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粘芽孢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芽孢,杆菌,活性,多粘菌素,赤霉病,辣椒,治多。
多粘芽孢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张忠良,刘东平,潘培培,何梦菡,邢小萍[1](2019)在《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K18-5不同悬浮液处理对黄瓜枯萎病抑制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考察了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K18-5对尖孢镰孢菌黄瓜专化型的抑制作用,研究了K18-5不同悬浮液处理对定殖能力、防治效果、促生作用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皿内试验,K18-5显着抑制尖孢镰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在盆栽试验,K18-5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芽孢悬浮液处理的防治效果更为显着,防效达到67.45%;K18-5在黄瓜根际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在芽孢悬浮液处理后的黄瓜根际基质和根系中的定殖密度较高而且稳定;K18-5促进黄瓜植株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同时,K18-5悬浮液处理显着增加黄瓜根际基质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其中镰孢菌数量明显减少。(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闵勇,王颖,刘晓艳,陈伟,刘芳[2](2019)在《多粘类芽孢杆菌ARTP诱变及高产菌株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粘类芽孢杆菌NBF188对番茄青枯病菌的病原菌茄科劳尔氏菌具有显着抑菌效果。采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ARTP)的方法处理该菌株,筛选得到高产菌株NBF188-R。NBF188-R抑菌效果较出发菌株有显着的提高,HPLC-MS检测显示其多粘菌素的产量提高了106.2%。(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9年13期)
许艳云,孙冠利,檀银忠,李华容,杨瑞清[3](2019)在《5亿/mL多粘类芽孢杆菌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国家2018年重点研发计划,下达课题任务书《湖北麦区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18YFD0200506),其中湖北省承担《湖北麦区小麦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根据项目要求,我省积极开展小麦病虫绿色防控,尽量使用生物农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我们在天门市和枣阳市进行了5亿/mL多粘类芽孢杆菌悬浮剂对小麦赤霉(本文来源于《湖北植保》期刊2019年04期)
姚骏磊[4](2019)在《多粘类芽孢杆菌生物膜形成机制及定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粘类芽孢杆菌CF05菌株是一株从天目山古柳杉分离获得的细菌,对山核桃干腐病、根腐病等多种植物病害具有显着生防效果,具有良好研究开发价值。有效定殖是微生物农药发挥生防效果的前提。生物膜是细菌为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在界相表面群聚形成的特殊结构,是细菌稳定定殖的重要前提。为深入研究多粘类芽孢杆菌的生防机制,本研究围绕生物膜形成及调控等,明确了CF05生物膜形成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探讨生物膜形成的调控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扫描电镜等显微观察技术,明确了CF05菌株在玻璃等固相表面上生物膜的形成过程。根据细菌形态变化及聚合物分泌特征,分为以下5个阶段。菌体游离期(Ⅰ期):细菌细胞长杆状,两端圆滑,菌体表面光滑;初始接触期(Ⅱ期):细菌附着于接触面,粘性分泌物分泌;显微结构期(Ⅲ期):细菌大量混合聚集,形成膜结构;成熟结构期(Ⅳ):细菌呈现立体分层的不规整排列,细菌之间有较大空隙;老化脱落期(Ⅴ):部分细胞脱落,进行生物膜重建。2.通过固相吸附测定了不同糖分对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蔗糖对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影响最大,经过蔗糖处理后生物膜产胞外多糖含量及生物膜量均有显着提升。3.利用糖分离、代谢全谱分析等技术,测定了1%蔗糖处理下CF05生物膜中糖组分的变化,发现生物膜中8-D-Olivosyl-landomycin、Landomycin I、Netilmicin、N2'-Acetylgentamicin C1a糖苷类化合物变化最大,推测是蔗糖处理后多粘类芽孢杆菌CF05产生的大量代谢产物使细菌生物膜微环境改变,从而影响生物膜内细菌活性。4.利用荧光标记技术,构建了在多粘类芽孢杆菌中GFP表达载体pPPGFP,实现了多粘类芽孢杆菌的GFP标记。利用GFP标记的载体,观测到多粘类芽孢杆菌在山核桃皮层的定殖,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多粘类芽孢杆菌定殖动态提供了材料。综上,本研究围绕多粘类芽孢杆菌生物膜形成及定殖研究,明确了CF05菌株生物膜形成的形态学变化,发现了蔗糖对生物膜形成的显着影响,测定了生物膜组分中的糖分组成,实现了荧光标记及在山核桃皮层的定殖观测。研究结果为多粘类芽孢杆菌CF05菌株生防机制研究及微生物农药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9-06-06)
Yasmine,Nady,Hassan,Abdallah[5](2019)在《多粘类芽孢杆菌Sx3和生物合成的4种纳米颗粒抑制水稻白叶枯病菌及促进水稻生长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水稻细菌性白叶枯病在田间常常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影响水稻产量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利用拮抗细菌或生物合成的纳米颗粒进行生物防治是减少水稻白叶枯病导致的经济损失的一种有前途、有效且安全的方法。本研究利用棉花土壤分离得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Sx3和生物合成的纳米材料,研究其对Xoo的防治效果。首先,水稻幼苗实验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Sx3显着抑制了Xoo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促进了水稻植株的生长。通过显微镜观察,多粘类芽孢杆菌Sx3培养滤液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生长和生物膜形成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可以造成细菌的细胞壁损伤。采用MALDI-TOF质谱分析方法,检测到了多粘类芽孢杆菌Sx3分泌的两种主要次生代谢产物褐藻毒素和多粘菌素P,这些代谢产物是脂肽类化合物,通常在抗菌活性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质谱结果还表明Sx3不能产生氰化氢或蛋白酶,但能够产生嗜铁素和淀粉酶,这些物质在Sx3抑制Xoo中可能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此外,生物学实验表明菌株Sx3能够固氮、溶解磷酸盐并产生大量的激素(吲哚乙酸),说明其可能通过多种机制促进水稻植物的生长。其次,绿色合成的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是一种环保的植物病害防治剂。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植物水提物对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ZnO、MgO、NiO)和一种聚合物(壳聚糖)进行了生物合成,并且测定了它们对Xoo的抑菌效果。番茄青果含有多种化合物(多酚类、羧酸类、氨基酸类和蛋白质类),迷迭香叶含有大量的类黄酮和酚类,藏红花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类胡萝卜素。这些植物提取物在减少纳米颗粒方面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一种封端剂提高合成纳米颗粒的稳定性。采用UV-Visible spectrum、XRD、FT-IR和EDS等不同的理化方法对合成的纳米粒子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纳米粒子的存在及其结晶结构和纯度。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合成纳米粒子的形态。细菌学测定表明合成的纳米颗粒对Xoo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明显抑制Xoo细胞的生长、生物膜形成和游动性,降解细菌细胞膜,诱导活性气产生并杀死细菌。因此,我们推测活性氧的诱导产生可能是多粘类芽孢杆菌Sx3抑制Xoo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NiO纳米颗粒对水稻植株的生长(株高、根高、鲜重和干重)有促进作用,对水稻白叶枯病害的侵染有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本论文测定了多粘类芽孢杆菌Sx3作为一种生防制剂对水稻叶枯病菌的离体和活体抗菌效果;通过大量的生物学试验,揭示了Sx3抑制水稻白叶枯病菌和促进水稻植物生长的生物学机制。生物合成的纳米颗粒不仅能通过多种机制抑制水稻黄单胞菌从而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害,而且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这显示合成的纳米颗粒在水稻细菌性病害的防治上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1)
马宁[6](2019)在《多粘类芽孢杆菌J株抗菌物质P1的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生素一直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关键药物,然而病原体(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现出对许多抗生素类药物有耐药性,本课题组分离鉴定出的多粘类芽孢杆菌J株对病原性细菌和植物病原性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多重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明显的杀菌作用。本研究主要分离追踪对MRSA有强烈杀菌作用的抗菌物质。为了获得大量的抗菌物质,通过菌株的选育及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J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出了最优组:种龄18h、接种量6%、温度32℃、初始pH为8、装液量75mL、摇床转速200r/min,培养24h后,获得发酵粗提物是原始发酵产量的2倍,经过分离纯化得到抗菌物质P1。抗菌物质P1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物质性质不稳定极易分解而失去抗菌活性,受温度影响最大、呈酸碱两性,不同的溶剂对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且制备固体时活性损失很大。抗菌物质P1抑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物质对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和血链球菌有抑菌作用,并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和杀菌曲线。抗菌物质P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MRSA的MIC值都是64μg/mL和MBC值都是125μg/mL,其4×MIC将10~5~10~6CFU/mL浓度的菌体分别为8h、6h、8h全部杀死;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和MBC分别是32μg/mL、64μg/mL,对蜡样芽孢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25μg/mL、250μg/mL,对解淀粉芽孢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250μg/mL、500μg/mL,其4倍的MIC对叁种芽孢杆菌10~5~10~6CFU/mL浓度的菌体分别为4h、12h、12h全部杀死;对血链球菌有抑菌作用其MIC>500μg/mL,而对白喉杆菌没有抑菌效果。抗菌物质P1抗菌效果测定的结果表明:抗菌物质P1对细菌的抗菌效果为杀菌作用。抗菌物质P1对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研究结果表明:抗菌物质P1对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和血链球菌的生物被膜形成有抑制作用,并且抗菌物质P1对葡萄球菌属已形成的生物被膜具有溶解作用,使测试菌株MRSA、MSSA、金黄色葡萄球菌已形成的生物被膜减少35%以上。但是,10×MIC的抗菌物质P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两个主要毒性因子α-溶血素(Hla)和杀白细胞素(PVL)生成没有抑制作用。细胞毒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抗菌物质P1的细胞毒性与最大LDH释放量有极显着性差异,16μg/mL的抗菌物质P1的细胞毒性为1.2%;当抗菌物质P1浓度增大时,细胞毒性也随之增大,250μg/mL的抗菌物质P1细胞毒性为6.5%。为了筛选J株中与抗菌物质P1相关的基因,以pRN5101和pIC333质粒等尝试在J株中建立分子操作体系。但是,试验没有获得阳性结果,通过J株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文献报道:J株有很完善的限制性修饰系统,可以对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外源DNA都能进行酶切,这就使得在J株建立分子操作体系比较困难。综上所述,通过对发酵技术的优化提高了抗菌物质P1的产量,经过分离纯化进一步研究抗菌物质P1的活性,并从分子水平初步探究了多粘类芽孢杆菌J株的分子操作工具,这为抗菌物质P1作为一种新型抗生素及结构解析奠定基础,也为今后建立J株分子操作工具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陈敏洁,姜晓茹,李亚飞,戚兴来,刘徽[7](2019)在《多粘类芽孢杆菌与化肥不同配施处理对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隶属类芽孢杆菌属,其有利于促进植物生长和营养吸收.为探讨该菌株对植物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应用价值,将该菌株与化肥进行不同配施处理,进行生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剂具有解磷、解钾能力;菌剂对生菜地上部分有促生作用,使得生菜植株鲜质量、单株叶片数的增加趋势都非常明显,其植株鲜质量与空白相比最大增加387.60%;菌剂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也非常明显,氮钾肥与菌剂配施可使根鲜质量增加373.00%;在优化生菜食用品质的基础上,菌剂与化肥配施,增加了生菜维生素C质量分数,达到9.96mg/100g,同时又降低其亚硝酸盐含量.综上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菌剂与化肥配施后促生效果较好,可促进生菜的生长及其品质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8](2019)在《多粘类芽孢杆菌》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Ash,Priest&Collins)是一种产芽孢,具有固氮能力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代谢产物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工矿业及废水处理等方面,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已将其列为可商业上应用的微生物种类之一,此外我国农业农村部也将其列为免做安全鉴定的一(本文来源于《农药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1期)
申顺善,张涛,王娟,刘东平,张珊珊[9](2019)在《多粘类芽孢杆菌HK18-8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定殖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健康的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 et Zucc.)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生防菌HK18-8,为探究其对辣椒炭疽病的生防潜力,通过对峙培养和孢子萌发试验发现,HK18-8显着抑制短尖刺盘孢(Collectotrichum acutatum)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其抑菌带达到10mm,孢子萌发抑制率为70.15%;进行离体辣椒果实接种试验表明,HK18-8菌悬液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8.58%,其预防效果高于治疗效果,HK18-8的发酵液和菌悬液的防病效果显着;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其在辣椒果实的定殖能力,处理9 d时仍能保持10~6 cfu·g~(-1)以上;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同源性,HK18-8菌株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波,王幸,周兴根,黄忠勤,丁震乾[10](2018)在《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XZ-2发酵条件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XZ-2的培养基配方及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5 g/L,蛋白胨15 g/L,硫酸镁5 g/L,氯化钙3 g/L;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8,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24 h,装液量80 mL/250 mL,接种量3%(体积分数),转速180r/min。(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多粘芽孢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粘类芽孢杆菌NBF188对番茄青枯病菌的病原菌茄科劳尔氏菌具有显着抑菌效果。采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ARTP)的方法处理该菌株,筛选得到高产菌株NBF188-R。NBF188-R抑菌效果较出发菌株有显着的提高,HPLC-MS检测显示其多粘菌素的产量提高了106.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粘芽孢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忠良,刘东平,潘培培,何梦菡,邢小萍.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K18-5不同悬浮液处理对黄瓜枯萎病抑制作用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2].闵勇,王颖,刘晓艳,陈伟,刘芳.多粘类芽孢杆菌ARTP诱变及高产菌株的选育[J].种子科技.2019
[3].许艳云,孙冠利,檀银忠,李华容,杨瑞清.5亿/mL多粘类芽孢杆菌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J].湖北植保.2019
[4].姚骏磊.多粘类芽孢杆菌生物膜形成机制及定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
[5].Yasmine,Nady,Hassan,Abdallah.多粘类芽孢杆菌Sx3和生物合成的4种纳米颗粒抑制水稻白叶枯病菌及促进水稻生长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9
[6].马宁.多粘类芽孢杆菌J株抗菌物质P1的活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9
[7].陈敏洁,姜晓茹,李亚飞,戚兴来,刘徽.多粘类芽孢杆菌与化肥不同配施处理对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多粘类芽孢杆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9
[9].申顺善,张涛,王娟,刘东平,张珊珊.多粘类芽孢杆菌HK18-8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定殖能力[J].园艺学报.2019
[10].王波,王幸,周兴根,黄忠勤,丁震乾.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XZ-2发酵条件优化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