印下颌骨3D模型。再将患者的CT资料转入ProPlan软件中,在计算机中重建下颌骨三维模型,在虚拟三维模型上设计截骨线,并对各个标志点进行测量,再根据测量的数据将截骨线标记到打印的下颌骨3D模型上,将自凝树脂沿标记的截骨线捏合于模型上制作截骨导板。定型后取下,术中2%碘酒浸泡消毒后置入术区。本部分研究将确定不同类型的下颌角所对应的截骨导板的不同形态,并验证不同导板置入术区的可行性。第二部分通过ProPlan软件在虚拟三维模型上设计截骨线,再将截骨数据以STL文件形式导入GeoMagic软件,设计数字化截骨导板,最后以通过FDA认证的聚乳酸(PLA)材料打印截骨导板,术中植入术区完成临床应用。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下颌角肥大患者设计不同的截骨方式,再据此确定不同类型的个性化截骨导板,导板形态适合置入术区。导板能够与术区骨质紧密贴合,稳定性好,截除的下颌角与截骨导板匹配度高。所有患者(第一部分10例,第二部分5例)术后效果均与术前设计一致,术中未出现骨折、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测量双侧下颌骨对称性良好。结论:本研究通过数字化截骨导板将术前的设计数据准确的复制到术区骨骼,术者在导板的指引下能够准确的完成截骨,大大的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对称性,实现了下颌角截骨手术从经验论到数字化的转化,并简化了下颌角截骨术式,制定的标准化治疗模式对临床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石洪瑞[3](2013)在《Judet’s夹在肋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骨折是指由应力和机能在骨骼上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是当负荷造成内应力超过强度极限时所发生的突然的结构断裂。生物力学是应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中的力学问题定量研究的生物物理学分支。当前,国外学者在临床中常用的肋骨内固定器材是多孔钢板加螺丝固定。钢板内固定是目前普遍认为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认为这种钢板内固定效果可以经得起对比和时间的考验,是治疗的金标准。Judet’s夹因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较强的可塑性、快捷的操作性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本实验通过制作肋骨骨折模型,采用Judet’s夹和多孔钢板加螺丝固定这两种内固定物固定后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机测定这两种不同的肋骨骨折内固定物的生物力学相关数据,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两种内固定的相关指标,来探讨这两种内固定的优劣,并为临床肋骨骨折的外科治疗提供一种确切的科学依据,同时做出相应的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取50根新鲜冷冻猪肋骨(共25对平行肋骨),取材肋骨均来自雄性成年猪,剔除肋骨上所附肌肉,所有肋骨均与外伤及肿瘤无关,所选标本在形态学(宽度、厚度)上近似于人体肋骨58肋形态,并排除畸形、外伤和明显退变。将25对平行肋骨随机分为5组,每组含5对平行肋骨。用摆锯在每根肋骨的肋体处(此处为骨折多发部位)人为的制造横断骨折模型,每对平行肋骨中,其中一根用多孔钢板加螺丝固定,另一根用Judet’s夹固定。5组肋骨分别分为非破坏性三点弯曲试验组,非破坏性扭转试验组,破坏性弯曲试验组,破坏性扭转试验组,疲劳试验组。通过计算机获取相关生物力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非破坏性三点弯曲试验中多孔钢板组和Judet’s夹组在不同受力点位移情况下,其压力均值均有差异,多孔钢板组显着高于Judet’s夹组。各位移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孔钢板在外力作用下随肋骨弯曲发生的形变很小,而Judet’s夹却能很好的在一定范围内和肋骨同步弯曲,具有很好的韧性,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骨折断端固定。两种内固定物的屈服强度都大于肋骨骨折时所需要的力量,都可以为临床使用提供安全保障。2非破坏性扭转试验中多孔钢板组和Judet’s夹组在不同扭转角度下,扭转力情况有所差别,只有在扭转角度为10°的时候多孔钢板组的扭转力均值高于Judet’s夹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而其他扭转角度20°、30°、40°的情况下的扭转力均没有显着性差异。试验中观察发现当加载持续的扭转力时,最终采用多孔钢板固定的肋骨几乎全部从螺丝孔处纵型劈裂,而Judet’s夹则更多的是变形脱落,对肋骨本身而言并没有明显二次损伤。所以多孔钢板中的螺丝本身对肋骨也是一种创伤。3破坏性三点弯曲试验和破坏性扭转试验。多孔钢板组的的抗弯曲能力要明显优于Judet’s夹组。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多孔钢板最大抗弯曲能力是231.52N。Judet’s夹最大抗弯曲能力是124.36N。而在破坏性扭转试验中,多孔钢板与Judet’s夹比较则并没有十分明显的优势。4疲劳试验中多孔钢板组和Judet’s夹组的初始刚度、最终刚度结果并无统计学差异。而两者的刚度变化值却存在统计学差异。无论是Judet’s夹组还是多孔钢板组,再经过长时间的疲劳试验之后两者的刚度值都有所降低,且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孔钢板组的刚度降低程度要大于Judet’s夹组的刚度降低程度。结论:1多孔钢板的抗弯曲性能明显优于Judet’s夹。两者均是可靠的肋骨骨折的固定材料。2扭转角度小于10°多孔钢板的抗扭转性能优于Judet’s夹。当扭转角度大于10°时多孔钢板与Judet’s夹相比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螺丝本身对肋骨也是一种创伤。3Judet’s夹在抗疲劳性能方面与多孔钢板比较更具有明显优势。4Judet’s夹在手术过程中操作与多孔钢板相比更为简便、快捷、省时、不用骨钻、减少了术中出血、骨折复位稳定可靠,而且一般无特殊情况不用取出等优点。
叶松庆[4](2008)在《绵羊腰椎后路手术代偿后腰椎稳定性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检测绵羊腰椎六个自由度上的刚度变化,来研究小尾寒羊L4/5腰椎后部结构经过不同术式的后路减压、代偿后的腰椎机械稳定性。方法:选取2-3岁体格成熟的健康雌性小尾寒羊78只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平均分成正常对照组1组及手术组12组,手术组对L4/5腰椎进行三种不同术式的后路减压手术。手术Ⅰ:全椎板减压,手术Ⅱ:全椎板减压+左侧关节突关节全部切除,手术Ⅲ:全椎板减压+双侧关节突关节全部切除。每种术式分四组,分别在术后6周、12周、24周、36周4个时间点取腰椎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对术后相同时间绵羊腰椎标本的各组数据与正常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来研究不同术式在代偿后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本实验所有标本的生物力学测试均使用Instron8874动态多维生物力学试验机,测试并记录标本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六个自由度上弯曲力矩/扭矩与角位移的相应变化。分别计算各实验组弯曲力矩/扭矩与角位移曲线的平均斜率,即平均刚度,包括中性区与弹性区的平均刚度。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术后6周:手术Ⅰ组、手术Ⅱ组前屈、后伸刚度增大;所有手术组左、右侧弯刚度无显着变化;手术Ⅲ组左、右轴向扭转刚度减小。术后12周:所有手术组前屈、后伸刚度增加;所有手术组左侧弯刚度无显着变化;手术Ⅱ组右侧弯刚度增大;所有手术组左、右轴向扭转刚度无显着变化。术后24周:所有手术组前屈、后伸刚度增大;手术Ⅲ组左侧弯刚度增加,手术Ⅱ组、手术Ⅲ组右侧弯刚度增加;所有手术组左、右轴向扭转刚度无显着变化。术后36周:所有手术组前屈、后伸刚度增大;手术Ⅲ组左侧弯刚度增加;手术Ⅱ组、手术Ⅲ组右侧弯刚度增加,以手术Ⅲ组刚度增大显着;所有手术组左轴向扭转刚度增大;所有手术组右轴向扭转刚度无显着变化。结论:绵羊腰椎有较好的修复代偿能力,不同术式的后路手术经过代偿,腰椎刚度可以达到正常水平,甚至高于正常水平。
李岩,黄博,张少锋[5](2008)在《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对小鼠肝、肺、肾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口腔义齿修复常用材料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对小鼠肺、肝、肾组织的影响。方法:雄鼠50只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强迫吸入挥发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对照组吸入空气,分别活体眼球后取血,血清检测ALP、GPT、GOT反映对肝功影响。颈椎脱臼处死法处死后取肝、肺、肾组织,包埋切片,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血清中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含量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切片可直接观察到:实验组小鼠肺组织出现炎细胞浸润、纤维样变、肺泡破裂的现象。肾组织中肾小球萎缩、玻璃样变,及肾小囊、肾小管内纤维素样渗出。结论:甲基丙烯酸甲酯引起了小鼠肝功的变化及肺肾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提示甲基丙烯酸甲酯对小鼠肝、肺、肾都有毒性作用。
曾红梅[6](2007)在《Mini-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的设计、制作及其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Mini-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功能矫形中的应用特点及引起的颌骨、牙齿、牙槽骨等硬组织及颏部、上下唇等软组织的变化。方法运用Mini-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对23例,男10例,女13例,无正畸史,前牙覆盖不小于5mm,6-13岁上颌骨正常(或轻度前突),以下颌骨发育不足或功能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功能矫形治疗。疗程最短12.1个月,最长13个月,平均12.5个月。每病例治疗前进行问诊,常规临床检查,功能分析,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曲面断层片及手腕骨X线片,面部和牙牙合照相,取记存模型、工作模型,进行咬合重建(下颌一次或分次前伸至前牙切对切,上下颌第一磨牙达到中性或略偏近中关系,上下颌中线一致),Mini-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设计、技工室制作、临床使用。治疗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软硬组织项目测量,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II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戴用Mini-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显示SNB、U1-L1角、NLA角各增大2.47°、13.56°、4.59°,Co-Gn、Co-Go、U1-PP、L6-MP各增加2.35mm、2.57mm、1.35mm、2.89mm,ANB、U1-SN角、H角各减小3.19°、4.98°、2.76°,UL-E、LL-E各减少1.29mm、1.91mm,差异有显着性;SNA、IMPA、FMA、L1-MP、U6-PP各变化0.9°、1.17°、0.23°、1.21mm、0.37mm,差异无显着性。结论1.Mini-twinblock功能矫治器临床应用特点1.1功能矫治器前两周内采用“固定型”,两周后改为“活动型”。既保证了初始配戴时患者的配合,为成功治疗提供了条件,又避免了龋齿的发生,防止对牙齿造成任何大的损害。1.2上颌设计横腭杆,下颌设计舌杆,金属部件代替部分塑料基托。既小巧、便于清洁、易被患者接受,又可控制上后牙的垂直向生长,尤其适合于高角病例。对于上颌牙弓狭窄患者,横腭杆改为中线部的扩大螺旋,进行上颌牙弓的扩大,协调上下颌牙弓宽度,使下颌骨顺利地前伸移位。1.3下前牙设计唇弓,既可防止下前牙唇向倾斜,又有利于矫治器的固位、稳定。2.Mini-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对混合牙列期、恒牙列早期以下颌骨发育不足或功能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功能矫形治疗,可引起下颌升支高度、下颌骨综合长度增加,促进下颌生长;可抑制上颌骨生长;使下颌第一磨牙至下颌平面距离增加,远中磨牙关系成为中性磨牙关系,稍许竖直上前牙,限制下前牙唇倾及伸长;使后缩紧张的颏部、前突的上唇、向外翻卷的下唇逐渐恢复正常;有效改善患者软、硬组织颌面侧貌。
梁辉[7](2007)在《长骨干粉碎性骨折骨缺损侧钢板内固定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将钢板置于长骨干粉碎性骨折骨缺损侧内固定后的即刻稳定程度,为临床上长骨干粉碎性骨折并骨皮质缺损的最佳钢板安放位置提供实验依据。材料及方法:1、离体生物力学测试:新鲜人体股骨标本24例,于股骨中段内侧制造楔形骨皮质缺损模型,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标本,分别采用4种不同固定方式,A组:骨皮质缺损对侧单纯钢板内固定;B组:骨皮质缺损侧单纯钢板内固定;C组:骨皮质缺损对侧钢板内固定加截去骨块复位;D组:骨皮质缺损侧钢板内固定加截去骨块复位。测试各组的垂直压缩、三点弯曲及抗扭转的刚度。2、动物实验:12只健康成年山羊,雌雄不限,体重在20~25kg之间,在同一只羊双侧股骨中段内侧制造楔形骨皮质缺损,分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钢板内固定并植骨,于术后4、8、12周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行X线正位片检查,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影像学特点。于4、8、12周各组处死4只动物行大体标本观察,并取缺损区骨组织行组织学检查。X线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根据LaneX线评分标准及组织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最后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以上观察指标来了解钢板置于骨缺损侧及非缺损侧的稳定程度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力学实验结果:(A)组股骨垂直压缩、三点弯曲及抗旋转平均刚度分别为986.85N/mm、481.91N/mm和2.83N/度;(B)三项刚度分别为1422.27N/mm、852.17N/mm和3.62N/度;(C)1166.88N/mm、739.92 N/mm和3.21N/度;(D)1831.74N/mm、893.84N/mm和5.73N度。对四组样本测试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垂直压缩及抗扭转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而三点弯曲比较结果B组与D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结果D组固定后即刻稳定程度最好,B组比C组好,而A组最差。2、影像学检查:术后4周,实验组骨折端外侧见较多的外骨痂生成,骨折线模糊,内固定物未见松动、弯曲或断裂;对照组2例钢板于中央处断裂,1例弯曲,钢板断裂的股骨骨折端骨折线清晰,周围见少量低密度且不连续的骨痂生成,Lane影像学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3.50±0.58VS1.50±0.58,t=4.899,p<0.05)。术后8周时,实验组骨缺损区呈骨性连接,骨折线消失,骨痂明显增加,密度较均匀,钢板、螺丝钉无松动、弯曲、断裂;而对照组1例发生钢板断裂,1例弯曲;原钢板断裂的股骨骨折端轻微分离移位,骨折线模糊,骨折端骨痂增加少许,密度低且不均匀,Lane影像学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4.50±0.58VS 3.00±0.82,t=5.196,p<0.05);术后12周,实验组骨痂较术后8周时减少,内固定物未见松动、弯曲或断裂,骨折端已骨性愈合,髓腔再通;而对照组1例钢板断裂,1例拔钉,原股骨骨折端骨痂无明显增加,密度不均匀,Lane影像学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10.00±1.83 VS 3.50±1.00,t=10.07,p<0.01)。3、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4周,实验组骨断端骨痂以软骨骨痂为主,而对照组以纤维骨痂为主,Lane组织学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3.75±1.256 VS 2.50±1.29,t=5.00,p<0.05;术后8周,实验组骨断端以骨性骨痂为主,间以软骨骨痂,基本达到骨性愈合,对照组骨断端纤维骨痂较多,间以软骨骨痂及少量的骨性骨痂,Lane组织学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7.50±1.26 VS 3.75±0.50,t=5.96,p<0.05);12周时实验组骨断端已骨性愈合,而对照组骨断端见较多软骨骨痂及骨性骨痂,间以纤维骨痂,基本达到骨性愈合,Lane组织学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10.75±1.26VS 5.00±0.81,t=6.734,p<0.01)。结论:将钢板置于骨缺损侧可重建缺损侧力学支撑及承载作用,提高内固定后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钢板内固定后失败率。
刘中青[8](2000)在《自凝牙托水过敏1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
二、自凝牙托水过敏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凝牙托水过敏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活性玻璃与激光联用对牙本质表面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生物活性玻璃与Er,Cr:YSGG激光联用对牙本质小管封闭的实验研究 |
1、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5、附图 |
6、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生物活性玻璃与Er,Cr:YSGG激光联合脱敏对牙本质与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 |
1、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5、附图 |
6、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两种不同波长铒激光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实验研究 |
1、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5、附图 |
6、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2)数字化截骨导板在下颌角截骨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应用快速成型技术的“半”数字化下颌角截骨导板的设计与研发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背景 |
2.1 传统的下颌角截骨术 |
2.2 数字化技术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
2.3 自凝树脂材料的临床应用 |
3 材料与方法 |
3.1 临床资料 |
3.2 导板制作方法 |
3.3 术中导板的置入 |
3.4 手术操作 |
4 结果 |
5 典型病例 |
6 讨论 |
6.1 导板材料的选择 |
6.2 不同类型下颌角导板的设计 |
7 结论 |
8 展望 |
9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第二部分:3D打印下颌角数字化截骨导板的临床应用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背景 |
2.1 快速成型技术 |
2.2 3D打印技术 |
2.3 颅颌面外科数字化导板的应用 |
3 材料与方法 |
3.1 临床资料 |
3.2 导板的制备 |
3.3 临床应用 |
4 结果 |
5 典型病例 |
6 讨论 |
6.1 截骨线的设计与测量 |
6.2 打印材料的选择 |
7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3)Judet’s夹在肋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肋骨骨折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绵羊腰椎后路手术代偿后腰椎稳定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绵羊腰椎后路手术代偿后腰椎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腰椎不稳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概况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6)Mini-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的设计、制作及其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Mini-twinblock 功能矫治器的设计与制作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Mini-twinblock 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 1 分类错牙合中的临床应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7)长骨干粉碎性骨折骨缺损侧钢板内固定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文摘要 |
二、英文摘要 |
三、正文 |
前言 |
一、生物力学实验 |
1、材料与方法 |
2、生物力学测试步骤与方法 |
3、结果 |
二、动物实验 |
1、材料与方法 |
2、实验方法与步骤 |
3、统计学处理 |
4、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四、参考文献 |
五、致谢 |
六、附录 |
综述 |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
附图 |
四、自凝牙托水过敏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活性玻璃与激光联用对牙本质表面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婕. 南京医科大学, 2016(04)
- [2]数字化截骨导板在下颌角截骨术中的应用研究[D]. 张超.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04)
- [3]Judet’s夹在肋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研究[D]. 石洪瑞. 河北医科大学, 2013(12)
- [4]绵羊腰椎后路手术代偿后腰椎稳定性的实验研究[D]. 叶松庆. 天津医科大学, 2008(01)
- [5]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对小鼠肝、肺、肾功能的影响[J]. 李岩,黄博,张少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8(01)
- [6]Mini-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的设计、制作及其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中的临床应用[D]. 曾红梅. 安徽医科大学, 2007(03)
- [7]长骨干粉碎性骨折骨缺损侧钢板内固定的实验研究[D]. 梁辉. 福建中医学院, 2007(04)
- [8]自凝牙托水过敏1例报告[J]. 刘中青.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