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激学教活语文课

以趣激学教活语文课

陕西省岐山县蒲村初级中学张改彦

语文不仅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是包括人文道德、感情意志在内的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也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思维工具。语文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这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寓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情铸成”,情感目标的确立、培养和达成,对认识过程有着促进作用,因为学生的认识过程,始终离不开情感的投入,而各类课文又在不同程度上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教师、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沟通、交流对认知的启动、调节和完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布鲁姆认为“学校必须发展一种十分积极的学习兴趣”以及某些“学会学习”的基本技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在教学中,我一直关注调动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形神结合,以情激学,以趣激学作为语文追求的人高层次目标。所谓“形”,就要用自身的形象、气质、饱满的精神、和悦的仪态和生动形象,寓于激情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增强课堂教学的活气和动情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所谓“神”就是自己不断的学习、充实、提高,努力充当“杂家”,通过对教材的深透理解、深入体会、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恰当运用课堂要机制,用自己的教育机制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我在近年来的教学中,运用“激情激趣六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1、剖析典型材料,上好“导言课”,以理激情。

每学期放假前夕,我总要给学生布置一道“语文在生活中”的调查题目,要求学生调查语文在生活中“的调查题目,要求学生调查语文在生活中作用的典型材料或缺乏语文能力的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体会,写成调查日记。新学期的第一节“导言课”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分析正反材料,畅谈自己从材料中受到“语文重要”的启示和体会,学生往往谈的很热烈。在学生谈论的间隙,我相机穿插评论。从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人格塑造的超越、提高审美情趣、磨炼常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引深理性思考,从感性道理性多角度、多层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迫切愿望的浓厚兴趣。

2、巧设导语,制造悬念,引发兴趣。

在语文课的导语设计上,注重体现课的内容和特点,自然、实用、恰到好处。引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愿望和兴趣。《静夜》是郭沫若一首著名的现代诗,全诗想象奇特、意蕴深刻,学生粗看似懂,而真的要领略其中深义,又觉得十分不易。在学、赏析这首诗时,我首先向学生生动讲述诗中引用的“鲛人泣珠”的神话典故,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是他们感到很有味道,注意力全部在这首诗的赏析上来。然后,让学生朗诵全诗,领略诗人描绘的特有的静谧月夜的美景和想象的还雾蒙蒙的天河、天河岸边的鲛人,从而展示出一幅奇异的世外仙境,把学生带进了诗人所创造的美妙世界,使学生较好理解了诗中寄托的的诗人那种迷惘苦闷、追求向往光明的心境。

3、表情朗读复述课文,强化阅读兴趣。

语文课本大多数课文都有这样一个要求:朗读课文或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语文课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是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文章的意境情味使学生心驰神往,使学生以感染。例如:《观潮》一课,作者把“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情景写得寻味壮观,有声有色。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表情朗读,给人一种钱塘潮涌、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较好地领略了涨潮的雄状气势和威力。对一些课文,我还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和复述课文梗概地方法,使学生沉浸在诗文意境中、感情气氛中,自然会动情动趣。

4、教之以情,以情激趣。

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表面上看来文字浅显,但实际上构思巧妙,意蕴深刻,字字句句都是用血写成的,凝结着作者对周总理的怀念、崇敬和爱戴的深情。如何使诗中感情的清泉流罐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探讨事情的强烈欲望?“诗以一字为工”,我抓住、,周总理你在哪里?》中的一个“找”字,生发开去,启发学生和作者一起到处寻找着,寻找着。从高山大海到森林、边疆;从五洲四海到祖国的心脏。急切的寻找,深情的呼喊:“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山谷回音,大地轰鸣,松涛阵阵,海浪声声……同学们的心里哪,随着诗句激荡。炽热的感情,火热的诗句,像千尺洞箫,激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共鸣。这时我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针对学生习作中不讲究构思、内容平直无味的毛病,进而让同学们理解作者如何围绕主题,紧紧抓住“寻找”这根线索进行艺术构思,把到高山、到大海、到边疆、到祖国心脏,到整个世界等丰富的材料有机的连缀起来,并进一步启发学生这样的构思是以现实生活、以周总理的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为基础的。经过老师的点拨分析,学生的回味和讨论,师生的互动,不仅加深了对诗意情感和艺术构思的理解,学有收获,而且学有味道。

5、寓生动于平淡,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我每教一课,总紧抓材料特点,一方面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去获取新的知识;另一方面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增补一些富有知识性和吸引力的材料。或巧设方法,或讲述故事,或引述诗谜笑话,或叙述典故,引述名言警句,强化生动性,激发动情性,把学生思维的注意力聚焦到本节课的知识点上、训练点上,达到以趣激学的目的。

6、抓住文章的关键,激疑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针对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教不重学,重灌输不重启发,中死记硬背不重创新思维等“顽疾”,我在讲读教学中注重抓文章的关键,激疑提问,培养学生探究性趣。比如契科夫的著名短篇小说《变色龙》一文,学生在课本发下来是就看了,觉得新奇好玩,但不真正理解。我在讲课中就抓住关键词“变”。提出了一连串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大家找出奥楚蔑洛夫有几变,怎么变,因何而变,特别注意一些表现力很强的动词和人对狗的称呼的一次次变化。学生不但极有兴趣,而且积极开展思维探究研讨,有的说有“三变”有的说有“四变”,有的说有“五变”,在边争论边思考中,既认真阅读了课文,又很快熟悉了故事情节,而且在掌握故事情节的同时,认识了主人公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奴颜婢膝,媚上欺下的丑恶灵魂。古人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我在课堂提问中注意把握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在师生互动中,层层引深探究思维,也诱发了思维兴趣。

7、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

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教师的生动优美语言是拨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学生除了从课本上学习语言外,教师的教学用语也对学生有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语言一定要有趣味性,要有美感。我比较注重课堂策划设计,每上一节课,就像写一篇文章,讲究语言的准确、生动、讲究文采。同时,又十分讲究“章法”,怎么开头,怎么展开,师生怎样互动,怎样归纳,力求因文而异,尽量给学生以知识、以美感享受。故而,我比较重视语言积累和储备。平时,一方面从经典名著中摘抄优美生动语词句段,反复琢磨揣摩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一方面面向生活,从人民群众中撷取传神传情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及民间格言、俗语、谚语等,增加鲜活语言的储备。因为有语言的“富储备”,因此,有随手拈来,适其所用的感觉。

近年来,我坚持形神结合,以情激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学生主动阅读,主动观察,主动探究,主动写作,语文读写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我所带语文班学生每学期阅读课外书籍不下于5本,课内课外作文达到13篇以上,观察日记每周两篇,每学期不下30篇,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参加全国各类中学作文大奖赛中,有8名学生的作文获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国家级2—3等奖。本人多次获“育人奖”,并且两次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

标签:;  ;  ;  

以趣激学教活语文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