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能量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能量,荧光,纳米,组氨酸,姜黄,沙门氏菌,靶向。
能量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刘征宇,严鹏,武银行,许亚娟[1](2019)在《基于任意单体间能量转移的高效均衡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任意单体间直接转移能量均衡拓扑,提出一种新型高效均衡策略。根据单体充放电特性曲线,采用安全系数重新划定分区,设定整体剩余电量归属函数,并设定分段阈值修正因子函数;理论推导阈值中心点搜索过程的变化规律,以剩余电量均值为起点,采用预搜索方法迅速判定搜索方向,从而快速确定最优值;建立转移信息矩阵与转移过程模型,利用线性规划方法求解转移能量最优路径。该策略以剩余电量为均衡指标,对六节串联锂离子单体进行充放电均衡对比实验。实验数据表明,较其他均衡方案,本方案可以更高效、低耗地完成均衡目标,有效改善电池组的工作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崔雯雯,徐琳琳,史艳宇,董娜,陈萍[2](2019)在《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构建关-开型复合荧光探针快速检测沙门氏菌》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经硅烷化以及氨基化修饰的功能化磁珠与沙门氏菌特异性抗体进行偶联,制备功能化免疫磁珠,通过近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结构和活性表征。将功能化磁珠、抗体和量子点(QDs)进行有序组装,构建了集磁性富集分离和检测于一体的磁珠-抗体-QDs复合荧光纳米探针。基于此复合荧光纳米探针中的QDs与金纳米粒子(AuNPs)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应,建立了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关-开"型荧光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复合荧光纳米探针的荧光恢复度与菌浓度的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103.5x+121.4(R~2=0.9956),检出限为10~2 CFU/mL(S/N=3),检测时间少于2 h。本方法特异性好,检出限低,灵敏度高,可满足食品中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12期)
瞿姣,张梦梅,郑凌琳,赵卫,高洁[3](2019)在《双能量CT定量参数对喉癌转移淋巴结的定性评估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能量CT动脉期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诊断喉癌转移淋巴结的价值。方法收集具有完整术前双能量CT扫描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的喉癌40例、淋巴结90枚,按病理结果将淋巴结分为转移组(47枚)和非转移组(43枚),比较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淋巴结、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动脉期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诊断阈值。结果转移淋巴结动脉期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2.29±0.50)mg/mL及(2.38±0.71)mg/mL,均高于非转移组(1.77±0.48)mg/mL及1.99±0.63)m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动脉期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阈值分别为1.85 mg/mL及2.15,对应AUC分别为0.77、0.67(均P <0.05)。喉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动脉期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喉癌转移淋巴结与原发灶之间具有同源性,双能CT动脉期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对喉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杨敏,李贤徽,邢拓[4](2019)在《基于靶向能量转移的非线性吸声结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低频吸声结构的研究已非常深入,但依然存在频带较窄的问题,而基于靶向能量转移的非线性耦合吸声结构,没有特定的固有频率,具有较宽的吸声频带。但靶向能量转移只有受外界激励时在一定范围内才发生,称为期望工作区。文章研究非线性膜耦合结构的参数对期望工作区的影响,通过优化结构参数,扩大期望作用区。(本文来源于《中国环保产业》期刊2019年10期)
张李钰,刘瑞萍,杨颖,孙宏利,王猛[5](2019)在《基于量子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应的裂开型CD20核酸适配体探针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新型的基于量子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应的裂开型CD20核酸适配体激活式荧光探针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的检测。方法:将CD20核酸适配体CE4-1进行裂解,结合量子点和Cy5荧光供受体队之间的FRET效应,利用流式细胞术,对裂开型核酸适配体的裂开位置、比例、浓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并在最优条件下评估该检测体系对CD20~+细胞的检测特异性。结果:将CD20核酸适配体CE4-1分别裂开成CE4-1-1a/CE4-1-1b和CE4-1-2a/CE4-1-2b两种组合,分别修饰量子点(QD)或荧光受体Cy5后两两组合,分别与CD20~+细胞孵育,流式细胞术发现CE4-1-1a/CE4-1-2b组合时信号最强;进一步,通过探索两种探针比例、探针浓度、孵育时间等参数,发现当CE4-1-1a和CE4-1-2b浓度比例为1:5、CE4-1-1a浓度为4 nM、孵育时间为50 min时,该裂开型核酸适配体体系显示出对靶肿瘤细胞最强的亲和力和FRET信号激活性能。进一步,实验发现该体系与CD20~+细胞(Raji和Ramos)可产生较强信号,而与CD20-细胞(Jurkat、K562、Min6和Hela)均未产生阳性信号,提示该探针可有效保持对CD20~+细胞的高特异性。结论:基于量子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应的裂开型CD20核酸适配体探针体系在检测CD20~+细胞方面表现出了极低的背景信号,同时有着较好的FRET信号值,有望实现CD20~+NHL细胞的高灵敏激活式检测。(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8期)
朱俊,李叶平,邹金汕,陈方缘,刘符明[6](2019)在《碳点与曙红B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应测定培氟沙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构建碳点(CDs,供体)和曙红B(EB,受体)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建立了一种灵敏且具有选择性的检测培氟沙星(PEFL)含量的新方法。以紫叶草为碳源,采用热解法制备了荧光碳点(CDs),其在水中分散性较好、稳定性较高、量子产率为3.7%。利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 X射线电子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手段对碳点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碳点为无定形态,其表面含有羟基(—OH)和羧基(—COOH)等活性基团。利用能量转移F?rster理论,确定CDs和EB之间发生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从而在CDs和EB之间构建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并考察了影响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应测定培氟沙星的重要因素,如反应介质和酸度、反应时间、供体和受体的浓度和盐效应等。结果表明,在pH 3.0的磷酸盐(PBS)缓冲溶液中,以340 nm为激发波长,碳点将能量转移给曙红B,使得曙红B的荧光信号增强。加入培氟沙星之后,由于培氟沙星与碳点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使得碳点的荧光显着增强。并且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培氟沙星的浓度在0.0168~6.71μg·mL~(-1)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强度改变值(ΔF)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72 5 ng·mL~(-1)(3s/k,n=11)。一些常见的阳离子(如Fe~(3+), Al~(3+), Ca~(2+), Zn~(2+), Cr~(3+), Co~(2+), Cu~(2+), Mn~(2+)等)、阴离子(如Cl~-, NO~-_3, I~-, S~(2-), SCN~-, SO■, Br~-, NO~-_2, IO~-_3, F~-, ClO~-_3, SO■等)和药物(异烟肼,抗坏血酸和肝素钠)及叁聚氰胺均不影响培氟沙星含量的测定。将该方法用于甲磺酸培氟沙星胶囊和片剂中PEFL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100.4%~105.1%,相对标准偏差(RSD,n=5)均不大于2.5%,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甲磺酸培氟沙星药物中培氟沙星的实际检测。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8期)
程家维,杨季冬,黄云梅,袁海燕[7](2019)在《基于L-组氨酸功能化的金纳米与姜黄素作用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及其分析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L-组氨酸功能化的金纳米团簇可与姜黄素作用,形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TurnOff"的模式,致使反应体系的荧光发生显着猝灭。据此建立了快速灵敏检测环境中痕量姜黄素的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金纳米团簇的荧光强度猝灭程度与姜黄素浓度在0. 5~11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正相关,检出限为31 nmol/L。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中痕量姜黄素的快速检测,回收率为99. 5%~105. 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8%。(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08期)
周利,王取泉[8](2019)在《等离激元共振能量转移与增强光催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等离激元共振能量转移指表面等离激元将俘获的能量通过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转移到邻近的半导体或分子等激子体系中,它是等离激元非辐射弛豫的一个通道,也可作为获取和利用等离激元共振能量的一种方式.此外,等离激元能量还可以通过热电子弛豫(非辐射)和光散射(辐射)等方式耗散.等离激元各个弛豫通道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相关的能量转移和电荷转移过程可以将等离激元耗散的能量输送到其他体系或转换为其他能量形式.本文主要介绍了等离激元共振能量转移和与其相关的能量和电荷转移过程(包括等离激元近场增强及耦合、远场散射、热电子弛豫等)的物理机制和动力学性质,并详细介绍了这些机制在增强光催化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4期)
秦强强,郭婷婷,林飞,杨中平,熊师[9](2019)在《基于能量转移的城轨交通电池储能系统能量管理和容量配置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池储能系统用于城轨交通中可有效回收列车剩余再生制动能量,抑制直流网电压波动。基于城轨交通负载特性和电池高能量密度特性,提出基于能量转移的放电阈值动态调整策略,利用电池将城轨运行低峰期和平峰期回收的制动能量部分转移到高峰期,在节能的同时可有效减少牵引变电所的峰值功率,降低牵引变电所的建设容量以及成本。结合所提控制策略以及仿真模型,利用智能算法,以经济效率和峰值功率减小率作为目标函数对能量管理策略控制参数和容量配置结果进行优化,提高储能装置性能,同时对不同权重系数的优化结果进行分析,为不同目标需求下权重系数设置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史晓玉,王兆娜,翟天瑞,张新平[10](2019)在《基于能量转移的多色随机激光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色随机激光器作为低成本、小体积、易集成、高性能的光源在传感、成像和光子芯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随机激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该研究方向涉及实现单一泵浦源高效泵浦和拓宽激光发射波长范围两个研究难点。合理利用增益介质间的能量转移是解决这两个难点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基于辐射能量转移、共振能量转移的多色随机激光器的设计思路、制备方法和发射特性,总结了施主/受主配比和泵浦光对多色随机激光的调控规律,并对多色随机激光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物理学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能量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经硅烷化以及氨基化修饰的功能化磁珠与沙门氏菌特异性抗体进行偶联,制备功能化免疫磁珠,通过近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结构和活性表征。将功能化磁珠、抗体和量子点(QDs)进行有序组装,构建了集磁性富集分离和检测于一体的磁珠-抗体-QDs复合荧光纳米探针。基于此复合荧光纳米探针中的QDs与金纳米粒子(AuNPs)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应,建立了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关-开"型荧光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复合荧光纳米探针的荧光恢复度与菌浓度的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103.5x+121.4(R~2=0.9956),检出限为10~2 CFU/mL(S/N=3),检测时间少于2 h。本方法特异性好,检出限低,灵敏度高,可满足食品中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的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能量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刘征宇,严鹏,武银行,许亚娟.基于任意单体间能量转移的高效均衡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9
[2].崔雯雯,徐琳琳,史艳宇,董娜,陈萍.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构建关-开型复合荧光探针快速检测沙门氏菌[J].分析化学.2019
[3].瞿姣,张梦梅,郑凌琳,赵卫,高洁.双能量CT定量参数对喉癌转移淋巴结的定性评估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9
[4].杨敏,李贤徽,邢拓.基于靶向能量转移的非线性吸声结构研究进展[J].中国环保产业.2019
[5].张李钰,刘瑞萍,杨颖,孙宏利,王猛.基于量子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应的裂开型CD20核酸适配体探针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检测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6].朱俊,李叶平,邹金汕,陈方缘,刘符明.碳点与曙红B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应测定培氟沙星[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7].程家维,杨季冬,黄云梅,袁海燕.基于L-组氨酸功能化的金纳米与姜黄素作用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及其分析应用[J].分析试验室.2019
[8].周利,王取泉.等离激元共振能量转移与增强光催化研究进展[J].物理学报.2019
[9].秦强强,郭婷婷,林飞,杨中平,熊师.基于能量转移的城轨交通电池储能系统能量管理和容量配置优化[J].电工技术学报.2019
[10].史晓玉,王兆娜,翟天瑞,张新平.基于能量转移的多色随机激光器[J].物理学进展.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