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悲剧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余华,《活着》,时代背景,悲剧学理论
悲剧美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婷[1](2019)在《浅谈《活着》中蕴含的悲剧美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的悲剧故事。它是中国文坛珍贵的一帧,将那个时代中福贵一家人的遭受、诱惑、贪婪、死亡等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将《活着》中一幕幕悲剧描绘的恰到好处。本文从悲剧学理论的视角,探讨《活着》中体现的悲剧美学思想。(本文来源于《风景名胜》期刊2019年09期)
陈思宇[2](2019)在《论海子生死观的悲剧美》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子以与生俱来的诗人气质和诗歌天赋翻开了中国诗坛的崭新篇章,又以死亡结束了中国诗歌的神性时代。海子生死观的悲剧美显着,这种美主要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立足曹丕"文以气为主"的文学批评理论,主要对海子叁篇诗歌《亚洲铜》《在昌平的孤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进行分析,探究海子生死观所表现的悲剧美。(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1期)
唐玥[3](2019)在《浅谈大观园里的悲剧美》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观园是曹雪芹先生为《红楼梦》中小儿女们开辟的乐园,在这里他们度过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在这里他们建筑着自己的梦想。蒋勋先生说,大观园就是小儿女们的青春王国。《红楼梦》整本书的故事大都发生在这群小儿女身上,但处于封建末世时期的他们终究不可能永远"与世隔绝",随着青春的消逝、现实的击打,大观园里的小儿女们各自走向了他们的人生悲剧。本文试图通过描写居住在大观园里典型人物的命运走向,来展现《红楼梦》中的人物的悲剧性的美,而不涉及宏观上的家族悲剧和社会悲剧。(本文来源于《环球首映》期刊2019年07期)
王命洪,温曼露[4](2019)在《悲与美——论电影《你好,之华》的悲剧美》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你好,之华》延续了导演以往的电影风格,在其唯美、含蓄的影像背后渗透着日本传统的物哀文化。论文从影片中无处不在的镜像幻觉出发,探究镜像之间以"信"为纽带的连接与错位,以及镜像破碎后造成的爱与死亡的悲剧等等。最终,这一切的宿命悲剧之下都潜藏着导演对破碎之美的永恒追求。(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新灿[5](2019)在《两性战争:爱情与利益的博弈——重读经典悲剧《美狄亚》》一文中研究指出《美狄亚》描写了惊心动魄的两性战争。在该剧中,爱情至上者美狄亚在与利益至上者伊阿宋的残酷博弈中宰杀了两者所有的共同后代,切断了个人与家庭通往未来的道路。该剧悲剧意义在于:极端利己主义的两性战争牺牲了无辜的后代,但作为当事人的男女两性除了相互推诿责任外,没有人自我反思,没有人主动承担责任,于是这类悲剧便一再在人间上演,具有普世性。(本文来源于《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赵伯飞,白冰[6](2019)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叛逆女性的悲剧美》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包法利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具有典型意义的描写叛逆女性的作品,结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及人文思潮,分析爱玛和安娜这两个叛逆女性悲剧的深层原因,并重点解读叛逆女性悲剧形象所体现的女性意识和审美价值,探讨现当代女性社会地位所发生的变化,呼唤当代女性提高自我意识,争取独立的经济地位,追求真正意义的平等和自由。通过结合作品的宏观背景和当代社会的微观思潮,立足于女性主义视角,对叛逆女性进行深刻分析,启迪女性在这个自由平等的时代勇敢面对困难,妥善处理爱情和婚姻中的问题,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石慧琳[7](2019)在《静默的忧歌:杜涯诗歌的悲剧美》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女诗人杜涯曾说她关心的是"屋顶以上的事物",她的诗歌中有童年忧郁的抒情长调,有对生命消逝、时间流逝及对苦难的追问,也有对永恒、无限、终极意义的理性探索。杜涯一如既往地写着同样的事物又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心境,"重复"可谓是杜涯一直以来不同于其他诗人的写作特色。时间、生命、童年、故乡是杜涯诗歌中永远难以放弃的主题。她的诗歌透着一种悲剧美,且在不惑之年将曾经的悲痛化为明亮的珍珠。(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12期)
柯萍[8](2019)在《一次落泪一次悲 一次悲中几多美——从五处落泪看刘兰芝的悲剧美》一文中研究指出《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五次落泪是创作者匠心独运之处,贯穿了全诗始终,既巧妙折射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破坏美满爱情婚姻的主题,又暗示了汉代末期女性的觉醒,同时还串联和再现了女主人公刘兰芝性格的悲与美:脆弱与刚强同在,重情与绝情并存,清醒与糊涂并在,半反抗与完全反抗相承相袭,由此体现了作品高度的艺术魅力。(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期刊2019年04期)
邹润[9](2019)在《女性视角下的悲剧审美——以欧里庇得斯悲剧《美狄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从悲剧美学的角度对古希腊悲剧《美狄亚》进行分析,《美狄亚》中杀兄杀子等情节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其戏剧冲突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戏剧更为激烈,故事剧情总是予以人一种直达心灵的冲击,这种冲击方式通过触动人们情绪的方式生成了悲剧的美感。本文立足于古希腊悲剧《美狄亚》,以求分析在女性的相对微观的视角下,悲剧给人带来的美感,以及悲剧的教化作用。通过对美狄亚个人行为的分析,简述故事中女权意识的萌芽,以及女性在对命运抗争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反抗精神,以及其产生的美感,从而对悲剧的美感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4期)
高英丹[10](2019)在《《The Company》中的悲剧美——以黑格尔的悲剧学说为阐释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Company》以冷战为背景,以叁个大学期间的好兄弟为主人公,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呈现了美、苏两国之间精彩、残酷的间谍战争。本文将借助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分析影片中的悲剧性,挖掘其中的悲剧美。(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07期)
悲剧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子以与生俱来的诗人气质和诗歌天赋翻开了中国诗坛的崭新篇章,又以死亡结束了中国诗歌的神性时代。海子生死观的悲剧美显着,这种美主要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立足曹丕"文以气为主"的文学批评理论,主要对海子叁篇诗歌《亚洲铜》《在昌平的孤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进行分析,探究海子生死观所表现的悲剧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悲剧美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婷.浅谈《活着》中蕴含的悲剧美思想[J].风景名胜.2019
[2].陈思宇.论海子生死观的悲剧美[J].青年文学家.2019
[3].唐玥.浅谈大观园里的悲剧美[J].环球首映.2019
[4].王命洪,温曼露.悲与美——论电影《你好,之华》的悲剧美[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9
[5].李新灿.两性战争:爱情与利益的博弈——重读经典悲剧《美狄亚》[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
[6].赵伯飞,白冰.西方文学作品中叛逆女性的悲剧美[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
[7].石慧琳.静默的忧歌:杜涯诗歌的悲剧美[J].文教资料.2019
[8].柯萍.一次落泪一次悲一次悲中几多美——从五处落泪看刘兰芝的悲剧美[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
[9].邹润.女性视角下的悲剧审美——以欧里庇得斯悲剧《美狄亚》为例[J].戏剧之家.2019
[10].高英丹.《TheCompany》中的悲剧美——以黑格尔的悲剧学说为阐释基础[J].大众文艺.2019