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电盒、耳机套件和通信方法。该充电盒包括:第一接触件,其配置为用于与第一耳机的接触件接触;第二接触件,其配置为用于与所述第二耳机的接触件接触;有线线路,其电气连接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并配置用于:在所述第一耳机与另一设备之间经由无线链路连接的情况下,利用第一接触件与所述第一耳机的接触件的接触以及第二接触件与所述第二耳机的接触件的接触,将来自所述第一耳机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传输给所述第二耳机,以便所述第二耳机侦听所述无线链路。能够通过让充电盒通过参与耳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换来辅助成对耳机与外部的另一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使得这些信息交换更安全、可靠和高效。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充电盒,用于容纳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盒包括:第一接触件,其配置为用于与所述第一耳机的接触件接触;第二接触件,其配置为用于与所述第二耳机的接触件接触;有线线路,其电气连接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并配置用于:在所述第一耳机与另一设备之间经由无线链路连接的情况下,利用第一接触件与所述第一耳机的接触件的接触以及第二接触件与所述第二耳机的接触件的接触,将来自所述第一耳机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传输给所述第二耳机,以便所述第二耳机侦听所述无线链路。
设计方案
1.一种充电盒,用于容纳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盒包括:
第一接触件,其配置为用于与所述第一耳机的接触件接触;
第二接触件,其配置为用于与所述第二耳机的接触件接触;
有线线路,其电气连接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并配置用于:在所述第一耳机与另一设备之间经由无线链路连接的情况下,利用第一接触件与所述第一耳机的接触件的接触以及第二接触件与所述第二耳机的接触件的接触,将来自所述第一耳机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传输给所述第二耳机,以便所述第二耳机侦听所述无线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盒还包括第一微控制单元,其配置为:基于触发信号来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链路的通信模式包括蓝牙、低功耗蓝牙(BLE)、ANT、RF4CE、Zigbee、近场通信(NFC)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盒还包括开合检测器,其配置为检测充电盒的开闭状态,并发出指示开闭状态的第一信号;
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还配置为:在所述第一信号指示充电盒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还配置为:
经由所述第二接触件从所述第二耳机接收应答包,所述应答包指示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
在接收到指示正确接收到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应答包的情况下,终止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从所述第一耳机或所述充电盒中的其他电气器件接收所述触发信号。
7.一种充电盒,用于容纳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盒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二微控制单元,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耳机利用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另一设备之间经由无线链路连接的情况下,使得经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将来自所述第一耳机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传输给所述第二耳机,以便所述第二耳机侦听所述无线链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通信模式的功耗和数据传输速率低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还配置为:基于触发信号来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盒还包括收纳检测器,其配置为检测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收纳状态,并将指示收纳状态的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
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还配置为:在指示收纳状态的信号指示第一和第二耳机中至少一个没有被收纳的情况下,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还配置为:从所述第二耳机接收应答包,所述应答包指示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
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还配置为:在接收到指示正确接收到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应答包的情况下,使得终止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为BLE通信模块、ANT通信模块、RF4CE通信模块、Zigbee通信模块、NFC通信模块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为蓝牙通信模块。
13.一种充电盒,用于容纳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盒包括第三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三微控制单元,所述第三微控制单元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耳机利用第四无线通信模块与另一设备之间经由无线链路连接的情况下,使得经由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将来自所述第一耳机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传输给所述第二耳机,以便所述第二耳机侦听所述无线链路,其中,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第四无线通信模块的通信模态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和第四无线通信模块为BLE通信模块或蓝牙通信模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微控制单元还配置为:基于触发信号来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盒还包括收纳检测器,其配置为检测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收纳状态,并将指示收纳状态的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三微控制单元;
所述第三微控制单元还配置为:在指示收纳状态的信号指示第一和第二耳机中至少一个没有被收纳的情况下,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还配置为:从所述第二耳机接收应答包,所述应答包指示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
所述第三微控制单元还配置为:在接收到指示正确接收到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应答包的情况下,使得终止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
18.一种耳机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套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充电盒、所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中,
所述第一耳机包括:
至少一个无线通信模块,其配置为与所述另一设备建立所述无线链路;以及
用于与所述第一接触件接触的接触件,
所述第二耳机包括:
用于与所述第二接触件接触的接触件;
至少一个无线通信模块,其配置为利用所接收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从所述另一设备侦听所述无线链路。
19.一种耳机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套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充电盒、所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中
所述第一耳机包括: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其配置为用于与所述另一设备建立所述无线链路;以及
第五无线通信模块,其配置用于向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传输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
所述第二耳机包括:
第六无线通信模块,其配置为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以及
第七无线通信模块,其配置为利用所接收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从所述另一设备侦听所述无线链路。
20.一种耳机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套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充电盒、所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中,
所述第一耳机包括所述第四无线通信模块,其配置为:用于与所述另一设备建立所述无线链路,以及用于向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传输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
所述第二耳机包括第八无线通信模块,其配置为:用于从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以及利用所接收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从所述另一设备侦听所述无线链路。
21.一种耳机套件的通信方法,所述耳机套件包括第一耳机、第二耳机和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由所述第一耳机建立与另一设备的无线链路;
经由充电盒以有线方式将来自所述第一耳机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传输给所述第二耳机;
由所述第二耳机利用接收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侦听所述无线链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线方式通过所述充电盒的第一接触件与所述第一耳机的接触件之间的接触、所述充电盒的第二接触件与所述第二耳机的接触件之间的接触以及将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电气连接的有线线路来实现。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基于触发信号来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充电盒的开闭状态;在所述充电盒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充电盒与所述第二耳机的接触件接触接收应答包,所述应答包指示所述第二耳机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
在接收到指示正确接收到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应答包的情况下,终止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
26.一种耳机套件的通信方法,所述耳机套件包括第一耳机、第二耳机和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由所述第一耳机建立与另一设备的无线链路;
经由充电盒以无线方式将来自所述第一耳机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传输给所述第二耳机;
由所述第二耳机利用接收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侦听所述无线链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基于触发信号来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方式的通信模式的功耗和数据传输速率低于建立所述无线链路使用的通信模式。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方式的通信模式与所述无线链路使用的通信模式相同,且两者的功耗和数据传输速率均低于蓝牙。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所述无线链路以及发送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经由所述第一耳机上的同个无线通信模块来实现。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检测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收纳状态;在第一和第二耳机中至少一个没有被收纳的情况下,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充电盒、包括充电盒、一对耳机的耳机套件以及相应的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耳机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传统有线耳机通过导线连接智能设备(比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这会限制佩戴者的行动,尤其在运动场合十分不便。同时,耳机线的缠绕和拉扯,以及听诊器效应都影响用户体验。普通蓝牙耳机取消了耳机和智能设备之间的连线,但左右耳之间仍然存在连线。
左右耳机之间没有任何连线的真正的无线耳机应运而生。下文中,将“真正的无线耳机”简称为“无线耳机”,本文中的“无线耳机”则表示左右耳机之间没有任何连线的真正的无线耳机,以与市面上宣称无线但在左右耳机之间依然存在连线的“宣称的无线耳机”区别开。
由于无线耳机尺寸极小,导致耳机内部只能放置容量非常小的锂离子电池。此外,其尺寸导致了在无线耳机内部无法集成传统的micro-USB充电接口,取而代之的是两个简单的金属片来作为耳机充电的输入接口。由于耳机电池容量的限制,一般厂家都会标配一个专属充电盒来延长耳机的使用时间。
此外,用于无线耳机的充电盒通常只是起到储能和充电作用,功能单一,通常并不关注其与耳机之间的通信,从而影响了包括无线耳机和充电器的耳机套件整体的智能化,充电盒通常并不参与耳机套件与诸如各种智能设备、终端等的外部设备之间以及耳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换。
发明内容
提供了本公开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需要一种充电盒、包括充电盒和成对耳机的耳机套件及其通信方法,其能够通过让充电盒通过参与耳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换来辅助成对耳机与外部的另一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使得这些信息交换更安全、可靠和高效。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充电盒,用于容纳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述充电盒包括:第一接触件,其配置为用于与所述第一耳机的接触件接触;第二接触件,其配置为用于与所述第二耳机的接触件接触;有线线路,其电气连接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并配置用于:在所述第一耳机与另一设备之间经由无线链路连接的情况下,利用第一接触件与所述第一耳机的接触件的接触以及第二接触件与所述第二耳机的接触件的接触,将来自所述第一耳机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传输给所述第二耳机,以便所述第二耳机侦听所述无线链路。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案,提供一种充电盒,用于容纳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述充电盒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二微控制单元,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耳机利用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另一设备之间经由无线链路连接的情况下,使得经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将来自所述第一耳机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传输给所述第二耳机,以便所述第二耳机侦听所述无线链路。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案,提供一种充电盒,用于容纳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述充电盒包括第三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三微控制单元,所述第三微控制单元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耳机利用第四无线通信模块与另一设备之间经由无线链路连接的情况下,使得经由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将来自所述第一耳机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传输给所述第二耳机,以便所述第二耳机侦听所述无线链路,其中,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第四无线通信模块的通信模态相同。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案,提供一种耳机套件,所述耳机套件包括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案的充电盒、所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中,所述第一耳机包括:至少一个无线通信模块,其配置为与所述另一设备建立所述无线链路;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一接触件接触的接触件。所述第二耳机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接触件接触的接触件;至少一个无线通信模块,其配置为利用所接收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从所述另一设备侦听所述无线链路。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案,提供一种耳机套件,所述耳机套件包括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案的充电盒、所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中,所述第一耳机包括: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其配置为用于与所述另一设备建立所述无线链路;以及第五无线通信模块,其配置用于向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传输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所述第二耳机包括:第六无线通信模块,其配置为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以及第七无线通信模块,其配置为利用所接收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从所述另一设备侦听所述无线链路。
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案,提供一种耳机套件,所述耳机套件包括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案的充电盒、所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中,所述第一耳机包括所述第四无线通信模块,其配置为:用于与所述另一设备建立所述无线链路,以及用于向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传输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所述第二耳机包括第八无线通信模块,其配置为:用于从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以及利用所接收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从所述另一设备侦听所述无线链路。
根据本公开的第七方案,提供一种述耳机套件,所述耳机套件包括第一耳机、第二耳机和充电盒,所述通信方法包括:由所述第一耳机建立与另一设备的无线链路;经由充电盒以有线方式将来自所述第一耳机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传输给所述第二耳机;由所述第二耳机利用接收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侦听所述无线链路。
利用根据本公开各个方案和各个实施例的充电盒、耳机套件和通信方法,可以让充电盒作为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之间的信息转发\/中继装置在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之间中继第一耳机与另一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从而确保第一与第二耳机之间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更安全、可靠和稳定,避免从外部\/对外部的干扰(有线方式),和\/或避免耳机之间的物体对信号的遮挡,进而确保第二耳机能够侦听所述无线链路。
附图说明
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包括充电盒和成对耳机的耳机套件的第一示例的示意性图示;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包括充电盒和成对耳机的耳机套件的第二示例的示意性图示;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包括充电盒和成对耳机的耳机套件的第三示例的示意性图示;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耳机套件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图示;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耳机套件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再一实施例的耳机套件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图示;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耳机套件的通信方法的时序图;以及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耳机套件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详细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定。
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模块”旨在表示实现相应功能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程序模块中的相应一种,其采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程序模块中的何种形式取决于该“模块”的应用场景和所要实现的相应功能。本文中使用的表述“在A的情况下进行B”可理解为:A可以为B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可以在发生A(也可能协同发生其他情况)时,才进行B;A也可以为B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只要发生了A,就进行B;具体可结合上下文来理解,且其含义应避免上下文的技术方案之间产生矛盾。本文中使用的技术术语,如果在本文中没有特别说明,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公认的惯常理解为准。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包括充电盒100以及成对耳机101和102的耳机套件的第一示例的示意性图示。
如图1所示,充电盒100用于容纳第一耳机106和第二耳机107,所述充电盒100包括:第一接触件101和第二接触件102,第一接触件101配置为用于与所述第一耳机106的接触件104接触,而第二接触件102则配置为用于与所述第二耳机107的接触件105接触;有线线路(未示出),其对所述第一接触件101和所述第二接触件102进行电气连接。也就是说,第一接触件101和第二接触件102之间是电气连通的,有线线路可以布置在充电盒100内容纳电路板和\/或芯片的空腔内,并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耳机106与另一设备(未示出)之间经由无线链路连接的情况下,利用第一接触件101与所述第一耳机106的接触件104的接触以及第二接触件102与所述第二耳机107的接触件105的接触,将来自所述第一耳机106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传输给所述第二耳机107,以便所述第二耳机107侦听所述无线链路。如此,可以以有线方式将相关通信参数传送到第二耳机107,传输更稳定可靠,且不受无线信道影响,与各种无线链路的信息传输可以同时进行而不会彼此干扰。通过接触件的接触来启用该有线方式的传输,启用操作类似于用户将耳机106和107放入充电盒100内进行充电的操作,操作简单且用户友好度高。注意,所谓“启用”表示传输相关通信参数的有线电路已经完备,如果需要可以直接执行相关通信参数的有线传输,但也可以不直接触发有线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盒100可以包括第一微控制单元103来控制何时执行所述有线线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本文中提到的各个“微控制单元”,例如但不限于第一微控制单元103,可以采用各种形式来实现,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片上系统(SOC)、单片机等。
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103可以配置为:基于触发信号来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触发信号可以在以下任何情况下从第一耳机106发出或者由充电盒100内的其他电气元件发出:在所述无线链路断开时;在无线链路断开后过去预设时间段后(认为该时间段内第一耳机106已经重新建立与另一设备的无线链路);在无线链路断开后又成功重建无线链路后;以及,在所述无线链路保持连通可用的状态下,等等。通过引入触发信号,可以识别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发生更新的情况,例如中断又重新建立无线链路的情况,并相应地引发更新后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从而确保第二耳机107可以用其来实现对所述无线链路的侦听。此外,通过引入触发信号,可以确保在具备有效的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情况下才执行传输,以避免对通信资源和功耗的浪费。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盒100中可以缓存上一次的相关通信参数,在发生可能导致其更新的情况下,从第一耳机106接收更新的相关通信参数,并将其与上一次的相关通信参数进行比较,仅传输不同的相关通信参数,如此,可以显著降低数据传输量。
具体说来,第一耳机106与另一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第二耳机107利用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可以用来伪装成第一耳机106从所述另一设备侦听其向所述第一耳机106传输的信息,例如音频信息等。无线链路可以采用各种通信模式来实现,包括但不限于蓝牙、WiFi、低功耗蓝牙(BLE)、ANT、RF4CE、Zigbee、近场通信(NFC)中的至少一种。以蓝牙通信模式为例,所述相关通信参数包括加密信息参数、第一耳机106的蓝牙地址、蓝牙跳频信息、该无线链路对应的蓝牙微网时钟等。在其他通信模式下,能够实现伪装和侦听所需的相关通信参数也相应不同,通常包括地址信息、加密信息(密码)、时钟或时序等信息。通过由第二耳机107对该无线链路进行侦听,而无需重复无线链路的建立过程,也无需将第一耳机106从另一设备接收的信息再转发到第二耳机107,能够更高效地实现另一设备与两个耳机106和107之间的信息传输,且能够减少第一耳机106和第二耳机107所接收到的信息的时差,进而改善其同步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触件101和第二接触件102可以为充电盒100中露出的顶针(也称为触头),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例如接触片、接触盘等。第一耳机106和第二耳机107上的接触件104和105也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接触件,例如但不限于触盘、触点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接触件101和第二接触件102与相应耳机106和105的充电顶针整合,或者可以复用三头以上的充电顶针中不起充电作用的信息交换头。如此,能够有效再利用现有的充电盒来改装实现本公开的充电盒,降低了成本,且提高了用户友好度,便利于推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经由第一接触件101、第二接触件102和有线线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有线传输。例如,第一接触件101和第二接触件102以及对应耳机的接触件可以实现为VCHG触点,第一耳机106可以在其微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基于相关通信参数触发其VCHG触点产生一系列电压跳变(电压波形信号),而与其VCHG触点接触的第一接触件(VCHG触点)101可接收该电压波形信号并经由有线线路传输给第二接触件(VCHG触点)102,从而与第二接触件(VCHG触点)102接触的第二耳机107的VCHG触点也可以接收到该电压波形信号,通过对该电压波形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可以得到所述相关通信参数。再例如,第一接触件101和第二接触件102以及对应耳机的接触件可以实现为相应的数据接口,例如但不限于Micro USB,如此也可以实现相关通信参数的有线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盒100还可以包括开合检测器,其配置为检测充电盒的开闭状态,并发出指示开闭状态的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可以提供给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103,以便其在所述第一信号指示充电盒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如此,在第一耳机106和第二耳机107都容纳于充电盒100内且与第一接触件101和第二接触件102分别接触的情况下,即便接收到触发信号,也可以再确定充电盒是否开启。如果充电盒保持关闭,则通常处于充电状态,用户并不想使用耳机,如此,可以避免在用户并不想使用耳机的情况下,消耗电力和通信资源去传输不必要的相关通信参数。而在第一耳机106和第二耳机107都容纳于充电盒100内且与第一接触件101和第二接触件102分别接触之后又开启了充电盒,通常是充电完成,用户想要使用耳机,此时,可以启动另一设备与第一耳机之间的无线链路连接,并将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传输给第二耳机,以便第二耳机侦听所述无线链路。如此,在用户拿出耳机佩戴使用时,第一和第二耳机与另一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都已经连接好,用户无需等待,使用体验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控制单元103还可以配置为:经由所述第二接触件102从所述第二耳机107接收应答包,所述应答包指示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在接收到指示正确接收到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应答包的情况下,微控制单元103可以终止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如此,可以避免相关通信参数的多余重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套件可以包括根据上述任何实施例的充电盒100、第一耳机106和第二耳机107。除了用于与第一接触件101接触的接触件以外,第一耳机106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无线通信模块,其配置为与所述另一设备建立所述无线链路。除了用于与第二接触件102接触的接触件以外,第二耳机107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无线通信模块,其配置为利用所接收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从所述另一设备侦听所述无线链路。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耳机套件215的第二示例的示意性图示。该耳机套件包括充电盒200、第一耳机205和第二耳机210。下面首先对充电盒200进行说明。
除了与普通充电盒相似的二次电池201和充\/放电端子202以外,该充电盒200可以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3和第二微控制单元204。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204可以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耳机205利用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07与另一设备之间经由无线链路连接的情况下,使得经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3将来自所述第一耳机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传输给所述第二耳机210,以便所述第二耳机210侦听所述无线链路。通过将充电盒200用作第一耳机205与第二耳机210之间的无线中继\/转发装置,可以避免第一耳机205与第二耳机210之间的物体(例如头部)遮挡信号传输,从而确保相关通信参数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3的通信模式的功耗和数据传输速率可以低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07。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3用于传输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则用于在另一设备与耳机之间传输音频数据,前者的数据量显著少于后者,且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更低,通过采用功耗和数据传输速率较低的通信模式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3,相应地,第一耳机205中与之相应的第五无线通信模块208以及第二耳机210中与之相应的第六无线通信模块212所需的功耗和数据传输速率也更低,从而使得在各个耳机中,功耗和数据传输速率都向对此需求更高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07和第七无线通信模块213倾斜,从而进一步优化不同通信模块之间的功耗和数据传输速率分配。此外,通过采用功耗和数据传输速率较低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3,也可以降低充电盒200的功耗,从而延长充电盒200的待机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07可以采用蓝牙模块,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3可以采用BLE模块,BLE模块相较蓝牙模块能够节省功耗,传输距离更远,且可靠性更高,从而能够在更好满足在第一耳机205与第二耳机210之间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需求的同时,降低充电盒200的功耗。替代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3还可以采用ANT通信模块、RF4CE通信模块、Zigbee通信模块、NFC通信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204还可以配置为:基于触发信号来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在结合图1描述的实施例中已经对触发信号的生成和益处进行了说明,在此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盒200还包括收纳检测器(未示出),其配置为检测第一耳机205和第二耳机210的收纳状态,并将指示收纳状态的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204。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204还可以配置为:在指示收纳状态的信号指示第一耳机205和第二耳机210中至少一个没有被收纳的情况下,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在用户需要使用耳机时,通常会将至少一个耳机从充电盒200中取出,此时即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在用户佩戴耳机时,第一耳机205已经实现与另一设备的无线链路连接,且第二耳机210已经实现对该无线链路的侦听,用户无需等待连接,使用体验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3还可以配置为:从所述第二耳机210接收应答包,所述应答包指示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204还可以配置为:在接收到指示正确接收到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应答包的情况下,使得终止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如此,可以避免相关通信参数的多余重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耳机套件215可以包括充电盒200、第一耳机205和第二耳机210。其中,所述第一耳机205除了常规耳机具备的充电触头206和第四微控制单元209以外,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07,其配置为用于与所述另一设备建立所述无线链路;以及第五无线通信模块208,其配置用于向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3传输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所述第二耳机210除了常规耳机具备的充电触头211和第五微控制单元214以外,还可以包括:第六无线通信模块212,其配置为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3接收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以及第七无线通信模块213,其配置为利用所接收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从所述另一设备侦听所述无线链路。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耳机套件313的第三示例的示意性图示。如图3所示,充电盒300除了常规的二次电池301和充\/放电端子302以外,还可以包括第三无线通信模块303和第三微控制单元304,所述第三微控制单元304可以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耳机305利用第四无线通信模块307与另一设备之间经由无线链路连接的情况下,使得经由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303将来自所述第一耳机305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传输给所述第二耳机309,以便所述第二耳机309侦听所述无线链路,其中,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303与所述第四无线通信模块307的通信模态相同。如此,第一耳机305中的单个无线通信模块,也就是第四无线通信模块307,可以复用于与另一设备建立无线链路以及向充电盒300传输该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相应地,第二耳机309中的单个无线通信模块,也就是第八无线通信模块311,可以复用于从充电盒300接收该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以及利用该相关通信参数实现侦听。由此,除了避免第一耳机305与第二耳机309之间的物体(例如头部)遮挡信号传输进而确保相关通信参数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可以使得第一耳机305和第二耳机309的构造更简单紧凑,有利于第一耳机305和第二耳机309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303和第四无线通信模块307可以为BLE通信模块或者蓝牙通信模块。BLE通信模块可以满足第一耳机305与另一设备之间的音频数据的通信需求,且相对于蓝牙通信模块,功耗更低,传输距离更远,可靠性更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微控制单元304还可以配置为:基于触发信号来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在结合图1描述的实施例中已经对触发信号的生成和益处进行了说明,在此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盒300还可以包括收纳检测器(未示出),其配置为检测第一耳机305和第二耳机309的收纳状态,并将指示收纳状态的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三微控制单元304。所述第三微控制单元304还配置为:在指示收纳状态的信号指示第一耳机305和第二耳机309中至少一个没有被收纳的情况下,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在用户需要使用耳机时,通常会将至少一个耳机从充电盒300中取出,此时即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在用户佩戴耳机时,第一耳机305已经实现与另一设备的无线链路连接,且第二耳机309已经实现对该无线链路的侦听,用户无需等待连接,使用体验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303还可以配置为:从所述第二耳机309接收应答包,所述应答包指示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所述第三微控制单元304还可以配置为:在接收到指示正确接收到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应答包的情况下,使得终止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如此,可以避免相关通信参数的多余重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耳机套件313可以包括充电盒300、第一耳机305和第二耳机309。其中,所述第一耳机305除了常规的充电触头306和第四微控制单元308以外,还可以包括所述第四无线通信模块307,其配置为:用于与所述另一设备建立所述无线链路,以及用于向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303传输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所述第二耳机309除了常规的充电触头310和第五微控制单元312以外,还可以包括第八无线通信模块311,其配置为:用于从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以及利用所接收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从所述另一设备侦听所述无线链路。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耳机套件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图示。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耳机套件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下面结合图4和图5对所述耳机套件的通信方法500进行说明。
通信方法500始于步骤501:由第一耳机404建立与另一设备401的无线链路。然后,经由充电盒402将来自第一耳机404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传输给所述第二耳机405(步骤502),传输方式可以是有线传输,也可以是无线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盒402可以通过低功耗蓝牙网状网络(BLE mesh)与第一耳机404和第二耳机405通信,也就是说,充电盒402、第一耳机404和第二耳机405分别为BLE mesh设备,彼此之间建立多对多的网状网络,相关通信参数可以经由该低功耗蓝牙网状网络来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盒402还可以经由低功耗蓝牙网状网络向第一耳机404和第二耳机405发送指令来对耳机进行相应控制,例如但不限于可以同步控制第一耳机404和第二耳机405的音量,同步控制第一耳机404和第二耳机405的同时播放或同时停播,等等。
接着,在步骤503,由所述第二耳机405利用接收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侦听所述无线链路。通过使用充电盒402作为第一耳机404与第二耳机405之间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中继\/转发装置,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中的至少一种:缩短相邻传输装置(例如耳机、充电盒等)之间的传输距离;并避免第一耳机404与第二耳机405之间的遮挡物体(例如头部)对传输信号的遮挡,从而确保相关通信参数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使用时,如图4所示,可以由另一设备401利用所建立的无线链路向第一耳机404传输音频信息,而第二耳机405可以伪装成第一耳机404来侦听所述音频信息,而无需重复无线链路的建立过程,也无需将第一耳机404从另一设备401接收的音频信息再转发到第二耳机405,能够更高效地实现另一设备与两个耳机404和405之间的信息传输,且能够减少第一耳机404和第二耳机405所接收到的信息的时差,进而改善其同步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耳机405接收到正确的音频信息后,可以向所述另一设备401发送ACK包,否则就发送NACK包或者不发送应答包。可选地,在第一耳机404接收到正确的音频信息后,也可以向所述另一设备401发送ACK包,否则就发送NACK包或者不发送应答包。
步骤502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可以有线方式来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线方式可以通过所述充电盒402的第一接触件与所述第一耳机404的接触件之间的接触、所述充电盒402的第二接触件与所述第二耳机405的接触件之间的接触以及将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电气连接的有线线路来实现,具体可以参见结合图1的相应说明内容,在此不赘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502中,可以基于触发信号来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在结合图1描述的实施例中已经对触发信号的生成和益处进行了说明,在此不赘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方法500还可以包括:检测所述充电盒的开闭状态;在所述充电盒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在用户需要使用耳机时,通常会将至少一个耳机从充电盒402中取出,此时即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在用户佩戴耳机时,第一耳机404已经实现与另一设备401的无线链路连接,且第二耳机405已经实现对该无线链路的侦听,用户无需等待连接,使用体验更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方法500还可以包括:通过所述充电盒402与所述第二耳机405的接触件接触接收应答包,所述应答包指示所述第二耳机405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在接收到指示正确接收到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应答包的情况下,终止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如此可以避免相关通信参数的多余重传。
步骤502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也可以无线方式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502中,可以基于触发信号来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在结合图1描述的实施例中已经对触发信号的生成和益处进行了说明,在此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方式的通信模式的功耗和数据传输速率可以低于建立所述无线链路使用的通信模式。所述无线方式的通信模式用于传输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而建立所述无线链路使用的通信模式则用于在另一设备401与第一耳机404之间传输音频数据(如图4所示),前者的数据量显著少于后者,且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更低,通过采用功耗和数据传输速率较低的通信模式进行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使得在各个耳机中,功耗和数据传输速率都向对此需求更高的用于传输音频数据的通信模块倾斜,从而进一步优化不同用途的通信模块之间的功耗和数据传输速率分配。此外,通过采用功耗和数据传输速率较低的通信模式,也可以降低充电盒402的功耗,从而延长充电盒402的待机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方式的通信模式与所述无线链路使用的通信模式相同,且两者的功耗和数据传输速率均低于蓝牙。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相同的通信模式也可以采用普通蓝牙通信。由此,建立所述无线链路以及发送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可以经由所述第一耳机404上的同个无线通信模块来实现,接收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以及侦听所述无线链路可以经由所述第二耳机405上的同个无线通信模块来实现,如此,可以使得第一耳机404和第二耳机405的结构更简单紧凑,有利于耳机的进一步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方法500还可以包括:检测第一耳机404和第二耳机405的收纳状态;在第一耳机404和第二耳机405中至少一个没有被收纳的情况下,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在用户需要使用耳机时,通常会将至少一个耳机从充电盒402中取出,此时即执行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的传输,在用户佩戴耳机时,第一耳机404已经实现与另一设备401的无线链路连接,且第二耳机405已经实现对该无线链路的侦听,用户无需等待连接,使用体验更好。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再一实施例的耳机套件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图示。首先,利用结合图4描述相同的通信方法,在第一耳机604与另一设备601之间建立蓝牙链路,并由第二耳机605利用充电盒602转发的与所述蓝牙链路相关的通信参数,实现对所述蓝牙链路的侦听。
接着,如图7所示,在第N帧(N为大于1的自然数),由另一设备601,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可穿戴装置等的智能设备,向第一耳机604发送音频信息,第二耳机605则通过侦听来接收所述音频信息。在第一耳机604接收到正确的音频信息的情况下,可利用ECC(纠错码)编码器对其进行编码,编码结果包括音频信息和ECC码(如图6所示),并在第N帧内的后续时间段内向第二耳机605传输所述ECC码。如图6所示,第二耳机605从所述另一设备601侦听所得到的音频信息可能是有错的,其可以利用从第一耳机604接收的ECC码,经由ECC解码器对有错的音频信息进行纠错,从而得到正确的音频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耳机604没有接收到正确的音频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向另一设备601发送NACK包。
随后,如图7所示,在第二耳机605接收到正确的音频信息,或者对音频信息进行成功纠错的情况下,可以在第N+1帧向另一设备601发送ACK包,否则发送NACK包或者不发送应答包。所述另一设备601在接收到NACK包或者没有接收到应答包的情况下,重传音频信息。
通过由第二耳机605对该无线链路进行侦听,而无需重复无线链路的建立过程,也无需将第一耳机604从另一设备601接收的所有音频信息再转发到第二耳机605,能够更高效地实现另一设备601与两个耳机604和605之间的信息传输,且能够减少第一耳机604和第二耳机605所接收到的信息的时差,进而改善其同步性。进一步地,通过从第一耳机604向第二耳机605传输ECC码而非音频信息,能够在显著减少两个耳机之间的数据传输量的同时确保其获得正确的音频信息,从而进一步增加蓝牙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ECC码也可以从第二耳机605发送给第一耳机604,相应地,ECC编码器和ECC解码器的位置可以互换,以及,第一耳机604和第二耳机605在向另一设备601(例如智能手机)发送ACK\/NACK包的作用上可以互换。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耳机套件的通信方法800的流程图。该通信方法800始于步骤801,确定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是否收纳在充电盒中且充电盒打开。如果否,则推进到步骤802,确定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是否至少一个被取出。通常在耳机的收纳状态下,如果用户想要使用耳机,则会首先打开充电盒,在耳机的取出状态下,如果用户想要使用耳机,则至少一个耳机会被取出。通过步骤801和802,基本可以确定用户是否意图使用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步骤801和802中任一步骤的确定结果为是,则推进到步骤803,否则返回到开始。
在步骤803,由第一耳机建立与另一设备的无线链路。接着,在步骤804,经由充电盒充当中转装置,将来自第一耳机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传输(转发)给第二耳机。在步骤805,确定是否接收到来自第二耳机对于所述相关通信参数的确认应答。注意,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可以以数据流的方式传输,数据流可以分数据包来传输,数据包可以在单个帧中或分多个帧传输,第二耳机在相应帧中接收到相应的数据包或部分数据包,则发送确认应答。也就是说,步骤804和步骤805可以依序分多个帧来实现,如果第二耳机尚未接收到全部相关通信参数(步骤805的确定结果为否),则继续以数据包传输相关通信参数的剩余部分,直到第二耳机接收到全部相关通信参数。如果步骤805的确定结果为是,则流程推进到步骤806,由第二耳机利用接收的所述无线链路的相关通信参数,来侦听所述无线链路。
在第二耳机侦听所述无线链路的同时,可以检测无线链路的连通状态,当无线链路中断时(步骤807的确定结果为是),则流程回到步骤803,由第一耳机重新建立与另一设备的无线链路。这种情况下,相关通信参数会更新,更新后的相关通信参数至少部分会不同于上一次,需要利用步骤804和步骤805重传更新后的相关通信参数,尤其需要重传其中与上一次不同的部分,否则第二耳机利用上一次的相关通信参数无法继续对当前无线链路的侦听,通过让第二耳机及时得到更新后的相关通信参数,能够确保第二耳机能够实现对当前无线链路的侦听。
虽然图8中对步骤801-807的顺序进行了说明,但须知,为了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步骤801-807并非均是必须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一些步骤(例如步骤801和步骤802)的顺序进行调整,而不影响本发明的实现,也可以试需要省略掉一些步骤,例如步骤805,从而得到替代实施例。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此外,尽管已经在本文中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其范围包括任何和所有基于本公开的具有等同元件、修改、省略、组合(例如,各种实施例交叉的方案)、改编或改变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书中的元件将被基于权利要求中采用的语言宽泛地解释,并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或本申请的实施期间所描述的示例,其示例将被解释为非排他性的。因此,本说明书和示例旨在仅被认为是示例,真正的范围和精神由以下权利要求以及其等同物的全部范围所指示。
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描述时可以使用其它实施例。另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种特征可以被分组在一起以简单化本公开。这不应解释为一种不要求保护的公开的特征对于任一权利要求是必要的意图。相反,本发明的主题可以少于特定的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从而,以下权利要求书作为示例或实施例在此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单独的实施例,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本发明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赋权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10669155.7
申请日:2019-07-24
公开号:CN110191391A
公开日:2019-08-30
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110191391B
授权时间:20191015
主分类号:H04R 1/10
专利分类号:H04R1/10
范畴分类:38B;
申请人: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科路2889弄长泰广场B座201
发明人:童伟峰;张亮;杨光辉;罗飞
第一发明人:童伟峰
当前权利人: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代理人:夏东栋;张放
代理机构:1122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