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这些仪器能记录地震吗?” “大地的‘心跳’原来是这样的”……“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迎来了一群参观学习的学生,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红强一边耐心地解答问题,一边演示地震仪器的工作原理,现场气氛关键词: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报纸
作者: 徐姚
关键词: 李善邦,防震减灾,应急救援,鹫峰地震台,地震台网,微震仪,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仪,地震学家,地震观测
来源: 中国应急管理报 2019-05-08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分类号: P315.7
总页数: 3
文件大小: 79k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新时期地震观测环境执法工作的思考——以环县测震台迁建补偿案为例[J]. 法制与社会 2020(17)
- [2].地震观测前沿科学“观察与评述”[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03)
- [3].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谱写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新篇章[J]. 环境与发展 2020(09)
- [4].海域地震观测网络通讯构想[J]. 电子测试 2019(01)
- [5].南京市地震观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探讨[J]. 国际地震动态 2016(07)
- [6].新版测震台网地震观测报告[J]. 华南地震 2015(04)
- [7].阴朝民副局长在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0(05)
- [8].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06)
- [9].以马陵山台为例浅析地震观测环境与地震监测设施保护[J]. 科技创新导报 2020(14)
- [10].安徽省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 防灾减灾学报 2017(04)
- [11].基于WebGIS的地震观测数据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城市与减灾 2017(01)
- [12].中国地震观测简要回顾与展望[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9(05)
- [13].地震观测环境定量评估初探[J]. 山西地震 2014(02)
- [14].地震观测站智能监控系统设计[J]. 中国西部科技 2014(06)
- [15].密集地震观测带来的变革[J]. 地震研究 2017(01)
- [16].3G通讯在地震观测数据传输中的应用[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3(08)
- [17].应对巨大地震的流动地震观测系统[J]. 国际地震动态 2012(06)
- [18].综合利用航天技术 发展立体地震观测系统[J]. 防灾博览 2010(03)
- [19].卫星地震观测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召开[J].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2018(02)
- [20].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议纪要[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06)
- [21].发展电磁监测卫星 推进天基地震观测系统建设[J]. 防灾博览 2017(02)
- [22].Google Earth在地震观测环境调查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 2014(21)
- [23].安徽省地震观测数据传输网络的设计与实现[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07)
- [24].地震观测报告中的自动纠错软件[J]. 华南地震 2013(01)
- [25].地震观测中的Cacti开源软件应用[J]. 上海信息化 2013(07)
- [26].地震观测数据平台体系架构研究[J]. 中国地震 2009(02)
- [27].新宁县地震观测进入“数字时代”[J].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08(06)
- [28].薛兵[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04)
- [29].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06)
- [30].基于无线公网的云服务在地震观测中的应用探索[J]. 华北地震科学 2019(01)
标签:李善邦论文; 防震减灾论文; 应急救援论文; 鹫峰地震台论文; 地震台网论文; 微震仪论文;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 地震仪论文; 地震学家论文; 地震观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