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现代戏创作现状及发展建议

浅谈戏曲现代戏创作现状及发展建议

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广东梅州514000

摘要:当代戏曲舞台,呈现着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同时并举的生存态势。文章指出了戏曲现代戏对于戏曲发展的意义,分析了戏曲现代戏创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戏曲现代戏创作曲创作;创作力量;审美特征;创作思路;题材

发展现代戏、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的"三并举"方针,是戏曲艺术创作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戏曲所坚持的创作原则。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的戏曲艺术创作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许多戏曲剧种,在整理改编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创作上,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新的创造。

1.戏曲现代戏对于戏曲发展的意义

笔者认为,一切戏曲皆是当代史。关汉卿等元杂剧剧作家的创作,倾向于选择贴近市民生活与情感的戏剧题材,在唱词和道白中使用方言、俗语、谚语等具有人民语言基础的语言,《窦娥冤》、《汉宫秋》等元杂剧作品以借古讽今艺术手法,传递出作者所处历史发展阶段的时代精神、人民诉求和审美特征。这一时期的戏剧创作,以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题材既有洋装新戏,又有时装新戏,还有时事新戏[1]。舞台装置以写实性布景为特征,不再是古典的空舞台或一桌两椅式的象征性舞台表现形式。20世纪50年代,如何利用传统戏剧形式表现当下题材,创作“现代戏”成为重要课题[2]。。

2.戏曲现代戏创作现状

2.1题材选择多元化

本文以《中国戏剧年鉴》2010年至2015年戏曲剧目词条收录统计的现代戏剧目的创作为基础,以近两年观摩的戏曲现代戏创作剧目为补充,进行分析论述。

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现代戏曲作品是当代戏曲创作的一大特点,各地纷纷从成熟的文学作品中寻找艺术创作灵感,相继涌现出根据莫言小说《红高粱》改编的现代戏作品晋剧《红高粱》、豫剧《红高粱》和评剧《红高粱》,曹禺先生作品《雷雨》中的女主人公蘩漪也被多次搬上戏曲舞台,创排了新派评剧《蘩漪》和新编锡剧《蘩漪》,重庆市京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创排的京剧《金锁记》将张爱玲同名小说搬上舞台[3],京剧版《罗密欧与朱丽叶》把莎士比亚笔下的西方经典故事与京剧的唱念做打融合在一起,成都市京剧研究院创排的《落梅吟》也是改编于巴金小说《家》的现代戏作品[4]。

2.2地域特色鲜明

戏曲的题材、音乐和方言决定了其地域性特征。近年戏曲现代戏创作,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一是立足本地历史现实,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进行戏曲创作,涌现出大量英模戏、行业戏、名人戏,如川剧《黎明十二桥》以成都真实历史事件为创作题材,川剧《爱情天梯》根据重庆真人真事编创而成;川剧《铎声阵阵》展现了川北两大家族半个世纪的不同命运,演出也展现了川北嘉陵江流域的民俗风貌;新编秦腔现代戏《秦腔》集中展示新一代秦腔人的坚守,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文化特征;浙江省嵊州市越剧团在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诞辰130周年之际创排的现代越剧《马寅初》,将嵊州名人马寅初搬演上戏曲舞台。二是在表现形式上注重融入本地特色文化表现形式,使戏曲发挥呈现当地民俗文化特色的功能,如《月亮粑粑》中融入湘西民歌,秦腔作品《西京故事》反复吟唱陕北民谣,川剧《铎声阵阵》中穿插四川童谣等。

2.3戏曲现代戏作品在文艺创作和评奖领域成绩显著

现代戏创作的繁荣,还体现在现代戏作品在演出市场和文艺评奖中所占比重的增加上。据笔者统计,2010年至2015年《中国戏剧年鉴》有记录的新上演戏曲作品中,现代戏作品达151个,占戏曲作品总数一半以上。2016年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文华大奖的五部戏曲剧目中有4部是现代戏作品,有6位戏曲演员因演出戏曲现代戏剧目而获得第十五届文华表演奖。另据《光明日报》统计,在近年国家级重大评奖和会演活动中,现代戏创作数量已经大幅超过传统剧目和新编历史剧。

3.新编戏曲现代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3.1存在的问题

3.1.1本土创作力量不足

近年,“外地编剧、外地导演、外地舞美”成为各地艺术创作的通病,戏曲创作也不例外,由于戏曲艺术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一个成熟的戏曲编剧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文史知识,还得熟悉戏曲剧种的表演规律,这使得戏曲编剧培养周期长,成功率低,加之大型戏曲剧目的投入高,因此大部分院团都信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倾向于寻找已经成名成家的著名导演、编剧操刀,第十一届艺术节上,著名导演张曼君共有秦腔、黄梅戏、评剧、湘剧等多个剧种的作品演出;在编剧领域,一名剧作家为多种戏曲剧种创作戏曲剧本的情况也不少,如剧作家郑怀兴近年创作了晋剧《于成龙》、琼剧《海瑞》和京剧《赵武灵王》等优秀作品[5]。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当前戏曲创作生产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也透露出本土创作力量的薄弱。

3.1.2反映正面典型多,反映社会问题少

近年来,各地纷纷将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作为戏曲创作的一大导向,因此现代戏的发展繁荣与政府层面的支持不可分割。同时,中央及各地发布的戏曲传承发展政策中均强调,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是当前戏曲创作的重要板块。然而,从戏曲现代戏的创作现状可以看出,革命历史题材、真人真事题材、讴歌先进人物的现代戏作品占比很高,在戏曲现代戏创作过程中,缺乏对戏曲现代戏作品现实意义的深层挖掘,存在人物形象苍白、艺术水平不高等现实问题。由于缺乏批判精神和洞察力,很多现代戏剧目的创作不敢直面现实,仅流于表层和概念。现代戏作品的这些问题,使得其尽管在各大文艺评奖中收获不少,但其市场转化率不高,很多获奖剧目奖项到手之后,就会被搁置起来,能够长期在舞台上演出的剧目不多。如何从常规创作主题中探索戏曲现代戏发展的新思路,从现实政策中提炼创作主旨、避开模式化、标语化的创作套路,仍然任重道远。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化对现实题材作品引领时代发展作用的认识,发挥戏曲艺术寓教于乐的作用。其实,只要认真体验生活,认真感知和分析生活中的特定对象,命题作文照样可以成为精品。

3.2发展建议

3.2.1拓宽创作思路,扩大现代戏的题材领域

创作者在客观讲述真人真事的同时,要敢于直面转型期的社会现实,拓宽现代戏的创作思路和题材领域,把目光对准那些转型期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揭示他们真实的情感世界。只有在创作时融入足以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人物和故事,才能引发人民深层的思考,从而提升创作的深度和表达的“温度”。与此同时,在戏曲现代戏创作时,要将现代题材与戏曲传统特色进行融会贯通。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即注重运用戏曲以虚代实的写意性特征,同时运用传统戏曲的多种表演程式,在舞台调度上实现了生活化与戏曲化的有机统一,《兰考往事——焦裕禄》将现实生活“戏曲化、诗化、意象化”,从而保留了剧目的戏曲味儿。笔者认为,戏曲现代戏创作如何写出戏曲味儿,是一个值得创作者深入探讨的问题。

3.2.2挖掘出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范式的现代意义,更具有现代性

翻开浩瀚的中华戏曲史,我们不难发现,能够流传下来的作品,一定是持守恒常价值,关注真实内心,提倡向上向善力量的,也就是所谓的“永恒主题”。不管是《桃花扇》的“以离合之情,写悲亡之感”,还是《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在作品创作的年代能引起共鸣,流传到今日,这些价值范式仍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正如《迟开的玫瑰》、《西京故事》的编剧陈彦所说:人类经过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已经形成了诸多生命演进的价值范式,更多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站在当下,做好承继既往价值谱系的工作,把那些最有价值而又被时尚不断遮蔽、湮没了的东西持续“打捞”上来,让它在新的生活现场重放光芒。

3.2.3创作者要深入生活,创作有筋骨有温度的戏曲现代戏作品

一些剧目人物形象苍白单薄,反映出当代创作者未深入生活,开展充分的调研采风,缺少对真人真事、当代生活进行进一步艺术加工的素材和条件。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和机制保障,剧作家深入生活难。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出台中青年剧作家深入生活计划,组织创作者深入基层,搜集创作素材;其次,单位和主管部门应该妥善解决创作人员深入生活的经费保障问题;第三,与高校、企业、行业等合作,创建戏曲创作基地,实现戏曲创作与现实生活的真正接轨。

4.结束语

综上,古老的戏曲能健康地活到今天,是因为它追随时代不断地更新。戏曲现代戏作为我国戏曲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应在贯彻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三并举方针的同时,开拓创作思路,贴合生活,使创作能够面向当代、不忘本来、学习外来、开辟未来。

参考文献:

[1]沈勇.对当下戏曲现代戏创作的担忧[J].上海戏剧,2015(4):27-29.

[2]李世涛.戏曲现代戏创作的现实选择[J].当代戏剧,2017(2):7-9.

[3]李祥林.也谈戏曲现代戏创作问题[J].剧作家,2005(5):83-85.

[4]刘斌.戏曲现代戏的创作问题及美学思考[J].大众文艺,2016(13).

[5]叶之桦.恸哭的海瑞,郑怀兴及他的历史剧创作[J].中国戏剧,2015(4):52-55.

[6]傅谨.新文学与表演艺术传统的结合[J].中国戏剧,2012(4):18-18.

[7]姚金成.历史的追寻与反思豫剧《焦裕禄》创作谈[J].剧本,2017(2):23-25.

标签:;  ;  ;  

浅谈戏曲现代戏创作现状及发展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