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洪水调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洪水,模型,动力学,河道,渭河,秦淮河,下河。
洪水调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吴悠[1](2019)在《河道洪水演进与错峰调度模型方法组件化及系统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流域洪水到河道洪水,洪水的演进、干支流洪峰遭遇、用水库实施错峰调度等一直是传统研究主题,都很重视,但都没有十足的调控把握。河道洪水的发生发展,特别是与河道相关的水库能够发挥多大作用,决策者十分关注。对河道洪水事件研究成果多,但受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影响,河道洪水灾害仍然是频发、广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洪水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发展过程都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应对过程中,对洪水演进和错峰调度的可视可信可管理手段极为需要。围绕这一重要需求,本文采用组件技术,将洪水演进及错峰调度的模型方法粒度化为可控单元,按照组件标准把每个单元封装成组件,建立了模型方法组件库:以组件库为基础,提出了“人机交互”洪水错峰调度和适应性错峰调度两种调控方式;以渭河流域陕西段为研究对象,基于综合集成平台,采用知识图和组件搭建了河道洪水演进及错峰调度的仿真系统,为河道洪水的错峰调度决策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应用尝试。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河道洪水演进及其模型方法组件化。对河道洪水演进的经典马斯京根模型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分组单元化分析,采用组件技术封装了马斯京根模型方法,实现了河道洪水演进模型方法的组件化。(2)洪水错峰调度模型方法组件化及调度方式研究。水库调度的模型方法多,但实际应用上不灵活,脱离实际,同样可以采用组件技术对调度模型及方法组件化。针对单库和多库防洪调度分别建立了优化调度模型,并将其组件化,建立了洪水错峰调度模型方法组件库;为了提高调度过程中灵活适应性及可操作性,提出了“人机交互”下的洪水错峰调度和适应性错峰调度的两种错峰调度方式。(3)基于综合集成平台,开发实现了河道洪水演进及错峰调度仿真系统。在知识可视化技术、组件开发技术的基础上,以渭河流域陕西段为对象,基于综合集成平台,搭建了河道洪水演进及错峰调度的仿真系统,实现了“人机交互”及适应性强的可视化洪水调度决策。(4)以渭河“11.9”洪水事件为例开展了模拟仿真。对照渭河“11.9”洪水的实际发生发展过程,用开发的河道洪水演进及错峰调度仿真系统模拟仿真了“11.9”洪水的演进过程,用适应性错峰调度和“人机交互”错峰调度两种调度方式进行了人为控制下的对比验证;在洪水演进的过程中,把预警、应急响应、应急预案等关联;在水库有限的调蓄能力下,提高了错峰的效果,特别是可视化的过程,让洪水的发生发展都能够有所掌控,考验了系统的可行与有效。(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2](2019)在《河网水动力学模型多用户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里下河地区水系、下垫面特征及洪涝特点,构建了该地区的降雨产流及河网水动力学模型、多影响因子统计相关预报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经验相关预报模型,研制开发了多用户洪水预报调度系统。采用3S技术提取里下河地区河网及下垫面信息并数字化,构建了水动力学预报模型。模型实现了里下河地区(本文来源于《江苏水利》期刊2019年02期)
陈璇,杨根林,杨红卫[3](2019)在《基于MIKE11模型的秦淮河流域洪水调度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秦淮河流域河网复杂、水工建筑物密集、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多的特点,采用MIKE11软件通过水文计算单元划分、河网拓扑结构搭建、水工建筑物设置等工作构建秦淮河流域一维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利用实测洪水资料进行了模型参数的率定检验,并通过模型复核了秦淮河现状防洪能力,针对秦淮河流域现状防洪能力不足的问题,研究了外秦淮河、秦淮新河等河道清淤、秦淮东河工程实施、新增调蓄湖泊、圩区限排等工程及非工程措施的防洪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多种措施并举可有效降低秦淮河设计洪水位,提升流域防洪能力,为秦淮河流域防洪治理工作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李文波[4](2018)在《流域洪水预报调度计算一体化模型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洪水预报调度计算中,通常针对特定工程项目,按照流域面积设置雨量站和水位站,收集雨水情数据,进行特定单元的洪水预报,再进行河道演进,实测洪水校正,迭加组合后得到控制断面的洪水预报过程,其迭加组合一般通过人工干预完成。文章考虑将流域各种计算单元概化为产流单元、洪水演进、汇流点、水库调度等节点类型,将节点按照上下游关系建立树型结构,形成拓扑关系,对节点的属性、连接方式以及上下游关系进行分析,运用深度优先遍历的方法处理各计算模块之间的连接问题,使流域洪水预报调度计算一气呵成,以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8年08期)
张震[5](2018)在《安徽省淮河洪水及行蓄洪区调度决策风险管理系统洪水分析模型子系统研究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发符合安徽省淮河洪水及行蓄洪区调度决策需要的洪水分析模型子系统,采用水文学和水动力学相结合方法,以近些年安徽省建立的淮河流域工程防洪体系、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水文预报系统、洪水风险图等成果为基础,搭建了淮干区间水文预报模型、干支流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和行蓄洪区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并基于Arc GIS、MIKE、SQL Server、Power Designer、Visual Studio等软件技术耦合叁大模型,研发了洪水分析模型子系统。该子系统提高了对淮河流域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等信息的快速处理、科学分析、准确预测、风险管理与决策支持的能力。(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2018年06期)
胡杰[6](2018)在《水库群联合防洪优化调度与河道洪水演进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一大批防洪控制性水库的相继建成,我国各大流域均形成了不同规模的梯级、并联、混联水库群,对水库群实施联合防洪调度是保障下游防洪安全的有效途径。不同水库群的拓扑结构、防洪库容、运行方式、洪水特点都存在差异,针对不同场次洪水统筹水库群的蓄泄过程,实现水库间防洪库容的优化分配,最大程度发挥防洪效益,是防洪调度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以长江上游五座控制性水库构成的水库群防洪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水库群的防洪优化调度及与之相关的洪水演进进行了研究。当下游防洪控制断面接纳上游多个支流、区间入流时,传统的洪水演进模型无法有效地演算出下游流量过程,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建立了BP神经网络流量演算模型,该模型基于互信息提取上游断面入流至下游控制断面的洪水滞时,长江上游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流量演算模型在训练阶段和预报阶段的确定性系数分别达到了0.9870、0.9560,均满足甲级预报水平(确定性系数>0.90)的要求,证明了该模型用于流量演算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本文定义了系统安全度以表征水库群防洪调度期间的安全程度,分析比较了单个水库的2种安全度表征形式,提出了静态权重和动态权重的系统安全度计算方式,进而形成了4种调度策略,以最大程度削减下游防洪控制断面超标水量和系统安全度最大为调度目标,建构了水库群防洪优化调度模型,运用精英变异粒子群算法推求调度过程,结果表明动态权重分段线性安全度调度策略不仅可以有效削减超标水量,还能实现水库间防洪库容的优化分配,更有利于系统的防洪安全。引入调度系数及等比例蓄水思想改进聚合分解模型的泄流分配方法,解决了传统分解模型违反约束条件及无法分配串联水库的问题,提出了多因子调度函数,运用逐步回归方法获取调度函数,采用改进的鸡群优化算法优化调度函数参数,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多因子调度函数的超标水量削减率明显优于分段线性调度函数。(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方宇斌[7](2017)在《海绵城市蓄洪水池兼顾雨洪及抽蓄储能调度的关键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中国城市化进度很快。一方面由于城市土地硬化,雨洪调蓄能力严重丧失,因此国家建设部颁布“海绵城市”规范,试图通过大量投资建设蓄洪设施以提升城市雨洪调蓄能力;另一方面,城市电力负荷急剧上升,电网的峰谷差越来越大,负荷率越来越低;城市中心不适合建立发电厂,因此这些负荷需要远距离输送,同时远方电厂发电小时降低,以及整个城市输配电等电网设备工作小时降低,电力系统效益也很低。“海绵城市”工程中建设的蓄洪池,主要是应对概率性的大暴雨,其年利用小时很低,设备使用效率非常差;事实上,两个具有一定高度差的蓄洪池,即可利用其势能差,实现抽蓄储能;如果利用城市的高楼、桶形地下车库、地下防空洞、山地公园等,获取一定高度差的蓄洪池以及压力水管的布置位置,则可作为城市电网的储能电站,电网低谷或平价时段抽水,电网峰价时进行发电,可降低城市电网的峰谷差,可大幅度提高电网设备的使用率,提高电力系统经济效益,也可大大提高“海绵城市”蓄洪池的经济价值。本文开展了以下的研究:1)从整体城市区域规划的角度去研究蓄洪模型。使区域保持自然流动和减少开发所需的结构性调整。2)对蓄洪池的简介以及蓄洪池的容积计算的研究。分析国内外的蓄洪池的模型以及容积计算方法。对城市多蓄洪池的优化建模。通过遗传算法,进行多方位蓄洪池的选址定容优化求解。并对其经济效益计算分析。3)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利用超高楼、地下停车场、防空洞以及山地公园等具有势能差的蓄洪池,建立抽水蓄能电站,并以经过多方位蓄洪池的选址定容优化后的抽水蓄能电站群,建立基于城市分时TOU电价的电站群日运行模型。通过将原优化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模型,并利用线性规划算法,求解得到蓄洪储能系统日运行方式,计算获取其日运行效益,并对兼顾雨洪控制的抽蓄整体工程进行了工程投资效益初步分析。4)为雨水池与建筑相结合的蓄洪模型优化方案。搭建适合大小的与建筑结合的雨水池系统,使得该系统可用于控制屋顶的径流,并有效地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最终排放率。本文可以为城市新的发展领域实施提供可行的参考思路,在创建和规划城市过程中,达到生态环境的更加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3-01)
胡嘉[8](2016)在《MIKE21水动力模型在北京市西部山区洪水防治调度方案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来,北京市西部山区洪水一直对中心城存在威胁,西部山区洪水主要经北旱河、南旱河和永定河引水渠3条河道进入中心城区。2012年的“7.21”洪水发生后,北京市中心城区在西部山区洪水的威胁和袭击下,受灾严重。因此,亟需对西部山区洪水的成因进行研究,分析模拟西部洪水的淹没风险,为中心城区的防洪安全提供技术保障。本文研究成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1)通过对7.21暴雨洪水的雨情、灾情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分析暴雨洪水产生机理,和西部山区洪水风险,为西部山区洪水风险控制提供依据。(2)利用MIKE11水动力模型,对北旱河、永定河引水渠、京密引水渠昆玉段一维河道进行模拟,在给定的设计入流条件下,观察其在不同工况情况下的水位变化。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发生100年一遇洪水时,北旱河上游一部分洪水流入清河,另一部分自香山植物园流入香泉环岛,在玉泉山前的万安东路停止,中心城不受威胁。南旱河在敞泄、北分洪的情况下,南旱河不发生漫溢,永定河引水渠和玉渊潭局部有漫溢。仅实施北分洪,南旱河和永定河引水渠没有漫溢,但昆玉段漫溢。南旱河实行控渠措施,南旱河淹没面积增大,永定河引水渠和昆玉段都不漫溢。(3)利用MIKE21水动力模型,对南旱河流域二维区域进行模拟,模拟在不同工况情况下洪水淹没范围及深度。100年一遇洪水情况下,南旱河敞泄时,最大淹没范围7.39km2,最大水深1.00m。南旱河控泄时,最大淹没范围7.85km2,最大水深1.27m。南旱河不泄洪时,最大淹没范围8.71km2,最大水深2.00m。(4)根据对南旱河流域的洪水风险分析,以及永定河引水渠、京密引水渠昆玉段水位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北京市西山洪水防治调度方案,为减轻西山洪水对中心城区的威胁提供可行的指导。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的实施起到科学的技术支撑,文中对洪水风险分析的方法可为今后北方其他地区的洪水防预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6-11-01)
张艳敏,操建峰[9](2015)在《洪水潮水联合优化调度模型与应用——以深圳市布吉河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下游防洪控制点位于感潮河段的水库防洪调度,本质上是洪水与潮水的联合优化调度。以深圳市布吉河流域为背景,基于控制点水位与下泄流量和潮水位的相关关系,建立了综合考虑下泄流量与潮水位的洪水与潮水联合优化调度的动态规划模型。通过该模型与常规优化调度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联合优化调度模型根据潮水位的周期性变化,在低潮位及落潮时加大泄流,充分利用下游河道泄洪能力,高潮位及涨潮时则控制泄流,防止洪潮遭遇,实现了水库最高水位和河道最高水位均较低的理想调度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5年07期)
赵明雨[10](2013)在《蓄滞洪区一二维多口门衔接洪水调度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洪水频发,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惨重的人员伤亡。本文针对非工程性防洪设施--蓄滞洪区进行洪水调度的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不同来流情况下蓄滞洪区内淹没水深、淹没面积与淹没历时等信息,为防洪减灾以及蓄滞洪区内的洪水调度和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科学依据。本文分别利用叁点隐式差分法和有限体积法离散一维、二维控制方程,结合永定河蓄滞洪区现状地形及现行调度方案,建立了蓄滞洪区一、二维洪水调度数学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精度,使用1956年历史洪水资料进行模拟计算与参数调试。经过调试后确定了模型的主要参数,应用该模型进行北京新机场建设的防洪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新机场建设对永定河蓄滞洪区的防洪减灾作用影响不大。根据计算结果给出了寺垡辛庄分洪口门的建议分洪水位与分洪控制流量。通过对屈家店闸上水位与过流流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蓄滞洪区的入流总水量与龙河最大流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北京新机场远期建设后的工况下,利用MichaeL. Dekay与Gary H.McClelland建立的公式进行洪灾期望损失计算,以水深分布为灾情划分依据,初步绘制了永定河蓄滞洪区的洪水风险图。本次建立的数学模型对一维河道与二维泛区进行网格单独剖分。小流量时河道独立计算,大流量时利用一二维衔接模式进行计算。一二维模型衔接模式采用一维旁侧出流流量等于二维模型边界流量,一二维水位差确定堰流流量、方向的方法交替迭代计算,达到一二维衔接模型联解的目的,实现一维与二维的耦合计算。本模型通过流量、水位与拟序叁重条件控制分洪口门的启用,实现对蓄滞洪区防洪调度方案的运用。在洪灾期望损失的计算中,提出对MichaeL. Dekay与Gary H.McClelland建立的经验公式的修正方法,通过分析洪水风险系数结果表明,修正后的经验公式更能体现洪水风险特征与预警时间的相互关系。(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3-11-01)
洪水调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里下河地区水系、下垫面特征及洪涝特点,构建了该地区的降雨产流及河网水动力学模型、多影响因子统计相关预报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经验相关预报模型,研制开发了多用户洪水预报调度系统。采用3S技术提取里下河地区河网及下垫面信息并数字化,构建了水动力学预报模型。模型实现了里下河地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洪水调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吴悠.河道洪水演进与错峰调度模型方法组件化及系统案例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9
[2]..河网水动力学模型多用户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研究及应用[J].江苏水利.2019
[3].陈璇,杨根林,杨红卫.基于MIKE11模型的秦淮河流域洪水调度方案[J].水电能源科学.2019
[4].李文波.流域洪水预报调度计算一体化模型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
[5].张震.安徽省淮河洪水及行蓄洪区调度决策风险管理系统洪水分析模型子系统研究与开发[J].人民珠江.2018
[6].胡杰.水库群联合防洪优化调度与河道洪水演进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7].方宇斌.海绵城市蓄洪水池兼顾雨洪及抽蓄储能调度的关键模型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7
[8].胡嘉.MIKE21水动力模型在北京市西部山区洪水防治调度方案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6
[9].张艳敏,操建峰.洪水潮水联合优化调度模型与应用——以深圳市布吉河流域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
[10].赵明雨.蓄滞洪区一二维多口门衔接洪水调度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