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焓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酰胺,系数,作用,酰胺,相互作用,微量,甲基。
焓相互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朱丽媛[1](2016)在《强极性含水混合溶剂中尿素和茶碱类化合物的焓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溶液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识别的相关研究对于生物、化学和制药等领域都极为重要。近年来,利用微量热法研究分子间弱的相互作用一直深受国内外学者的青睐。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利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ITC)精确测定一些尿素和茶碱类化合物在不同组成强极性含水混合溶剂中的稀释焓,并根据热力学理论计算得到相应的表征溶液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热效应强度的焓对作用系数,据此探讨体系中的溶质-溶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以及焓对相互作用的溶剂效应和取代基效应。有关研究对深入理解溶液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丰富和发展小分子的溶液化学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由以下叁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在温度T=298.15K下,选择尿素(U)、甲基脲(MU)、1,1-二甲基脲(1,1-DMU)、1,3-二甲基脲(1,3-DMU)和缩二脲(BU)为研究对象,利用等温滴定微量量热仪(ITC)测定了它们在纯水和不同摩尔分数(x=0-0.1)的DMF的混合溶液中的稀释焓,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关联得到这五种溶质分子在不同摩尔分数的混合溶剂中的焓对作用系数(h_2)。根据溶质-溶质、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第二部分:在温度T=298.15K下,选择硫脲(TU)、甲基硫脲(MTU)和乙基硫脲(ETU)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ITC)测定了它们在纯水和不同质量分数(w=0-0.3)的DMF+H_2O和DMSO+H_2O两种混合溶剂中的稀释焓,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计算得到这叁种溶质分子在不同组成混合溶剂中的焓对作用系数(h_2)。根据溶质-溶质、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第叁部分:在温度T=298.15K下,选择甘油茶碱、羟乙基茶碱和多索茶碱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ITC)测定了它们在纯水和不同质量分数(w=0-0.3)的DMF+H_2O和DMSO+H_2O两种混合溶剂中的稀释焓,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计算得到这叁种溶质分子在不同组成混合溶剂中的焓对作用系数(h_2)。根据溶质-溶质、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6-05-12)
王华芹,胡新根,陈楠,朱丽媛[2](2014)在《不同温度下天冬酰胺在纯水及NaCl+H_2O中的焓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ITC)测定了不同温度下(T=288.15~323.15 K)L-天冬酰胺(L-Asn)在纯水及0.5 mol?kg-1 NaC l水溶液中的稀释焓,根据统计热力学的McM illan-Mayer理论计算得到相应的焓对自缔合作用系数(hxx)。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hxx都是很大的负值,且随着温度升高焓对作用系数hxx呈线性增大;另外,在同一温度下天冬酰胺在纯水中的hxx都小于在NaC l水溶液中。从溶质-溶质、溶质-溶剂相互作用观点出发,天冬酰胺在所研究的条件下都是亲水-亲水作用占优势,并且NaC l在溶液中扮演着水化层结构的构建者。(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叁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国际华人生物物理化学发展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7-23)
王春梅,李广乾,刘敏[3](2014)在《头孢唑肟钠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氯化钾水溶液中的焓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物在拟生命体液中热力学性质的研究有利于阐明药物在人体内发挥药效的机理.通过等温滴定微量热法测定抗生素类药物头孢唑肟钠在298.15K下于纯水及两种盐溶液(NaCl、KCl,0.1000-0.6000mol·Kg-1)中的稀释焓,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得到各级同系焓相互作用系数(h2,h3,h4).拟合数据显示,头孢唑肟钠在氯化钠、氯化钾两种盐溶液中的焓对作用系数h2均为负值,并且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头孢唑肟钠在氯化钠溶液中的h2小于氯化钾溶液.通过溶剂化的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并作出合理解释.(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郑晓雯[4](2014)在《水溶液中四种酰胺与乙醇分子间的异系焓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310.15K时,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测量系统测定了乙醇分别与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在水溶液中混合过程焓变以及各自的稀释焓,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关联得到了各级焓作用系数.讨论了不同酰胺与乙醇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乙醇与不同酰胺分子的hxy均为正值.不同酰胺与乙醇的hxy大小主要取决于酰胺分子结构的差异,酰胺分子中所含-CH3个数越多,其hxy值越大,故N,N-二甲基乙酰胺与乙醇的焓对作用系数hxy最大,并用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解释.(本文来源于《济宁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刘嘉敏,胡新根,郭政,贾召鹏,成维娜[5](2012)在《甜菜碱盐酸盐在纯水及DMSO和DMF水溶液中的焓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ITC)测定了在298.15K下甜菜碱盐酸盐1在不同质量分数的二甲基亚砜和N,N-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中的稀释焓。根McMillan-Mayer统计热力学理论方法,计算出了它们的焓对作用系数。结果表明:强极性溶剂分子的介入对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影响较大,使两种物质在混合溶剂中,焓对作用系数值均随着DMSO或DMF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NCBPC2)暨国际华人生物物理化学发展论坛会议论文集》期刊2012-10-15)
董丽娜,刘敏,李广乾,孙得志[6](2011)在《298.15 K下N-甲基甲酰胺与叁种氨基酸在葡萄糖溶液中的焓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运用等温微量热系统中的流动法,我们测定了298.15k温度下,N-甲基甲酰胺与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这叁种氨基酸之间的混合焓以及它们各自的稀释焓。通过得到的热功率数据,我们能够运用公式求得叁种氨基酸与N-甲基甲酰胺之间的混合焓及各自的稀释焓,并且利用McMillan-Mayer理论[1-2],我们最终得到了在(0-1.5)mol·kg~(-1)葡萄糖浓度范围内的,N-甲基甲酰胺与氨基酸之间的各级异系焓相互作用系数(h_(xy),h_(xxy),h_(xyy))。相互作用系数能够间接的反映溶液中各种溶质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利于我们对生命体液中的各种热力学变化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由于叁分子以及多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规律性比较差,因此我们只讨论二个溶剂分子之间的二次异系焓相互作用系数的变化。我们将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下,N-甲基甲酰胺与叁种氨基酸之间的二次异系焓相互作用系数列于图一中。从图中我们很容易看出,N-甲基甲酰胺与叁种氨基酸之问的二次异系焓相互作用系数h_(xy)的数值均为正值,并且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N-甲基甲酰胺与甘氨酸之间的相互作用系数h_(xy)的数值一直减小,而与丙氨酸、丝氨酸之间的相互作用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并且在葡萄糖浓度为0.6 mol·kg~(-1)达到最大值。在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叁种氨基酸与N-甲基甲酰胺之间的异系焓相互作用系数之间的大小顺序为h_(xy)(丙氨酸)>h_(xy)(丝氨酸)>h_(xy)(甘氨酸)。对于以上这些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结合所研究物质的结构,通过溶质-溶质、溶质-溶剂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3-4]进行解释。(本文来源于《“国际化学年在中国”——中国化学会第叁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叁届热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10-20)
朱焰,庞现红,于丽[7](2010)在《310.15K时蛋白质模型化合物与二元醇在水溶液中的异系焓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量热系统测量蛋白质模型化合物(甘氨酸、丙基酸、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N,N-二甲基乙酰胺(DMA))与二元醇(1,3-丁二醇和2,3-丁二醇)的混合过程焓变以及各自的稀释焓;依据McMillan-Mayer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获得310.15K时水溶液中蛋白质模型化合物与二元醇异构体分子的异系焓相互作用系数(hxy,hxxy,hxyy).结果表明,hxy值均为正值,此过程吸热效应占主导作用,并且hxy(DMA)>hxy(丙氨酸)>hxy(甘氨酸)>hxy(DMF)和hxy(2,3-丁二醇)>hxy(1,3-丁二醇).根据结果讨论了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情况,阐明了二元醇官能团相对位置的变化对hxy值的影响,发现DMF或DMA与二元醇之间有较强的氢键作用,由于DMF分子共振结构有较好的可极化性,DMF与二元醇的氢键作用被进一步加强.(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0年08期)
郑晓雯,孙海涛[8](2009)在《五种酰胺与蔗糖在水溶液中的异系焓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测量系统测定了310.15K时,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酰胺、N-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分别与蔗糖在水溶液中混合过程焓变以及各自的稀释焓,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关联得到了各级焓作用系数.讨论了不同酰胺与蔗糖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只有蔗糖与甲酰胺的hxy均为负,不同酰胺与蔗糖的hxy大小主要取决于酰胺分子结构的差异,酰胺分子中所含-CH3个数越多,其hxy值越大,故N,N-二甲基乙酰胺与蔗糖的焓对作用系数hxy最大,并用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解释.(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郑晓雯[9](2009)在《水溶液中五种酰胺与葡萄糖分子间的焓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测量系统测定了310.15K时,五种酰胺分别与葡萄糖在水溶液中混合过程焓变以及各自的稀释焓,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关联得到了各级焓作用系数。结果表明,葡萄糖与不同酰胺分子的hxy均为正值。不同酰胺与葡萄糖的hxy大小主要取决于酰胺分子结构的差异,酰胺分子中所含-CH3个数越多,其hxy值越大,故N,N-二甲基乙酰胺与葡萄糖的焓对作用系数hxy最大,并用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解释。(本文来源于《济宁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郑晓雯[10](2008)在《水溶液中乙酰胺与甲基吡啶异构体的焓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测量系统测定了298.15K时,乙酰胺与叁种甲基吡啶异构体在水溶液中混合过程焓变以及各自的稀释焓,根据M cM illan-M ayer理论关联得到了各级焓作用系数。叁种异构体分子亲水和疏水基团的数目是相等的,只是位置不同,但溶质-溶质相互作用理论及基团贡献法理论都无法解释空间异构所造成的热效应的差异。而通过理论计算分别得到其最稳定的氢键络合物和结合能,通过对络合物空间构型及键角、键长的分析很好地解释了热效应的不同。(本文来源于《济宁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焓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ITC)测定了不同温度下(T=288.15~323.15 K)L-天冬酰胺(L-Asn)在纯水及0.5 mol?kg-1 NaC l水溶液中的稀释焓,根据统计热力学的McM illan-Mayer理论计算得到相应的焓对自缔合作用系数(hxx)。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hxx都是很大的负值,且随着温度升高焓对作用系数hxx呈线性增大;另外,在同一温度下天冬酰胺在纯水中的hxx都小于在NaC l水溶液中。从溶质-溶质、溶质-溶剂相互作用观点出发,天冬酰胺在所研究的条件下都是亲水-亲水作用占优势,并且NaC l在溶液中扮演着水化层结构的构建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焓相互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朱丽媛.强极性含水混合溶剂中尿素和茶碱类化合物的焓相互作用[D].温州大学.2016
[2].王华芹,胡新根,陈楠,朱丽媛.不同温度下天冬酰胺在纯水及NaCl+H_2O中的焓相互作用[C].中国化学会第叁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国际华人生物物理化学发展论坛论文摘要集.2014
[3].王春梅,李广乾,刘敏.头孢唑肟钠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氯化钾水溶液中的焓相互作用[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4].郑晓雯.水溶液中四种酰胺与乙醇分子间的异系焓相互作用[J].济宁学院学报.2014
[5].刘嘉敏,胡新根,郭政,贾召鹏,成维娜.甜菜碱盐酸盐在纯水及DMSO和DMF水溶液中的焓相互作用[C].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NCBPC2)暨国际华人生物物理化学发展论坛会议论文集.2012
[6].董丽娜,刘敏,李广乾,孙得志.298.15K下N-甲基甲酰胺与叁种氨基酸在葡萄糖溶液中的焓相互作用[C].“国际化学年在中国”——中国化学会第叁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叁届热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7].朱焰,庞现红,于丽.310.15K时蛋白质模型化合物与二元醇在水溶液中的异系焓相互作用[J].物理化学学报.2010
[8].郑晓雯,孙海涛.五种酰胺与蔗糖在水溶液中的异系焓相互作用[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9].郑晓雯.水溶液中五种酰胺与葡萄糖分子间的焓相互作用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09
[10].郑晓雯.水溶液中乙酰胺与甲基吡啶异构体的焓相互作用[J].济宁学院学报.2008
论文知识图
![合金的平衡相图](/uploads/article/2020/01/04/813d2b5cb193658915b7f524.jpg)
![温度对hIns和EGCG相互作用积分焓的影...](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004959.nh0028&suffix=.jpg)
![温度对hIns和EGCG相互作用热力学参数...](/uploads/article/2020/01/04/6cca75fdc777021124b6e0e2.jpg)
![等温滴定量热仪装置示意图](/uploads/article/2020/01/04/c5d67f7b092d7023c2ac11c9.jpg)
![1 不同温度下 D-山梨醇的二阶焓相互](/uploads/article/2020/01/04/70200414e6f790ac8b861c23.jpg)
![体系混合焓的相互作用系数与...](/uploads/article/2020/01/04/64f37f097b5608382e88f96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