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林石雪松迟欲欣顾兵唐涵(黑龙江省医院150001)
【中图分类号】R82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421-01
【摘要】目的讨论地西泮麻醉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地西泮口服5~lOmg,常作为麻醉前用药,以产生镇静和消除焦虑。此外,还有助于预防局麻药中毒,减少琥珀胆碱所致的血清钾升高和术后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
【关键词】地西泮麻醉
1理化性质
地西泮(diazepam)又名安定或苯甲二氮卓,商品名安定(Valium)。化学名7-氯-1,3二氢-1-甲基-5-苯基-2H-l,4-苯二氮卓-2-酮。
本品为微白色结晶粉末,基本上不溶于水,刺激性较强。临床上所用的制剂为溶于有机溶剂(主要为丙二醇、乙醇、苯甲酸等)的黏稠溶液,其pH为6.4~6.9。此制剂与水和生理盐水相混可生成白色雾状物,在稀释的溶液中不久即消散,一般不影响其药效。但最好不与其他药物相混。肌注或静注可引起疼痛,经小静脉注射,可引起静脉炎,宜选粗大的静脉或稀释后注射。肌内注射需深。
2药理作用
2.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地西泮具有抗焦虑、肌松、遗忘和抗惊厥作用。对人体的作用依其剂量大小和用药途径而异。小剂量口服只产生抗焦虑作用,不影响意识;大剂量静脉注射则产生嗜睡,甚至意识消失。与哌替啶等药物合用时,有显著的遗忘作用。地西泮本身无全麻作用,但有增强其他全麻药的作用。静脉注射地西泮0.2mg/kg可使氟烷的MAC从0.73%降至0.48%,但再加大地西泮剂量并不能使MAC进一步下降。
2.2对呼吸的影响:临床剂量的地西泮对呼吸没有多大影响。但剂量较大,尤其经静脉注射时,对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潮气量减少,PaCO2轻度增加,甚至可产生一过性呼吸暂停。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此种呼吸抑制作用尤为显著。
2.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静脉注射临床剂量的地西泮(0.2mg/kg)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轻微,血压可轻度下降,心排血量无明显变化,偶可引起一过性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可能与溶剂中的丙二醇有关。静脉注射地西泮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偶可出现一过性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可能与其局部作用有关。
3体内过程
口服后吸收完全而迅速,30~6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肌内注射后吸收缓慢,且不完全,其血药浓度峰值不及静脉注射后的20%,仅为口服后的60%。临床效应以静脉注射后最强,口服后次之,肌内注射后最差。因此给药途径尽可能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如果用肌内注射途径,必须注射到深部肌肉,防止注射过浅到脂肪组织而影响吸收;注射于三角肌部位较其他部位更易吸收。
由于脂溶性高,吸收后迅速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但很快再分布到其他组织,故作用出现快,消失也快。地西泮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90%~98%,其表观分布容积为0.7~2.6L/kg。
地西泮的消除半衰期为20~40小时。只有不到l%以原形从尿排出,其余几乎全部在肝脏进行生物转化。首先脱去甲基后成为去甲地西泮,再加羟基后成为奥沙西泮,后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由尿排出,代谢物有活性。去甲地西泮和奥沙西泮都有类似地西泮的药理活性作用,而且其半衰期长,前者为60~95小时,后者为9~21小时。因此反复用药后可引起蓄积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表观分布容积增加,消除半衰期延长,80岁时长达90小时。因此老年人使用地西泮,剂量宜酌减;用药间隔应相应地延长。
此药易透过胎盘,胎儿血药浓度可较母体高40%,因此待产妇不宜用此药。
4临床应用
地西泮口服5~l0mg,常作为麻醉前用药,以产生镇静和消除焦虑。此外,还有助于预防局麻药中毒,减少琥珀胆碱所致的血清钾升高和术后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
心律转复和局麻下施行内镜检查之前静脉注射地西泮10~20mg,可使病人消除紧张,产生肌肉松弛,还可使病人对操作过程失去记忆。
静脉注射地西泮用于全麻的诱导,对心血管的影响轻微,但起效慢,效果不确实,现已被咪达唑仑取代。
地西泮可作为复合全麻的组成部分。地西泮与喷他佐辛并用,组成所谓改良的神经安定麻醉,既往在日本较常用。地西泮与氯胺酮并用,可减少氯胺酮用量,减轻氯胺酮的高血压反应和精神运动性反应。
临床上地西泮常用于控制肌痉挛和抽搐,如破伤风、癫痫发作、局麻药中毒等。
5不良反应
地西泮的毒性很小,有人报告用通常剂量的100倍,仍能恢复如常,无后遗症。连续用药时常见的副作用为嗜睡、眩晕、疲劳感、共济失调等。长期用药,可产生耐药性,但很少产生依赖性。如果产生依赖性,停药后可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焦虑、失眠、震颤等。
静脉注射速度过快或剂量较大时,可引起血压下降、呼吸暂停等不良反应,应予以警惕。剂量偏大时,偶尔可引起躁动、谵妄、兴奋等反常反应,可能与增强了中枢神经系统内多巴胺能系统作用或抑制了胆碱能系统作用有关,用毒扁豆碱可消除此种不良反应。经小静脉注射地西泮可引起注药部位疼痛,局部静脉炎发生率较高,因此应选用较粗大的静脉。
参考文献
[1]叶小平,梁启波,招伟贤,等.咪唑安定、地西泮和异丙酚麻醉诱导对心脏瓣膜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12:746~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