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婧婧河南城建学院
【摘要】早在1952年,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首次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育观点。近年来,这一提法逐渐成为权威性的术语和全世界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本文在分析了这种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的高校教育经验,提出了几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旨在与同行共同切磋探讨。
【关键词】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2-0045-01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的必要性探析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潮一直在教育界占据统治地位。课本是载体,教师是文化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作为长期的主导教学观,有着其自身一定的优点。教师凭借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对书本知识的强大的驾驭能力,可以指引学生用好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目的,使学生少走弯路,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种教学观的缺点也是显然的。尤其是对高校教育来讲,其缺点更是致命的。
高校教育的对象是思想发育较为成熟的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自己独立的思维和想法,向往独立、自由的学习方式。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水平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变得不再单一,学生汲取知识的机会很多。但是,我们的书本知识又过于陈旧,如果教师不能转变教学观念,依然我行我素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其结果必然扼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成为为了考试而学习的书呆子。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教”与“学”关系的探析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根源是教师和学生的不对等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动权,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成绩的多少都由教师单方面决定,学生自然只能以仰视的视角面对教师。在这样的不平等角色的关系之下,教学难以实现互动,学生求知的主动性也被其限制。科学的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统一体,两者互相影响又各自独立。在这个过程中,“学”是目的,是本过程的主体,它遵循认知规律,而“教”则是为“学”服务的,是本过程的客体,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外部刺激”。它的特点是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由此看来,大学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活动。
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换,实质是“教”与“学”的主体转换,而要实现这一转换,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动引导。由于学生已经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而在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不能操之过急,应让学生逐步适应教学模式的转换。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探析
1.立足于教材,不局限于教材,适当地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学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也是目前教育模式下授课的主要工具。但是如今的大学生,几乎天天都与互联网打交道。教师不能闭门造车,教材不应成为唯一的参照物。大学生总是最关心时事,也是潮流的缔造者。教师可以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展开讨论。对书本上还没有定论的东西,学生往往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增加阅读量,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当然,教师要在最终给予点评,适当引导学生的思维。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然而很多教师与自己的学生有代沟,不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一味沉浸在陈旧的书本知识中,不知道变通。
2.设定合适的授课时间比例
教师授课应摈弃传统的满堂灌教法,而采用开放式教学。教学活动应该只是影响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的外部刺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主要靠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的地位更应该像一位主持人和辅助者。因而,教师课堂授课实践应当有一定的比例,比如占教学时间的1/2或2/3,其余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和开展讨论。把教授知识与学生讨论自然地结合起来,示意学生在讲课过程中有不清楚的问题随时提问或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深入研究的条件,这样学生上课时才是积极参与而非被动接受。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待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把这火种点燃,教学相长,使教学有更大的扩展空间。
3.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很多高校都建有专业相关的实验室和实验基地,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但大学生越来越不能满足于书本和实验室的学习总认为学东西是落伍陈旧的,就业后要重新学习,学习热情不高。高校应该更多地与企业接轨,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利用假期参加企业的培训和实习。另外,高校教师可以将承接的企业实际课题项目,更多地与学生分工配合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能更清楚地认识到现代企业的方向和发展,同时增强实践能力。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才是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永前.高校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的方向[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4(1)
[2]王莉梅.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及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1):92
[3]肖向东.浅谈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2):47~49
〔责任编辑: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