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思想论文_余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宪政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宪政,思想,民主,史密斯,国家主义,军国主义,述评。

宪政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余洋[1](2019)在《张君劢宪政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君劢既是一位着作等身、学识渊博的学者和思想家、民国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同时又是一位具有深远社会影响的政治活动家。张君劢的一生不仅在政治学、宪法学、哲学等方面出版、发表了大量着作、政论性文章,颇有建树,同时也投身到民主宪政的时代洪流中去,组织成立民主政党,起草宪法等,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民主宪政思想和实践财富。张君劢的宪政思想和实践既受到大时代背景的影响,同时又是推动曾经那段波诡云谲的历史流光向前推进的合力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虽然总体来看,张君劢的宪政求索在当时并未取得具体而重大的成功,但其宪政思想却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因此研究张君劢宪政思想既可以对当下中国的依宪治国之路和宪政建设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时从其宪政理想的最终不幸幻灭中也能管窥一国传统对政治路径选择所能产生的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研究以及历史语境主义研究的方法,通过阅读研究张君劢本人及其研究者的着作、文章,力图对张君劢宪政思想进行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研究分析,以期客观重现历史天空下张君劢最真实的宪政思想并从中发掘出对当下中国宪政建设具有积极借鉴意义的经验和教训。本文开篇从张君劢的教育背景入手,也正是传统与现代、国学与西式的求学背景决定了张君劢既于旧学植有根底,又不囿于旧学,既深刻了解西方的政治文化,又不迷信西学。张君劢可谓是亦中亦西,不古不今,思想复杂,多元易变。本文随后对张君劢宪政思想进行解构,通过不同的小节深入分析其宪政思想的不同模块。笔者通过参阅张君劢所着重要的有关宪法的着作和人权思想的文章并将其宪法和人权思想与同时代的学人进行对比,勾勒出张君劢宪法和人权思想的轮廓及嬗变轨迹,然后再对张君劢的政党思想、修正的民主政治思想和国家民族本位思想进行探微,分析张君劢为国家宪政建设所提出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案。本文紧接着通过张君劢宪政思想的根本法实践——民国时期两部重要的宪法文本对其宪政思想进行综合、系统性研究,以宏观展现不同时期张君劢的宪政建设理想和国家制度设计。最后,本文通过上述的研究和论证过程尝试性的得出有关国家宪政建设和制度构建的结论——理性和传统在一国的宪政建设中不可偏废,而二者中传统更是具有不可忽视的础石性的意义。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研究张君劢宪政思想的过程中不局限于张君劢个人,而是将张君劢与同时代之学术大家进行对比,同时又通过模块与系统的双重分析、不同宪法文本前后的变化来全面展现历史天空下之张君劢的宪政思想。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个人学术水平的有限以及文献获得的维度和研究深度的不够完善使得论文的写作依然存在一定瑕疵,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后续的学习进一步使问题得以改善。(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5)

双立珍[2](2019)在《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宋教仁是"中国宪政之父,民主革命先行者"。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是宋教仁民主革命思想形成的标志。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的形成经历了养成、丰富和成熟叁个阶段。其核心思想体现了以人民为主体的民权宪政和叁权分立的政治原则,民主政治实现的形式就是"议会"和政党,并把责任内阁和政党内阁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尽管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精英政治,但其实践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重要一环。(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01期)

华友根[3](2018)在《梁启超关于近代宪政思想及对中国古代法律的相关评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关于近代宪政思想及对中国古代法律的相关评论:1)提倡"新民之义"。新民要有独立、自主、自由、全权的观念。民之自由包括思想、信教、集会、言论、着述、行动的自由。要正确处理如个人与团体、个人与国家、自由与法律的关系。要有新的道德与变革的思想。2)从开明专制到君主立宪。立宪政体为有限政体,君、臣、民均有权,但都有限制。立宪政治,必须是舆论政治与政党政治。"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相离"。3)从批评民主立宪到称道民主立宪。反对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而民主共和的象征——"中华民国"必将永存。关心政治投入政治的国民运动,是共和政治的唯一生命。4)中国至今未建成民主宪政的公民社会,是违背了"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西方国家之能除故习布新宪致富强,是"其机恒发自下而非发自上"。5)全面研究我国古代法律制度,肯定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在世界法律史上的崇高地位,也批评我国古代法律从形式到内容的缺陷。至于古代民法不发达的原因,他认为既有儒家原因,也有法家的原因。(本文来源于《衡水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常夏[4](2018)在《论梅兰克顿·史密斯的宪政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梅兰克顿·史密斯是美国建国早期着名的政治家,也是纽约州反联邦主义者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史密斯在纽约州批准联邦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他也因在批准宪法大会的最后阶段转变立场,带领部分反联邦主义者接受无条件批准,从而使纽约州成为批准宪法的第十一个州而为后人所知。在纽约州批准宪法大会的政治辩论和个人发表的系列文章中,史密斯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主张。探究梅兰克顿·史密斯的宪政思想有助于了解美国建国早期反联邦主义者的政治理念,有助于认识美国建国精英对国家构建路径的探索,同时对我们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肖建东[5](2018)在《汤化龙宪政思想及其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国宪政道路的选择及其演变,历经了从预备仿行立宪、君主立宪到共和宪政的全面展开等重要历史阶段,这个过程波澜曲折,最终归于失败,留下了及其深刻的经验与教训。本文从近代中国宪政道路的选择及其演变的角度对汤化龙一生的宪政思想与宪政实践进行系统考察,总结其丰富的宪政经验,尤其是借鉴他失败的深刻教训,为当代中国依宪治国、依法治国服务,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都非常深远。在汤化龙早年时期,正值清末新政和预备仿行立宪时期,家庭、旧学、仕途与国家危难、维新思潮的综合作用促使他留学日本,深受日本君主立宪的影响,撰写了《议会论》,系统阐述了君主立宪思想,成为坚定的君主立宪派骨干。汤化龙在清末预备立宪运动中回国,他利用担任湖北咨议局议长的身份,在湖北乃至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君主立宪运动,并在保路运动和国会请愿运动中冲锋陷阵,非常激进,却在绝望中收场。在清末国会请愿运动中绝望的汤化龙恰逢武昌首义爆发,毅然转向共和革命,积极参与组织武昌首义和推动辛亥革命向全国发展,在制定军政府条例与共同制定《鄂州约法》中成就斐然,为民国初年的共和宪政做了非常重要的铺垫。在民国初年,汤化龙全力投身于全新的共和宪政事业,醉心于政党政治与议会政治,先后担任共和建设讨论会会长与民主党、进步党、研究系的党魁,同时还先后担任北京临时参议院的副议长和民初第一届国会两次常会的众议院议长,全面创建了“国家重心力”理论与“调和论”宪政思想,在创建共和宪政与运行共和宪政方面努力奋斗。在保卫共和宪政方面,汤化龙始终冲在前面,他领导进步党参与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并取得胜利,还率领研究系骨干帮助段祺瑞粉碎了张勋复辟,两次参与再造共和宪政。依据“国家重心力”理论,他把创建共和宪政的希望先后寄托在袁世凯和段棋瑞身上,但袁世凯不走共和宪政正轨,段祺瑞政府却抛弃了汤化龙,而他的“调和论”理论与实践也遭到了南北各方势力的反对,最终陷于“四面楚歌”的地步,最后被国民党人暗杀。本文的结论:在近代中国宪政道路的选择及其演变中,汤化龙适应各时期宪政的需要,先后依据君主立宪思想、“国家重心力”与“调和论”的共和宪政思想,积极促进各时期的宪政建设,是政党政治与议会政治的激进派与骨干力量,其积极进取的精神与积累的各种宪政经验都可为后人做借鉴。他始终热衷于西式宪政的形式,对中国的国情虽有一定的认识和关注,但这种关注严重不够,导致西式宪政因不合乎国情而不断流产,他本人也为社会多方面所不容而陷入“四面楚歌”境地,最终惨遭暗杀,教训极其深刻。(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王薇[6](2018)在《萨孟武宪政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萨孟武既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熏陶,又接受过新式教育。留日期间就读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政治学专业,受森口繁治、门格尔、考茨基思想的直接影响,紧随西方政治思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宪政国家建构理想。他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中国,必须先发展经济,进行产业革命,然后才有可能发展宪政。其宪政建设的最终目标虽然是共产主义,但他不赞同共产党的阶级斗争与暴力革命,而是主张在宪政实现之后,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和平地过渡到共产主义,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在他看来,孙中山的叁民主义及五权宪法建国构想正与其思想相合。另外,从“力”上来考量,当时也只有国民党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方面看,萨孟武都倾向于国民党,这就不难理解其在20世纪叁十年代与自由派知识分子争论中为国民党“辩护”的言论了。然而,看似其为国民党政权辩护的背后,是他对宪政理想的追求,却又因为未能跳出时代的局限,而成为了党派知识分子。(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李鑫[7](2018)在《罗隆基的宪政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罗隆基活跃在20世纪叁四十年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前期他作为独立的学者,通过《新月》、《独立评论》、《益世报》等刊物大量发表文章,批判国民党的独裁政策,宣扬人权、民主与法治,呼吁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后期他作为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积极地参与政治实践活动,并提出“第叁条路线”的政治方案。罗隆基对中国的民主建设、抗战、和平建国都做过诸多贡献。罗隆基的宪政思想涉及到人权、民主和法治多个维度,每个维度都能反映他对宪政的理解。罗隆基的宪政理论以其人权理论为基础,他关于宪政、民主与法治的阐述都基于他对人权的信仰。他创新性地提出人权是做人的必要条件,认为法律的功用在于保障人权,人权是先法律而存在的。他也认为宪政是实现民主的必要方式,民主是宪政的主要特征,在民主政体下更容易实现和保障人权,而独裁政体只可能践踏人权。法治精神是宪政实施的保障,只有依赖法治,才能有效地限制政府权力,而达到保障人权的目的。罗隆基的宪政思想的缺陷在于:他的人权条件说缺乏充分的逻辑论证;他的宪政理论内容大多是直接引入西方政治哲学的理论,缺乏对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的考察;他的第叁条路线的民主策略因民主党派力量薄弱,且缺乏感召力而陷于流产等。(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3-06)

冷绣锦[8](2017)在《浅析伊藤博文的宪政与外交思想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伊藤博文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的宪政和外交思想影响了日本近代的政治体制和外交体制。他不但为明治政府建立高度权威的中央集权制的宪政体制,同时也是发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主要决策者之一,又是把日本明治维新政府推向军国主义道路上的核心人物。侵略与扩张占据了他的宪政体制思想观之中。(本文来源于《大连近代史研究》期刊2017年00期)

熊孜[9](2016)在《博林布鲁克宪政思想研究——以18世纪英国宪政史为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博林布鲁克的《爱国者君主观》一文对于18至19世纪的政治思想或说宪政思想的塑造影响深远,但在国内对他的专门研究作品可谓凤毛麟角。本文在此将从其内容含义、对政治实践的影响及在思想史上的关联这叁个方面对其进行解读。Issac Kramnick所作的研究结论过于马克思化,这一点已经由J.G.A Pocock指出,但后者也存在没有关注到的地方,那就是博林布鲁克思想的转型。本文即是在对前者的批评与对后者的补正之上立论,关键在于把握博林布鲁克在与沃尔波论战时期一贯秉承的乡村意识形态如何在《爱国者君主观》这一后期作品中发展并实现转型的。为此本文将详解《爱国者君主观》一文中的乡村表达,进而考察它们所造成的现实渊源、影响与思想承续。(本文来源于《朝阳法律评论》期刊2016年02期)

伍梦云[10](2017)在《毛泽东社会主义宪政思想的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伟大领袖毛泽东是杰出的军事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宪政思想进行研究,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7年24期)

宪政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宋教仁是"中国宪政之父,民主革命先行者"。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是宋教仁民主革命思想形成的标志。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的形成经历了养成、丰富和成熟叁个阶段。其核心思想体现了以人民为主体的民权宪政和叁权分立的政治原则,民主政治实现的形式就是"议会"和政党,并把责任内阁和政党内阁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尽管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精英政治,但其实践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重要一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宪政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余洋.张君劢宪政思想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

[2].双立珍.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述评[J].长江丛刊.2019

[3].华友根.梁启超关于近代宪政思想及对中国古代法律的相关评论[J].衡水学院学报.2018

[4].常夏.论梅兰克顿·史密斯的宪政思想[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

[5].肖建东.汤化龙宪政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6].王薇.萨孟武宪政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7].李鑫.罗隆基的宪政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8

[8].冷绣锦.浅析伊藤博文的宪政与外交思想观[J].大连近代史研究.2017

[9].熊孜.博林布鲁克宪政思想研究——以18世纪英国宪政史为背景[J].朝阳法律评论.2016

[10].伍梦云.毛泽东社会主义宪政思想的当代价值[J].长江丛刊.2017

论文知识图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的认知情...公共行政思想:在宪政主义与管理主义间...一个带有地方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又一次...科研课题200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附录2006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6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

标签:;  ;  ;  ;  ;  ;  ;  

宪政思想论文_余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